引用排行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國外大氣探測設備研究概況
    梁奇先
    1973(4):1-3.
    [摘要](1839) [HTML](0) [PDF 251.87 K](1874) [Cited by](139)
    摘要:
    大氣探測范圍很廣,項目多,所用的方法和設備類型也很繁雜,涉及聲、光、電、化學等各科學領域。本文僅就建立大氣探測基本站網使用設備的幾個方面,在國外研究的近況作一概述。一、高空探測系統高空探測系統包括探空、等高平移氣球、飛機、火箭和衛星探測等。作為建立站網常規的高空探測,主要是探空、測風和火箭探測。本文著重于介紹30—40公里以下的基本站網使用的高空探測系統。 60年代衛星探測技術的發展,已能提供幾十公里內的溫度廓線和濕度層結,間接推算風場和氣壓場。國內外都在討論高空探測站網和火箭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看來就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還需設置基本站網。因為盡管高空站的任務有某些改變,但作為比較或提供低層的
    2  地極移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及其在氣候預測中的應用
    彭公炳
    1973(3):54-58.
    [摘要](1920) [HTML](0) [PDF 316.39 K](3846) [Cited by](139)
    摘要:
    地極移動與地球自轉、地球重力都屬于地球物理因素,亦稱地學因素。這一類因素產生于地球,并受地球的構造及其運動的特點所制約。地極座標是在不斷變化的,圍繞某一“平均極”描述螺旋狀的復雜曲線。地極移動主要
    3  西太平洋黑潮、流冰和中國東部地區降水的關系
    1973(3):52-54.
    [摘要](1644) [HTML](0) [PDF 187.46 K](3655) [Cited by](139)
    摘要:
    前言海-氣作用是近年來人們感興趣的課題,把大尺度海氣相互作用與天氣、氣候相聯系,開始取得某些有實際預報意義的結果。現試從海-氣長期反饋效應來探討我國東部地區降水氣候趨勢。海洋的巨大體積和熱容量以及它的內部交換使得它的變化比大氣緩慢得多,具有明顯的滯后性,特別是下層海洋參數比較穩定,似可作為長期預報的一個指標。某些研究表明,強洋流區是海洋與大氣之間相互作用最活躍的區域。黑潮是太平洋西部一股巨大的暖洋流,它經臺灣向北至日本,約在35°N—40°N轉向東去,挾帶了大量熱量向北輸送,因而在海洋的反饋作用上占有重要位置,東亞及西太平洋大氣環流及氣候狀況已經
    4  北京地區未來十年氣候趨勢展望
    1973(3):47-51.
    [摘要](2113) [HTML](0) [PDF 243.53 K](3618) [Cited by](139)
    摘要:
    關于北京氣候在未來10年內的演變趨勢問題,我們根據現有的資料,對太陽黑子、大氣環流和北京二百多年降水資料(包括晴雨錄)進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結果如下。一、北京二百多年降水資料分析為了便于分析北京二百多年降水資料,我們選用下列計算式作為多雨年、少雨年和正常年的標準: R≥R。+d_+/2為多雨年;R≤R。-d_-/2為少雨年;R。-d_-/2
    5  關于陳敬承老農用行星方位預報洪水的調查報告
    任振球 薛桁
    1973(3):42-46.
    [摘要](1611) [HTML](0) [PDF 326.28 K](3764) [Cited by](139)
    摘要:
    湖北石首縣調關,有位陳敬承老農,現年72歲。他20歲開始注意觀測星空和當地旱澇的關系,正式記載行星(主要是水、金、火、木、土星)的方位,以及旱澇和長江水位漲落情況已有40年。通過長年觀測,他發現如幾個行星參差運動,當年為平年;如幾個行星在夏至附近集中出現,當年可能發大水。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幾個星集中出現,力量就大,就會引起天氣變化”。觀測內容當行星靠近地球一邊運行時,從地球上看,有逆行現象。這就是觀測行星逆行的開始時
    6  對我國近代氣候振動的初步分析
    1973(3):37-42.
    [摘要](1640) [HTML](0) [PDF 474.38 K](3723) [Cited by](139)
    摘要:
    關于世界氣候振動的問題,近年來在許多國家已引起普遍的重視。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是從討論“北極增溫”開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魯濱什太茵(1946)發表了關于氣候變化及其性質問題的研究報告。她對1940年以前的年平均溫度資料作了10年滑動平均的分析,發現氣溫存在顯著的振動,而且這種振動在相當大的范圍內具有一致性。利斯加爾特(Lysgaard 1949)根據1940年以前的資料發現以格凌蘭和須匹茨卑根增溫最大,由此向南增溫現象減弱或者完全沒有增溫。譬如當時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的一月份氣溫是明顯下降的。 1950年成立特(Willet)利用北半球100個站的1880—1939年的氣溫資料,估計溫度在行星尺度范圍內變化的總趨勢。他發現從1885年起整個半球的冬季溫度和年平均溫度有明顯的增溫趨勢,但是就半球的各個部分而論,這種趨勢并不完全一致。增溫趨勢冬季約1℃,
    7  太陽黑子的11年周期與超長期氣候預報
    1973(3):31-36.
    [摘要](2218) [HTML](0) [PDF 321.58 K](3620) [Cited by](139)
    摘要:
    目前在做超長期氣候預報時,人們經常用到太陽黑子。為了今后工作方便,我們在這里把有關太陽黑子的資料及11年周期的分析方法,做一個扼要的介紹。關于太陽黑子最完整的記錄是瓦爾德梅爾整理的蘇黎士天文臺1610—1960年的觀測結果。其中1749年以后有逐月的相對黑子數。1700—1748年僅有年平均相對黑子數。1610—1699年期間只有太陽黑子11年周期的最高(M)及最低(m)出現的時間。此外,美國地球物理研究雜志按月公布蘇黎士天文臺的初步黑子數。每年初公布上一年經過最后核算的黑子
    8  大氣環流與氣候異常及其展望
    王紹武
    1973(3):24-30.
    [摘要](1850) [HTML](0) [PDF 417.23 K](4004) [Cited by](139)
    摘要:
    未來氣候是否異常,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有很大影響,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但是氣侯異?,F象比較復雜,預報方法也不成熟。因此,需要認真研究,分析氣候異常的歷史及成因,尋找其演變規律,探討預測未來氣候變化的途徑。近來國外關于世界氣候異常的討論很多,主要集中討論如下四個問題:一、極區的變冷,二、一些國家的干旱與洪澇,三、對70年代以至本世紀末氣候的展望,四、氣候變化的原因。這里主要圍繞前三個問題,談一談我們初步分析的結果。目前對于產生氣候異常的根本原因,人們還不能給予滿意的回答。但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氣候狀況均與大氣環流的特征有密切關系。因此可以說:氣候異常的一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氣環流的異常。當然也不應
    9  太平洋海水溫度異常對東亞大氣環流和我國旱澇影響的若干事實
    1973(3):14-23.
    [摘要](1789) [HTML](0) [PDF 589.33 K](3706) [Cited by](139)
    摘要:
    前言近年來,世界范圍的氣候異常引起了人們的普遍注意。但由于對長期天氣過程的演變規律了解得十分不夠,對氣候異常的原因目前還處在假說階段。為了進一步提高長期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和弄清氣候異常的規律,開展對長期天氣過程物理本質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運轉大氣這樣一部熱機,根本的能量是太陽輻射,由于空氣的熱容量很小,能儲存的熱量很少,大部分的輻射能被下墊面接受后再以各種不同的形式供給大氣。在某種意義上說,下墊面可以看成是供給大氣運動能量的儲存器和調節器。由于下墊面海陸分布不均,下墊面接受到的輻射能量以及再貢獻給大氣的能量在地理上也是不均勻的。由于大氣運動造成的云
    10  1973—1980年我國大范圍降水氣候趨勢的初步研究
    1973(3):2-13.
    [摘要](1705) [HTML](0) [PDF 600.11 K](3903) [Cited by](139)
    摘要:
    近年來,世界不少地區大范圍旱、澇等災害性天氣現象不斷發生,去年我國發生了本世紀以來少見的大范圍干旱,這種帶有世界性的天氣氣候異常情況,引起了普遍注意。最近,竺可楨對我國近五千年來的氣候變遷又作了進一步研究,給我們很大啟發。我們根據現有的資料,從我國大范圍降水異常的長期變化趨勢及其與太陽活動的關系出發,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幾個地區旱澇的發展趨勢試作一粗略的估計。
    11  “氣候異常座談會”在北京召開
    1973(3):1-1.
    [摘要](1642) [HTML](0) [PDF 61.65 K](3523) [Cited by](139)
    摘要:
    為了貫徹周總理5月14日對天氣氣候異常問題批示精神,中央氣象局于今年6月在京召開了“氣候異常座談會”。與會代表從大氣環流、太陽活動、海洋和大氣的相互影響、海洋流冰、地球物理因子以及群眾經驗等各方面探討了氣候異常問題。并對1973—1980年未來氣候變化的趨勢進行展望和估計。本期選登了會上一些分析研究的報告材料和有關資料,供各單位參考。會議認為,1972年以來,世界上許多地區出現了天氣氣候異常,特別是旱情,無論在范圍、持續時間和災害程度上,都是近年來少見的。但是,對世界上有一些人認為“一次小冰河期將要來到”,或將會有“世界范圍的饑饉”,從現在掌握的材料來看,還缺乏足夠的科
    12  云團簡介
    王作述
    1973(2):35-37.
    [摘要](1800) [HTML](0) [PDF 203.44 K](3453) [Cited by](139)
    摘要:
    自氣象衛星發射以來,人們從衛星云圖上發現熱帶地區存在大范圍的云區,直徑達4個緯距以上,定名為云團。隨后發現,熱帶天氣系統大多是在云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且云團也使其經過地區發生大風和暴雨,從而解釋了許多熱帶地區預報員所難于報出的一些暴雨和大風。于是云團便成為熱帶氣象學中所集中研究的天氣系統之一。我
    13  現代統計預報的進展
    李麥村
    1973(2):29-34.
    [摘要](1614) [HTML](0) [PDF 455.04 K](3883) [Cited by](139)
    摘要:
    一、現代統計預報的發展在氣象學中統計預報并不是一件新鮮東西。在20—40年代中曾經流行一時的瓦爾克、保爾、維澤等學派,都是采用統計方法作天氣預報的?,F代統計預報在以下三方面又有了新的發展: 一、統計預報的基本原則是從大量歷史資料(子樣)中運用統計方法尋找統計規律和關系?,F代統計預報采用了大型電子計算機,使它建立在客觀而穩定的統計關系上。二、統計數學近20年來有很大發展。如在隨機函數理論中出現了概率理論的動力學部
    14  數值天氣預報概況
    1973(2):25-28.
    [摘要](1664) [HTML](0) [PDF 288.46 K](3739) [Cited by](139)
    摘要:
    數值天氣預報方法是根據描寫大氣運動規律的流體力學和熱力學定律(動量增加定律、質量守恒定律、熱力學第一定律)組成閉合的方程組,然后用數學方法進行求解,得出未來天氣的變化。由于我們對大氣演變的規律還沒有完全認識,以及數學求解上的困難,因此,通常都是針對某一具體預報問題建立相應的預報模式。
    15  國外臺風研究的現況和進展
    陳聯壽 丁一匯
    1973(2):16-25.
    [摘要](3033) [HTML](0) [PDF 807.16 K](4191) [Cited by](139)
    摘要:
    最近10年來,國外對臺風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臺風預報的實際業務也有了一些改善。雖然臺風和熱帶氣象學在探測和理論分析上的進展,目前還沒有能夠顯著地提高預報準確率,但從長遠來看,將會逐步促進臺風預報業務水平的提高。根據毛主席“洋為中用”的教導,我們編譯這個材料,供臺風研究和預報工作中參考。
    16  世界氣象中心的概況
    駱繼賓
    1973(2):10-16.
    [摘要](2307) [HTML](0) [PDF 448.24 K](4034) [Cited by](139)
    摘要:
    一、世界氣象中心的來由和職責世界氣象中心的概念是世界氣象組織在建立世界天氣監視網最早的決議中提出的。按規定,它屬于世界天氣監視網三個組成部分(全球觀測系統,全球通訊系統和全球資料加工系統)中全球資料加工系統。這個系統是由世界氣象中心、區域氣象中心和國家氣象中心三級組成的。所謂資料加工主要是指實時資料的加工,就是將全球通訊系統所收到的各種天氣報告制成各種實況圖、分析圖和預報圖。對于歷史資料的整編稱為非實時資料加工。
    17  氣象學的未來發展——到公元2000年的展望
    紀乃晉
    1973(2):1-10.
    [摘要](1802) [HTML](0) [PDF 729.09 K](3913) [Cited by](139)
    摘要:
    本文是英國氣象局局長B.J.梅森于1970年4月15日在英國皇家氣象學會會議上的主席致詞。前言我愿意樂觀地表示,氣象學無論作為一門科學或者作為一個服務部門,在未來30年內,都將會有很大的進步和發展。其根據是因為現在有了新的工具(如人造衛星、計算機等)。但是,我們也不能低估過去30年來氣象科學的進步,這個進步,為將來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
    18  一種“保墑增溫劑”的試制應用
    洪世年
    1973(1):18-19.
    [摘要](1711) [HTML](0) [PDF 107.28 K](3603) [Cited by](139)
    摘要:
    世界氣象組織農業氣象技術委員會刊物上所介紹的幾種世界上抑制農田水分蒸發與植被蒸騰的制劑,都有一定效果,但大部分沒有達到理想的程度。我國北京農業科學研究所農業氣象研究室與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水文研究室,在武漢化工研究所與大連油脂化工廠,利用石油副產品、植物油、樹脂與高碳醇等制劑制成幾種成膜物質,噴灑在土
    19  人工降水試驗研究在抗旱工作中的可能作用
    1973(1):15-18.
    [摘要](1723) [HTML](0) [PDF 225.87 K](3502) [Cited by](139)
    摘要:
    人工降水是人工影響局部天氣的一個主要方面,是近三十年來才發展起來的一門科學技術,尚處于試驗研究階段。由于這一門科學技術的發展,可能從空中多獲得一些降水量,這對農業生產和其他經濟建設都有著重要意義,因而不少國家相繼展開了這項試驗研究。人工降水的原理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由于云是由很微小的云滴組成的,云滴的體積增長100萬倍才能成為一個普通大小的雨滴。為
    20  一九七二年我國天氣氣候的異常概況
    1973(1):1-7.
    [摘要](2029) [HTML](0) [PDF 400.26 K](3543) [Cited by](139)
    摘要:
    一九七二年我國雖然遇到大范圍的嚴重干旱,風、凍、雹、蟲等自然災害也很頻繁,氣候條件對農業生產極為不利,但在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各級黨組織和革命委員會以路線斗爭為綱,深入開展批修整風運動,認真貫徹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充分發動群眾,以大寨為榜樣,以人定勝天的英雄氣概,同嚴重的干旱和其它自然災害進行了持久頑強的斗爭,經受了嚴重災害的考驗,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