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常規氣象觀測資料、ERA5再分析資料和數值模式資料,對2022年7月4—5日臺風“暹芭”深入內陸引發的鄂北暴雨不同階段降水中尺度特征及環流背景、物理量環境場、可預報性等進行分析。結果表明:①此次過程是發生在臺風北上與西風槽結合的環流背景下,中低層700~925 hPa“暹芭”東側強盛的偏南急流配合高空臺風低壓環流為強降水提供了動力抬升條件和水汽供應條件。按照系統影響可將此次過程分為螺旋云帶和低壓主體兩個降水階段,兩個階段都有明顯的對流性暖云降水特征,小時雨強大,但螺旋云帶降水持續時間短,范圍分散,而低壓主體降水持續時間長,范圍廣,累計雨量大。②螺旋云帶階段雨團出現前向傳播特征,導致雨團加速西移;低壓主體階段MCS(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快速高度組織化,東移速度緩慢,并出現“列車效應”。導致兩個階段雨團演變差異的主要原因是螺旋云帶階段具有強對流性不穩定和潛勢能量,但中低層的垂直運動和水汽輻合弱,對流觸發相對分散,維持時間短,主要以環境風場配合降水冷區形成的冷出流觸發為主;而低壓主體階段也有較強的對流不穩定,低層輻合高層輻散形成的上升運動、中低層水汽輸送及輻合均較螺旋云帶階段顯著增強,同時北方冷空氣侵入形成能量鋒區,為大范圍較長時間的強對流提供了有利的熱力、動力和水汽條件。地形阻擋作用使MCS出現后向傳播,與天氣尺度系統共同影響形成“列車效應”。③此次過程暴雨的短期可預報性高,但降水極值及強中心落區可預報性低。相較而言,全球模式對于低壓主體降水預報更有優勢,其中ECMWF效果最優,而中尺度模式對于螺旋云帶階段降水預報更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