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常規氣象觀測資料、NCEP逐6 h和逐日再分析資料、FY-2G衛星云圖資料,從環流形勢、水汽條件、動力條件及層結特征方面對2020年11月18—19日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罕見的特大暴雪伴凍雨過程進行分析。結果表明:①大氣環流異常是造成此次災害性天氣的主要環流背景,500 hPa西風槽和南支槽、700 hPa西南低空急流及切變線、850 hPa以下東北急流、地面氣旋是此次過程的主要影響系統,具有回流暴雪的天氣特征;②低空偏南和偏東急流兩支水汽輸送路徑及水汽強烈輻合為極端暴雪提供了充足的水汽,850 hPa和700 hPa比濕最大分別為5 g·kg-1 和4 g·kg-1;③低空偏南急流代表的暖空氣與北方的冷空氣劇烈交匯,暖濕空氣在低層“冷墊”上爬升,加劇上升運動的發展,導致該區域降雪迅速加強;④非絕熱加熱項F3對鋒面生消作用最小,水平運動項F1是鋒生函數變化的主要貢獻項,鋒生函數F變化與降水強度變化一致,在F>10的較強鋒生區都出現暴雪,因此鋒面的強迫抬升對暴雪的增幅作用不容忽視;⑤鋒區的維持使得低層維持低溫天氣,鋒上逆溫,暖濕空氣沿鋒面抬升,900 hPa 以下“冷墊”與之上的“暖蓋”長時間存在,導致暴雪發生并持續;⑥鋒上逆溫且逆溫區存在融化層,這種垂直結構變化有利于降水相態轉化,高層和低層為低于0 ℃的冷層,中間形成溫度高于0 ℃的暖層,符合融化類凍雨的層結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