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風廓線雷達、地基GPS水汽、微波輻射計、多普勒天氣雷達、衛星云圖、閃電定位儀、地面加密自動站等多源觀測資料,對“16·7”石家莊特大暴雨的演變特征進行分析,結果表明:①GPS水汽總量和微波輻射計水汽總量的高值階段對應強降水階段,水汽總量與降水強度成正相關。降水開始前水汽總量明顯上升,突升到高值時間比降水開始時間提前5 h,水汽總量突增對降水開始時間有提示作用。②低層偏東風的厚度和強度與強降水呈正相關,低層風向轉西北風預示強降水結束。低空急流出現時間比降水開始時間提前5 h,低空急流消散時間比降水結束時間偏早3 h,超過20 m·s-1的東風急流對強降水有一定指示作用。強降雨對應低空急流最低高度的下降和低層最大風速的增加,也就是對應低空急流指數和0~3 km垂直風切變的峰值區。③此過程以穩定性降水為主,僅在19日伴有弱閃電和雷暴出現。雷達回波和衛星云圖表現為大范圍層狀云和積狀云混合降水回波,回波質心低,列車效應明顯,屬于熱帶降水類型。云頂亮溫最低值-55 ℃,雷達反射率因子、垂直累積液態水含量和回波頂高最大值分別為55 dBz、15 kg·m-2和11 km,與降水量有明顯相關;低層徑向速度場對應明顯的速度大值區或速度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