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49(5):770-776.
摘要:
利用機場自動氣象觀測系統數據和NCEP/NCAR再分析資料,對昭通機場2019年1月3日(“1〖DK〗·3”過程)和12月7日(“12〖DK〗·7”過程)兩次輻射霧過程的天氣形勢、水汽條件和邊界層結構等進行對比分析,探討了兩次輻射霧形成和維持條件的共性和差異。結果表明:①兩次過程均發生在雨雪天氣轉晴后,機場受高壓底后部弱氣壓場控制,但“1〖DK〗·3”過程水汽含量和動力條件明顯優于“12〖DK〗·7”過程,霧濃度和持續時間都大于“12〖DK〗·7”過程。②“1〖DK〗·3”過程是一次典型輻射霧,形成于晴夜、微風、輻射降溫最強烈的凌晨。霧過程中水汽充沛,動力條件適宜,有利于霧的形成和發展。③“12〖DK〗·7”過程輻射霧具有局地爆發性發展的特征,霧爆發前由于水汽和動力條件較差,機場僅形成了輕霧。日出后由于西南方向的霧層向北平流,機場低溫、高濕的環境條件有利于霧維持,近地面風速有利于霧層混合,使機場區域霧爆發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