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48(5):704-716.
摘要:
利用常規資料、NCEP FNL分析資料和HYSPLIT模式,對2008—2017年川西高原持續性暴雨過程的時空分布、環流分型、水汽源地和輸送路徑進行分析。結果表明:①2008—2017年川西高原單站持續性暴雨的總頻次為337次,在21次區域持續性暴雨中,位于高原與盆地過渡區的瀘定、康定、汶川出現持續性暴雨次數最多;②7月發生頻率最高,持續時間多為3~4天;③將影響川西高原暴雨的環流分型為兩槽一脊型、一脊一槽型、西風槽型和偏西氣流型,其中孟加拉灣氣旋影響有16例,6—7月個例都有孟加拉灣氣旋的存在;④川西高原上空氣團主要通過4條路徑進入,源自北大西洋、地中海和伊朗中北部的西北路徑占比29%,源自里海到咸海之間地區的東北路徑占比17%,源自熱帶印度洋洋面的西南和東南路徑各占比43%和11%,偏北路徑的空氣質點起始高度比偏南路徑的高,相應的溫度和水汽含量也偏低;⑤將水汽輸送分為“S”型、偏西氣流型和偏南氣流型3個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