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少華
,
朱莉
,
周泓
,
陸雯茜
,
艾永智
,
鄒陽
2019, 47(6):986-996.
摘要:
利用常規觀測、加密自動站、NCEP 1°×1°每6 h再分析資料和多普勒雷達等資料,對2017年6月20日發生在滇中的局地大暴雨進行分析。結果表明:低層700 hPa切變線和地面輻合線是產生局地大暴雨的主要天氣系統;局地大暴雨發生在低層輻合、中高層輻散的弱對流環境中,低層局地強水汽輻合為本次大暴雨提供了水汽條件;局地大暴雨發生在對流云團邊緣TBB 梯度最大的位置,暴雨發生前6 h地面露點溫度上升明顯,同時對流有效位能CAPE也出現顯著增加。本次強降雨過程先后出現兩輪降雨高峰,第1輪強降雨持續時間長,雨強大,主要為強降水超級單體和中氣旋造成;第2輪強降雨持續時間較短,雨強較弱,主要為多個對流風暴引發。兩輪強降雨多普勒雷達圖上為低質心結構,徑向速度有逆風區形成,逆風區的出現比暴雨提前約1 h,降水強度隨著逆風區的消失而減弱。局地大暴雨發生地呈“喇叭口”地形,強降雨點位于山谷且三面環山,進入“喇叭口”山谷內的對流風暴在地面氣旋和地形作用下穩定少動,是導致本次局地大暴雨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