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44(6):1016-1023.
摘要:
利用常規氣象觀測資料、NCEP 1°×1°逐6 h的再分析資料和FY2E紅外云圖、TBB等資料,對2014年7月7—8日由東北冷渦引發內蒙古東北部的暴雨過程形成原因進行了天氣學診斷分析,結果表明:①低空急流是主要水汽來源,不同地區出現暴雨的機制不同,興安盟東部、呼倫貝爾市東南部由于槽前、切變南緣地面暖鋒附近,中低空急流匯合處,強輻合抬升觸發不穩定能量釋放導致強天氣的發生,而呼倫貝爾市西南部暴雨跟中上層冷渦的生成發展與對應的地面低壓逐步耦合的動力作用相關;②濕位渦的分布對暴雨的發生、落區有較強的指示性作用,700 hPa正負值區過度帶的配置是暴雨發生發展的有利潛勢,暴雨發生在700 hPa 等值線密集帶和850 hPa MPV2大于等于0的疊加區域內,700 hPa 正負過渡帶附近,偏向于正值一側;③最大降水量的雨強落后于云團 TBB最低值1~2 h,并不是強TBB與最強降水同步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