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41(4):703-712.
摘要:
利用1960—2010年陜西76個臺站地面觀測中的天氣現象(霧)資料、NCEP/NCAR逐月再分析資料,基于EOF、小波分析、回歸分析方法探討了陜西霧的時空變化特征以及與霧日多發季節相聯系的大氣環流異常,主要結論如下:①陜西霧地域性分布特征明顯,空間上呈“三高三低”態勢,河流或水域對霧的空間分布有重要影響,但不起決定作用;②年際上,陜西平均霧日數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霧日達到峰值,季節上,秋冬季霧日數占全年霧日數的665%以上;③SEOF分析表明陜西不同區域霧多發季節具有明顯差異, 8—10月關中北部霧明顯偏多,峰值出現在9月,10—12月陜南、關中霧偏多,峰值出現在11月;④年際變化的時間尺度上陜西霧主要表現為東西振蕩(EOF1)和南北振蕩兩個主模態(EOF2);⑤與霧日多發季EOF1相聯系的環流異常表現為東亞中低緯度大陸上海平面氣壓(SLP)、500 hPa位勢高度異常偏高,陜西位于850 hPa平均風場上反氣旋性環流中心附近;當反氣旋性異常環流位置偏西偏北(EOF2),北風異常分量偏強時,從海上來的水汽輸送偏南,從而導致陜北霧偏少,關中、陜南霧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