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41卷第2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FY2衛星展寬云圖接收機設計與實現
    段云飛 熊承偉 王軍海 李在海
    2013, 41(2):207-211.
    [摘要](1154) [HTML](0) [PDF 3.23 M](1722)
    摘要:
    靜止氣象衛星是監測地表、大氣、海洋以及空間環境等相關數據的重要手段,為氣象、農業、空間環境等領域提供著大量的科學數據。重點對FY2接收機的實現方法進行了研究,主要內容包括二次變頻方法、基于HSP50110/HSP50210的數字解調、差分解碼、關鍵參數設置以及信號指示等。最后以誤碼率為指標并結合圖像接收效果對接收機性能進行直觀評估,結果表明,所設計的接收機圖像清晰、誤碼率低,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與參考價值。
    2  衛星遙感圖像人工建筑面積識別軟件的開發與應用
    陳青青 郭建俠 湯志亞
    2013, 41(2):212-216.
    [摘要](1153) [HTML](0) [PDF 5.07 M](1777)
    摘要:
    定量分析氣象臺站周邊的人工建筑面積比例,有助于客觀揭示人工環境對觀測數據的影響?;赪indows平臺,利用梯度增強、高通濾波、二值化、形態學等圖像處理方法開發了對衛星遙感圖像中人工建筑的識別及其面積比例的計算軟件,為氣象探測環境研究提供可靠的數據。該軟件已經用于處理數百個氣象臺站不同尺度的衛星遙感圖像,軟件運行穩定,操作方便,可移植性強,相對于人工統計方式效果良好。介紹了所用圖像處理方法的原理及軟件實現的流程和功能,總結了參數設置的經驗。
    3  一種衛星云圖局部標準差圖像的快速算法
    權維俊 高燕虎 劉勇洪 欒慶祖
    2013, 41(2):217-223.
    [摘要](1258) [HTML](0) [PDF 2.01 M](1665)
    摘要:
    局部標準差圖像(Local Standard Deviation image, LSD)在衛星圖像的空間一致性檢測中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利用傳統的滑動窗技術計算局部標準差圖像時,由于大量的循環過程使運算速度較慢,特別是當衛星圖像較大而滑動窗較小時,這種運算更為耗時。采用了矩陣運算的思路,提出了根據滑動窗大小將衛星圖像數組按一定方向和偏移量進行整體平移,然后對經過平移后的圖像數組進行數學運算來獲取標準差圖像的快速算法。通過計算2005年1月1日的NOAA 16/AVHRR通道4亮溫局部標準差圖像實例表明,采用快速算法的計算效率相對于傳統滑動窗算法計算效率提高明顯。
    4  高建筑物上閃電普通攝像觀測與分析
    周方聰 呂偉濤 陳綠文 馬穎 殷啟元 張義軍
    2013, 41(2):224-230.
    [摘要](1065) [HTML](0) [PDF 9.01 M](1982)
    摘要:
    2009—2010年夏季,在廣東省氣象局對東南方向的高建筑物上的閃電進行了觀測。對獲得的普通攝像資料進行了處理和分析,基于對閃電事件引起普通攝像中像素亮度變化的分布特征的分析結果,編寫了視頻資料處理程序,實現了普通攝像資料中閃電圖片的自動提取。在此基礎上,統計分析了觀測到的廣州高建筑物上87次自然閃電的特征,結果表明:這些閃電的持續時間平均為348 ms;對于高度超過500 m的建筑物,其上發生閃電的次數明顯多于高度低于500 m的建筑物,且閃電的平均持續時間也更長。給出了拍攝到的幾幅云下閃電通道呈現蛛狀和長距離特征的閃電圖片。
    5  中國區域自動氣象站運行監控系統建設
    李雁 李峰 趙志強 郭海平 孫林花 李仲龍 周青 周薇
    2013, 41(2):231-235.
    [摘要](1379) [HTML](0) [PDF 1.78 M](2125)
    摘要:
    區域自動氣象站運行監控系統是保障觀測網穩定、可靠運行的實時業務系統。系統基于多線程分布式數據處理技術,采用兩級部署、多級應用、多方共享的模式,有效利用互聯網和中國氣象局局域網的優勢,實現了對我國區域自動氣象站、加密自動氣象站及暴雨監測站運行狀態、探測數據質量狀況、設備維護維修狀況以及觀測站網的實時監控與保障。從系統的邏輯架構、技術架構、系統建設的主要技術路線、系統實現的主要功能以及系統建設中所采用的關鍵技術等方面介紹了中國區域自動氣象站運行監控系統的建設情況。
    6  基于改進雙色模型的視程障礙類天氣現象識別
    郭佳 楊玲 吳可軍 馬舒慶 胡樹貞
    2013, 41(2):236-241.
    [摘要](1382) [HTML](0) [PDF 3.14 M](1782)
    摘要:
    針對各種視程障礙類天氣現象,在現有雙色大氣散射模型的基礎上,通過對大氣散射光方向的修正、對矢量夾角算法的改進以及加入了濕度參數信息,提出了一種改進的雙色模型算法,用于識別視程類天氣現象。改進算法模型考慮了大氣散射光方向的不完全一致性以及景物色度像素值在RGB空間中的三維性,因而具有更高的穩定性。該算法嵌入到視程障礙類天氣現象識別系統中并計算出相應的特征值,最后通過經驗閾值識別天氣現象;通過對算法的改進并對哥倫比亞大學一個季度和甘肅張掖觀象臺2個月的數據進行處理,結果顯示該算法對于霧、霾、揚沙、浮塵及沙塵暴等視程障礙類天氣現象具有良好的判別效果,對上述兩個地區的總體識別率分別為732%、905%
    7  ROSE系統在沈陽一次強冰雹過程分析中的應用
    張林 楊洪平 張濤 郭啟云
    2013, 41(2):242-249.
    [摘要](1198) [HTML](0) [PDF 22.41 M](1939)
    摘要:
    介紹新一代天氣雷達業務建設軟件ROSE系統,并通過ROSE產品結合地面自動氣象站資料、高空天氣圖、 探空T lnp圖、雷達組網拼圖對沈陽2011年8月21日一次強冰雹過程的發展、演變及結構特征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分析表明:此次冰雹過程是在高空槽和風場輻合大尺度天氣背景下,對流有效位能CAPE、〖JP+1〗垂直風切變及雷達回波特征均滿足強冰雹發生的條件;通過分析降雹前后多種雷達導出產品提出強冰雹客觀臨近預報的一些指標。
    8  CINRAD/SA充電開關控制板工作原理及應用維護
    陳忠勇
    2013, 41(2):250-253.
    [摘要](1216) [HTML](0) [PDF 595.76 K](2368)
    摘要:
    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SA/SB發射機采用回掃充電技術,使用充電開關組件3A10與充電變壓器3A7T2,給線型調制器的脈沖形成網絡充電。這種電路有許多優點,但其電子線路組成復雜,技術指標要求高,設備運行時故障率相對較多,臺站運行維護保障有一定難度。討論了該分機的工作原理,重點對充電開關組件的控制板3A10A1原理及其電子線路組成作了進一步分析,并提供了相應的原理框圖,根據臺站工作的實際經驗,結合相關報警信息,探討了基本維修思路,總結了一些快速有效的檢修方法。
    9  GTS1型探空儀技術改進對比試驗
    郭啟云 趙培濤 張玉存 劉鳳琴
    2013, 41(2):254-258.
    [摘要](1313) [HTML](0) [PDF 2.36 M](1675)
    摘要:
    GTS1型探空儀在中國氣象局探空網站使用已超過10年,其技術略顯滯后,迫切需要技術改進。2010年,GTS1型探空儀在其原技術體制基礎上進行了技術改進。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分別于2010年9月和2011年12月,在陽江探空站組織開展了動態比對試驗和溫度輻射修正算法改進試驗。試驗結果表明,改進后的GTS1型探空儀夜間溫度偏差較小,在01 ℃左右,日間溫度偏差在03 ℃以內;氣壓測量結果偏小于RS92型探空儀,穩定性優于GTS1型探空儀;濕度傳感器反應靈敏,測量結果與RS92型一致性很好,偏差在5%RH以內。
    10  建筑日照測量儀研制
    張后發 白黎 張靜芳
    2013, 41(2):259-263.
    [摘要](1037) [HTML](0) [PDF 837.73 K](1773)
    摘要:
    介紹了建筑日照測量儀的研制原理、設計方案及使用方法。儀器通過顯示器觀察白天太陽周日圈上遮擋物,由編碼器測量每個遮擋物所遮擋的日照時間。由于儀器采用機械裝置動態模擬了日地方位角變化關系,從而保證了顯示器攝像頭始終沿太陽周日圈掃描(儀器專利名稱:一種建筑日照測量裝置,專利號:2011200073019)。對比檢驗表明,當采用1000脈沖編碼器,通過4倍頻,其分辯率為216 s,誤差在15 min以內。儀器結構緊湊,設計小巧,使用方便,一次常規測量只需幾分鐘,大大降低了測量成本,達到了現場實測、直觀顯示的技術要求。該儀器可用于日照糾紛仲裁,建筑日照以及氣象、雷達探測環境遮擋角測量。
    11  網絡數字雹雨分測儀技術試驗研究
    孫玉穩 孫霞 侯正俊 石安英 周少科
    2013, 41(2):264-269.
    [摘要](1209) [HTML](0) [PDF 12.37 M](1541)
    摘要:
    介紹了網絡數字雹雨分測儀的傳感器結構和工作原理:利用浮力定律,翻斗計量,微機記錄,網絡傳輸等工作原理,模擬實驗了理論數值和實驗數值間的計量誤差,探討了誤差產生的原因及野外觀測調節技術和蒸發補償訂正等。經試驗表明,各種部件結構科學、穩定、誤差小、整體性能良好。野外觀測資料表明,網絡雹雨分測儀所測雨量與自動站觀測的雨量誤差在可接受范圍;由于能同時進行雹雨分測,對極端冰雹天氣具有實時監測優勢,在野外林果和農作物雹災危害評估中有重要作用,具有與遙測雨量計和其他遙測氣象要素儀器一樣的現代化水平,可廣泛應用于農業和林業災害野外監測網絡之中。
    12  百葉箱結構對氣溫觀測值的影響
    張愛麗 蘇鋒 孫智輝
    2013, 41(2):270-273.
    [摘要](1331) [HTML](0) [PDF 600.43 K](1793)
    摘要:
    通過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小百葉箱觀測溫度與自動站大百葉箱的溫度發現:月、年平均溫度均是小百葉箱內觀測值普遍低于大百葉箱觀測值,但差值較小,多數在02 ℃以內。平均最高溫度差值略大,最大值為04 ℃,冬季差異大。月極端溫度差值大且不穩定,差值有正有負,均在正負1 ℃之內。日極端溫度差值比較集中,最高溫度主要分布在-065~014 ℃,最低溫度在-04~002 ℃。溫度日變化趨勢非常一致,溫度變化平緩時兩者基本重合;劇烈變化時,大百葉箱內升溫快,降溫也快。一日內降溫階段差值為正,升溫階段,差值為負,差值最大的時間在上午09:00—12:00。無論在多云和少云,還是高風速和低風速條件下,兩種百葉箱內測量的氣溫差值普遍在02 ℃以內。
    13  基于Google Maps的“全球眼”視頻監控系統的氣象應用
    沈萍月 馬琰鋼
    2013, 41(2):274-277.
    [摘要](1276) [HTML](0) [PDF 2.22 M](1988)
    摘要:
    “全球眼”(Global Eyes)視頻監控系統是基于網絡的數字化圖形圖像遠程傳輸和處理系統,在很多領域都得到了應用,基于Google Maps設計,實現了“全球眼”氣象視頻監控系統,以B /S方式靈活地實現了“全球眼”氣象視頻監控。系統將視頻監控技術與Google Maps結合起來,為氣象服務提供了一套豐富直觀的具體實況視頻圖像素材庫,在氣象網站、氣象影視、多媒體氣象電子顯示屏等氣象服務中得到很好的應用?!叭蜓邸币曨l監控系統在氣象服務工作中的應用對防災減災工作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氣象服務提供了實時的視頻圖像以及穩定、可信和有效的氣象分析數據,也大大增強了防臺防汛等氣象服務能力。
    14  農田小氣候自動觀測系統效能評估
    楊愛萍 杜筱玲 郭瑞鴿 劉文英
    2013, 41(2):278-281.
    [摘要](1339) [HTML](0) [PDF 765.60 K](1895)
    摘要:
    介紹了架設于稻田的農田小氣候自動觀測系統,并采用氣象站數據與該系統采集的氣象數據進行對比,分析該系統的實用性,且構建數據到報率、數據可靠率等指標對系統穩定性和可靠性進行評估。結果表明:該系統可為農業防災減災提供高精度的農田小氣候信息,實用性強;數據到報率達945%以上,系統運行穩定;數據格式錯誤和數據異常時次少,數據可靠率達852%以上;雷電災害是影響系統穩定性、可靠性最主要的因素。農業氣象自動化觀測系統總體效能較好,在農業氣象研究和服務中具有明顯優勢。
    15  地面氣象觀測資料電子檔案的安全性
    封秀燕 何志軍 吳書成
    2013, 41(2):282-285.
    [摘要](1164) [HTML](0) [PDF 556.26 K](2017)
    摘要:
    為了加強地面氣象觀測資料的電子檔案安全管理,適應信息時代氣象現代化業務建設的需要,以確保電子文件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提高氣象電子檔案的利用率,論述了電子檔案安全性問題的特點,以及其與電子文件格式類型的關系。合適的電子文件格式對電子檔案安全有重要意義,分析了純文本文件和數據庫文件這兩種典型文件格式類型的特點,提出了通過建立純文本文件和數據庫文件相互備份機制,不僅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電子檔案資料的安全性,而且可以提高檔案資料的管理、服務及開發利用能力。
    16  動態權重粒子群算法在含“開關”過程四維變分資料同化中的有效應用
    鄭琴 葉飛輝 沙建新 王勇
    2013, 41(2):286-293.
    [摘要](1229) [HTML](0) [PDF 1.15 M](1996)
    摘要:
    粒子群優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由于其編碼簡單,易于實施而發展迅速,PSO的性能取決于兩個重要因素:慣性權重和學習因子。通過合理設計這兩個參數,將動態權重的PSO應用于含有不連續“開關”過程的變分資料同化。為檢驗算法的有效性,針對一個簡化的含不連續開關過程的偏微分方程,操作了3種比較同化數值試驗,即基于傳統伴隨方法,遺傳算法(GA)和動態權重的PSO的變分同化。結果顯示,當控制方程含有開關時,使用PSO的變分同化結果的質量上明顯優于其他兩種方法,且PSO的性能更加穩定。對觀測誤差及模式誤差的敏感性試驗結果顯示PSO方法具有更強的魯棒性。PSO同化的效果與算法中參數的選取有關,采用好的參數設置能獲得更好的同化結果。
    17  一種基于進化策略的3D Var代價函數優化方法
    耿煥同 張建 孫義杰 黃艷紅
    2013, 41(2):294-299.
    [摘要](1102) [HTML](0) [PDF 920.30 K](1853)
    摘要:
    數值天氣預報準確性直接取決于好的預報模式和初始場;資料同化方法就是一種有效的求解初始場方法。鑒于進化算法在求解這些數值問題方面的優越性,將進化策略算法應用到變分同化方法中,即將三維變分方法中的代價函數作為進化策略算法優化的目標函數,應用進化策略算法優化此目標函數,均衡背景場和觀測場,以求得最優分析場。以Lorenz 63和Lorenz 96模式為例,進行了理想個例試驗,與傳統三維變分方法進行對比。試驗結果表明經優化后的誤差與傳統方法相比非常一致,從而驗證了進化策略算法在資料同化問題中應用的可行性。
    18  青藏高原東北部HDA算法檢驗評估及參數本地化
    朱平 李生辰
    2013, 41(2):300-306.
    [摘要](1221) [HTML](0) [PDF 982.74 K](1762)
    摘要:
    利用2006—2011年CINRAD/CD雷達在青藏高原東北部(以下簡稱高原)探測到的110次強對流風暴過程,運用WSR-88D冰雹探測算法(HDA)計算強冰雹指數(SHI)和最大預期冰雹直徑(MEHS)并進行探測效果檢驗。提出對HDA原默認參數進行本地化并給出本地化方案,明顯地改善了探測效果,正確率由85%提高到89%,虛警率由41%降低到21%,臨界成功指數由53%升高到75%,MEHS大于觀測尺寸的百分比由74%降到33%。結果對CINRAD/CD雷達探測冰雹有重要參考價值。
    19  華南前汛期垂直溫差與強對流天氣發生頻率
    葉愛芬 李懷宇 羅聰 龐古乾 伍志方
    2013, 41(2):307-313.
    [摘要](1140) [HTML](0) [PDF 4.97 M](2345)
    摘要:
    利用2004—2009年3—6月清遠站探空資料,得到垂直方向11種溫差,對它們與強對流的相關性進行統計,選出相關性較高的850與700、850與500、400與100 hPa等壓面垂直溫度(〖WTBX〗T〖WTBZ〗(850-700)、〖WTBX〗T〖WTBZ〗(850-500)和〖WTBX〗T〖WTBZ〗(400-100))進行研究,對其在各區間出現強對流的頻率進行統計。結果表明,不同月份強對流日低空溫差變化幅度較小,高空溫差變化幅度較大;隨著低空溫差和高空溫差的增加,強對流的頻率基本上呈增加的趨勢;強對流主要集中在〖WTBX〗T〖WTBZ〗(850-500)>20 ℃、〖WTBX〗T〖WTBZ〗(850-700)>6 ℃的區域,〖WTBX〗T〖WTBZ〗(400-100)為64~66 ℃、〖WTBX〗T〖WTBZ〗(850-500)為23~26 ℃、〖WTBX〗T〖WTBZ〗(850-700)為8~11 ℃ 的區域頻率更高;對于大范圍強對流天氣,〖WTBX〗T〖WTBZ〗(850-500)>24 ℃或〖WTBX〗T〖WTBZ〗(850-700)達到10 ℃時,通常是風雨相伴,大范圍強降水為主的可能性極小;〖WTBX〗T〖WTBZ〗(400-100)<60 ℃時,出現大范圍強降水的可能性非常小。
    20  浙北梅雨季低空急流特征及其與暴雨的關系
    徐娟 陳勇明
    2013, 41(2):314-319.
    [摘要](1151) [HTML](0) [PDF 1.09 M](2309)
    摘要:
    應用2004—2011年常規探空資料、浙江北部雨量資料和2011年NCEP/NCAR再分析資料,對梅雨季影響浙北的西南低空急流進行統計,并在此基礎上對急流活動與浙北暴雨的關系進行了分析,為浙江北部梅雨期暴雨的預報提供實際參考價值。結果表明:西南風低空急流在700 hPa層上出現次數最多,自上而下減少,其活動有明顯的日變化特征,早晨增強,傍晚減弱;在不同類型的低空急流中,以SJ型、DJU型和TJ型居多,而DJL型急流偏少。浙北梅雨季暴雨發生前近90%伴有急流活動,其中DJU型急流較多;夜間暴雨比白天暴雨更依賴于低空急流,夜間暴雨發生前12 h即有低空急流建立。2011年6月中旬的暴雨集中期對應著兩次西南風低空急流的增強過程,低空急流最大風速出現在600 hPa附近并向低層伸展。
    21  烏魯木齊國際機場一次陣風鋒天氣成因分析
    張利平 王清平 陳陽權 朱國棟
    2013, 41(2):320-325.
    [摘要](1167) [HTML](0) [PDF 7.17 M](1868)
    摘要:
    利用常規天氣資料、跑道自動觀測資料(AW0S)、自動氣象站資料、衛星云圖、多普勒天氣雷達等資料,對烏魯木齊機場發生的一次陣風鋒造成的大風和沙暴天氣進行分析。結果表明:①陣風鋒天氣來臨時,具有氣壓陡升、溫度驟降、風向變化、風速突增、濕度增加等氣象要素的演變特征,跑道兩端出現了風向和風速變化的不連續,多個時刻跑道水平風切變強度超過了強度標準值。②陣風鋒天氣是在500 hPa北支槽底分裂短波攜帶冷空氣快速向東入侵滲透下出現的,大風沙暴發生在干線和地面風場輻合區附近,空中“干暖蓋”的存在有利于不穩定能量的積累。③對流云團在東移過程中破壞了烏魯木齊上空的逆溫層,促使不穩定能量的釋放,呼圖壁至烏魯木齊機場的大風沙暴天氣就發生在TBB值梯度的密集帶上。④陣風鋒在雷達圖中表現為強對流回波前方一條弱而窄呈南北向的帶狀回波,回波強度偏弱,速度場中形成了正負速度交界的輻合帶。
    22  SWAN系統在一次暴雨天氣過程分析中的應用
    趙棟 郭煜 壽紹文 錢鵬
    2013, 41(2):326-333.
    [摘要](1452) [HTML](0) [PDF 16.16 M](1772)
    摘要:
    對2011年7月25—26日鎮江市暴雨天氣過程的天氣背景、穩定指數和垂直風切變進行分析,利用SWAN系統研究CAPPI回波和液態水含量的相關演變特征,并檢驗SWAN系統下TITAN風暴識別和追蹤技術的精度和水平,得出結論:7月25—26日鎮江市暴雨天氣過程有著較好的動力、水汽、層結不穩定以及垂直風切變條件,構成了產生大風暴雨天氣的有利環境場。兩個降水集中時段風暴特征有所不同,第1階段為颮線影響,第2階段為風暴群影響,二者均包含了普通單體和強降水超級單體,此兩種單體均具有中心強度大、回波頂高度高的特征。液態水含量的演變與風暴強度吻合較好。TITAN系統對風暴未來1 h內位置和輪廓預報沒有30 min內預報精確度高,對處在發展、成熟階段的風暴,30 min跟蹤和預報與實況接近,對處在減弱階段的風暴,較實況則略有滯后。
    23  近50年西雙版納最高最低氣溫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喻彥 徐建華 周雙喜 蒙桂云
    2013, 41(2):334-338.
    [摘要](1758) [HTML](0) [PDF 683.86 K](2144)
    摘要:
    利用1961—2010年景洪逐月平均最高氣溫、平均最低氣溫、14:00平均氣溫、02:00平均氣溫,采用氣候傾向率、累積距平、信噪比等氣候統計方法,研究了近50年西雙版納平均最高氣溫、平均最低氣溫的變化趨勢、氣候突變和異常年份等。結果表明:除春季平均最高氣溫、14:00平均氣溫略呈下降趨勢外,年、季各平均最高氣溫、平均最低氣溫、14:00平均氣溫、02:00平均氣溫等各項氣溫指標均呈顯著的升高趨勢,升幅為0208~0544 ℃/10a, 以冬季升幅最大;平均最高氣溫、平均最低氣溫在1978年均發生了突變,以突變點劃分,前為冷期,后為暖期,突變前以平均最低氣溫偏低最明顯,突變后以平均最低氣溫偏高最明顯,表明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平均最低氣溫對氣候變暖的響應更強;平均最高氣溫、平均最低氣溫異常偏低年主要發生在20世紀60—70年代,異常偏高年主要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后,以2000年以來尤為明顯,這與21世紀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依然在變暖是一致的。
    24  福建西部近10年冰雹雷達資料統計分析
    劉君 肖秀珠 張維
    2013, 41(2):339-342.
    [摘要](1325) [HTML](0) [PDF 2.19 M](1755)
    摘要:
    收集了福建西部龍巖市境內2001—2010年近10年的冰雹資料,對這些冰雹的時空分布特征進行了分析;同時收集了冰雹天氣過程對應的新一代天氣雷達資料。對冰雹雷達資料的特征進行對比定性分析,對冰雹雷達資料的一些數據進行統計定量分析。通過分析初步得出了龍巖市境內近10年冰雹的時空分布規律和冰雹的新一代天氣雷達資料的一些重要特征和指標,這些分析結論在當地冰雹天氣的預報預警和防雹作業等實際業務中具有較好的參考和指導作用。
    25  重慶主城區一次重度霾天氣過程分析
    江文華 陳道勁 胡春梅
    2013, 41(2):343-346.
    [摘要](1516) [HTML](0) [PDF 812.17 K](2105)
    摘要:
    利用NCEP再分析資料、L波段雷達探空資料、常規氣象資料及自動氣象站資料和空氣污染資料,對2005年12月25—28日重慶主城區一次重度霾天氣過程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此次重度霾天氣過程發生在一定天氣背景下,500 hPa青藏高原南側南支槽槽區寬廣,槽前西南氣流較為強盛,850 hPa重慶地區持續處于均壓場控制,氣壓梯度小,水平風速弱,且影響重慶地區的冷空氣活動少、強度弱,有利于重度霾的形成和維持;低層風速較小、中低層逆溫層的持續存在、氣溫較低也是此次重度霾形成和維持的重要條件;在未達到飽和的情況下,適當增加濕度有利于霾的加強,霾天氣過程中,氣溶膠粒子的吸濕增長會使能見度更加惡化。
    26  我國主要城市高溫熱浪時空分布特征
    談建國 鄭有飛
    2013, 41(2):347-351.
    [摘要](1198) [HTML](0) [PDF 1.05 M](1736)
    摘要:
    采用1951—2005年全國主要省會城市逐日最高氣溫資料,探討了主要大城市近50年的年高溫日數、熱浪過程的時空變化特征。分析結果表明:長江流域地區是我國連續5天以上長時間高溫熱浪過程頻發區。全國主要省會城市歷年高溫日數變化,自東南向西北呈現出的這種“增—減—增”的趨勢,但是近年來絕大多數城市呈現增溫趨勢。不同地域的高溫呈現不同的季節內分布特征,高溫出現的早晚和強度有明顯差別。
    27  華東三市能見度、氣溶膠和太陽輻射變化特征
    劉曉舟 許瀟鋒 楊軍
    2013, 41(2):352-359.
    [摘要](1234) [HTML](0) [PDF 1.49 M](1740)
    摘要:
    利用南京、杭州和合肥3個臺站1961—2001年能見度和水汽壓資料,反演3個城市055 μm氣溶膠光學厚度(AOD),并據此分析了這3個城市的能見度和氣溶膠光學厚度的變化特征;利用太陽輻射資料分析太陽輻射變化特征,并與氣溶膠光學厚度變化特征作對比。結果表明,在1961—2001年間,這3個城市的能見度呈現明顯下降的趨勢,南京和杭州下降最快,合肥下降較慢,并且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差異,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氣溶膠光學厚度則呈現上升趨勢,增加最快的是南京,最慢的是合肥。按季節劃分來看,春夏較高,秋冬較低。1990年之前,這3個地區的總輻射和直接輻射都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散射輻射的變化趨勢不顯著,而1990年后,南京與合肥的總輻射略有回升。輻射季節總量按由多到少依次是夏季、春季、秋季和冬季。氣溶膠光學厚度與直接輻射間有較好的負相關性。
    28  太原城市化進程對城市熱島的影響
    李艷紅 趙彩萍 李玉琴 周晉紅
    2013, 41(2):360-364.
    [摘要](1223) [HTML](0) [PDF 870.18 K](1696)
    摘要:
    采用城市化的多項要素指標,系統考察了太原1980—2009年期間城市化的發展對其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關系,發現城市化的發展是導致城市熱島效應形成和加劇的主要原因。認為:①近30年,太原市郊區的增溫率為051 ℃/10a,市區的增溫率為090 ℃/10a,熱島強度的增溫率為039 ℃/10a,熱島效應不斷增強;②各類城市發展指數與城市熱島效應都有很好的相關關系;③太原城郊溫差和總人口對數呈線性相關關系,其長期變化相關系數為081;④太原城郊溫差和城市房屋建筑面積對數呈線性關系,其長期變化相關系數為085。
    29  京津冀道路氣象專家系統的設計與初步應用
    程叢蘭 張朝林 鄭祚芳 王在文
    2013, 41(2):365-371.
    [摘要](1087) [HTML](0) [PDF 3.49 M](1455)
    摘要:
    討論京津冀道路氣象專家系統的設計及其在專業氣象服務中的實時試用情況。重點對道路氣象專家系統的設計框架,技術思路與相關道路氣象產品(包括路面積水指數、路面防滑指數、能見度指數、輪胎高溫爆胎指數、大風指數等)進行介紹。針對京津冀城市群高速路高危險天氣過程的初步應用檢驗結果表明,此道路專家系統具有較好的實時服務能力,在提高城市交通管理與安全保障的水平,改善市民生活質量,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0  高速公路氣象監測站的宏觀適用性
    李迅 尹志聰 丁德平 謝莊
    2013, 41(2):372-377.
    [摘要](1291) [HTML](0) [PDF 1.28 M](1811)
    摘要:
    在大量調研和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建立了客觀的宏觀適用性分析指標體系,并進行了交通氣象監測設備在我國高速公路上的宏觀適用性分析,得到以下結論:(1)我國高速公路交通氣象監測設備在全國各省的分布極不均勻,除江蘇,北京和海南的測站分布較為密集外,大部分省份高速公路的專業交通氣象監測處于空白狀態。(2)有特殊要素觀測能力的站點和當地交通氣象災害種類基本匹配,但特殊觀測要素的設置需要向精細化發展,不能一味布設全要素監測站。(3)目前國內的交通氣象站布設指南沒有充分考慮交通氣象監測特點,缺乏可行的布設規范。(4)我國疆域遼闊,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高,而交通氣象監測設備的儀器成本、維護成本和人力成本太高,單純依靠交通氣象監測站不是解決交通氣象服務的最佳途徑。(5)雖然氣象部門的監測數據能夠保持一定的準確性,但雨強和能見度等的觀測主要通過光感應或遙感,很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道面狀態的觀測很難避免周圍車輛,環境的影響。(6)監測數據的應用主要在三個方面:實況監測,開發初級產品和科研項目。監測數據沒有充分共享,缺少實際應用和深度挖掘,沒有針對交通用戶生成專業指導產品。還對交通氣象監測設備的布設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如引入數據同化反演技術、加強預報預警技術研究和明確部門分工等。
    31  城市內澇監測技術的應用研究
    莊紅波 高瑞泉 饒華炎
    2013, 41(2):378-383.
    [摘要](1155) [HTML](0) [PDF 2.73 M](1678)
    摘要:
    根據城市內澇監測預警的需求,提出在城市河流的關鍵點,將高精度壓力水位器與區域自動氣象站組成內澇監測系統,并從系統架構、測量原理、參數設置、誤差補償等方面闡述設計方法。系統每分鐘采集一組數據,水位測量精度達到01%。通過與國家標準水文站對比分析,該站水位與天文潮位漲落趨勢一致,相位落后1 h,觀測誤差平均為006 m。通過分析,得到結論,當茅洲河流域日平均面雨量大于40 mm,測站水位達到15 m,并維持4 h以上時,極易發生城市內澇。將水位監測與面雨量實況結合,對提高城市內澇預警預報能力有較大的幫助。
    32  北京地區非職業性CO中毒模型及氣象指數
    劉燕 王虎 朱江華 宛公展 張德山
    2013, 41(2):384-388.
    [摘要](1084) [HTML](0) [PDF 713.93 K](1596)
    摘要:
    為了減少北京冬季非職業性CO中毒(以下簡稱CO中毒)事件,搜集整理了北京城近郊區16個急救中心2002—2005年的逐日煤氣中毒人數,經過研究冬半年(10月至翌年4月)逐日CO中毒人次與北京觀象臺氣象要素以及北京周邊(河北省8個氣象站)海平面氣壓場的相關關系,采用準多元回歸指數概率分級技術,建立了CO中毒指數(4分級)預報及相應風險水平評估模式。結果發現,CO中毒人次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每年1—3月中毒人數偏高,10月和4月相對較低;CO中毒氣象指數24、48和72 h預報時效的歷史擬合率達502%~605%(預報等級完全正確),預報與實況誤差小于等于1級的歷史擬合率為852%~882%。該研究結果經過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在電視、報紙、電臺和手機短信等媒體中的應用,在科學預防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發生,為北京市煤氣中毒事件和死亡人數下降7%發揮了作用。
    33  用相似釋用方法制作小麥生育期逐旬氣候預測
    史印山 顧光芹
    2013, 41(2):389-393.
    [摘要](1079) [HTML](0) [PDF 977.28 K](1767)
    摘要:
    利用氣候模式產品、NCEP/NCAR再分析500 hPa旬平均高度資料和河北省冬小麥種植區各測站的逐旬降水、氣溫資料。運用相似釋用技術,研制了冬小麥返青—拔節、拔節—抽穗、抽穗—乳熟、乳熟—成熟4個生育期間逐旬氣溫、降水預測方法,建立了冬小麥各生育期干旱指標預測模型,并在預測業務中應用。預測檢驗結果表明,用模式產品解釋應用方法制作逐旬氣候預測是可行的。
    34  溫室黃瓜低溫氣象災害指標
    彭曉丹 楊再強 柳笛 張婷華 周志龍 朱凱 趙翔
    2013, 41(2):394-400.
    [摘要](1162) [HTML](0) [PDF 964.34 K](1739)
    摘要:
    以黃瓜品種津優35號(Jingyou 35)為試材,于2011年設計不同低溫(5、7、9、11 ℃,以25 ℃為對照)處理的人工環境控制試驗,系統研究不同低溫脅迫對黃瓜葉片光合作用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結果表明:黃瓜葉片最大光合速率隨低溫脅迫程度的增加依次降低;在不同低溫脅迫下,隨脅迫時間的延長,黃瓜葉片光補償點不斷升高,光飽和點不斷降低;在5 ℃、7 ℃和9 ℃低溫處理下,隨脅迫時間的延長,光系統Ⅱ最大光化學效率呈下降趨勢,光化學淬滅不斷降低,非光化學淬滅的變化趨勢相反;黃瓜葉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隨著處理溫度的降低先升高后下降;過氧化物酶活性在9 ℃處理24 h后達到最高;過氧化氫酶活性隨著處理溫度的降低而升高;丙二醛含量大于對照,隨脅迫程度的增加先升高,后略有下降。通過研究建立了溫室黃瓜低溫氣象災害指標,劃分為4個等級,分別為輕度、中度、重度和極重,可為設施農業氣象服務提供科學依據。
    35  基于ArcGIS Engine的北方作物低溫冷害監測評估系統
    王宏博 馮銳 張玉書 紀瑞鵬 武晉雯 于文穎 戴萍 劉曉梅 萬志紅
    2013, 41(2):401-406.
    [摘要](1152) [HTML](0) [PDF 1.91 M](1789)
    摘要:
    針對易受氣候變化引發的低溫冷害災害,總結常用低溫冷害監測、評估方法和指標,結合統計模型,利用地面氣象觀測數據、氣象預報數據和衛星遙感數據,以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數據庫作為支持,應用ArcGIS Engine開發工具包,在Visual Studio 2005開發環境下,完成了以玉米、水稻為主要糧食作物的北方地區低溫冷害監測評估系統的設計與開發,實現了玉米延遲型低溫冷害、水稻障礙型低溫冷害、年度低溫冷害和遙感低溫冷害監測,以及玉米、水稻低溫冷害影響評估及預測。
    36  石家莊冰雹氣候分析及人工防雹布局
    匡順四 韓軍彩 孫云 劉萍
    2013, 41(2):407-411.
    [摘要](1282) [HTML](0) [PDF 2.65 M](1528)
    摘要:
    利用石家莊16個縣(市)1959—2007年的資料(包括縣志),對石家莊冰雹的時空分布特征、冰雹路徑等進行了綜合分析。分析表明:①石家莊地區降雹日數年變化存在1、11、12和25年的周期性變化,在1971和2003年出現突變;②5月下旬至7月中旬是石家莊降雹盛行季節,一天中降雹多出現在14:00—20:00;③石家莊降雹西部山區多于東部平原,平原上的多雹區一般在河流或古河道附近;④通過資料分析,劃分3道人工防雹作業防線,適當增加防雹作業點,科學合理的進行防雹作業點布局,開展階梯式人工防雹作業。
    37  基于閃電定位系統的雷擊建筑物繞擊率分析與區劃
    李家啟
    2013, 41(2):412-416.
    [摘要](1120) [HTML](0) [PDF 1.95 M](1738)
    摘要:
    通過對重慶地區1999—2008年閃電定位系統監測地閃資料進行數理統計,重點對采用IEEE和DL/T620提供的公式獲取的雷擊建筑物繞擊率進行對比分析,并對重慶全市進行雷擊建筑物繞擊率區劃。結果表明:雷擊建筑物繞擊率隨著滾球半徑增大而增加;對于相同滾球半徑,IEEE方法獲取的雷擊建筑物繞擊率略高于實際,而低于GB/T21714提供的繞擊率;在滾球半徑小于120 m時,IEEE方法得到繞擊率明顯低于DL/T620方法,反之則高于DL/T620方法;采用IEEE公式獲取的雷擊建筑物繞擊率與實際較為吻合,在此基礎上獲得了能客觀反映重慶地區雷擊建筑物繞擊率表達式,并對不同防雷類別建筑物雷擊繞擊率進行了區劃,為雷電災害風險評估和防雷設計提供了可靠理論依據。
    38  電氣設備防雷工程設計探討
    王鳴曉 林建民 馬光進 周淑玲 董濤
    2013, 41(2):417-421.
    [摘要](1285) [HTML](0) [PDF 938.56 K](1768)
    摘要:
    雷電天氣常對電氣、電子系統造成災害。以威海市駕駛員電子樁考場遭受雷擊事故為例,對電子樁的結構、線路的設置方式、雷電防護的措施等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在雷擊風險評估的基礎上,結合規范和考場特點,設計了該考場的防雷方案,重點探討了直擊雷防護和感應雷防護的設計,對考場內信號線路系統、辦公樓內監控系統、控制室接地系統進行了合理的設計,從而對電氣系統防雷工程設計進行了探討,為電氣系統防雷工程設計提供一些可靠的參考。
    39  電梯機房雷擊電磁脈沖空間屏蔽措施
    王小英 施明芳 張賽忠
    2013, 41(2):422-424.
    [摘要](1331) [HTML](0) [PDF 444.16 K](1716)
    摘要:
    以一個位于高層建筑物頂部的電梯機房作為研究對象,結合其地理位置、閃電環境和雷電防護現狀,進行了雷擊電磁脈沖分析。對于電梯機房的各類屏蔽條件,分別對機房內設備的感應電壓進行了相應的計算分析,給出了電梯機房需要采取的屏蔽措施和其它防護措施,得出結論:①無論雷電擊中電梯機房還是擊中建筑物附近,若無屏蔽措施均將影響電梯正常運行;②位于建筑物頂部的電梯機房在做好基本防雷措施的基礎上,還需要采取金屬網格(鋼筋半徑為0002 m、網格寬度為001 m)進行屏蔽。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