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40卷第1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CINRAD/SA雷達發射機驅動級工作原理及檢修技術探討
    陳忠勇
    2012, 40(1):1-4.
    [摘要](1532) [HTML](0) [PDF 2.99 M](1881)
    摘要:
    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CINRAD/SA發射機放大鏈驅動級是發射機中的關鍵部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技術指標基本決定了發射機的輸出高頻脈沖寬度及頻譜,直接影響雷達系統的質量。詳細討論了發射機放大鏈驅動級的硬件組成及工作原理,并對其相關線路作了進一步分析,介紹了正確的調試方法,給出了幾個關鍵點波形及相關時序,根據臺站工作的實際經驗,結合相關報警信息,探討了基本維修思路,總結了一些快速有效的檢修方法,希望能為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技術保障提供有益的借鑒。
    2  CINRAD/SA雷達數字中頻改造技術難題及解決方法
    楊傳鳳 柴秀梅 張海燕 黃秀韶 涂愛琴 劉朝暉 袁希強
    2012, 40(1):5-8.
    [摘要](1311) [HTML](0) [PDF 3.59 M](1769)
    摘要:
    2008年以來,濟南CINRAD/SA雷達由于模擬中頻接收機系統性能參數退化導致雷達運行的可靠性和穩定性較差,且故障率較高。為了更好的保障雷達服務于氣象,2009年7月濟南完成數字化中頻升級改造工程,改造后的數字中頻雷達相位噪聲非常穩定,速度信息量更加可信和精確。扼要介紹了數字中頻接收機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對數字中頻安裝調試及改造過程中遇到的軟、硬件問題的解決措施和改造后的技術參數測試進行技術性的總結,旨在對同行今后的工作具有參考借鑒價值。
    3  基于極大似然算法的風廓線雷達譜矩估計
    惠建新 吳蕾 高玉春 周杰
    2012, 40(1):9-14.
    [摘要](1473) [HTML](0) [PDF 4.81 M](1916)
    摘要:
    在風廓線雷達譜數據處理中,雷達低層取樣體積探測的譜數據通常出現地物雜波、間歇性雜波、地磁雜波與大氣回波譜混雜交疊的情況。為了有效抑制和去除雜波干擾,并且提高風廓線雷達探測范圍和測量精度,必須對大氣回波譜的譜矩進行有效的估計。通過對風廓線雷達多普勒回波功率譜分析,提出基于極大似然算法估計雷達回波譜譜數據的方法,并且進行了實際數據仿真分析,通過與常規方法進行對比分析,驗證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低層取樣體積譜矩估計得到了顯著的改善。
    4  上海世博園風廓線雷達TWP3發射機控制系統設計與實現
    張垚 尹春光 劉強
    2012, 40(1):15-19.
    [摘要](1279) [HTML](0) [PDF 3.77 M](1837)
    摘要:
    介紹坐落在上海世博園內TWP3邊界層風廓線雷達系統發射機控制系統設計思路及其功能特點??刂葡到y基于FPGA和單片機的程序控制實現手段。系統功能包括狀態監控、射頻通路控制、故障診斷定位、自動保護和自修復。發射機的各個監控量會在本機液晶屏幕顯示以便用戶的使用和觀察,同時將重要的參數上傳等。該控制系統自身監控功能的完善,對于發射機本身的調試以及在整個雷達系統的聯合調試測量中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輔助作用。
    5  國產總輻射表檢定結果的不確定度分析
    楊云 丁蕾 權繼梅 程興宏
    2012, 40(1):20-24.
    [摘要](1592) [HTML](0) [PDF 4.08 M](2231)
    摘要:
    國產總輻射表檢定時,其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由重復性測量、標準器、溫度變化、入射角、時間響應、非線性、零位漂移、數據采集器誤差、操作誤差和光譜響應誤差多種因素引起。根據《JJF10591999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規定的方法,對國產總輻射表檢定結果的不確定度進行評定。分析并列出對測量結果有明顯影響的不確定度來源。對各標準不確定度分量進行定量評定。結果表明,在滿足檢定環境要求的條件下,總輻射表檢定結果的擴展不確定度為34%,其中入射角誤差引起的標準不確定度分量最大。因此新出廠的總輻射表必須嚴格按照《JJG
    6  影響人工站與自動站水汽壓差值原因探究
    王海軍 蒲曉勇 楊志彪 張峻 劉瑩
    2012, 40(1):25-30.
    [摘要](1823) [HTML](0) [PDF 5.06 M](1849)
    摘要:
    為探究人工觀測氣象站與自動站水汽壓差值產生原因,利用全國134個1年的基準氣象觀測站逐時氣壓、干球氣溫、濕球溫度等資料,分別采用人工站和自動站水汽壓計算公式,模擬了本站氣壓、干球溫度、濕球溫度、自動站氣溫、相對濕度等要素產生一增量時,水汽壓所對應變化量隨各要素的變化規律,并分析了影響水汽壓差值與其主導因子定量關系。通過實際觀測資料的數據模擬分析,氣壓和干球溫度的系統誤差對人工與自動觀測站的水汽壓差值影響很小,而自動站的相對濕度和氣溫對水汽壓差值影響較大,其中相對濕度的影響最明顯。當自動站的相對濕度或氣溫的
    7  RS92探空儀溫壓濕測量性能分析
    趙世軍 蘇小勇 高太長
    2012, 40(1):31-34.
    [摘要](1383) [HTML](0) [PDF 3.88 M](2123)
    摘要:
    Vaisala RS92探空儀代表了當今探空儀的較高水平,通??梢宰鳛楸葘藴视脕碓u估其他探空儀的性能。除了從其提供的指標確定其性能外,還可以根據實際施放過程中的探測數據進行評估。采用雙Vaisala RS92探空儀同球施放比對法,對多天同一時次的探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了其溫壓濕探測性能。結果表明,RS92型探空儀溫壓濕傳感器的測量性能一致性較好,可作為比對施放時的標準探空儀來衡量其他類型探空儀的測量性能。
    8  基于ENVI二次開發的遙感雪面溫度反演方法
    盧新玉 王秀琴 崔彩霞 謝國輝 芮建梅
    2012, 40(1):35-40.
    [摘要](1687) [HTML](0) [PDF 4.91 M](2377)
    摘要:
    針對MODIS數據的分裂窗算法進行了簡要介紹,通過ENVI(ENvironment for Visualizing Images)二次開發,實現了直接利用MODIS lB數據進行雪面溫度反演。在ENVI二次開發環境下,編程實現了該算法,并給出了具體的數據反演處理流程。以我國新疆北部為例,將反演結果與氣象站雪面溫度觀測資料對比。結果表明:系統反演得到的雪面溫度分布規律與觀測資料一致,反演的平均誤差為173 ℃,基本反映了北疆地區的雪面溫度分布情況;利用ENVI二次開發可以實現遙感數據的批量處理,從而快速準
    9  利用BERNESE 5.0解算地基GPS天頂濕延遲
    王曉英 宋連春 曹云昌 戴仔強
    2012, 40(1):41-45.
    [摘要](1788) [HTML](0) [PDF 4.13 M](4021)
    摘要:
    地基GPS技術已被公認為觀測大氣水汽的最具潛力手段,而天頂濕延遲(ZWD)是地基GPS解算高精度水汽的關鍵量。瑞士伯爾尼大學天文研究所開發的BERNESE軟件在解算天頂濕延遲方面獨樹一幟。以香港地基GPS連續運行參考站數據為解算實例,詳細介紹了BERNESE軟件解算ZWD的基本步驟和相關設置,并對有氣象觀測文件、數據跨天、跨周和定點解算ZWD情況的特殊設置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BERNESE軟件完全勝任ZWD解算工作。
    10  基于GPRS網絡LED屏氣象信息發布系統
    陶元紅 杜世曄 藍天飛
    2012, 40(1):46-51.
    [摘要](1448) [HTML](0) [PDF 4.80 M](1804)
    摘要:
    為滿足公共氣象服務的需要,利用現有GPRS網絡覆蓋范圍廣、實時在線、通信質量高和維持費用低等優勢,設計并實現一種基于GPRS網絡的LED顯示屏氣象信息發布系統。介紹系統結構和各部分功能,以及系統中遠端顯示控制卡的硬件結構組成和信息顯示過程。闡述系統服務器3個管理程序、終端用戶程序和矢量文字信息轉換為點陣文字信息的方法,以及系統的實際應用情況。
    11  氣象信息網絡運維保障典型個例分析
    李進喜 戴維士
    2012, 40(1):52-56.
    [摘要](1497) [HTML](0) [PDF 4.36 M](2005)
    摘要:
    選取了氣象信息網絡運行維護保障中出現頻率較高,故障現象較典型的個例進行分析。針對不同的個例分別總結了具體的診斷處理流程和相應故障排查方法。 在氣象上行報文傳輸故障個例和防火墻設備故障導致數據接收異常個例診斷分析中采用“排除法”,能夠快速縮小故障范圍定位到故障發生點;按照網絡拓撲圖形的路由走向采用了“分段檢測方法”可以迅速追蹤定位到通信網絡故障造成的報文傳輸異常個例的故障源;在氣象下行報文傳輸故障個例中如果根據氣象數據下行廣播流程采用逆向順序反查故障原因可以快速找到異常原因。
    12  SharpMap在青海省氣象信息網絡數據庫中的應用
    張蘭慧 王式功 尚可政 程一帆 李旭
    2012, 40(1):57-60.
    [摘要](1446) [HTML](0) [PDF 3.42 M](2410)
    摘要:
    在 .NET環境下開發了基于B/S結構的青海省氣象信息網絡數據庫。該數據庫系統由氣象信息基礎數據庫、數據庫管理網站及一個空間信息平臺構成。氣象數據能夠實時入庫,并具有底圖制作、基于地圖的數據檢索、數據統計和圖形繪制等功能,將查詢結果疊加在電子地圖上顯示,直觀方便。系統于2009年在青海省氣象臺投入使用,提高了青海省氣象臺氣象數據共享能力和服務水平,并為青海省氣象臺的各項業務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系統采用SharpMap技術實現了空間信息平臺,并應用Ajax等技術提高了系統效率,本文對其在網絡數據庫中的應用
    13  基層臺站地面氣象資料數據管理檢索系統
    滕水昌 王生元 王榮喆
    2012, 40(1):61-64.
    [摘要](1291) [HTML](0) [PDF 3.35 M](1759)
    摘要:
    為適應現代氣象預報、農業氣象研究和其它業務服務需求及資料管理方式的轉變,利用VB 60語言編程建立了基于Windows 平臺的武威市地面氣象資料管理系統。詳細闡述了系統設計思路和流程、主要技術特點、數據轉換入庫和應用功能。該系統實現了對歷史地面氣象資料的有效管理,改善了資料檢索,統計方式,且已成為武威市各臺站重要的業務工具之一。軟件在同類臺站具有推廣和應用價值。
    14  熱帶MJO和ENSO對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影響研究綜述
    祝麗娟 王亞非 尹志聰
    2012, 40(1):65-73.
    [摘要](1766) [HTML](0) [PDF 8.75 M](2008)
    摘要:
    對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的活動規律作了綜合評述,簡單回顧了熱帶季節內振蕩(MJO)特征和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特征以及兩者間關系,較系統地總結了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關于MJO和ENSO對西北太平洋海域熱帶氣旋活動影響和機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討論的熱帶氣旋活動特征包括源地、頻數、路徑、強度、生命期和登陸等幾個方面,并簡單討論了目前該領域存在的科學問題和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
    15  風廓線雷達資料在暴雨天氣過程特征分析中的應用
    董保舉 付志嘉 李明 楊艷軍
    2012, 40(1):74-78.
    [摘要](1666) [HTML](0) [PDF 4.73 M](2103)
    摘要:
    為了研究風廓線雷達在暴雨天氣過程預報中的作用,對2008年6月1日至6月2日云南大理發生的一次暴雨過程進行研究。結果表明,降水前三維風的脈動變化較大,水平風在垂直方向上存在風速切變,最大探測高度明顯升高;降水期間可以對降水性質進行判斷;降水期間功率譜密度出現雙峰譜,能測出垂直氣流速度及下降粒子速度,通過這樣的分析,便于開展更深層次的降水物理過程研究。
    16  我國極端降水事件研究進展
    王苗 郭品文 鄔昀 李京校
    2012, 40(1):79-86.
    [摘要](1800) [HTML](0) [PDF 7.45 M](2242)
    摘要:
    全球變暖已經是既定的事實,在此背景下極端降水事件的頻繁發生受到廣泛的關注。從極端降水閾值的定義、極端降水變化特征、可能影響因子及模擬情況4個方面對國內近些年來極端降水事件的研究狀況加以綜述,指出目前對極端降水事件閾值的定義比較明確,極端降水長期變化特征有明顯的區域性。由于我國降水狀況受到東亞氣候系統各個子系統的影響,其中機理極其復雜,所以對于極端降水的成因研究仍然不夠徹底,相應地運用模式對其模擬和評估也有相對的不確定性。
    17  1961—2008年淮河流域主汛期極端降水事件分析
    王勝 田紅 徐敏 謝五三 陶寅
    2012, 40(1):87-91.
    [摘要](1541) [HTML](0) [PDF 3.99 M](1837)
    摘要:
    利用淮河流域117個臺站1961-2008年主汛期(6-8月)逐日降水資料,采用降水百分位數法劃分極端降水閾值,建立極端降水事件時間序列;在此基礎上揭示淮河流域極端主汛期降水事件時空演變特征。結果表明:淮河流域主汛期極端降水總量年際變化大,其強弱與旱澇格局基本對應。極端降水事件發生頻次的多寡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淮河流域主汛期降水量。一致性分布是淮河流域主汛期極端降水事件發生頻次的最主要空間模態,其發生頻次空間上可分為流域中東部、中北部、西南部、西北部及南部5個主要區域。極端降水事件總體上有增加趨勢,特別是流域
    18  黃渤海一次持續性大霧過程特征和成因分析
    曹祥村 邵利民 李曉東
    2012, 40(1):92-99.
    [摘要](1659) [HTML](0) [PDF 7.61 M](1873)
    摘要:
    利用日本MTSAT1R衛星數據、常規地面和高空觀測數據、NCEP FNL客觀再分析資料和NEARGOOS(NorthEast Asian Regional Global Ocean Observing System)的海表溫度(SST)數據,分析了2010年5月31日至6月5日發生在黃渤海及周邊地區的一次持續性海霧天氣的形成、維持、消散特征及其物理機制。結果表明:大霧形成前低層水汽非常充沛,入海變性冷高壓的穩定維持為這次持續性海霧過程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條件,海霧在夜間輻射冷卻作用下形成;大霧期間黃渤海
    19  基于多尺度小波邊緣檢測的對流降水和閃電分析
    徐鳴一 王振會 潘佳文 樊榮 植耀玲 李博 邵程遠
    2012, 40(1):100-106.
    [摘要](1242) [HTML](0) [PDF 5.58 M](1800)
    摘要:
    為準確估測對流降水,提出了多尺度小波邊緣檢測算法,借鑒小波變換的多尺度分析和邊緣檢測原理,對雷達反射率數據進行處理,有效地識別出對流云回波區域,進而反演對流降水,精細化分析其和閃電的相關關系。選取了南京2009年7月6—7日的一次強雷暴降水過程中對流活動較劇烈的180 min為例,對采自南京龍王山雷達站的真實數據進行了算法識別分析,反演得到對流降水,統計6 min時間間隔內的閃電頻數與同期降水進行相關分析,得到該時段中每次閃電所表征的降水量(RPF)的范圍在7.47×106~4.46×107 kg,平
    20  滇西北高原一次冰雹災害天氣過程成因診斷及預報
    和衛東 楊俊山 賴云華 彭軍 吳紅秀
    2012, 40(1):107-113.
    [摘要](1462) [HTML](0) [PDF 5.45 M](1724)
    摘要:
    對2010年7月27日發生在滇西北寧蒗縣境內一次局地降雹災害過程進行診斷分析,結果表明:本次降雹過程的主要客觀物理量條件是具備充沛的水汽條件、不穩定條件及較強的垂直上升運動條件,但過程前除具備降雹的不穩定條件外,水汽及動力條件均不滿足;降雹過程前的數值預報產品分析表明,數值預報產品對本次過程的主要影響系統、水汽條件、垂直運動條件、不穩定條件均有一定的預測能力。因此,在分析主要影響系統及物理量診斷產品(包括數值預報產品)條件下,結合衛星云圖及雷達回波可對局地冰雹災害天氣提前預報預警。
    21  淮北平原氣象觀測場與農田土壤濕度對比分析
    張學賢 李德 楊太明 祁宦 戚尚恩
    2012, 40(1):114-120.
    [摘要](1408) [HTML](0) [PDF 5.83 M](1640)
    摘要:
    為研究在同一氣候背景下氣象觀測場與農田兩地土壤濕度之間的互可代替使用關系,對2006—2008年在宿州市氣象觀測場和農田內開展的3年土壤濕度平行對比監測試驗所獲取的每旬一次兩地土壤濕度監測數據,采用對比差值率、相關性分析等數理統計手段,研究分析了兩地不同季節不同深度的土壤濕度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春、夏、秋、冬4季氣象觀測場地與農田的土壤濕度具有一致性,均為統計正相關。春季,取土日前有降水時,氣象觀測場地與農田的土壤濕度的差異高于取土日前無降水時的差異。夏季,氣象觀測場地與農田0~30 cm土層之間的
    22  陜西蘋果農用天氣預報探索與實踐
    王景紅 梁軼 劉映寧 屈振江 柴芊
    2012, 40(1):121-126.
    [摘要](1709) [HTML](0) [PDF 4.96 M](1856)
    摘要:
    利用陜西29個蘋果基地縣40年氣象資料和7個代表站10年蘋果物候觀測資料,結合蘋果生長發育適宜氣象條件與氣象災害指標,選取天氣狀況、氣溫、空氣相對濕度、風速等主要氣象因子,運用農業氣象基本原理和農業氣象統計方法,綜合評估農業氣象資源匹配和災害影響,研究開發了蘋果生育期主要氣象災害、主要農事活動和生長氣象條件適宜性等一系列農用天氣預報產品,在果業生產管理和防災減災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并結合業務服務提出了深化農用天氣預報服務的建議和設想。
    23  云霧室人造云霧控制及其技術發展
    林明峰 謝邦力 王曉蕾 楊元龍
    2012, 40(1):127-131.
    [摘要](1544) [HTML](0) [PDF 4.02 M](1995)
    摘要:
    自然云霧是影響精確光學制導武器命中精度的重要大氣環境因素,但由于自然云霧的不可再現性,科研人員很難對制導武器受其影響的程度進行研究。為了更好地評估精確光學制導武器裝備的作戰使用效能受云霧的影響,開展云霧室模擬自然云霧是非常必要的。在簡要介紹國內外人造云霧研究現狀、云霧實驗室主要功能的基礎上,對云霧室人造云霧過程中的噴霧、催化劑釋放、溫度、濕度、氣流、照明等方面的控制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并對人造云霧今后的發展趨勢進行了探討。
    24  閃電定位系統與人工觀測雷電日參數對比分析
    李家啟 汪志輝 任艷 李光兵 黃亞敏
    2012, 40(1):132-136.
    [摘要](1603) [HTML](0) [PDF 4.01 M](1940)
    摘要:
    雷電日是反映雷電活動規律的重要參數。通過對重慶地區35個區縣人工觀測雷暴資料(1951—2009年)和閃電定位系統監測資料(1999—2008年)的數理統計,重點分析了人工觀測雷暴日、閃電定位系統監測的雷電日和雷擊大地密度特征。結果表明:人工觀測的雷暴日數遠小于閃電定位系統監測獲取的數據;人工觀測的雷暴日局限于個人差異和地形影響,而閃電定位系統監測的雷電日局限于探測方法和設備的靈敏性,不能完全客觀反映各地區雷電活動規律;雷擊大地密度客觀真實反映各地雷電活動特征,在此基礎上獲得了有效反映雷電活動規律的雷電日
    25  基于地閃數據的雷電流幅值累積頻率公式探討
    馮志偉 肖穩安 馬金福 虞進
    2012, 40(1):137-140.
    [摘要](1453) [HTML](0) [PDF 3.09 M](1941)
    摘要:
    利用2007年和2008年浙江省氣象部門閃電定位系統的地閃監測數據,應用Matlab數學軟件中的曲線擬合工具箱,以最小二乘法原理對IEEE推薦公式和我國規程推薦公式進行最優化擬合,得出前者擬合效果優于后者的結論。通過分析IEEE推薦公式計算結果與實際值之間的相對誤差,發現正閃雷電流幅值累積頻率在(1 kA,270 kA)范圍內相對誤差絕對值較小,最大不超過10%;而負閃雷電流幅值累積頻率在(-1 kA,-300 kA)范圍內相對誤差絕對值較大,最大值約為38%。針對上述情況,利用數學軟件擬合出負閃(-1
    26  弱電機房防雷系統可靠性關鍵參數解析
    廖必軍 高萍
    2012, 40(1):141-143.
    [摘要](1488) [HTML](0) [PDF 2.61 M](1818)
    摘要:
    在弱電機房防雷系統建設和工程驗收過程中,需要一個全面、實用和直觀的評判方法,來評價其防雷系統的防護能力是否達到設備安全的要求。以一個弱電機房防雷工程項目為例,分析并得出影響弱電機房防雷系統可靠性的關鍵參數是:空間屏蔽效能、傳輸線纜的屏蔽效能、終端最大脈沖電壓設限、機房布線最大開口環的感應電壓、均壓和泄流能力等。在此基礎上,以歸納描述或量化分析的方法,對這些關鍵參數進行了評估和計算,并得出弱電機房防雷設施效能判定參數表。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