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37卷第3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氣候概率分布理論及其應用新進展
    丁裕國 申紅艷 江志紅 張金鈴
    2009, 37(3):257-262.
    [摘要](1807) [HTML](0) [PDF 692.33 K](2116)
    摘要:
    隨著全球變暖加劇,氣候變化的研究不斷深入,有關氣候概率分布理論及其應用研究不但增加了許多新的內涵,而且有了長足的發展。文章從觀測資料的分布擬合,氣候概率分布的形成機制,氣候變化的標志,即氣候概率分布的變化、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的氣候極值分布模式以及氣候變量的空間域概率分布模式等方面簡要綜述了近年來氣候概率分布理論及其應用領域的若干新進展。
    2  歐亞大陸積雪與亞洲季風關系研究進展
    楊琨 武炳義
    2009, 37(3):263-270.
    [摘要](1815) [HTML](0) [PDF 860.98 K](1830)
    摘要:
    系統回顧了歐亞大陸積雪和亞洲季風之間聯系的國內外研究進展,并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做出評述。積雪可以顯著影響地表溫度、土壤濕度以及地表輻射狀況,從而影響亞洲夏季風的建立和發展。普遍認為,積雪增加會導致亞洲夏季風減弱或者爆發推遲,在眾多診斷分析和模擬研究中都發現了這種積雪和季風的負相關關系。但這種關系是十分復雜的,不同區域的積雪以及雪蓋或者雪深都對亞洲季風有不同的影響,而且積雪和季風之間的關系也存在年代際的變化。積雪和亞洲季風的聯系還受到ENSO以及北大西洋濤動等因素的影響。目前的研究工作中,有關積雪和季風的關系以及積雪影響季風的機制和過程,還存在很多的分歧和疑問,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3  黃渤海海霧數值預報系統及檢驗方法研究
    黃彬 陳濤 陳炯 鄧蓮堂
    2009, 37(3):271-275.
    [摘要](2353) [HTML](0) [PDF 2.66 M](1614)
    摘要:
    基于PSU/NCAR的WRF模式2.2版本,優選模式微物理過程和邊界層方案,開發了海霧診斷程序,并將該診斷程序耦合到WRF模式中,建立了黃渤海海霧數值預報系統,對2007年6月30至8月1日多個海霧過程進行了連續業務預報試驗。結合常規沿海站點和衛星監測資料的特點研究設計了能見度數值預報多種檢驗方法。結果表明:海霧數值預報系統可較準確地診斷(預報)海上能見度,特別是對大霧預報有較好的指導作用,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檢驗方法的設計是目前海洋氣象觀測資料匱乏的有益嘗試,能有效地控制數值預報產品的質量。
    4  遼寧中尺度數值模式產品和 T213產品對比檢驗分析
    吳曼麗 沈玉敏 梁寒
    2009, 37(3):276-280.
    [摘要](1627) [HTML](0) [PDF 1.24 M](1816)
    摘要:
    利用國家級的氣象預報產品質量客觀檢驗評價系統,對遼寧中尺度模式預報MM5和T213數值預報的結果分別進行檢驗分析。檢驗類型分為歷史資料檢驗和實時資料檢驗,檢驗要素包括地面降水、氣溫和高空500 hPa環流。檢驗結果顯示,對于降水、氣溫的預報MM5模式預報檢驗結果優于T213數值預報,而對于500 hPa環流的檢驗結果T213更可信。
    5  一次大暴雨過程的濕Q矢量比較分析
    劉運成
    2009, 37(3):281-286.
    [摘要](1794) [HTML](0) [PDF 3.43 M](1658)
    摘要:
    結合2005年7月18~19日出現在青藏高原東側的一次大暴雨天氣過程,對改進前(Q*)后(Qq)兩種非地轉濕Q矢量的散度和鋒生函數進行了比較診斷分析。結果表明:①改進后的Qq矢量散度輻合場在位置、強度及走向上對暴雨區的反映都較改進前的Q*矢量更為準確。低層大氣強迫為產生暴雨區上升運動的主要強迫作用,在不穩定的層結下使大氣加速上升而產生強對流。②包含了所有非絕熱效應的濕Q矢量鋒生函數對暴雨中心和雨區走向的反映更準確,鋒生作用更強。當出現一定程度降水后,由于大量不穩定能量的釋放,鋒消作用明顯。
    6  2007年夏季咸陽機場雷雨預報技術
    高潔 強曉西 梅玨
    2009, 37(3):287-293.
    [摘要](1829) [HTML](0) [PDF 5.63 M](1534)
    摘要:
    根據實況資料利用客觀分析方法對2007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遭遇的14次雷雨天氣特點進行了分析。2007年的雷雨天氣具有初雷時間早、雷雨次數多、維持時間長、強度大并伴隨強降水等特點。根據各次雷雨的天氣形勢特點,將2007年咸陽機場的雷雨分為冷鋒型、冷渦型和西北氣流冷槽型,對3個天氣分型進行了詳細闡述。對8月8日強雷雨天氣個例,分析了其形勢場、能量場、物理量場和雷達回波特征,以及此次強雷雨發生發展的原因。
    7  基于新等級標準中國登陸熱帶氣旋氣候及變化特征
    劉燕 林良勛 黃忠 程正泉
    2009, 37(3):294-300.
    [摘要](1792) [HTML](0) [PDF 885.76 K](1698)
    摘要:
    利用1949~2006年熱帶氣旋(TC)年鑒資料,根據2006年新制定的TC等級標準,分析了登陸我國TC的氣候特征。結果表明:登陸TC中強熱帶風暴(STS,38.5%)最多,其余依次為臺風(TY)、熱帶風暴(TS)、強臺風(STY)和超強臺風(SuperTY)。59%的STY和66.7%的SuperTY在臺灣省登陸,盡管登陸廣東的TC最多,但登陸的STY和SuperTY卻很少。7~9月是TC登陸活躍期,而8~9月登陸TC平均強度最強。登陸TC頻數具有明顯的年際和年代際變化特征,其中登陸TC頻數呈弱的減少趨勢,而TY及以上級別TC頻數則有增加趨勢。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登陸TC的生成源地有向北移的趨勢,然而近年來南落明顯。登陸TC的平均強度出現減弱趨勢,但進入21世紀以來,平均強度顯著增強,尤其是TC逐年強度極值表現更為明顯。登陸TC的平均登陸點無明顯的南北偏移,但逐年登陸點最北緯度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有南落現象,以35°N以南為主。
    8  春季地氣溫差與長江中下游夏季旱澇異常的相關
    劉穎 徐祥德 施曉暉
    2009, 37(3):301-305.
    [摘要](1674) [HTML](0) [PDF 2.22 M](1489)
    摘要:
    利用1957~2006年50年的地溫、氣溫和降水資料,分析了中國區域春季地氣溫差的分布特征,并利用線性相關和奇異值分解方法對春季地氣溫差與夏季降水的關系進行了探討。結果表明:中國大陸春季地氣溫差分布與地勢大體吻合。在長江中下游為澇年時,青藏高原春季的地氣溫差偏大,而黃淮流域的春季地氣溫差偏小,與青藏高原相反。青藏高原春季的地氣溫差與長江中下游地區夏季降水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即春季青藏高原地區地氣溫差較大(小),長江流域的夏季降水會比正常年份偏多(少),青藏高原春季地氣溫差對長江中下游夏季降水有一定的指示意義。
    9  內蒙古地區云量時空分布及變化趨勢分析
    達布希拉圖 蘇立娟 鄧曉東
    2009, 37(3):306-310.
    [摘要](2021) [HTML](0) [PDF 581.04 K](1794)
    摘要:
    利用1983年7月至2001年9月ISCCP云氣候資料集D2資料集內蒙古區域云資料和內蒙古地區117個地面觀測站的多年月平均氣溫、降水資料,采用趨勢分析方法分析了內蒙古地區總云量和高、中、低云量的時空分布和多年變化趨勢,以及溫度和降水的多年變化趨勢。結果表明:內蒙古地區總云量、低云量、中云量呈自西向東逐漸增多,高云量自西南向東北逐漸減少的空間分布特征;19年來東部地區總云量呈增加趨勢,中、西部地區總云量呈減少趨勢,溫度的升高可能是云量變化的原因之一,內蒙古東北部云量和降水量變化趨勢一致。
    10  近50年江西省雨凇過程氣候特征分析
    王懷清 彭靜 趙冠男
    2009, 37(3):311-314.
    [摘要](1720) [HTML](0) [PDF 1.52 M](1802)
    摘要:
    基于江西省83個常規氣象站近50年雨凇觀測資料,分析了江西省雨凇天氣的時空分布規律。利用Gumbel分布函數,對全省歷年雨凇過程的持續時間、影響范圍和年雨凇天數等時間序列進行了重現期分析,并對2008年初江西省出現的持續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進行了定量的分析評估。結果表明:①江西省雨凇主要出現在冬季,以2月為最多,春、秋季在高海拔站偶有發生;②全省雨凇發生概率以中部和北部鄱陽湖北段沿岸最多,贛東北、贛西北和贛南最少,山區多于平原和丘陵;③2008年初江西省出現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主要致災因子是大范圍、長時間的雨凇天氣,其影響范圍、持續時間之長均創近50年之最,雨凇過程持續天數之長超過100年一遇,影響范圍之廣超過30年一遇。
    11  十堰市氣候干旱分析及預報指標
    朱明 譚永秀 王立華 梁代榮 趙世黎 夏金
    2009, 37(3):315-322.
    [摘要](2084) [HTML](0) [PDF 1.86 M](1796)
    摘要:
    利用十堰市7個代表站1953~2006年的降水資料和氣溫資料,用降水距平百分率(R指標)這一傳統的干旱等級劃分方法,并考慮到氣溫引入了P指標對干旱等級進行了劃分,揭示了該區域干旱發生的基本特征。結果表明:十堰是我國中部地區干旱頻發地區之一,干旱存在自身的周期性和連續發生的規律,地理分布是北部重于南部。造成十堰干旱的主要天氣系統是東亞大槽、副熱帶高壓和青藏高壓(大陸高壓)。這3個系統交替影響并控制該市:春季主要是東亞大槽穩定;夏季副熱帶高壓控制為主、大陸高壓控制次之;秋季大陸高壓控制為主、副熱帶高壓控制次之。根據不同季節和不同類型的干旱,給出了具體的預報指標。
    12  瓊州海峽沿岸霧統計特征及天氣學預報指標
    許向春 張春花 林建興 吳名杰 翁小芳
    2009, 37(3):323-329.
    [摘要](1921) [HTML](0) [PDF 824.89 K](2078)
    摘要:
    利用海口站1961~2006年高空地面觀測資料,分析了瓊州海峽沿岸霧的氣候統計特征。結果表明:瓊州海峽沿岸霧日的年際變化呈現了顯著的減少趨勢。20世紀70年代初期和90年代初期為霧日減少的兩個氣候突變期。霧日減少與氣候變暖密切相關,夜間最低溫度升高是引起海峽霧日減少的主要原因。瓊州海峽沿岸霧多出現在冬春季節,一天中出現霧的峰值時間為06:00~07:00,消散峰值時間為08:00~09:00。利用1987~2006年NCEP再分析資料,總結了產生瓊州海峽沿岸霧的3種天氣形勢,根據霧的類型提出了相應的預報指標。
    13  濮陽市0 cm地溫變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賈金明 朱騰冉 王惠芳 謝若梅 鐘天華 田國衛
    2009, 37(3):330-335.
    [摘要](1796) [HTML](0) [PDF 610.15 K](1851)
    摘要:
    利用線性分析方法和相關分析方法,分析了濮陽近50年地面溫度的變化傾向率及成因。月平均地面溫度變化趨勢具有明顯的階段性,12月至翌年4月呈升溫趨勢,5~11月呈降溫趨勢,其變化傾向率分別為0.01~0.32 ℃/10a和-0.04~-0.83 ℃/10a,年平均地面溫度變化傾向率為-0.23 ℃/10a;各月地面平均最高溫度的變化傾向率,11月為0.01 ℃/10a,其余月份則為-0.46~-2.16 ℃/10a,年變化傾向率為-0.23 ℃/10a;各月地面平均最低溫度的變化傾向率,11月為-0.02 ℃/10a,其余月份則為0.09~0.76 ℃/10a,年變化傾向率為0.34 ℃/10a;各月平均地氣溫差的變化傾向率為-0.17~-0.66 ℃/10a,年變化傾向率為-0.35 ℃/10a。當地地面平均最高溫度呈逐年遞減趨勢,地面平均最低溫度呈逐年遞增趨勢,地面平均最高溫度的遞減趨勢遠大于平均最低溫度的遞增趨勢,因此,年平均地面溫度呈逐年遞減趨勢。地氣溫差逐年遞減,大氣穩定度增強,不利于近地層污染物和水汽擴散,由此帶來輕霧日數增多,空氣污染加重。日照時數減少,地面受太陽直接輻射減少,是地面溫度趨降的直接原因,空氣濕度和降水量趨增、空氣污染加重等要素的變化,是地面溫度趨降的間接原因。
    14  RS92型GPS探空儀的性能試驗與分析
    邢毅 張志萍 曹云昌 李楊 王海深 李肖霞 馬舒慶
    2009, 37(3):336-340.
    [摘要](2073) [HTML](0) [PDF 1.13 M](1882)
    摘要:
    采用同球施放的方法,對芬蘭維薩拉GPS探空儀的性能進行了試驗。結果表明:氣壓和濕度的測量一致性符合RS92型GPS探空儀的探空整體非確定性的標稱;溫度除白天10 hPa外,其它各規定層都能夠滿足RS92型GPS探空儀的探空整體非確定性的標稱;濕度、風速能夠滿足WMO對全球氣候觀測系統(GCOS)探空的要求,高度能很好滿足WMO對GCOS探空的要求。輻射特性分析表明,RS92型GPS探空儀在70 hPa以下受輻射影響較小,20 hPa以上溫度受輻射影響相對較大。出、入云特性分析表明,RS92型GPS探空儀的濕度測量性能較好,能較靈敏地跟蹤濕度變化,溫濕度配合合理,數據丟失情況比RS80型探空儀明顯減少,但產品在穩定性、檢測和軟件方面仍需要改進。
    15  新疆新一代天氣雷達加裝帶通濾波器后激勵信號頻譜分析
    安克武 黃曉 周長江 張春雷
    2009, 37(3):341-344.
    [摘要](1791) [HTML](0) [PDF 810.28 K](1852)
    摘要:
    對新一代天氣雷達加裝了帶通濾波器前后激勵信號的頻譜特性進行了探討,通過對帶通濾波器的組成結構及阻抗轉移函數的分析,分別對激勵信號函數和響應信號函數進行傅立葉變換,求出對應的頻譜函數,再與實際測量結果進行比較,發現實際帶通濾波效果達到預期的目的,避免了雷達微波信號由于帶寬的因素對當地其它微波設備的信號干擾。
    16  多普勒天氣雷達冰雹探測算法評估及檢驗改進
    王芬 李腹廣
    2009, 37(3):345-348.
    [摘要](2033) [HTML](0) [PDF 441.27 K](1695)
    摘要:
    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資料和WSR88D提供的冰雹指數算法,對2005年1月至2007年8月發生在貴州省黔西南地區的20個冰雹個例進行驗證。用此算法對20個風暴日的樣本計算了WT(警報閾值)、H(相對雷達的高度)、M(漏報率)、FA(虛警率)、POD/FAR/CSI(探測概率/誤報率/臨界成功指數)等多個函數,并將這些數據與強冰雹指數(SHI)作對比分析,將SHI作為冰雹尺寸的預報因子進行獨立評估,對實際觀測到的冰雹尺寸與模式預報尺寸進行比較。在考慮了本地環境、氣候特征的前提下對誤警率較高的情況進行了算法補嘗,并針對誤警率較高的現象提出解決辦法:①輸入當天的正確0 ℃/-20 ℃高度,②提高冰雹探測反射率閾值。用改進方法對2007年發生的9次冰雹天氣過程進行對比檢驗。結果表明,誤報率有所降低,預報冰雹尺寸更接近實際探測尺寸。
    17  CINRAD/SA雷達回掃充電控制電路調試技巧及故障處理
    袁希強 楊傳鳳 呂慶利 刁秀廣 黃磊 隋巖
    2009, 37(3):349-352.
    [摘要](1839) [HTML](0) [PDF 525.70 K](1911)
    摘要:
    從濟南新一代天氣雷達CINRAD/SA的日常測試與調試工作出發,著重介紹了發射機回掃充電控制系統3A10組件的調試方法與注意事項,同時簡述了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常見故障、成因及其排除方法,旨在使技術保障人員掌握該雷達測試與調試的方法,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排除設備故障,保障雷達處于良好的運轉狀態。
    18  CINRAD/SA雷達開關組件故障分析處理
    吳少峰 胡東明 黎德波 郭澤勇 楊朝輝
    2009, 37(3):353-355.
    [摘要](1881) [HTML](0) [PDF 391.13 K](1922)
    摘要:
    根據廣州CINRAD/SA雷達發射機開關組件的一起故障現象,結合信號流程、電路原理圖,深入元件一級,對故障的定位、檢測及排除過程作了詳細介紹,并對故障的成因作了推斷分析,最后就雷達維護方面總結了一些經驗,旨在對雷達技術保障人員提供參考和借鑒。
    19  多島嶼地圖上繪制氣象要素等值線色塊的自適應方法
    陳正旭 封秀燕 王亞云
    2009, 37(3):356-359.
    [摘要](1924) [HTML](0) [PDF 1.01 M](1943)
    摘要:
    結合Surfer獨特的強大功能,提出一種在多島嶼地圖上繪制氣象要數等值線色塊圖的自適應方法, 并將該方法應用到氣象資料的自動成圖領域中。針對Surfer在繪制等值線方面的各種缺陷,即不能向外白化多島嶼地圖和自適應性差,給出對網格文件、白化文件、色塊等級文件的制作或改進方法,再結合程序對Automation接口的調用,設計整個過程的算法框圖和主要代碼,以浙江省1971~2000年的氣象資料為數據源,自適應地實現了在浙江省地圖上的各種氣象要數等值線色塊圖。結果表明繪制的等值線色塊圖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可擴展性和實用性。
    20  小型蒸發器失真記錄分析
    楊玉霞 石慧蘭 王桂蘭 陳成國
    2009, 37(3):360-362.
    [摘要](1727) [HTML](0) [PDF 327.39 K](1643)
    摘要:
    為提高小型蒸發器觀測記錄的準確性,對德州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蒸發量失真記錄(負值、 偏大可用、缺測記錄),結合當時天氣狀況等氣象因素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明,負值記錄占失真記錄的54.8%,集中在11至次年2月,多發生在非陣性的小雨(雪)、連陰雨、大霧天氣;偏大可用記錄、缺測記錄多集中在6~8月,多發生在陣性強降水和濕度小、日照強、風大天氣;造成失真記錄的原因有人為操作不當、特殊天氣、操作不科學等因素;針對不同天氣條件下避免失真記錄的發生提出了相應的處理方法。
    21  基于J2EE平臺的氣象信息系統框架設計
    李茂達
    2009, 37(3):363-368.
    [摘要](1874) [HTML](0) [PDF 728.89 K](1941)
    摘要:
    為了集成現有的異質應用系統和數據庫,加強存儲數據檢索與數據共享方面的建設,針對氣象信息系統在整合現有數據資源、構建統一信息平臺時的要求,搭建了基于J2EE的氣象信息系統的基本結構,利用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技術對異構、分散數據庫進行統一管理。討論了J2EE在建立分布、動態的氣象信息系統中的應用。
    22  利用三次卷積方法實現新一代天氣雷達產品電視播出
    崔曉東 于海磊 王莉萍 孫曉杰 張湃
    2009, 37(3):369-373.
    [摘要](1860) [HTML](0) [PDF 588.38 K](1983)
    摘要:
    針對地市級電視天氣預報節目中雷達圖制作環節存在的問題,使用VB編程工具,讀取單站新一代天氣雷達產品的第19類數據(反射率因子),利用三次卷積插值算法進行放縮,生成可適用絕大多數非編軟件播出的帶有Alpha通道的TGA文件序列,并且可以通過Alpha通道疊加背景圖片或動態視頻,實現雷達產品在電視天氣預報節目中播出。實踐證明,三次卷積插值方法不僅內插精度較高、圖像的顏色連續,所得圖像質量較其它插值方法明顯提高,符合播出標準,而且還能較好地保留圖像的高頻成分。
    23  中間庫法加速區域氣象觀測站數據檢索
    張宗灝 景安華 劉繼敏
    2009, 37(3):374-376.
    [摘要](1466) [HTML](0) [PDF 326.50 K](1711)
    摘要:
    為提高區域氣象觀測站降水資料檢索效率,在VB 6.0下編程調用Tsql語句,后臺定時從區域氣象觀測站中心數據庫提取降水數據,去除原始數據存儲庫中冗余內容,生成小時、日、月降水中間庫表,大大降低數據庫體積。在進行長時段累計降水查詢時,將查詢時段分成5段,分別查詢小時、日、月降水中間庫表,大大提高檢索效率。滿足了防汛抗旱部門及時掌握區域氣象觀測站降水資料的要求,發揮了區域氣象觀測站的投資效益。
    24  臺站農業氣象業務地面觀測資料提取和統計軟件
    張翠英 劉了凡 樊景豪 侯艷麗
    2009, 37(3):377-379.
    [摘要](1766) [HTML](0) [PDF 804.23 K](1823)
    摘要:
    針對臺站農業氣象業務工作中對地面觀測資料的統計和應用問題,利用Visual Basic 6.0開發了臺站農業氣象業務地面觀測資料提取和統計軟件。軟件可從地面觀測數據中提取數據,錄入數據庫保存,利用數據庫統計積溫、周累年值、土壤水分觀測簿表中的降水資料、自然物候觀測中與地面觀測有關的資料,以及作物氣象條件鑒定、氣候評價等所需資料。
    25  奧運氣象資料管理系統中SCRUM方法應用
    劉旭林 耿燕 劉強 竇以文
    2009, 37(3):380-382.
    [摘要](2035) [HTML](0) [PDF 381.36 K](1688)
    摘要:
    26  風廓線雷達資料在人工增雪作業中的應用
    王秀玲 李云川 陳昱 高桂芹
    2009, 37(3):383-384.
    [摘要](1723) [HTML](0) [PDF 572.36 K](1926)
    摘要: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