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36卷第3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陸面過程模式中植被冠層短波輻射傳輸參數化方案研究進展
    周文艷 郭品文 羅勇
    2008, 36(3):257-261.
    [摘要](1651) [HTML](0) [PDF 543.73 K](1558)
    摘要:
    闡述植被冠層內短波輻射傳輸模式研究在陸面過程及陸氣相互研究中的重要性,全面地回顧有關冠層短波輻射傳輸模式的研究進展,結合目前在陸面過程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冠層短波輻射傳輸模式,指出當前在這一領域研究中存在并有待于解決的問題,探討了未來的發展趨勢。
    2  相似臺風“泰利”和“桑美”的數值模擬和對比分析
    陳麗芳
    2008, 36(3):262-267.
    [摘要](1398) [HTML](0) [PDF 4.10 M](1361)
    摘要:
    結合客觀分析、常規探空和地面觀測資料、中尺度自動站資料以及數值模擬資料,探討兩個相似臺風“泰利”和“桑美”的風雨差異的成因?!疤├北鄙蠒r與西風槽結合,形成穩定的“北槽南渦”的天氣形勢;“桑美”北上時其北側存在高壓壩,并且強度增強,不利于環流云系的發散?!疤├边^程有弱冷空氣從邊界層向南滲透;“桑美”過程中低層沒有冷空氣活動。地面風場上,“泰利”在杭州灣以北太湖以南存在東風和東北風的輻合線;“桑美”則存在東風和東南風的輻散?!疤├边^程中,浙北處在能量鋒區南側的高能區內,存在中尺度鋒生,處于弱不穩定狀態,有利于能量的積累和強對流的促發;“桑美”過程中,浙北處在能量鋒區北側的低能帶內,并且層結非常穩定。相似臺風造成的風雨影響可能差別很大,需根據具體的天氣形勢、邊界層內冷空氣活動情況、地面風場輻合線,以及能量鋒區和穩定度等方面做進一步判斷。
    3  高分辨不穩定能量的實時計算顯示及應用
    吳木貴 黃美金
    2008, 36(3):268-272.
    [摘要](1557) [HTML](0) [PDF 1.80 M](1818)
    摘要:
    介紹了高分辨不穩定能量的算法。用該算法實現的實用程序能計算出每個地面站每小時的高分辨不穩定能量、地面假相當位溫、抬升凝結高度等,并能在福建地圖上顯示出來。個例分析顯示:在高分辨不穩定能量正高值區或其下游,若短時內(未來3 h內)有對流回波產生或經過,則將會發展,其值越大,天氣越強;而地面假相當位溫分布圖能細致表現能量分布及地面冷空氣的活動。
    4  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對華北盛夏降水的影響
    段麗瑤 榮艷淑 梁平德
    2008, 36(3):273-276.
    [摘要](1750) [HTML](0) [PDF 984.59 K](1842)
    摘要:
    應用1958~2002年NCEP/NCAR 500 hPa再分析資料,分析夏季逐日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在110°~130°E、20°~50°N區域脊線活動情況。發現盛夏(7~8月)副高在588 dagpm以上、脊線在30°N以北的日數與華北降水有大范圍正相關區,中心相關系數0.561(顯著性水平為0.001)。分析發現西太平副熱帶高壓越過30°N的初日(連續3天副高脊線越過30°N的首日)早晚與華北盛夏降水量顯著相關,初日與華北盛夏的平均降水量相關系數為-0.385,即副高北上早華北盛夏降水多,反之副高北上晚華北盛夏降水少。110°~130°E區域副高脊線越過30°N的日數和初日能更好地描述西太平洋副高與華北乃至我國東部盛夏降水的關系,對實際業務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5  長江源流量對長江源流域氣候年代際變化的響應
    劉青春 秦寧生 許維俊 時興合 汪青春 馮蜀青
    2008, 36(3):277-280.
    [摘要](1582) [HTML](0) [PDF 432.07 K](1701)
    摘要:
    利用長江源流域氣象站降水、氣溫資料和源區直門達水文站流量,建立了歷年各月、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和氣溫距平序列,分析了長江源流量與長江源流域降水、氣溫的年代際變化。結果表明,長江源流域氣候演變存在非常明顯的年代際變化。年降水量呈平緩下降趨勢,60、80年代年降水量正常或偏多,70、90年代偏少,主要受夏季降水的影響;年氣溫明顯呈上升趨勢,60年代最冷,70年代開始回升, 80年代暖在冬, 90年代暖在秋,目前年、夏、秋、冬季已達到1961年以來的最暖期;年流量與年降水的年代際變化、突變年份對應, 60、80年代偏多,70、90年代偏少,目前除春季流量外,夏、秋、冬季已轉入上升趨勢,1965、1979、1997年二者均發生了突變。
    6  云南輻射霧的氣候分布特征及天氣成因
    郭榮芬 魯亞斌 海云莎
    2008, 36(3):281-288.
    [摘要](2036) [HTML](0) [PDF 1.00 M](1836)
    摘要:
    應用1976~2005年云南126個氣象站觀測資料及2001~2005年的高空探測資料,統計分析了云南輻射霧的時空分布氣候特征、形成霧的天氣環流背景及要素成因。結果發現:云南霧日數逐年呈現波狀變化,總體趨勢上呈下降趨勢,但霧的日變化規律較為穩定;形成霧的天氣形勢有偏西氣流型和偏北氣流型,其中偏北氣流型成霧重、持續時間長。成霧物理機制分析表明,近地層良好的水汽條件、靜風或弱的風力條件、晴空少云、地面變性冷高壓后部的均壓場環境、低層大氣弱的上升運動、中高層大氣較強的下沉運動、低層暖平流、中高層冷平流以及邊界層存在逆溫層等特征是形成霧的重要條件。
    7  梅州近50年氣候變化特征及未來變化趨勢
    羅碧瑜 陳映強 賀漢清 張晨輝 林巧美 李源鋒
    2008, 36(3):289-292.
    [摘要](2111) [HTML](0) [PDF 459.43 K](1797)
    摘要:
    采用線性趨勢方程、滑動平均和R/S(rescaled range analysis)分析方法對1953~2006年梅州市氣溫、降水的各季及年平均值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50年來梅州市各季和年平均氣溫呈上升趨勢,冬季氣溫增暖速率最大;年降水量及春、夏、冬季降水量也處于增多時段,而夏季降水的變化傾向率最大。R/S分析表明:氣溫、降水兩氣候要素存在明顯的赫斯特(Hurst)現象,即梅州市氣候變化存在著持續性;氣溫的Hurst指數表明,梅州市未來的年平均氣溫和各季平均氣溫都會繼續呈上升趨勢,未來夏季平均氣溫的增暖趨勢將更為明顯;降水量的Hurst指數表明,梅州市未來的年降水量及春、夏、冬季降水趨勢是增多的,而秋季降水維持減少趨勢,未來春季雨水增多的趨勢將更為明顯。
    8  一次強對流天氣中尺度渦旋結構和冰雹落區分析
    張京英 漆梁波
    2008, 36(3):293-299.
    [摘要](1670) [HTML](0) [PDF 1.17 M](1777)
    摘要:
    利用臨沂新一代天氣雷達資料和中尺度數值模式MM5,模擬分析了2005年6月18日臨沂市一次強對流天氣過程。分析表明:強對流天氣過程主要發生在高空干冷氣流、低空暖濕氣流的不穩定大氣層結下,影響系統為中層700 hPa的中尺度渦旋。渦旋的生成機制為:在西南風的背景場上,西北氣流和東南氣流分別從高空和低空向其嵌入,形成了中尺度氣旋性渦旋。該渦旋風場和溫濕場結構東西不對稱,冰雹落區主要位于渦旋中心東南側;雷達回波的演變分析表明,強回波區回波強度中心由低到高幾乎呈垂直分布;降雹過程中,回波強度增強,回波頂下降,VIL值迅速減小。
    9  邊界層風廓線雷達資料在北京夏季強降水天氣分析中的應用
    古紅萍 馬舒慶 王迎春 李炬 曹曉彥
    2008, 36(3):300-304.
    [摘要](2469) [HTML](0) [PDF 1.33 M](2008)
    摘要:
    利用北京城區及周圍3個站的Airda 3000 邊界層風廓線雷達提供的風廓線資料, 詳細分析了北京2005年8月3日的一次強降水天氣過程。分析表明,降水前十幾小時出現雙層低空急流,急流層內結構復雜,呈現多中心結構。風廓線觀測揭示,由高空槽和弱冷空氣共同誘發產生的切變線低渦是產生此次暴雨天氣的主要中尺度系統,暴雨系統有很復雜的垂直結構。強降水開始前數小時(夜間)城區地面風場輻合,在臨近降水和降水開始時輻合(或切變)層向上發展,這一過程有利于降水的發展。
    10  一次強對流天氣過程物理量擾動場結構特征
    陳媛 黃小玉 陳江民 唐瑤 何正陽 劉劍科
    2008, 36(3):305-309.
    [摘要](1790) [HTML](0) [PDF 5.03 M](1626)
    摘要:
    分析2007年4月4日發生在湖南的一次強對流天氣過程表明,前期天氣持續回暖,積累大量不穩定能量,垂直風切變、動力、熱力及水汽條件都有利于強對流天氣的產生。這次過程地面、高空的溫度、濕度、動能的擾動量分析表明,過程影響前及影響期間,具有正溫度擾動,過程影響后,具有負溫度擾動,地面溫度擾動明顯大于高空各層的溫度擾動,說明地面的熱力作用大于高空的熱力作用;擾動濕度場中,強對流天氣發生區域各層的濕度小于周圍環境的濕度擾動,這可能是出現雷雨大風的原因之一,各層的濕度擾動都比較大,因此對流很旺盛;擾動動能場中,過程發生區域的擾動能量明顯大于過程發生前、后的擾動能量,各層中以850 hPa的擾動能量最大,地面次之。
    11  作物低溫冷害指標及風險評估研究進展
    王遠皓 王春乙 張雪芬
    2008, 36(3):310-317.
    [摘要](1524) [HTML](0) [PDF 927.14 K](1698)
    摘要:
    介紹了我國現有的作物低溫冷害指標,并對比分析了其優缺點,同時介紹了國內外有關低溫冷害風險評估研究進展。國外有關作物低溫冷害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冷害機理研究方面,而在冷害指標、冷害監測預測和風險評估等方面的研究較少。國內主要從低溫冷害出現的風險概率、溫度變異系數出發進行了風險評估,并建立了綜合風險指數,但結合產量災損方面的風險評估還未開展。
    12  陜西果樹花期低溫凍害特征及防御對策
    李健 劉映寧 李美榮 李艷莉
    2008, 36(3):318-322.
    [摘要](1764) [HTML](0) [PDF 1.25 M](1619)
    摘要:
    利用陜西省30個蘋果(梨)基地縣氣象站1961~2000年3~5月氣象資料及2001~2006年9個蘋果(梨)基地縣氣象站物候觀測資料,采用氣象統計、田間試驗和災害調查相結合的方法,確定了不同等級果樹花期凍害的預警指標:嚴重低溫凍害(TD≤-2 ℃)、低溫凍害(-2 ℃<TD≤0 ℃)、低溫冷害(2 ℃≤TD<0 ℃)。分析了主要果區不同等級果樹花期凍害的年代際變化特征和時空分布特點?;ㄆ诘蜏貎龊χ饕l生在延安和渭北西部果區,平均每年發生低溫凍害4.1~6.3天、嚴重低溫凍害3.2~6.0天,主要危害時段為4月中旬前后。在試驗示范的基礎上提出了果樹花期凍害 “避”、“抗”、“防”、“補”等系列化防御技術措施。
    13  氣象條件與釀酒葡萄糖分積累的關系
    張磊 張曉煜 馬國飛 衛建國 曹寧
    2008, 36(3):323-326.
    [摘要](1644) [HTML](0) [PDF 496.34 K](1757)
    摘要:
    氣象條件是影響葡萄糖分積累的主要環境因素之一。利用釀酒葡萄(赤霞珠)糖分觀測數據和相應氣象數據研究氣象因子對釀酒葡萄糖分積累的影響發現,在釀酒葡萄著色至成熟期,對釀酒葡萄糖分積累影響較大的氣象因子是日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日照時數和溫濕比。最適于糖分積累的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日照時數和溫濕比分別是24.0 ℃、29.3 ℃、6.4 h和0.35左右,在小于上述極值點的范圍內,糖分日積累量隨各因子(值)的增加而增加;在大于上述極值點的范圍內,糖分日積累量隨各因子(值)的增加而減少。
    14  火箭增雨作業效果評估分析
    劉云輝 鄭玉梅 劉云升 張卓
    2008, 36(3):327-330.
    [摘要](1647) [HTML](0) [PDF 1.11 M](1589)
    摘要:
    火箭人工增雨作業效果評估一直是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利用火箭開展增雨作業,具有投資少、操作簡單、效果顯著的特點, 自2003年起,朝陽市龍城區政府投資開展火箭增雨作業,不間斷地在轄區內開展作物生長季火箭增雨作業。利用降水變化分析和影響區和非影響區對比分析方法,分析了龍城區3年增雨作業情況,進行人工增雨效果評估,得出火箭增雨作業的增雨效率為33%的結論。
    15  冰雹云系發展演變與其地閃的相關性分析
    李永果 馬麗 劉強 趙京峰
    2008, 36(3):331-334.
    [摘要](1637) [HTML](0) [PDF 1.10 M](1657)
    摘要:
    對山東地區6次冰雹過程閃電定位儀資料和雷達回波資料的分析結果表明,降雹區域內10 min閃電頻數分布呈規律變化,在降雹前32~220 min 閃電出現10次以上的峰值,冰雹發生前2 h正閃電迅速增加,雹后又迅速減弱。雹前正閃電基本占總閃電的50%以上。閃電基本分布在雷達回波內,但閃電密集區與強回波區并不完全對應。閃電密集區移動可以標識出冰雹云的發展移動路徑;10 min降雹區域閃電頻數、正閃電所占的比值和閃電時間序列分布,可能起到預警冰雹的作用。
    16  極軌氣象衛星森林火災實時監測系統
    單海濱 劉玉潔 樊昌堯 戎志國
    2008, 36(3):335-340.
    [摘要](1768) [HTML](0) [PDF 680.00 K](1824)
    摘要:
    介紹了新開發的極軌氣象衛星林火實時監測系統的原理、功能及其數據處理流程。其特點是在衛星過境的同時就可處理出森林火災信息,解決了目前同類氣象衛星林火監測系統不能實時監測的問題。極軌氣象衛星林火實時監測系統是由3臺計算機組成的并行處理系統。該系統將火點判識的時序從模糊到確定分3步進行,并將數據接收、火點判斷、火點定位、顯示等的運行時序分配在3臺計算機中同步運行。該系統于2005年在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投入業務運行。與原有衛星遙感林火監測系統比較,該系統對森林火災監測的時間可提早約30 min。
    17  NPOESS/VIIRS及其云圖產品的應用
    趙增亮 孫澤中 韓志剛 毛節泰
    2008, 36(3):341-344.
    [摘要](1745) [HTML](0) [PDF 1.03 M](1812)
    摘要:
    美國國家極軌業務環境衛星系統計劃(NPOESS)第1顆衛星預計于2010年發射,可見光紅外成像輻射儀(VIIRS)是NPOESS衛星計劃的首要關鍵載荷,該儀器繼承、發展和集成了3顆現有衛星有效載荷的功能,其預期云圖產品在整個NPOESS計劃應用產品中處于最高優先級地位。從簡要介紹NPOESS/VIIRS儀器特征入手,從云圖解釋的物理基礎出發,利用現有衛星載荷類似通道云圖實例,對VIIRS預期云圖產品進行了概要分析,給出該載荷云圖產品在改進和提高云分析與預報水平方面的預期應用潛力和價值。
    18  基于MODIS資料的西藏遙感積雪監測業務化方法
    邊多 董妍 邊巴次仁 德吉央宗
    2008, 36(3):345-348.
    [摘要](1759) [HTML](0) [PDF 1000.91 K](1778)
    摘要:
    雪災是西藏地區藏北一線、南部邊緣地區對牧業生產影響最嚴重的災害之一,利用衛星遙感資料開展積雪監測,提供監測信息產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利用拉薩接收站接收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MODIS)衛星遙感資料對西藏高原積雪的監測方法進行了探討,找出適合該地區的積雪判別模式,建立MODIS資料為基礎的積雪監測系統?;贛ODIS數據計算得出的歸一化差分積雪指數(NDSI)和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與1、2、4、6通道等相結合,建立積雪監測模型是可行的;得出的積雪判識方法對于西藏地區有較高的適用性,如結合地表土地利用類型數據將有林區和非森林區分開計算,能較好地消除藏東南地區因地勢復雜、森林茂密對NDSI的影響。
    19  CINRAD/SRDA定標常見問題分析
    王志武 蔡作金 周寬宏 林忠南
    2008, 36(3):349-354.
    [摘要](1642) [HTML](0) [PDF 676.87 K](1860)
    摘要:
    結合中國新一代天氣雷達S波段A、B型和C波段B型(CINRAD/SA、SB、CB)的雷達數據采集(RDA: Radar Data Acquisition)部分的報警信息、性能參數、適配數據、接收機和發射機的電路框圖及對雷達設備的維修經驗,系統地分析了CINRAD/SA、SB和CB的RDA定標和檢查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報警并給出對策。分析中廣泛征求了資深專家們的建議、查閱了源程序,甚至不惜臨時改變某個最小可替換單元的適配參數或工作狀態等手段,通過改變RDA中的雷達性能參數使產生對應報警信息來驗證分析結論。旨在為各級雷達設備技術保障人員在RDA的設備維護中提供參考指南。
    20  渦度相關儀傾斜訂正方法的比較及應用
    諶志剛 卞林根 陸龍驊 汪瑛
    2008, 36(3):355-359.
    [摘要](1855) [HTML](0) [PDF 590.89 K](1887)
    摘要:
    利用973暴雨項目2002年在安徽肥西觀測的渦度相關資料,針對目前渦度相關法中存在的儀器傾斜誤差問題,采用兩種傾斜訂正方法計算湍流參數并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明,三次坐標軸旋轉傾斜訂正方法和平面擬合方法均可以對儀器傾斜引起的誤差進行坐標旋轉訂正,有效剔除儀器傾斜引起的側向應力的影響,以及儀器傾斜時水平方向風速引起的虛假湍流通量,提高了湍流通量的計算精度。兩種傾斜訂正方法各有一定適用條件,平面擬合方法優于三次坐標軸旋轉傾斜訂正方法。
    21  計算機網絡與通信系統中浪涌保護器的選擇
    于楠 閆景東 汪魯剛
    2008, 36(3):360-363.
    [摘要](1570) [HTML](0) [PDF 467.94 K](1779)
    摘要:
    針對雷擊可能造成的雷擊電磁脈沖對計算機、通信設備等微電子設備的危害情況,對雷電的分類、通信系統和計算機網絡的雷電入侵途徑進行闡述和分析。介紹了雷電浪涌保護器(SPD)的類型、組成元器件及主要技術指標;重點介紹在通信和計算機網絡系統中SPD的選用原則和選型計算,通過對SPD最大持續運行電壓、最大放電電流的詳細計算,提出參照連接器類型,按照工作電壓、工作頻率的要求選擇正確合理SPD的方法。
    22  基于.NET平臺B/S模式的人工影響天氣管理信息系統設計與實現
    袁正騰 高進 向玉春 劉劍 齊麟
    2008, 36(3):364-368.
    [摘要](1433) [HTML](0) [PDF 1.61 M](1786)
    摘要:
    針對目前人工影響天氣管理信息系統的現狀,結合業務的需要,設計并實現了一種基于瀏覽器/服務器(B/S)模式的省、市、縣一體化的人工影響天氣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基于.NET平臺,以C++作為主要開發語言,采用ASP.NET技術進行開發,并應用WebGIS技術實現人工影響天氣專題信息的地圖發布。系統內容豐富,界面友好,具有較強的交互性和可操作性,其應用有效地提高了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管理的工作效率。
    23  基于網絡的氣象業務遠程管理維護系統
    邵志勇
    2008, 36(3):369-371.
    [摘要](1462) [HTML](0) [PDF 1.15 M](1705)
    摘要:
    為了解決基層氣象臺站業務人員的維護能力與氣象業務發展之間差距越來越突出的矛盾,提高基層臺站的業務運行質量,降低管理維護成本,開發了基于網絡的氣象業務遠程管理維護系統。系統采用Windows Socket網絡技術和客戶/服務器軟件方式,以P2P方式實現了基于寬帶網絡的實時通信、遠程屏幕共享、遠程文件操作、系統狀態查看、遠程文件自動備份恢復的氣象業務遠程管理維護系統。通過寬帶網絡可以方便地對基層臺站的業務運行微機進行遠程管理和維護。實踐證明,通過網絡技術實現氣象業務的遠程運行管理維護是一種經濟可行的實用方法,也為無人值守站的運行維護提供了一種管理維護方案。
    24  中尺度自動氣象站Web圖形顯示系統
    張宗灝 王詠青 景安華 劉繼敏
    2008, 36(3):372-374.
    [摘要](1515) [HTML](0) [PDF 904.94 K](1769)
    摘要:
    用VB腳本查詢中尺度自動氣象站SQL Server 2000中心數據庫,在VB 6.0下編程調用繪圖軟件Surfer 8的Automation功能,對查詢得到的數據進行圖形分析,通過系統剪貼板將Surfer 8在后臺繪制好的圖形復制到圖片框進行前臺顯示。將查詢信息輸入和圖形顯示功能模塊編譯成Active X控件,插入網頁文件,實現了將任意時段的中尺度自動氣象站資料以圖形的形式在互聯網上為用戶服務,克服了目前多數網站只提供固定時段氣象資料分析圖形的問題。系統采用了模塊化和控件的方式進行開發,減輕了開發工作量,方便了系統發布。
    25  地面自動氣象站人機結合審核技術探討
    吳明江 宋文英
    2008, 36(3):375-377.
    [摘要](1431) [HTML](0) [PDF 3.28 M](1553)
    摘要:
    自動氣象站在使用中因雷擊死機,標校、更換自動站傳感器或電磁干擾,自動站傳感器性能下降導致分鐘、正點數據出現缺測,野值的情況經常發生。為確保氣象記錄的完整性和連續性,根據近兩年對嘉興地區地面氣象信息化資料的審核實踐,著重對地面氣象信息化A、J文件數據缺測、野值及數據格式上出現錯誤及其他常見問題及處理方法進行探討,以期在預、審核工作中減少錯誤,提高地面氣象信息化資料的審核質量。
    26  PCVSAT單收站各類故障分析與處理
    符鳳平
    2008, 36(3):378-379.
    [摘要](1549) [HTML](0) [PDF 289.81 K](1531)
    摘要:
    27  CAWS600B型自動氣象站常見故障分析
    李又君 洪高元 張敏 郗興文
    2008, 36(3):380-382.
    [摘要](1729) [HTML](0) [PDF 424.40 K](1731)
    摘要:
    28  自動氣象站雨量傳感器現場校準方法
    黨選發 徐志龍 劉永強 牛玉質 黃蕊 謝萬軍
    2008, 36(3):383-384.
    [摘要](1358) [HTML](0) [PDF 303.15 K](1790)
    摘要: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