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35(3):355-358.
摘要:
依據商丘市8個站1961~2004年霧資料,分析了大霧天氣的分布和氣候變化特征。結果表明:商丘市霧的地理分布是西部睢縣至寧陵一帶為多霧區,南部柘城至夏邑一帶為少霧區。寧陵出現大霧最多,睢縣次之,柘城霧日最少。年際變化總體呈上升趨勢。月際變化呈“V”型特征,秋冬季霧最多,夏季最少。霧的日變化一般在下半夜到清晨日出前后形成,05:00~06:00最易生成大霧,霧消時間一般在06:00~12:00,日出后07:00~08:00霧最容易消散。最長連霧日一般出現在11至次年1月,而1月出現最長連霧日的次數最多。霧的持續時間3 h以下的短霧最多,12~24 h的最少,沒有超過24 h的長霧,連霧時間最長為23.3 h。年最多霧日,寧陵最多為120 d,柘城最少只有32 d,其余各站在40~77 d之間。丘市霧發生時的地面天氣形勢主要有大陸高壓型、冷鋒前暖區型、均壓場型和(低壓)倒槽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