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34卷第2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螺旋度應用研究綜述
    鄭峰
    2006, 34(2):119-123.
    [摘要](1656) [HTML](0) [PDF 143.71 K](2649)
    摘要:
    螺旋度是一個描述環境風場氣流沿運動方向旋轉和運動強弱的物理參數,它反映了大氣的運動場特征,能夠很好地描述大氣運動的性質和特點.文中介紹了螺旋度的理論研究動態和主要應用結果,從螺旋度診斷天氣系統領域的拓展,螺旋度自身理論的不斷完善以及螺旋度在應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等方面進行分析,指出螺旋度是天氣預報以及與暴雨有關研究工作的最好工具之一,同時對螺旋度應用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2  NWP產品在強對流天氣診斷分析中的應用
    施望芝 崔春光 諶偉 毛以偉
    2006, 34(2):124-131.
    [摘要](1681) [HTML](0) [PDF 1.42 M](1777)
    摘要:
    利用ECMWF、T213、T106數值預報產品及各物理量場,對已知中尺度系統發生發展的大尺度條件,預報中尺度環流出現的統計概率進行探討:首先將武漢中心氣象臺過去總結的強對流天氣模型與數值預報產品中的環流形勢進行對比分析,當所預報的環流形勢滿足強對流天氣模型時,認為大尺度條件將會促進中尺度天氣的發生發展.再對數值預報產品中的有關物理要素場和值進行診斷分析,當所診斷的結果反映出有中尺度次級環流出現或有利中尺度對流天氣發生時,最后對強對流天氣落區、落點及降水性質進行診斷分析.同時,還利用AREM中尺度數值模式對2002年7月21~24日過程進行診斷分析,預報效果較好.通過診斷分析,得出了強對流天氣落區、落點及降水性質與各要素之間預報場和值的關系,同時也為今后精細化預報提供了啟示和參考.
    3  福建省熱帶氣旋暴雨落區完全預報方法
    蔡義勇 劉愛鳴 陳雪欽 李白良
    2006, 34(2):132-137.
    [摘要](1514) [HTML](0) [PDF 658.33 K](1681)
    摘要:
    通過分析近幾年影響和登陸福建省的熱帶氣旋區域暴雨過程的T106部分物理量場的分布特征,發現其中的k指數、比濕q、渦度ζ和垂直速度ω場對預報福建省熱帶氣旋區域暴雨有較好的指示意義,它們分別反映了產生暴雨所必須的水汽、不穩定能量和輻合上升運動等基本條件.為了提高暴雨落區預報的效果,提出以動態方式確定物理量臨界值的方法作熱帶氣旋暴雨落區預報.通過對1995~2001年7~10月的144個個例T106物理量場的普查和統計分析,得到福建省熱帶氣旋區域暴雨預報的著眼點和物理量診斷模型,建立了應用T213數值預報模式輸出的物理量預報場,以動態方式確定物理量臨界值,作為福建省熱帶氣旋區域暴雨落區預報的完全預報(PP)方法.
    4  廣西暴雨衛星云圖與熱帶流場變化綜合預報方法
    陳見 高安寧 覃崢嶸 鄭鳳琴
    2006, 34(2):138-142.
    [摘要](1726) [HTML](0) [PDF 1.53 M](2094)
    摘要:
    利用衛星云圖資料結合熱帶風場的變化,采用分級客觀定量的計算方法,得到影響關鍵區內的云系像素值大小和云頂亮溫.同時,結合該關鍵區內熱帶風場的變化,對云系是否影響廣西進行預測,判斷其對暴雨范圍、強度、持續時間的影響程度,從而作出暴雨過程的預報.經過對1996~2002年4~9月169例暴雨個例的資料統計分析表明:在廣西大范圍暴雨過程中80%的云系疊加在西南風急流之上.云頂亮溫在-70℃以下的云系像素值達到500時,就有大范圍暴雨天氣過程的可能.此結果應用到日常預報業務中,對提高暴雨預報準確率有較大幫助.
    5  精細化MOS相對濕度預報方法研究
    陳豫英 陳曉光 馬篩艷 馬金仁 丁建軍
    2006, 34(2):143-146.
    [摘要](1592) [HTML](0) [PDF 127.53 K](1523)
    摘要:
    利用2003年5~9月MM5模式每隔1 h的站點基本要素預報場和物理量診斷場資料,以及相應時段內寧夏25個測站的相對濕度自記觀測資料,同時采用多元線性和逐步回歸2種MOS統計方法,預報寧夏25個測站5~9月48 h逐時相對濕度.對2004年夏季6~8月預報效果檢驗表明:MOS方法制作寧夏48 h逐時相對濕度預報結果是可用的或是可參考的;2種MOS統計方法預報結果相近,逐步回歸方法比多元線性方法預報效果稍好,08:00預報誤差明顯低于20:00;當天氣形勢變化較平穩時,MOS預報結果穩定,平均絕對誤差控制在10%左右;當有明顯的變溫等特殊天氣時,誤差變率起伏波動大,預報結果不穩定.
    6  松花江干流(哈爾濱段)春季最低水位預測方法
    景學義 郭家林 張杰 王永波 張雪梅 姬菊枝 方麗娟 王艷秋
    2006, 34(2):147-150179.
    [摘要](1943) [HTML](0) [PDF 239.44 K](1713)
    摘要:
    利用1949~2003年松花江(哈爾濱段)最低水位資料,分析松花江干流(哈爾濱段)春季最低水位變化規律和典型枯水年成因,分析了其與松花江、嫩江等松花江流域面雨量的相關性,與拉尼娜、厄爾尼諾、太陽黑子等的關系.以松花江、嫩江、第二松花江流域7~11月面雨量總和及前一年松花江干流(哈爾濱段)最高水位為因子,預測2004~2013年松花江干流(哈爾濱段)最低水位.利用方差周期方法、均生函數方法對2004~2013年拉尼娜、厄爾尼諾、太陽黑子及松花江、嫩江、第二松花江流域月面雨量進行預測,并以此預測對2004~2013年松花江干流(哈爾濱段)最低水位進行訂正,得出預測結論.
    7  廣西大范圍暴雨期間孟加拉灣強對流演變及東移特征
    李向紅 黃嘉宏
    2006, 34(2):151-156.
    [摘要](1426) [HTML](0) [PDF 800.60 K](2074)
    摘要:
    分析1980~2002年主汛期(5~7月)廣西鋒面型大范圍暴雨期間孟加拉灣對流云團演變及與之相應高低空環流變化,結果表明:孟加拉灣強對流在廣西暴雨發生前3天發展最為旺盛,受孟加拉灣低槽引導,對流云團爬上中南半島進入廣西,當其與高原東移的云團相結合時再次發展,造成廣西大范圍暴雨.分析200hPa高度場和流場結果表明:當廣西暴雨發生時,孟加拉灣、中南半島及廣西受200hPa南亞高壓控制.分析850hPa水汽通量矢量場結果表明:廣西鋒面型暴雨發生時,從孟加拉灣到廣西上空有一西南氣流的水汽輸送帶,廣西暴雨水汽主要來源于孟加拉灣.
    8  北半球大氣環流異常與廣西夏季高溫天氣
    趙金彪 張健挺 陳麗娜
    2006, 34(2):157-161.
    [摘要](1593) [HTML](0) [PDF 1.28 M](1829)
    摘要:
    利用1951~2003年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場資料,對廣西多高溫年份和少高溫年份的大尺度環流場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多高溫年和少高溫年500hPa位勢高度距平場差異明顯,主要表現在: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島到副熱帶地區在冬春季和前汛期都呈現相反的南北距平分布結構;盛夏,多高溫年在烏拉爾山至貝加爾湖地區及孟加拉灣至我國西南地區是正距平區,而少高溫年在上述地區為負距平中心.典型相關分析表明,7~8月500hPa高度場與前期1月、4~6月的高度場有密切的聯系,高空槽脊的強弱分布及西太平洋副高等大尺度天氣系統的變化本身具有一定的內相關,從而揭示了高溫天氣形成的大尺度環流變化的一些事實.
    9  四川盆地大霧成因剖析
    顧清源 徐會明 陳朝平 楊淑群
    2006, 34(2):162-165.
    [摘要](1855) [HTML](0) [PDF 418.00 K](2563)
    摘要:
    為了構建“四川盆地大霧天氣客觀化預報系統”,采用天氣學與統計學相結合的方法對四川盆地大霧天氣的成因進行了剖析.分析表明,四川盆地多霧同四川盆地的地理環境所形成的近地層空氣濕度大密切相關.形成四川盆地大霧天氣的有利條件為:近地層層結穩定、近地層風力弱、近地層準飽和,大霧預報最為重要的是判斷未來是否有降雨產生和輻射冷卻強度.
    10  夏季不同下墊面氣象要素的對比分析
    婁德君 李治民 孫衛國
    2006, 34(2):166-169.
    [摘要](1643) [HTML](0) [PDF 118.20 K](2425)
    摘要:
    對扎龍濕地生態氣象站和齊齊哈爾自動氣象站2004年6~8月的逐時氣溫、風速、相對濕度等觀測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找出了不同下墊面的兩站之間不同時次各氣象要素的差異,指出兩站風速、氣溫、露點溫度、相對濕度、地面溫度等的月平均值均存在差異,變化幅度及極值出現時間各有不同;下墊面差異只起到加強或緩和氣象要素日變化幅度的作用.所得結果有助于深入了解扎龍濕地的天氣變化規律,對未來扎龍濕地氣象要素的精細預報以及濕地資源的開發、保護和管理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11  梅雨鋒降水運動診斷分析與(大)暴雨形成——江淮梅雨鋒暴雨的天氣學成因個例分析
    辜旭贊
    2006, 34(2):170-174.
    [摘要](1299) [HTML](0) [PDF 222.27 K](1663)
    摘要:
    對T213 L31再分析模式大氣,在等熵坐標系上對天氣學大尺度凝結函數降水、水汽通量散度降水做了診斷計算;同時,對整層對流不穩定性降水和氣塊(團)濕不穩定降水做了理想設計與診斷計算.對2003年7月江淮梅雨鋒暴雨的計算與分析表明:兩種天氣尺度波動的大尺度穩定性降水運動的降水量級較小,都不足以直接形成暴雨;而對流不穩定降水運動可以形成暴雨,卻不足以形成大暴雨;只有氣塊不穩定降水運動,才是梅雨鋒上大暴雨的自組織、正反饋的唯一降水機制.研究表明,該江淮梅雨鋒暴雨雖然存在著明顯的梅雨鋒天氣尺度降水系統,但充沛的水汽通量和異常高溫高濕氣團的維持,使得在梅雨鋒上發生著的非等熵濕絕熱運動及其對流不穩定降水和氣塊不穩定降水,是(大)暴雨發生的天氣學成因.
    12  MODIS植被指數及其分縣統計分析的實現
    李星敏 卓靜 李登科 張樹譽 景毅剛
    2006, 34(2):175-179.
    [摘要](1678) [HTML](0) [PDF 143.20 K](1452)
    摘要:
    MODIS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已引起了廣泛的注意,它與NOAA/AVHRR的NDVI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利用同一天的NOAA/AVHRR和EOS/MODIS資料,介紹了各縣域內平均NDVI的統計方法和計算結果及NDVI與增強植被指數(EVI)的差異.MODIS和AVHRR兩種資料得到的NDVI數值雖然有差異,但都能很好地反映植被的空間分布和時間變化.MODIS增強植被指數(EVI)對植被條件的變化更加敏感,使定量分析的精確性提高,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13  水庫調度預報服務風險分析及其應用
    婁偉平 諸曉明 張維祥
    2006, 34(2):180-183.
    [摘要](1189) [HTML](0) [PDF 108.79 K](1545)
    摘要:
    水庫上游入庫洪水量是水庫風險調度的主要風險因素.根據災害風險分析原理,對水庫調度預報服務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降水量預報值和徑流系數估算值的準確率是影響水庫調度預報服務的風險要素,從而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實用風險分析模型.同時介紹了在0216號臺風“森拉克”影響時,該風險分析模型在水庫調度預報服務中的應用,并計算了經濟效益.該模型對水利部門調度決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4  海洋中的火山信號持續現象
    曾曉梅(編譯)
    2006, 34(2):183-183.
    [摘要](1328) [HTML](0) [PDF 85.64 K](1464)
    摘要: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沒有上個世紀的幾次火山爆發向大氣中注入大量的灰塵和氣溶膠,現在的海水溫度會比目前高。這些火山噴發的影響與部分人類活動導致的海平面升高相抵消。
    15  自動氣象站綜合探測網的構建
    羅樹如 胡玉峰 劉鈞 王柏林
    2006, 34(2):184-187.
    [摘要](1434) [HTML](0) [PDF 366.59 K](2187)
    摘要:
    簡要介紹了我國地面氣象觀測中并存的兩種類型自動氣象站組網模式,分析了兩種組網模式的產生背景、現狀,以及兩種組網模式在提高地面氣象觀測網密度、自動化程度和觀測精度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根據兩種組網模式在2004年以來江西省的實際應用情況,對遇到的自動站資料綜合應用、綜合觀測系統的設計問題,提出了建立綜合探測網,利用多種探測資料同化形成氣象再分析場,從而為中尺度強對流天氣預警監測提供服務的設想.
    16  基于MODIS多通道資料的白天霧監測
    鄧軍 白潔 劉健文 王新煒 石紅艷
    2006, 34(2):188-193.
    [摘要](1996) [HTML](0) [PDF 449.79 K](1898)
    摘要:
    根據云霧微物理性質的差別,用SBDART輻射傳輸模式模擬了MODIS通道1、6、20、31的云霧光譜輻射特性.模擬結果表明,這4個通道的輻射值中都包含有云霧的信息,能體現出云霧的微物理性質差異,可以用來區分中高云、霧和無云地表,從而實現白天霧的監測.在模擬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一種白天霧監測的方案,并進行了實例分析.實例分析結果表明,這種多通道霧監測方法提高了白天衛星識別低云和大霧的能力.
    17  美國與歐洲加強極軌衛星技術合作
    曾曉梅(編譯)
    2006, 34(2):193-193.
    [摘要](1278) [HTML](0) [PDF 87.01 K](1478)
    摘要:
    NOAA與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EUMETSAT)2006年2月22日宣布,他們已經簽署了“資料限制執行計劃”(DDIP:Data Denial Implementation Plan)。該計劃的目的是要確保EUMETSAT的MetOp飛船上搭載的NOAA儀器設備采集的實時氣象衛星資料傳輸在數據限制(Datadenial)時段流暢通無阻。這些衛星資料的用戶包括美國的公共義務用戶以及EUMETSAT成員用戶。數據限制意思是來自美國環境衛星儀器的實時資料可能在危機或戰爭時期停止提供。
    18  用幾何光學方法計算雨滴散射光偏振度
    張后發
    2006, 34(2):194-196.
    [摘要](1589) [HTML](0) [PDF 118.81 K](2179)
    摘要:
    在幾何光學范疇內得出雨滴散射光平行與垂直振動強度和偏振度表達式,計算了波長為0.5847μm的雨滴散射光偏振分布。結果表明:散射角在55°~75°范圍內,為明顯的折射式偏振區,偏振度在0.2~0.3之間;散射角為82°~100°時,是強反射式偏振區,偏振度在0.8以上,最高達0.95;散射角100°~142°時,偏振度變化迅速,形成了尖銳的凹點,其偏振度與相應方向虹、霓的偏振度接近。用幾何光學方法計算雨滴散射光偏振度,不影響計算精度,運算量明顯減小。
    19  《氣象科技》征稿
    2006, 34(2):196-196.
    [摘要](1205) [HTML](0) [PDF 78.46 K](1227)
    摘要:
    20  新一代高空探測系統使用技巧和故障處理方法
    華行祥 朱蘭娟 趙向榮
    2006, 34(2):197-198.
    [摘要](1288) [HTML](0) [PDF 102.45 K](1771)
    摘要:
    L波段二次測風雷達-電子探空儀高空氣象探測系統是新一代高空氣象探測系統,其性能、操作方法、業務流程等與59-701探測系統有所不同.文章介紹了杭州高空站2002~2004年3年中使用新一代高空氣象探測系統的一些使用技巧和故障處理方法.內容包括雷達檢查、探空儀基測、電池浸泡、儀器裝配、瞬間觀測及數據輸入、氣球施放、旁瓣抓球判斷、探測中途丟球、放球軟件出現非正常現象等.
    21  基于黑板模型的地面氣象數據質量控制
    李良富 王漢杰 劉金玉 宋帥
    2006, 34(2):199-204.
    [摘要](1461) [HTML](0) [PDF 162.20 K](1647)
    摘要:
    氣象數據實時質量控制對航空活動和防災減災的氣象保障意義重大.該文介紹一個基于黑板模型的地面氣象觀測數據實時質量控制系統.該系統應用領域本體分析技術,集成多方面專家的經驗知識,確定氣象觀測數據質量控制的知識點,通過異構知識體之間的協作,實時推斷氣象觀測數據的正確性,實現對地面氣象觀測數據的實時自動錯誤檢測、警示并給出更改建議.以地面航空氣象觀測數據實時質量控制為例,提出了用“錯誤召回率”和“警示正確率”指標對質量控制進行評測的方法.對1994年和2003年的資料質量分析結果顯示,基于本文技術的觀測數據質量控制的錯誤召回率接近100%,警示正確率達到89%.
    22  GPRS/GIS技術在自動雨量監測網中的應用
    崔勁松 張濤 楊雨春
    2006, 34(2):205-209.
    [摘要](1490) [HTML](0) [PDF 375.51 K](1831)
    摘要:
    為提高沈陽市氣象事業的現代化水平和服務水平,利用分組無線業務(GPRS)和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將分布在沈陽市各個縣區的46個自動雨量站組建成自動雨量監測網.GPRS具有快捷登錄、高速傳輸、永遠在線、按量計費等優點,為監測網提供了可靠的通信子網.GIS在信息處理上具有空間分析的優勢,不但可以進行自動雨量站的空間定位、雨量屬性查詢,還可以利用空間插值方法將離散的雨量數據轉換成連續的雨量空間分布,使雨情的表達方式更為直觀,提高了雨情的分析與處理水平.
    23  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的自動氣象站數據采集與處理系統
    王曉蕾 和健 彭勇平 葉晶
    2006, 34(2):210-214.
    [摘要](1589) [HTML](0) [PDF 787.75 K](1914)
    摘要:
    在XYZ06型地面遙測氣象儀的基礎上,基于虛擬儀器技術研制了一套氣象要素自動采集與處理系統,替代了該氣象儀的數據采集器和數據預處理器的功能,可進行溫度、濕度的采集、處理、顯示、保存和發送.插入該氣象儀終端計算機的數據采集卡ACL-8216能與氣象儀的觀測業務軟件通訊,通訊命令字及其意義可實時顯示于屏幕上.該虛擬氣象數據采集器可方便地應用于自動氣象站的教學實踐,并可大大降低實驗的設備費用.
    24  運動云彩的模擬算法
    顧大權 范茵 許屏 龔琳 阮鯤
    2006, 34(2):215-219.
    [摘要](1538) [HTML](0) [PDF 251.69 K](1821)
    摘要:
    天氣現象模擬是實現氣象信息可視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云彩的模擬是實現天氣現象模擬的關鍵.文章給出了3個簡捷有效的生成靜止云彩和動態云彩的算法,改進了目前常用的模擬算法.用循環計算取代遞歸計算生成靜止云彩,提高了運行速度;不重復運動云彩的生成算法可得到任意長度的云圖;云彩平滑變形算法改變了云彩結構,使得云彩的變化連續平穩,為實現氣象信息的可視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考.
    25  Surfer二次開發實現加密雨量圖自動顯示與輸出
    連志鸞
    2006, 34(2):220-224.
    [摘要](2217) [HTML](0) [PDF 516.33 K](1856)
    摘要:
    對Surfer軟件功能深入研究發現,Surfer與Vb編程語言之間可以實現ActiveX自動化連接,將Surfer強大的繪圖功能與Vb編制交互界面程序的優勢相結合,通過Vb調用Surfer的繪圖函數,實現加密自動雨量資料的填圖、等值線繪圖及色彩填充,并能動態地顯示與輸出這些圖形.將自動雨量圖與火箭作業點圖層疊加,并嵌入到人影業務系統中,可及時、準確地了解作業點附近及其上游的降雨情況,為選擇合適時機和地點實施人工增雨作業提供參考.此方法也為今后開發具有繪圖功能的業務系統提供了一個可參考的方向.
    26  歡迎訂閱《氣象科技》、《氣象科技合作動態》、《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年報》
    2006, 34(2):224-224.
    [摘要](1163) [HTML](0) [PDF 69.99 K](1199)
    摘要:
    27  河北省冬麥區土壤水分監測預測系統及其應用
    姚樹然 陳道紅 王西平 李春強 魏瑞江 王云秀
    2006, 34(2):225-228.
    [摘要](1463) [HTML](0) [PDF 114.73 K](1810)
    摘要:
    河北省冬小麥生育階段正值少雨時期,一般年份只有在灌溉的情況下才能滿足小麥生長發育的需求,麥區土壤水分實時監測預測對于灌溉決策十分重要.在冬小麥單站多層次土壤水分動態模型(VSMB模型)的基礎上,根據河北省麥區從南到北冬小麥發育期和土壤類型的不同進行參數調整和修正,并對數據庫進行設計,形成河北省整個冬麥區麥田土壤水分監測預測系統(RSM-MFS).文中介紹了該系統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并對實際應用進行了效果分析.從近年在河北省冬麥區土壤水分的監測預測結果來看,監測相對誤差在10%左右,風險預測相對誤差在20%左右.
    28  農作物氣候適宜度實時判定系統
    魏瑞江 李春強 姚樹然
    2006, 34(2):229-232.
    [摘要](1428) [HTML](0) [PDF 303.95 K](2205)
    摘要:
    以旬、月、季、作物生育期為單位時段,根據農作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氣象條件,把單位時段內氣候因子的數量變化,通過模糊數學中隸屬函數的方法,轉化成對作物生長發育的適宜程度,計算各時段內的溫度、降水、日照及光溫水綜合因子對作物生育影響的適宜度,計算結果以表格和圖形的方式輸出.經過業務試應用,效果良好,所計算的不同作物不同時段的溫度適宜度、降水適宜度、日照適宜度、光溫水綜合適宜度符合實際情況,為定量判定氣象條件對農作物影響提供了依據.
    29  加解密技術在我國新一代氣象衛星數據傳輸中的應用
    崔鵬 楊軍 施進明 王素娟
    2006, 34(2):233-236.
    [摘要](1354) [HTML](0) [PDF 296.87 K](1792)
    摘要:
    我國新一代氣象衛星探測資料種類繁多,資料發送方式多種多樣,為了保證某種探測資料在特定環境下的授權使用,在數據傳輸過程中采用了加密和解密技術.在星上,對將要傳輸的數據通過分配的加密密鑰進行加密處理;在地面,只對授權用戶分配解密密鑰,保證授權用戶可以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解密處理,把數據恢復為可用狀態.本文介紹了應用在新一代氣象衛星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加解密算法,并講述了應用軟件實現地面解密的過程.
    30  地圖邊界提取的遞歸算法
    孫向明 何會中
    2006, 34(2):237-239.
    [摘要](1726) [HTML](0) [PDF 111.40 K](2892)
    摘要:
    通過一個遞歸算法完成對數字圖像中地圖邊界的順序跟蹤提取,再轉化成相應的經緯度坐標后,就可以應用于氣象繪圖軟件GrADs、Vis5D、Surfer及MICAPS系統中進行底圖的制作.利用這個方法,對于無法獲得地圖邊界點經緯度坐標(如城市的行政區界線)時,能夠直接從數字圖像中完成所需信息的提取,以滿足密集氣象監測網和高空間分辨率的天氣要素的圖形化要求.應用于氣象繪圖和業務系統中,可解決缺少地圖邊界點經緯度數據時的地圖繪制問題,并給出了應用示例.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