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32(6):461-466.
摘要:
在對重慶霧進行天氣學分類基礎上,利用合成方法分析了幾次典型輻射霧和雨霧的環流形勢、流場特征以及霧的垂直環流結構,揭示出兩類霧的形成原因。分析表明,輻射霧產生在經向環流背景下,中亞地區高壓脊為主要影響系統;經向垂直剖面表現為青藏高原東側的對流層中層有一發展完好的順時針旋轉的垂直經向環流,其前部的下沉氣流順著地形坡地下滑時在四川盆地強迫出一個逆時針旋轉的垂直環流,使重慶附近低層的下沉氣流得到加強;夜間輻射降溫明顯,并有貼地逆溫存在,大氣層結較穩定。雨霧發生在亞洲地區經向環流相對較弱的背景下,青藏高原低壓槽和地面冷鋒為主要影響系統;垂直環流結構表現為高空低壓槽發展東移時在四川盆地誘生一逆時針旋轉的垂直環流,其東側的上升支正好與地面弱冷空氣入侵四川盆地時形成的順時針旋轉的垂直環流的上升支相耦合,使重慶附近上升氣流加強,地面附近暖濕氣流較活躍,明顯增濕過程對雨霧形成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