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第32卷第1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目標觀測設計與伴隨敏感性分析
    董佩明 張昕
    2004, 32(1):1.
    [摘要](1482) [HTML](0) [PDF 123.30 K](2178)
    摘要:
    介紹了目標觀測設計的基本思想和近年來國外相應開展的大氣科學外場試驗,以及在外場試驗中實際應用的目標觀測設計方法和取得的重要成果。重點討論基于伴隨模式的敏感性分析與目標觀測設計及其相關的一些問題。
    2  MM5模式顯式微物理方案的對比分析
    樓小鳳 周秀驥 胡志晉 王鵬云 史月琴
    2004, 32(1):6-12.
    [摘要](1512) [HTML](0) [PDF 176.77 K](2119)
    摘要:
    介紹了MM5中的顯式云物理方案,詳細分析了Goddard,Reisner和Schultz方案的物理過程特點和存在的不足。這些云物理方案的多個微物理過程的描述不是很合理,對粒子的自動轉化過程都采用闞值,且對雪、霰和雨的數濃度只進行診斷計算。Reisner方案的物理過程相對全面,預報量也較多,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通過對1992年Andrew臺風個例的模擬,發現盡管Reisner方案的物理過程比Goddard和Schultz方案全面,但模擬的臺風眼最低氣壓和地面最大風速并沒有優勢。所以單一物理過程描述的改善不一定立即帶來模式預報成效的提高,因為預報能力取決于整個模式系統的科技水平以及各子程序之間的匹配。
    3  TRMM衛星及其數據產品應用
    何會中 崔哲虎 程明虎 周鳳仙
    2004, 32(1):13-18.
    [摘要](3321) [HTML](0) [PDF 231.70 K](2881)
    摘要:
    簡要介紹了熱帶降水測量(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衛星所攜帶的觀測儀器及其主要產品。概述了TRMM衛星資料產品在熱帶降水測量、提高預報準確率、暴雨研究、資料同化、反演熱帶海面溫度、熱帶氣旋觀測等領域的應用。
    4  引入考慮凝結作用的連續性方程與積云對流參數化方案修正
    辜旭贊
    2004, 32(1):19.
    [摘要](1460) [HTML](0) [PDF 162.74 K](2012)
    摘要:
    文章研究了在熱帶海洋面上的水蒸發,發現水蒸發進入大氣層將改變地面氣壓場,且蒸發潛熱分為內潛熱(水汽內能)和外潛熱(水汽壓力能),蒸發內潛熱立即成為大氣熱能的一部分,而蒸發外潛熱直接對大氣層作功,使得大氣位能增加;研究了大氣中的大尺度凝結降水和積云對流凝結降水對于環境氣壓場與位勢高度場的直接影響。用郭曉嵐積云對流參數化方案(已考慮凝結內潛熱對大氣的加熱作用),加入了考慮因大尺度凝結降水和積云對流參數化凝結降水造成地面氣壓場及高空位勢高度場的變化,后者應是凝結外潛熱過程作用的結果。在上述研究過程中,必須引入考慮凝結作用的連續性方程,且最終可以改變有積云對流凝結降水發生的數值預報模式動力框架。
    5  地形對近地層風場日變化影響的數值模擬
    張云海
    2004, 32(1):25-28.
    [摘要](1393) [HTML](0) [PDF 184.37 K](2065)
    摘要:
    利用修改的Mass模式和遼寧地區的地形資料,模擬了地形加熱作用對遼寧地區近地層風場日變化的影響。結果表明,渤海和黃海北部海域對遼寧地區近地層風場的影響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海陸加熱的不同,加熱冷卻速度的不同以及山地地形等可產生不同的流場日變化。
    6  川北兩次特大暴雨天氣過程成因的對比分析
    顧清源 康嵐 徐琳娜
    2004, 32(1):29-33.
    [摘要](1564) [HTML](0) [PDF 398.71 K](2049)
    摘要:
    采用天氣動力學和動力診斷相結合的分析方法,通過對四川盆地北部兩次小范圍特大暴雨(2001年9月18日綿陽特大暴雨與2002年6月7日遂寧特大暴雨)發生時的環流背景、主要影響系統、要素場特征等進行對比分析,找出了兩次過程的相似和不同之處,指出低空急流和相對穩定的環流形勢是小范圍特大暴雨形成的關鍵。
    7  熱帶氣旋的路徑及登陸預報
    謝定升 翁向宇 曾琮
    2004, 32(1):34-38.
    [摘要](1277) [HTML](0) [PDF 137.76 K](1967)
    摘要:
    用幾個非線性數學模型制作熱帶氣旋短期路徑預報及熱帶氣旋個數、登陸時段、地段的短期氣候預報。5年多的研究和預報試驗結果表明:用指數曲線模型制作熱帶氣旋路徑預報,準確率較高。24h預報,199次平均誤差123km,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用多項式等非線性模型,制作登陸我國及登陸廣東熱帶氣旋的年、月個數預測,經過3年實際應用檢驗,準確率達到70%~90%。用非線性預測模型的逐日氣壓場、逐日雨量場長期預測結果進行分析,制作廣東熱帶氣旋登陸時段、地段和南海海面熱帶氣旋出現時間的預報,準確率達到70%~80%,2002年熱帶氣旋的預報,采用長中短期預報相結合,數值預報與統計預報相結合,預報效果較佳。
    8  遼寧省氣候資源分析
    張玉書 班顯秀 紀瑞鵬 袁國恩 馮銳 張淑杰
    2004, 32(1):39-43.
    [摘要](1637) [HTML](0) [PDF 289.00 K](3753)
    摘要:
    利用1961~1995年54個代表站點的氣象資料,對遼寧省光、溫、水及風能資源進行分析??偟膩砜?,全省氣候資源比較豐富,其主要特征表現為:各地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雨量比較穩定,與農作物需水高峰期相一致;除東部山區個別地區外,熱量資源豐富,作物生育期積溫保證率高;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風能資源較為豐富。
    9  《氣象科技》、《氣象科技合作動態》、《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年報》征訂
    2004, 32(1):43-43.
    [摘要](1373) [HTML](0) [PDF 0.00 Byte](287)
    摘要:
    10  江西省夏季降水效率特征
    李玉林 楊梅 曾光平
    2004, 32(1):44-47.
    [摘要](1397) [HTML](0) [PDF 116.25 K](1706)
    摘要:
    利用南昌、贛州2個探空站1988~1997年7~9月07:00與19:00探空資料和江西省85個氣象臺站1988~1997年7~9月降雨量資料,對降水效率進行計算和分析,結果表明,江西省歷年(1988~1997)季降水效率為7.65%,7、8、9月各為7.04%、9.90%、6.02%,降水效率最大值為1377%,最小值為3.55%。低壓輻合類天氣影響時降水效率最大,季平均值為20.48%,其它依次是低槽、臺風低壓、大陸高壓、東風波影響時降水效率也比較大,季平均值各為11.90%、8.56%、7.05%、7.04%,臺風外圍影響時降水效率最小為3.33%。
    11  小波變換在天氣雷達圖像壓縮中的應用
    李瑋 周紅紅 原湘華
    2004, 32(1):48-51.
    [摘要](1438) [HTML](0) [PDF 127.56 K](1970)
    摘要:
    針對航空氣象保障中常用的幾種天氣雷達圖像的特性,采用雙正交小波變換方法,應用嵌入式零樹編碼和自適應算術編碼,提出了一套合理的圖像壓縮編碼軟件方案。試驗表明,該方案是解決天氣雷達回波圖像存儲和遠程傳輸的一種有效途徑,并在氣象業務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2  天氣雷達回波區域拼圖實現方法
    何紅紅 劉憲勛 李洪績
    2004, 32(1):52-56.
    [摘要](1791) [HTML](0) [PDF 321.92 K](3191)
    摘要:
    針對目前天氣雷達存在型號繁多、開機時間不定等問題,提出天氣雷達回波圖像功率、時間、空間的歸一處理方法,將不同雷達的回波圖像歸一化,為拼圖提供統一的數據源,利用重疊區域回波技術構成組網雷達回波圖像,采用球面投影技術,得到較為理想的天氣雷達區域回波圖。
    13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的每月預報系統
    張云榮
    2004, 32(1):56-56.
    [摘要](1406) [HTML](0) [PDF 68.59 K](1614)
    摘要:
    歐州中期天氣預報中心最近建立了每月預報系統,目的是填補EPS和季節預報系統之間的空白。每月預報系統具有上述兩個系統的特點,從2002年:3月起投入業務使用,并且用其檢驗了2002年3月至2003年5月的30個個例。結果表明在預報的頭10天內每月預報系統的特征與EPS預報系統相似,10天以后每月預報系統和EPS的控制試驗之間的比較表明,海-氣耦合可能影響一些地區的預報,比如亞洲或北太平洋地區。
    14  利用衛星遙感信息解譯山東冬小麥產量類型分布
    趙玉金 趙紅 徐法彬 劉文
    2004, 32(1):57-59.
    [摘要](1463) [HTML](0) [PDF 158.93 K](1819)
    摘要:
    利用1991~2000年NOAA氣象衛星遙感資料和同期山東冬小麥產量資料,分區建立了冬小麥產量與植被指數之間的關系式,推算出每個像元點的產量,按照劃分高中低產田的閾值,將該像元點確定為某一產量類型,在GIS的支持下,形成了山東省冬小麥高、中、低產田分布圖,同時,對于中低產田的成因進行了初步分析。
    15  用Landsat TM訂正NOAA/AVHRR監測洪澇精度方法研究
    紀瑞鵬 張淑杰 班顯秀 陳鵬獅
    2004, 32(1):60-62.
    [摘要](1437) [HTML](0) [PDF 225.36 K](1557)
    摘要:
    為了提高NOAA衛星監測洪澇災害精度,分別對NOAA和TM衛星資料監測洪澇災害的光學原理進行闡述,并以黑山縣和臺安縣為例,利用Landsat TM資料空間分辨率高的特點,對NOAA/AVHRR資料監測洪澇精度進行訂正分析,平均相對誤差為4.4%。研究結果表明,利用TM對NOAA監測洪澇精度進行訂正是提高NOAA衛星監測洪澇精度可行的有效方法。
    16  區域膨脹法在剔除Doppler雷達徑向速度中地物雜波的應用
    崔哲虎 程明虎
    2004, 32(1):63-64.
    [摘要](1434) [HTML](0) [PDF 86.00 K](1643)
    摘要:
    由于地物雜波不可避免地出現在雷達回波資料中,因此剔除地物雜波對于提高雷達觀測資料質量的控制,充分發揮其在實際業務中的作用及其潛力具有重要意義。筆者利用區域膨脹法設計了一種新的剔除地物雜波方法。該方法首先利用區域膨脹法將雷達速度回波分成具有不同性質的幾個區域,然后對每一個區域進行統計分析,設定閥值并識別出地物,同時將地物剔除。區域膨脹法的目標是將輸
    17  《氣象科技》開辟“科技快報”新欄目啟事
    2004, 32(1):64-64.
    [摘要](1186) [HTML](0) [PDF 0.00 Byte](261)
    摘要: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