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第2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熱帶天氣尺度系統中深厚積云對流和低層輻合之間的相位滯后
    Winston C.Chao Litao Deng
    1999(2).
    [摘要](1237) [HTML](0) [PDF 814.73 K](1270)
    摘要:
    文章論述了在天氣尺度系統中深積云對流和低層輻合之間的相位滯后的起源。眾所周知從1974年以來已研究過幾個可能的原因:1)加熱場的傳播;2)β效應;3)基本氣流的垂直切變;4)熱源的垂直傾斜。研究發現最后一個因素是相位滯后的原因。熱源垂直傾斜的出現是天氣系統內的中尺度對流系統傳播和演變的結果。在其演變過程中,垂直加熱廓線的變化導致了加熱場的傾斜。
    2  亞洲自動氣象站網使用的PAM-III
    張雁
    1999(2).
    [摘要](1270) [HTML](0) [PDF 0.00 Byte](253)
    摘要:
    淮河流域試驗(HUBEX)是全球能量與水分循環試驗/亞洲季風試驗(GEWEX/GAME)在東亞副熱帶半濕潤地區開展的氣象、水文科學試驗。試驗期間除進行常規和加密的地面、探空、雷達、水文等觀測項目外,還增設了多種特殊觀測平臺。其中多普勒雷達、高精密度輻射儀、自動氣象站等觀測儀器均由日本提供,這些儀器無論從性能還是觀測手段上,在國際上都處于領先地位,在我國尚屬空白。文章簡要介紹了亞洲自動氣象觀測站網計劃以及美國NCAR研制的第3代便攜式自動通量觀測站,展示當前國際較大科研計劃和現代氣象觀測儀器的前沿。
    3  NASA選定未來觀測研究的4個項目
    1999(2).
    [摘要](1228) [HTML](0) [PDF 0.00 Byte](239)
    摘要:
    據NASA負責地球科學的副局長GhassemAsrar博士說:NASA已選定未來研究的4個項目,作為EO-3(地球觀測-3)衛星的預選項目。這些項目是NASA用來選定、研制和批準關鍵儀器和空間飛行技術的新世紀計劃的一部分。它們是21世紀造價低、性能強...
    4  NOAA計劃與中國繼續合作
    1999(2).
    [摘要](1200) [HTML](0) [PDF 0.00 Byte](253)
    摘要:
    NOAA宣告:在減少自然災害、推進海岸綜合管理和召開一次氣候變率學術會議上將與中國繼續合作。這份宣告是1999年4月9日在美國國務院可持續發展科學工作組會議期間中美環境和發展論壇第二次會議上發布的。第一次工作會議是1997年在北京召開的。隨后,NOA...
    5  高溫10年使南極冰架“全面后退”
    1999(2).
    [摘要](1124) [HTML](0) [PDF 0.00 Byte](256)
    摘要:
    南極半島上的兩塊冰架(LarsenB和Wilkins冰架)正在“全面后退”。根據美國和英國科學家的推算,去年這兩塊冰架的總面積已減少近3000km2。美國博爾德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SIDC)的科羅拉多大學和英國南極考察隊的研究人員把這種后退歸功于區域...
    6  1999年5月15日發射天氣衛星GOES-L
    1999(2).
    [摘要](1238) [HTML](0) [PDF 110.21 K](1161)
    摘要:
    NOAA宣告,計劃于1999年5月15日在佛羅里達Canaveral角發射GOES-L衛星。它是改進的地球環境衛星系列中的第4顆衛星。GOES-L將停在105°W經度上。如有需要,它將代替GOES-8或GOES-10衛星。地球靜止業務環境衛星為加密資...
    7  區域實時數值天氣預報:現狀及展望
    Mass CF 郭英華
    1999(2):1-6.
    [摘要](1416) [HTML](0) [PDF 865.63 K](1399)
    摘要:
    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尺度模式越來越容易使用和更有效,通過Internet,國家中心的模式分析和預報日益容易得到,隨著地方計算機能力的提高,區域數值預報工作得到不斷發展。文章概述了美國的實時數值預報工作,評述了有關這一問題的最近兩次討論會的結果,評估了地方的實時天氣預報的作用,并提出對未來合作的建議。
    8  氣象衛星混合像元分解研究綜述
    李劍萍
    1999(2):7.
    [摘要](1208) [HTML](0) [PDF 592.84 K](1387)
    摘要:
    介紹目前氣象衛星混合像元分解的幾種主要方法,探討各種方法的適用性,提出幾點改進建議。
    9  紫外輻射增加對人類疾病影響的研究
    鄭有飛 錢晶
    1999(2):10-13.
    [摘要](1322) [HTML](0) [PDF 545.31 K](1446)
    摘要:
    文章綜述了國內外有關紫外(UV)輻射變化及其對人類健康影響的研究成果。研究結果表明,到達地表的紫外輻射正逐年增加,未來還將繼續增加。UV輻射增加對人類健康產生很大影響,導致人類白內障、皮膚癌患者增加以及免疫系統受到干擾。
    10  檢測地面溫度記錄中的氣候信號
    North GR 郭彩麗
    1999(2):14-26.
    [摘要](1253) [HTML](0) [PDF 1.53 M](1300)
    摘要:
    利用最佳信號檢測理論于100年的地面溫度資料中尋找與4個特定輻射強迫的氣候響應。分析中所用的資料來源于地球上的36個單元,而且被限定在0.06~0.13r/a的頻帶(16.67~7.69a)內。估算了氣候對太陽變率、火山氣溶膠、溫室氣體和人類活動產生的氣溶膠的響應強度。最佳濾波器由一個用二維能量平衡模式(EBM)計算出的信號波形組成。最佳權重是用地球物理流體動力學實驗室(GFDL)和Max-Plank研究所耦合的海氣模式的1000年控制試驗和噪聲強迫的EBM10000年控制試驗計算得到的。作者還利用了GFDL混和層模式的1000年試驗。結果這4個獨立的模式有合理的一致性。我們發現,垂直于其他信號的火山分量非常強,且很顯著。與此類似,垂直于其他信號的溫室氣體分量也非常強且很顯著。當所有4個氣候強迫組合時,氣候響應超過噪音水平的3個標準差。這些發現被認為是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的有力證據
    11  短期氣候預測因子的選取及利用
    謝考現 崔秀蘭
    1999(2):26-30.
    [摘要](1409) [HTML](0) [PDF 756.90 K](1553)
    摘要:
    短期氣候預測是近年來氣象科學研究的熱點問題,文章就短期氣候預測研究中因子選取、因子分析及因子利用等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文中認為,普查影響短期氣候變化的所有因子組成備選因子集是進行短期氣候預測的最基礎的工作,對備選因子進行合理性、穩定性及代表性分析是預報是否取得成功的最關鍵問題,而使用先進的統計預報方法則是提高預報準確率的前提條件。另外,還要充分考慮到一些非線性因子的選取及利用,同時還要盡可能地利用數值預報產品作為預報因子。
    12  熱帶天氣尺度系統中深厚積云對流和低層耦合之間的相位滯后
    Chao WC 黃彬
    1999(2):31-36.
    [摘要](1273) [HTML](0) [PDF 814.73 K](1421)
    摘要:
    文章論述了在天氣尺度系統中深積云對流和低層輻合之間的相位滯后的起源。眾所周知從1974年以來已研究過幾個可能的原因:1)加熱場的傳播;2)β效應;3)基本氣流的垂直切變;4)熱源的垂直傾斜。研究發現最后一個因素是相位滯后的原因。熱源垂直傾斜的出現是天氣系統內的中尺度對流系統傳播和演變的結果。在其演變過程中,垂直加熱廓線的變化導致了加熱場的傾斜。
    13  中尺度氣旋強風暴的單部多普勒雷達特征分析
    陳進強
    1999(2):36-41.
    [摘要](1270) [HTML](0) [PDF 851.47 K](1267)
    摘要:
    利用北京多普勒雷達資料并結合其他資料分析了1991年7月11日發生在北京以南的強風暴天氣。分析表明,這次強風暴天氣與多普勒天氣雷達觀測到的中尺度氣旋相聯系。文中對中尺度氣旋的特征進行了分析,對主要參數(核半徑、橫切速度以及渦度和散度值)進行了計算,并與美國多普勒雷達觀測的一些結果進行了比較
    14  物元分析在天氣預報中的應用
    馮利華
    1999(2):42-46.
    [摘要](1282) [HTML](0) [PDF 514.42 K](1568)
    摘要:
    文章利用前期的預報因子進行計算,可以使物元分析具有預報功能。通過反復調整各因子的等級分界值,可以使氣象要素計算等級和實際等級的歷史擬合率達到最大,其結果是比較理想的。
    15  氣溫和降雨量與500hPa高度場的CCA試驗及其預報模式
    陳正洪 楊荊安 張鴻雁
    1999(2):46-51.
    [摘要](1269) [HTML](0) [PDF 672.86 K](1537)
    摘要:
    文章對湖北?。拐荆保梗担埂保梗梗赌曛鹉甓靖髟職鉁睾徒涤炅浚A報量場X2)與同期北半球(45°~160°E,10°~65°N)內12個均勻小區上空的500hPa高度場(預報因子場X1)進行掃描式CCA試驗,尋找最佳X1。用典型相關系數≥0.3的相關變量有關參數反演出線性預報方程ΔX2=B0X1+d0。經分期檢驗表明:掃描選優CCA試驗反演的預報方程擬合程度高,且有一定預報水平,其中氣溫的預報水平高于降雨量的,距平符號正確率比距平相關系數穩定,試報效果比擬合結果有所下降。
    16  一種大氣污染日平均濃度計算方法的介紹
    袁業暢
    1999(2):52-54.
    [摘要](1622) [HTML](0) [PDF 332.59 K](1376)
    摘要:
    利用鄰近氣象臺站定時觀測的氣象資料,求出各穩定度下的平均風速(vi)以及所需風向下各穩定度頻率(fi)。通過vi計算小時平均濃度(ci),進而得到日平均濃度∑icifi。
    17  亞洲自動氣象站網使用的PAM—Ⅲ
    張雁
    1999(2):55-58.
    [摘要](1305) [HTML](0) [PDF 575.76 K](1256)
    摘要:
    淮河流域試驗(HUBEX)是全球能量與水分循環試驗/亞洲季風試驗(GEWEX/GAME)在東亞副熱帶半濕潤地區開展的氣象、水文科學試驗。試驗期間除進行常規和加密的地面、探空、雷達、水文等觀測項目外,還增設了多種特殊觀測平臺。其中多普勒雷達、高精密度輻射儀、自動氣象站等觀測儀器均由日本提供,這些儀器無論從性能還是觀測手段上,在國際上都處于領先地位,在我國尚屬空白。文章簡要介紹了亞洲自動氣象觀測站網計
    18  北太平洋冬季船舶西行航線的對比分析
    尹盡勇 黃彬
    1999(2):59-64.
    [摘要](1504) [HTML](0) [PDF 760.63 K](1328)
    摘要:
    文章根據船舶氣象導航的原理、氣象航線的設計技術以及影響航線選擇的因素,通過對北太平洋冬季氣候、洋流、天氣形勢的分析,指出了加-中高緯度航線在其經向型環流天氣形勢下,比中緯度航線更有利于西行船舶航行。船舶應結合自身性能及天氣形勢分析,盡量選擇高緯度航線,以達到安全和經濟的目的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