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3).
摘要:
1985年6月14日,在中部風暴試驗俄克拉何馬-堪薩斯初步區域試驗(PRE-STORM)外場階段生成了一個很強的夜間中尺度對流復合體(MCC).它出現在美國氣候上中部暖季降水夜間最大中心附近.本文應用專門的無線電探空測風資料和地面中尺度站網資料研究了支持MCC生成的環境條件在夜間如何演變的.這里所研究的MCC是一個MCC系列中的第4個,是在準靜止地面鋒以北100—300公里處向東北東方向傳播的三個MCC中的一個.MCC經歷其最強烈發展區域的特點是,最初在淺薄的楔狀冷氣團之上為干燥和靜力穩定狀態(由前面過境的MCC造成)。晝夜變化的低空急流和鋒的邊界之間的相互作用不到3小時就使鋒面以上50百帕厚的氣層內氣塊的平均對流有效位能(CAPE)局地增加2000Jkg(-1)以上。我們的分析表明,當1)由于晝夜調整的低空急流把潮濕的、高θe空氣向北輸送到鋒面以上更冷的對流層中層環境區,因而出現特別高的CAPE時,和2)當低空急流末端北部附近特別強的絕熱中尺度上升在急流軸上空引起顯著的冷卻時,準靜止地面鋒以北地區便成為夜間MCC發展的有利地區.冷卻作用和強水汽平流一起消除了對流抑制作用[在自由對流高度(LFC)以下的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