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第5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區域性氣候變化的預測
    Budy. MZ 芳子
    1992(5):1-7.
    [摘要](1284) [HTML](0) [PDF 627.08 K](1346)
    摘要:
    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區域氣候變化預測及其預測可信度。第一部分為現代氣候變化,簡要介紹了現代氣候變化研究的歷史及預測未來氣候變化的幾種方法。第二部分分別說明了大氣溫度和降水的區域變化和預測情況,通過分析認為冬季溫度的區域變化預測精度比夏季溫度的情況要好,區域降水的預測在近期(廿一世紀初期)有較高的可信度,但時間較長時(60-70年以后)則可信度降低。最后,該文討論了溫室氣體濃度對氣候變化及其預測的影響。
    2  評價未來氣候變化的相似方法
    Б. МИ 亓來福
    1992(5):8-14.
    [摘要](1330) [HTML](0) [PDF 633.30 K](1340)
    摘要:
    利用過去溫暖時期的氣候資料研究了未來氣候條件評價方法的理論基礎。
    3  (前)蘇聯2000年的氣候
    Б. МИ 弓挺
    1992(5):14-20.
    [摘要](1330) [HTML](0) [PDF 630.13 K](1233)
    摘要:
    本文論證了利用古氣候類比(或相似)方法預報將來氣候變化的可行性,給出了前蘇聯五大地區1996-2005年十年的冬季氣溫和年降水量的預報。
    4  全球變暖及其后果
    Б. МН
    1992(5):21-24.
    [摘要](1495) [HTML](0) [PDF 348.46 K](1215)
    摘要:
    文中援引了有關根據現代觀測資料發現當今大氣中溫室效應增強,以及導致全球變暖發展原因的二氧化碳氣體和其他氣體積累的報導。提出CO2濃度增長對農作物生產力提高有重大的影響。
    5  渾沌理論與大氣科學
    林振山
    1992(5):24-32.
    [摘要](1296) [HTML](0) [PDF 742.32 K](1277)
    摘要:
    文中綜合評述了近十幾年來國內外有關渾沌理論在大學科學中應用的成果及該領域的科研動態。
    6  強降水超級單體:概念模式及其使用
    Moll. AR 陳榮林
    1992(5):32-37.
    [摘要](1881) [HTML](0) [PDF 483.14 K](1464)
    摘要:
    1.引言超級單體雷暴被定義為與強上升氣流和渦旋中心具有持久時空相關,并能引起中氣旋(klemp,1987)的風暴.對流風暴的超級單體有多種不同形式:弱降水超級單體(LP,Bluestein和Parks,1983);典型超級單體(C)和強降水超級單體(HP,Mooler和Doswell,1988和Doswell等,1990).HP超級單體主要的特征是在中氣旋后側(也可能在前側)觀測到很強的降水(也許有冰雹).
    7  長生命期颮線的環境條件:渦度與動量
    Xue M 祁立新
    1992(5):38-42.
    [摘要](1383) [HTML](0) [PDF 439.02 K](1411)
    摘要:
    1.引言經典的颮線模型把颮線看成為與風切變垂直,排列成帶狀的由對流性上升和下沉氣流形成的系統(Ludlam,1963).一般地理解,颮線的演變結果取決于上升氣流的傾斜方向.壓向垂直風切變的傾斜(逆切變傾斜)上升氣流,把降水傾瀉到下沉氣流區,由于蒸發增強了地表冷空氣堆;另一方面,順切變傾斜的上升氣流把雨水直接注入低層流入氣
    8  颮線中動量的產生和再分布
    李青春
    1992(5):43-45.
    [摘要](1310) [HTML](0) [PDF 218.79 K](1326)
    摘要:
    1.引言動量的垂直傳輸是中尺度對流系統影響大氣,并且對系統的大尺度收支做貢獻的途徑之一.然而,中尺度對流系統不像簡單、孤立的對流系統那樣只是混合大氣中環境場的垂直動量分布.中尺度對流系統中對流的不斷再生(有時通過強迫抬升);對流單體相互作用,合并以及出現像颮線一樣持久結構的傾向;以及通過加熱或冷卻的持續性分布
    9  單部多普勒雷達資料反演三維風和熱力學變量
    Flic. DW 陳宏堯
    1992(5):45-50.
    [摘要](1382) [HTML](0) [PDF 451.42 K](1398)
    摘要:
    一、引言隨著下一代天氣雷達(NEXRAD)的發展,單部多普勒雷達觀測將在美國廣泛開展.這種觀測提供徑向速度和反射率數據,空間分辨率優于1km,時間分辨率達幾分鐘.為將這些資料用于暴雨預報模式的初始場和邊界層渦旋結構的分析,需要從單部多普勒雷達觀測資料反演出另外兩個速度分量和溫度.
    10  微下擊暴流外流動力學
    Krue. SK 余維明
    1992(5):51-54.
    [摘要](1361) [HTML](0) [PDF 300.78 K](1251)
    摘要:
    1.引言哪些因素決定著微下擊暴流的峰值外流速度?在定常外流的情況下,外流的速度近似地與下曳氣流的速度相同.后者是負浮力垂直方向積分的近似估計值(Droegemeier,1988).在定常的情況下,負浮力的作用簡單地說是使下降氣流加速,而對外流沒有任何其他的影響.可是,對于非定常狀態,負
    11  模擬的超級單體雷暴旋轉和輻散分量的動能收支
    Lilly DK 劉延英
    1992(5):54-61.
    [摘要](1413) [HTML](0) [PDF 564.08 K](1369)
    摘要:
    一、引言實際發展中的強風暴,尤其是產生陸龍卷的強風暴的一般特點是,準定常旋轉環流相對平均氣流是傾斜的.Lilly(1982,1983)提出,旋轉的發展首先是擴大風暴范圍,進而使風暴結構穩定.在他1986年的文章里,他用線性分析方法指出了三維浮力對流元對平均氣流垂直切變有反應,即增加繞垂直軸的旋轉,從平均氣流中獲得旋轉動能.通過進
    12  美國國家氣象中心η模式的暴雨預報
    Black TL 朱錦紅
    1992(5):61-63.
    [摘要](1220) [HTML](0) [PDF 213.55 K](1392)
    摘要:
    1.引言美國國家氣象中心(NMC)η模式計劃的主要目的是研制能夠提供北美地區中尺度預報指導的高分辨預報系統.根據幾個月的每天兩次的48小時預報和個例試驗,結果證明模式具有相當大的潛力(Black和Mesinger,1989;Mesinger和Black,1989;Mesinger等,1990).作為重要預報變量的暴雨引起了特別的注意.精確預報它可能是最困難的.
    13  中尺度對流系統產生強降水的臨近預報方案
    Scof. RA 石定樸
    1992(5):64-68.
    [摘要](1259) [HTML](0) [PDF 536.67 K](1363)
    摘要:
    一、前言國家環境衛星、數據和情報服務處(NESDIS)在業務上應用衛星資料估算降水量的工作已有十多年了.在此工作的基礎上,NESDIS現正在開發一個暴洪估算模型和臨近預報方案(PROFFENS).臨近預報方案包括現在天氣的詳細描述以及未來0-12小時的短期預報兩部分(Scofield和Weiss,1977).PROFFENS的研制包括分析降了多少雨以及預報未來0-12小時內將出現多少
    14  中尺度對流系統和閃電
    Rutl. SA 郭亞田
    1992(5):69-76.
    [摘要](1816) [HTML](0) [PDF 689.59 K](1577)
    摘要:
    1.引言每年春夏時節美國包括大平原和東南地區在內的廣大地區的總降水量與中尺度對流系統(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以下簡稱MCS)過境有關.MCS定義為持續時間至少幾小時且在生命史內具有明顯對流活動的大范圍降水系統(水平尺度為100-500km).根據定義,MCS包括超級單體雷暴,伴有層狀云降水區的颮線以及中尺度對流復合體(MCC).MCC是根據云頂最低溫度和特定溫度閾值的覆蓋范圍來定義的(Maddox,1980).MCC中的對流單體的分布較為
    15  爆發性海洋氣旋生成的模擬與預報
    郭英華
    1992(5):76-87.
    [摘要](1247) [HTML](0) [PDF 1.08 M](1246)
    摘要:
    1.引言近十年來,副熱帶海洋氣旋的快速增強受到了氣象研究單位的關注.Sanders和Gyakum(1980)把快速發展定義為地轉地調整到緯度60°時氣旋在24小時內加深24hPa以上.這個問題之所以引起注意,是因為以前的業務模式對這類氣旋加深的預報,系統性地偏弱.與此有關的實際問題是爆發性氣旋發展給航運帶來的危險.科學上的議題是這類風暴是否與一般的氣旋有動力上的差別.
    16  行星邊界層過程對鋒生的影響
    Thom. WT 祁立新
    1992(5):87-88.
    [摘要](1342) [HTML](0) [PDF 145.93 K](1237)
    摘要:
    1.引言盡管已經進行了一些鋒生過程的解析和數值研究工作[參見Gill(1982)的評述文章]但仍有一些重要問題沒有得到回答.其中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涉及到行星邊界層(PBL)對鋒面演變的影響.
    17  1987年6月在沖繩島觀測到的中尺度對流系統的數值研究
    徐明
    1992(5):89.
    [摘要](1240) [HTML](0) [PDF 639.65 K](1386)
    摘要:
    用二維暖雨云物理過程的可壓縮模式,對梅雨季節在日本沖繩島觀測到的中尺度對流系統(MCS)進行數值研究。模擬了該系統在山脈背風面的初始形成及演變的兩個階段(靜止和傳播階段)。靜止階段,低空冷空氣堆聚,系統逆密度流傳播,在山脈上風面強迫抬升MCS和抑制背風面的外流擴展的地形作用更明顯。當冷空氣從山頂上流過,系統快速向上風方傳播,傳播階段開始,所模擬的MCS的鉛直結構與中緯度-熱帶觀測到的颮線的鉛直結構相似。
    18  MILOS500資料收集系統
    張貴銀
    1992(5):96.
    [摘要](1524) [HTML](0) [PDF 220.85 K](1358)
    摘要:
    MIIOS 500是新一代環境資料自動收集和處理系統.一、構造MILOS 500基本型包括兩塊基本的印刷電路板、中央處理機(CPU)和安裝在機架上的傳感器接口.在最小配置時,中央處理機通過串行輸入/輸出(I/O)口直接與智能傳感器相連.傳感器接口單元按常用的傳感器結構設計.機架上留有安裝7塊附加擴展插板的空間,從而可使傳感器的總數增加到100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