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第1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世界氣象組織關于聯合國對科威特油田大火聯合行動計劃大氣部分專家會議報告
    章繼華
    1992(1).
    [摘要](1552) [HTML](0) [PDF 0.00 Byte](256)
    摘要:
    概要世界正面臨著一場罕見的前所未有的人為的環境污染.科威特油田500多口燃燒的油井和泄露到陸地和海灣的原油對環境造成史無前例的威脅,對人類和動物健康與環境狀況可能產生短期及長期嚴重危害.石油泄漏始于1991年1月,油田大火起于2月末.
    2  科威特油井大火對全球和中國氣候影響的數值試驗與初步結果
    趙宗慈 孫力強 丁一匯 王堅 史久恩 孫除榮 周琴芳
    1992(1).
    [摘要](1443) [HTML](0) [PDF 0.00 Byte](260)
    摘要:
    本文給出利用全球環流模式模擬科威特油井大火與菲律賓、日本火山爆發的煙塵對全球與中國大氣環流和氣候變化的影響.
    3  科威特油井大火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K.A.Browning 王堅
    1992(1).
    [摘要](1616) [HTML](0) [PDF 0.00 Byte](285)
    摘要:
    經衛星觀測資料修正過的模式計算結果表明,科威特油井燃燒產生的絕大部分煙塵將保持在對流層低層幾公里高度以內的大氣中.煙云之下,日照強度大幅度減少,煙源周圍200公里范圍內,白天氣溫下降10℃左右.距科威特1000-2000公里范圍內的地區,將有酸雨和光化學煙霧現象出現.但亞洲夏季季風的變化不會超過年際自然變率,平流層臭氧濃度也不會受到影響.
    4  熱帶氣旋的自動預報系統(ATCF)
    Ronald J.Miller 趙秀英
    1992(1).
    [摘要](2434) [HTML](0) [PDF 0.00 Byte](261)
    摘要:
    美國海軍的熱帶氣旋自動預報系統(ATCF)是為關島聯合臺風警報中心(JTWC)研制出的一種IBM-AT兼容軟件包,它是為協助預報員做出熱帶氣旋預報而設計的.該系統可用圖形方式顯示出熱帶氣旋的路徑、位置坐標和預報資料以及天氣場和無線電探空儀的觀測結果.利用這些基本資料,ATCF還可做出如熱帶氣旋警報這類的報文.個人計算機的計算能力使ATCF得出某些產品,如北太平洋西部的氣候平均情況和持續性資料及最佳客觀路徑指導預報.ATCF可以自動存儲所有的熱帶氣旋資料,計算出實時的和過去的風暴預報誤差的統計特征,還可使預報人員存取1945年以來的任意一次路徑資料.ATCF使熱帶氣旋的預報方法標準化,從而確保預報人員不會忽略掉所應考慮的重要的決定性步驟,ATCF使預報員的人工繪圖和在記錄板上記錄資料這類耗時性工作自動化.該系統雖然是專為JTWC設計的,但其適應性很廣,已為美國海軍之外的部門選用.
    5  全球10′×10′的地形資料及其解碼
    滕家謨 何光碧
    1992(1).
    [摘要](1389) [HTML](0) [PDF 0.00 Byte](304)
    摘要:
    分辨率為10'×10'的全球地形資料是由美國海軍艦隊數值海洋中心準備,經過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的DSS(Data Support Section)分析、修改,壓縮成二進制形式的一份質量較高的地形資料. 目前這種全球資料有三種版本,即氣象國際公司版本、美國海軍艦隊數值海洋學中
    6  科威特油井大火的煙塵對氣候的影響
    Bakan S 王堅
    1992(1):18-22.
    [摘要](1466) [HTML](0) [PDF 444.09 K](1399)
    摘要:
    通過使用包含具有反饋機制的煙塵傳輸過程和擴展的輻射過程的一個海-氣耦合全球環流模式,進行了一系列數值試驗,以研究科威特油井大火的煙霧對全球氣候系統的影響.結果表明,海灣地區地面氣溫降低了4℃,海灣以外地區的變化較小,統計上亦不顯著.沒有發現印度夏季季風會減弱.
    7  大氣動力學的隨機性與長期預報問題
    С. ДМ 蒲朝霞
    1992(1):23-29.
    [摘要](1314) [HTML](0) [PDF 618.01 K](1374)
    摘要:
    一般認為,有三種解決長期天氣預報問題的途徑:天氣學的、統計學的和流體動力學的.事實上,天氣學途徑正如Б.П.Мулъ-
    8  全球10‘*10’的地形資料及其解碼
    滕家謨 何光碧
    1992(1):30-32.
    [摘要](1324) [HTML](0) [PDF 175.81 K](1466)
    摘要:
    9  相關系數的分解及其在預報技術分析中的應用
    Stew. TR 朱復成
    1992(1):33-38.
    [摘要](1428) [HTML](0) [PDF 505.25 K](1379)
    摘要:
    把由A.H.Murphy提出的技術得分分解方法和一直用于人的判斷研究方面的分解相關系數的技術結合起來就能估計出預報技術的幾個組成分量.相關系數的分解要求知道預報員所用的信息或“線索”.當線索已知時,就可能對不確定性、預報員的連貫性和線索利用等作用作出估計.
    10  中尺度對流系統形成的中層氣旋性渦旋
    Bart. DL 顧映欣
    1992(1):39-47.
    [摘要](1477) [HTML](0) [PDF 747.99 K](1537)
    摘要:
    盡管每年美國中部有許多對流系統出現,但一些對流復合體的碎云砧消散或移走之后,在衛星云圖上只有少數可以很好地確定為典型的中層渦旋.本文介紹1981-1988年中尺度對流系統生成渦旋(MCV)事件的氣候分析結果,并討論渦旋環流明顯時的天氣背景.針對許多個例,用最近的探測資料考查了衛星云圖判別的MCVs每個發展階段的運動學和熱力學特征.對MCVs的形成和維持似乎有益的大尺度環境場特征包括弱的氣流、弱的垂直切變、弱的環境相對渦度以及強的水平和垂直濕度梯度.可以用渦度方程的形變項解釋觀測到的中尺度渦旋快速生成的情形. 大多數MCVs出現在MCC型(即圓形的)系統中,但所有記錄的個例(1981-1988出現在美國中部的24次事件)中只有一半起源于那些在大小和生命期上滿足Maddox嚴格的MCC判據.此外,因為一些MCVs從尺度小且生命期相對短的對流系統中出現,所以,天氣背景以及潛熱釋放的數量可能成為決定MCSs是否導致MCVs產生的重要控制因子.大多數MCVs(80%)首先在40°N以南觀測到.既然許多對流系統在40°N以北形成,所以,MCVs在偏北地區稀少的現象并不是該地區缺乏對流系統的結果.
    11  熱帶氣旋的自動預報系統
    Mill. RJ 趙秀英
    1992(1):48-54.
    [摘要](1609) [HTML](0) [PDF 593.17 K](1426)
    摘要:
    12  氣候模式對海冰反照率參數化的敏感性
    Mora. MP 陸爾
    1992(1):55-63.
    [摘要](1427) [HTML](0) [PDF 681.11 K](1765)
    摘要:
    在NCAR的通用氣候模式(CCM)中,用三種海冰反照率參數化方案,各作一年的模擬試驗,與控制試驗結果作比較,以檢驗這些參數化對極地表面溫度、行星反照率和云的影響.試驗I中所用的1977年春、夏季北極海盆的海冰反照率是從國防氣象衛星圖像(DMSP)推演得到的.試驗Ⅱ將冰溝和融水池部分預先指定并采用反照率加權方案.試驗Ⅲ含有相互作用的海冰/雪反照率參數化的耦合,它為表面狀態的函數. 結果表明,與控制試驗中所用的標準CCM海冰反照率方案相比,預先指定的或假定的“真實”衛星海冰反照率會產生更高的行星反照率.結果在北極地區溫度更低(低0.5K),云量增多.標準CCM海冰反照率方案用來調節,以維持極地海洋“正常”溫度.冰溝和融水池增暖海冰地區的輻射作用只是短時間的.與控制值相比,第三種方案明顯地得出更低的行星反照率(減少0.07到0.17),及較高的表面溫度(高2.0K). CCM摸擬出春、夏北極云量逐漸減少,而觀測表明,春季云量陡增.因此有必要檢驗CCM的程序,特別是云的參數化.
    13  大洋環流和?!獨饨粨Q
    Stan. BR 智勇
    1992(1):64-71.
    [摘要](1244) [HTML](0) [PDF 720.78 K](1690)
    摘要:
    海洋通過海-氣交換過程對氣候產生重要的影響.然而,我們現有對這些過程認識的局限性是不能夠精確模擬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本文評述海洋結構和環流的現有知識,特別重點放在南半球海洋,而且討論了主要的海-氣交換,還討論了全球變暖情況下的南北半球非對稱性的影響.在九十年代,通過實施計劃中的一些國際海洋研究試驗,將改進對海洋的認識,進而得到更完善的氣候模式.
    14  ECG指標應用研究的進展
    宋多魁
    1992(1):71-76.
    [摘要](1350) [HTML](0) [PDF 501.29 K](1359)
    摘要:
    本文系統介紹了ECG指標(能量-作物生長指標)的概念、計算程序及八十年代內應用這一指標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對國內開展應用研究很有參考價值.
    15  相控陣多普勒聲雷達
    陳詩聞 潘乃先
    1992(1):77-83.
    [摘要](1634) [HTML](0) [PDF 471.26 K](1700)
    摘要:
    利用大氣中湍流引起的聲波的散射,可以觀測到大氣的結構和風速的分布.按此原理制作的聲波探測裝置稱為聲雷達(Sodar),它使距地面100 m以上的氣溫、風速等的觀測簡單易行,給行星邊界層中氣象現象的研究帶來很大好處.
    16  從空間探測平流層上層臭氧長期趨勢的方法
    Fred. JE 章育仲
    1992(1):83-90.
    [摘要](1195) [HTML](0) [PDF 683.90 K](1329)
    摘要:
    從沿軌道運行的遙測傳感器探測平流層上層臭氧長期趨勢的中心問題涉及到把儀器漂移從實際的地球物理變化中區分出來.航天飛機上攜帶的太陽后向散射紫外輻射儀(SSBUV)的定期飛行將使得檢測業務衛星攜帶的光學特性相同的傳感器(SBUV/2)的漂移成為可能.對SSBUV和SBUV/2數據集的詳細模擬確定了從軌道上進行校準的程序所能達到的準確度.SSBUV從一次飛行到下一次飛行的校準的可重復性是分析中最關鍵的變量.約±1%的可重復性對于檢測和訂正SBUV/2輻射率測量中的漂移是必要的.模擬結果表明,在SSBUV每年約飛行一次、并對整個十年的SBUV/2數據集進行精確校準訂正的情況下,人們可以推論出后向散射輻射率的真實地球物理趨勢,其準確度可達約±1.0%/10年.
    17  利用旋轉小孔和光網校準云滴儀器
    Hove. EA 許繼武
    1992(1):90-94.
    [摘要](1415) [HTML](0) [PDF 507.98 K](1543)
    摘要:
    研制了校準前向散射滴譜探頭(FSSP)和光陣探頭(OAP)的校準設備.這是一種與FSSP一起使用的旋轉小孔校準器,它利用光通過已知直徑小孔的衍射來模擬水滴的散射光.這種設備能用于校準FSSP,測定FSSP光會聚角和用于儀器調整和尋找故障.光網上一已知直徑的鉻盤用于校準OAP和測定OAP對探頭體積內散焦粒子的響應.
    18  輻射平衡儀校準裝置的制作及其運用
    新井重男 隋朝陽
    1992(1):94.
    [摘要](1247) [HTML](0) [PDF 395.91 K](1273)
    摘要:
    制作了輻射平衡儀的長波校準裝置,并進行了實驗,現已投入業務使用.它的構造是Funk型黑體爐,為了高精度進行校準,則必須提高爐壁溫度的測量精度.鑒于能達到的精度有限,而決定采用斜率法,這樣可以高精度地確定出儀器常數.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