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第5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從CAS-X看國際大氣科學動態
    章基嘉
    1990(5):1-5.
    [摘要](1111) [HTML](0) [PDF 411.97 K](1298)
    摘要:
    世界氣象組織大氣科學委員會第十次屆會(WMO/CAS-X)于1990年4月17-28日在聯邦德國的古城奧芬巴赫(Offenbach)召開.我局派出三人代表團參加了這次會議.這次會議回顧了大氣科學各分支四年來的主要進展,討論并修訂了WMO第三個長期計劃(1992-2001年)第二部分第三卷大氣科學研究和環境計劃,邀請有關方面專家作了“大氣污染及其影響”,“熱帶氣象學進展”,“平
    2  探索氣候變化的沸騰區
    Peter J.Webster 李林
    1990(5):5-9.
    [摘要](1211) [HTML](0) [PDF 400.53 K](1206)
    摘要:
    一、預報氣候系統的變化分析表明,地球大氣的年變化有偏離其正常變化的現象.在最近十年里,氣候系統中出現了大量的異?,F象.1982-1983年間,洪水席卷了南美洲西海岸;與此同時,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遭受了有記錄以來最長和最嚴重的干旱,由于干旱,這兩個國家出現了森林火災;在南亞,1987年的夏季季風很弱,很可能是近百年來最弱的一年;1988年又輪到美國遭受干旱之苦.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氣候異?,F象通常伴隨著經濟的衰
    3  對天氣的不可預報性的看法
    Tim Palmer 呂越華
    1990(5):10-14.
    [摘要](1280) [HTML](0) [PDF 442.56 K](1297)
    摘要:
    紊亂論(Chaos theory)中很大一部分源于對地球大氣屬性的理解.當今,眾多氣象學家正應用紊亂論評價氣候和天氣預報的可靠性程度.本文論述天氣和氣候的不可預報性問題
    4  大氣環流模式中陸面過程的參數化及其敏感性研究
    劉曉東
    1990(5):14-23.
    [摘要](1279) [HTML](0) [PDF 744.72 K](1467)
    摘要:
    本文就大氣環流模式中引入陸面過程的各種參數化方法及大氣環流和降水對各種陸面過程的敏感性研究進行了綜述.首先指出大氣環流模式中引入陸面過程的必要性;然后介紹了大氣環流模式中陸面過程參數化的歷史和現狀,以及大氣對陸面過程的敏感性;最后是對今后研究的展望.
    5  近年來我國暴雨中尺度系統研究的某些進展
    彭才煥
    1990(5):24-29.
    [摘要](1454) [HTML](0) [PDF 538.35 K](1440)
    摘要:
    本文重點介紹了近年來我國氣象學者對暴雨中尺度系統研究的某些進展,涉及有關暴雨中尺度系統及其觸發機制、動力學、熱力學、數值模擬、微物理結構、衛星云圖和雷達回波分析問題,并分析了暴雨中尺度系統的研究前景.
    6  未來氣候變化的經驗估計
    М.И.Будыко 孫長先
    1990(5):30-35.
    [摘要](1388) [HTML](0) [PDF 568.75 K](1302)
    摘要:
    本文敘述了在人為原因引起變暖情況下,一種預料氣候條件變化的估計方法.該方法沒有使用氣候理論模式.
    7  氣候對大氣中二氧化碳漸漸增加的響應
    R.J.Stouffer S.Manabe K.Bryan 顧秋瑾 劉金達
    1990(5):36-39.
    [摘要](1268) [HTML](0) [PDF 370.44 K](1216)
    摘要:
    海洋-大氣耦合模式對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的瞬變響應是某些研究工作的主題.在這些研究中所使用的模式都考慮了洋流的熱量輸送作用,與Hansen等(1988)使用的模式不同.在此,我們利用NOAA/GFDL新近開發的耦合模式計算了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對氣候的影響.模式的響應出現了很明顯的未預料到的南北半球不對稱.在具有深厚垂直混合的南半球的繞極海洋中,海平面的氣溫增加是很緩慢的.在模式的北半球,海平面氣溫變暖很快,并隨著緯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北大西洋北部,海平面氣溫增加是相對緩慢的,這是由于這里溫鹽環流變弱.
    8  全球氣候變化
    韓起
    1990(5):39-44.
    [摘要](1425) [HTML](0) [PDF 550.69 K](1385)
    摘要:
    一、綜述世界氣候是一個動力體系,它受所有時間尺度的自然變化的制約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我們知道,在過去百萬年間,在冰河期和間冰期之間,僅僅由于地球吸收的太陽輻射的微小變化,便使氣候發生了變化.因此,人類活動引起的未來氣候變化的預報問題涉及到對自然變化的理解和預報.世界氣候研究計劃(WCRP)就是針對這兩個問題而制定的.
    9  對全球變暖的一些看法
    R.S.Lindzen 呂越華
    1990(5):44-48.
    [摘要](3160) [HTML](0) [PDF 468.75 K](1363)
    摘要:
    1.引言我們對全球變暖可能引起危害的適度評價主要取決于確定這種危害的真實程度如何. 最近大家才認識到對變暖這個問題是有懷疑的.但是不論真實情況如何,對這個問題也有非同尋常的極端主義觀點.雖然經常獲悉生態環境變化令人震驚,但是隨之而來的懷疑主義并沒有銷聲匿跡.由于承認對變
    10  陸面過程對氣候模式中的水分收支的影響
    D.A.Warrilow E.Buckley 陳志榮
    1990(5):48-55.
    [摘要](1227) [HTML](0) [PDF 595.78 K](1423)
    摘要:
    近些年來,在英國氣象局大氣環流模式(AGCM)中進行了陸面參數化的研究.例如,引入更逼真的水文學、多層土壤溫度和植被冠層對降水的攔截和蒸發.全球固定的陸面參數已被地域性變化量所替代.本文主要討論它們的推導,給出某些分布場.討論了兩組AGCM試驗的結果,表明植被冠層過程和各種陸面參數對模式模擬的各個方面產生影響.這些包括水分循環增強和在赤熱的沙漠地帶的地表溫度日變程明顯增大.
    11  根據GMS-IR觀測資料推斷的大尺度云場分布及其季節變化
    児玉安正 淺井富雄 李永康
    1990(5):55-63.
    [摘要](1512) [HTML](0) [PDF 787.86 K](1422)
    摘要:
    本文利用GMS-IR云圖資料研究了90°E-170°W,50°S-50°N范圍內云的分布和云季節變化的大尺度氣候學特征.定量描述了自1984年6月至1986年6月3年間(1984年6月除外)云頂高度在700hPa以上的大尺度云場分布及其季節變化.通過算得高云量(云頂高于400hPa)與高、中云量(云頂高于700 hPa)的比率以及考察被云覆蓋的1°×1°區域內云頂高的標準差研究了云頂高度和云型的分布和季節變化. 研究結果表明,最大云量(~4/10)區分布在150°E以西的熱帶,次大云量(3/10~4/10)區分布在中緯度的氣旋路徑帶,最小云量(1/10~2/10)區在副高附近.年平均云頂高度在熱帶高于中緯度.在兩半球中緯度的氣旋路徑帶上,云頂高度差異懸殊:最低緯度氣旋路徑帶上的平均云頂高度大大高于其他氣旋路徑帶上的平均云頂高度. 熱帶季風區內云量的年變化很大(2/10~4/10).此外,在熱帶季風區大陸及其鄰域(大約1000km以內)冬季云頂高度明顯降低.這表明在冬季深對流活動在那里受到強烈抑制,可因冷流而加強的強對流活動限于遠離大陸的區域.在冬季,自中國南方至日本這一副熱帶季風區也可觀測到云頂高度的降低.在中國南方和東海,云頂高度大的季節變化伴隨著云型顯著的季節變化:暖季為深厚對流云,冷季為層狀中云.除了熱帶和副熱帶季風區,深厚對流云在夏季亞洲大陸上甚至可出現在50°N的較高緯度且高云量增加達2/10.這與澳大利亞大陸明顯不同,在那里除熱帶季風區外,全年高云很少(~0.5/10).
    12  中國南海海面溫度與熱帶氣旋
    В.Д.Пудов С.А.Петриченко 吳友法
    1990(5):64-66.
    [摘要](1356) [HTML](0) [PDF 285.43 K](1405)
    摘要:
    本文引用了有關中國南海海面溫度、空間特征尺度及其變化的均方值的試驗資料,發現在西南海域近海岸處有一個上涌流.分析了該海域23年中熱帶氣旋的移動路徑,指出了近海岸上涌流在遇有熱帶氣旋侵入時對越南南部的保護作用.
    13  在臺風分析中更好利用GMS資料的技術開發
    張勤
    1990(5):66-71.
    [摘要](1263) [HTML](0) [PDF 342.77 K](1353)
    摘要:
    一、前言總務部氣象衛星室、預報部業務科及氣象衛星中心數據處理部等幾個單位于1987年5月起聯合實施了“臺風分析技術的開發”.這項開發計劃的主要目的是更有效地將靜止衛星GMS觀測資料用到熱帶氣旋的分析中去,開發新的分析技術和改善現行技術.
    14  冰雹預報方法
    Л.М.φедченко 馮瑞炤
    1990(5):71-75.
    [摘要](1633) [HTML](0) [PDF 377.25 K](1308)
    摘要:
    引言在蘇聯,為了保護農作物免受雹災,每年要在1千多萬公頃的面積上進行大規模防雹工作,為此需要深入研究可靠的冰雹預報方法.目前,研究人工影響雹云的方法是根據冰雹的結構和強度來分類的.為了提高防雹的效益,不僅要求改進有無冰雹的預報,而且必須建立較詳細的預報冰雹發展的中尺度區域、強度和類型的方法.
    15  冰核活性細菌對作物霜凍的影響
    馮玉香 羽生壽郎 祁純陽
    1990(5):75-79.
    [摘要](1294) [HTML](0) [PDF 333.94 K](1323)
    摘要:
    一、引言作物發生霜凍的臨界溫度不僅因作物的種類而異,也隨作物的生育期不同而發生顯著變化.一般認為這是由于作物的耐寒性隨季節和生育期而變化的緣故.也就是說,通常只看到溫度對植物影響的重要性,然而,植物體上附生了微生物以后則提高了其凍結溫度這一問題卻幾乎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近年來,有關冰核活性細菌(Ice Nucleating
    16  GAPEX:地基大氣廓線測量試驗
    W.L.Smith 孫陽
    1990(5):80-87.
    [摘要](1302) [HTML](0) [PDF 651.56 K](1406)
    摘要:
    1988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的一周內,在丹佛的Stapleton國際機場進行了地基大氣廓線試驗(GAPEX).GAPEX的目標是用最新的遙感探測器獲取和分析大氣溫度與濕度廓線資料.探測器包括6光譜通道被動微波廓線儀(MWP)、能提供1500個以上光譜通道的被動紅外高分辨率干涉儀探測器(HIS)、以及主動無線電聲學探測系統(RASS).用交叉臺鏈(Cross-Chain)LORAN大氣探測系統(CLASS)為現場熱力學觀測提供研究質量保證,用來檢驗3種遙感探測器中每一種的準確度和分辨率特性.本文給出這一試驗項目的初步結果,向氣象界通報GAPEX外場試驗階段所取得的進展.這些結果也顯示了這種準確性高、連續運行的熱力學廓線系統配合NOAA未來的業務用風廓線儀使用的良好前景.
    17  海風、海浪及異常海況的監測與預測
    德田正幸 竹田厚 王茂新
    1990(5):87-91.
    [摘要](1836) [HTML](0) [PDF 412.72 K](1420)
    摘要:
    一、引言給沿岸造成災害的異常海況主要是海風、海浪、潮位及海流等.為了預防沿岸災害的發生,需對這些海況進行監測和預測.其中最有效的監測方法就是遙感,它可以在大范圍獲得信息.在現階段有實用價值的研究成果就是海風和海浪的監測.關于潮位與海流是用高度儀根據海面狀態來測量的,但這種測量方法需準確地測出大地水準面的高度及衛星的軌道,因此,目前還沒有建立起一套準確的算法.本文主要論述我們所探討的海風、海浪的監測、預測方法.在進行論
    18  機載云粒子視頻顯微鏡
    T.Tanaka 韓志剛 劉鋒
    1990(5):92-94.
    [摘要](1358) [HTML](0) [PDF 272.13 K](1329)
    摘要:
    研制了一種新的機載云粒子測量系統.系統由三部分組成:云粒子檢測部件、圖象顯示與記錄部件和控制部件.裝于飛機頭部的探測部件由三部分組成:用于調節采樣時間的兩個快門、步進式疏水鏡臺以及帶有電荷耦合器件(CCD)視頻照相機的光學顯微鏡.根據陰極射線管上的云粒子圖象,用目視即刻就可辨認出云粒子的相態(冰和水)、尺寸、形狀和數目.云粒子圖象可同時記錄在視頻磁帶錄相機(VTR)內.飛行之后,圖象信號可方便地從錄相機中讀出,并由粒子圖象分析器進行處理,供進一步分析使用. 觀測結果表明,該系統能以1.4秒的時間分辨率提供直徑范圍為5~150微米云粒子的高質量圖象.本文對由粒子圖象計算得到的液水含量和由J-W熱線含水量儀所得值進行了比較.
    19  第五次國際TOVS研討會概況
    張鳳英
    1990(5):95-98.
    [摘要](1214) [HTML](0) [PDF 274.83 K](1186)
    摘要:
    第五次國際TOVS研討會(ITSC-V)于1989年7月24~28日在法國的圖盧茲召開,70名代表出席了會議.國際TOVS(ITOVS)工作組作為國際輻射委員會(IRC)的一個小組負責召集TOVS用戶比較溫度和濕度反演方法及其結果,討論近來的進展,協調未來的活動,以及向WMO提出建議.這里報道的是這次會議的概況,其中包括會議日程、結論及建議等.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