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第4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并行計算在數值天氣預報模式中的應用
    皇甫雪官
    1989(4):1-10.
    [摘要](1349) [HTML](0) [PDF 615.13 K](1461)
    摘要:
    1.引言利用數值模式制作業務天氣預報的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計算機執行模式程序所需要的時間,特別是墻上時鐘時間。只能在限定的墻上時鐘時間內完成預報作業,才有業務預報的實用意義。近年來,ECMWF(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的經驗表明:作3~10天的中期天氣預報,需要一個全球預報模式,利用高分辨率模式和更復
    2  北京氣象中心實時氣象資料庫
    應顯勛 任滿玲 葛蘭 李文華
    1989(4):11-18.
    [摘要](2071) [HTML](0) [PDF 586.25 K](1568)
    摘要:
    北京氣象中心在M-170機上開發的實時氣象資料庫是一個功能較全、收集資料較多、實時性強、使用比較方便的專用氣象資料庫。本文對它的功能、設計思想、內部結構、程序結構及開發的技巧作了系統介紹。它可作為其他氣象部門開發實時氣象資料庫的借鑒,也可使氣象人員對利用數據庫技術建成的氣象資料有所了解。
    3  FGGE年大氣環流的譜能量學和瞬變波的時間譜
    孔震村 李術華 朱福康
    1989(4):19-26.
    [摘要](1232) [HTML](0) [PDF 498.26 K](1304)
    摘要:
    根據GFDL的FGGE觀測資料的分析,給出了FGGE整年的大氣環流譜能量學。能量變量的年變化很大,南北半球季節特征也有明顯的差別。并研究了500和100hPa上瞬變波的時間譜。在氣旋尺度擾動中,差不多整個斜壓轉換是由瞬變波完成的。
    4  日本近年季風和梅雨研究的一些進展
    吳永健
    1989(4):27-32.
    [摘要](1485) [HTML](0) [PDF 511.81 K](1440)
    摘要:
    本文調研了日本氣象集志和天氣月刊1986和1987兩年先后發表的12篇關于季風及梅雨研究方面的文章,涉及到東亞季風及梅雨的大型環流機制,天氣、氣候學特征,中小尺度結構和分析預報、模式預報等方面的問題。這些研究結果大部分與我國的季風、梅雨有關,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直接研究大陸上的季風梅雨的,例如大陸上的梅雨結構、成因與性質,印度季風與東亞季風降雨的關系,大陸梅雨的季節轉換,青藏高原和海洋對我國季鳳梅雨的影響等。因此,對我國的季風梅雨研究,改進我們的季風梅雨預報工作,有一定參考價值。
    5  夏季EC模式對華北區域預報性能的分析檢驗
    楊克明 李兆祥
    1989(4):32-36.
    [摘要](1680) [HTML](0) [PDF 416.54 K](1345)
    摘要:
    一、引言各種天氣現象都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環境背景下產生的,環流形勢預報是各種天氣預報的基礎。因此,現代化數值預報業務中的數值形勢預報尤為重要。1982年我臺使用歐洲中心數值形勢預報以來,結果表明EC模式能夠較準確地預告出北半球環流形勢的演變和調整,具有較好的預報能力和實用價值,并已成為中短期日常業務的主要預報工具,深受廣大天氣工作者的信賴和喜愛。
    6  多報的一個簡單模式
    Andrew R.Solow James M.Broadus 林峰
    1989(4):37-39.
    [摘要](1159) [HTML](0) [PDF 199.82 K](1282)
    摘要:
    美國從1965年以來在業務上便開始應用降水發生的概率預報。這種預報可靠性的研究常常表現出多報(即預報概率超過觀測的相對頻率)的趨勢。本文介紹一簡單模式,根據一非對稱損失函數來解釋多報現象,并把此模式應用于以前的一些研究結果。
    7  全球能量和水循環試驗
    王延祿
    1989(4):40-42.
    [摘要](1183) [HTML](0) [PDF 269.94 K](1359)
    摘要:
    前言以三種相態存在的水是地球環境獨特的因子。水對大氣熱機的運行是必不可少的,實際上就地球表面的化學成分和生命本身來說也是這樣。云影響行星反照率和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在高緯度淡水的流入是調節深層海洋環流的主要浮力源。降水是清除化學劑從而清潔我們環境的一種主要過程。根據
    8  核戰爭對全球的影響
    R.P.Turco G.S.Golitsyn 葉一舫
    1989(4):43-47.
    [摘要](1674) [HTML](0) [PDF 498.57 K](1522)
    摘要:
    五年前,有關大范圍的核戰爭將給全球氣候和環境帶來大災難即核冬天的問題首次被提了出來。1988年3月,世界各地的幾十名專家匯集莫斯科,在環境問題科學委員會(SCOPE)主持下討論了他們在核戰爭對氣候、生物和放射性的影響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根據莫斯科會議上的報告。近兩年來的研究工作和早期的一些大型野外實驗
    9  核冬天現象的再分析
    S.F.Singer 誠意
    1989(4):48-54.
    [摘要](1339) [HTML](0) [PDF 574.67 K](1525)
    摘要:
    一、前言本文對美國國家科學院/全國科學研究委員會1985年關于核戰爭對大氣影響的研究報告(以下稱為NAS報告)作了重新分析,得出了與NAS報告以及美國Turco等人1983研究報告(以下稱TTAPS報告)和AMBIO雜志1982年發表的有關論文不同的分析結論,即綜合大氣受到的各種影響,將
    10  碘化銀播云的持續效應
    E.K.Bigg Enid Furton 趙秀英
    1989(4):55-62.
    [摘要](1476) [HTML](0) [PDF 638.96 K](1390)
    摘要:
    澳大利亞進行播云試驗地區及其附近地區降水記錄的統計學考察強烈地顯示出播撒的滯后效應。最明顯的效應是增加了播撒日后1—3周的降水,從而使播撒成果的傳統的統計學估算出現錯誤。通過與早期結果和地面播撒碘化銀后冰核濃度持續增加的某些觀測結果相比,可以說播撒的持續效應中包括了次生冰核的作用。如果是這樣,那么次生冰核必定比碘化銀本身能更有效地增加降水,因而推想可能有比迄今為止使用的方法更好的促進降水的方法。
    11  為預報植物、群落和生態系統對二氧化碳濃度響應的模擬要求
    Roger C.Dahlman 王海音 于瀛
    1989(4):63-70.
    [摘要](1266) [HTML](0) [PDF 570.38 K](1301)
    摘要:
    大氣CO_2升高的一個重要的直接效應是促進植物生長。為了了解和預報自然物種及生態系統對CO_2增加的響應,需要有新的或修正的模式方法。由于在未來100年內,大氣中CO_2將增加1倍,有效的模式將成為預報響應(如生產率的變化,植物群落組成的變化及分離的碳含量的變化)的重要手段。作為研究CO_2對植被直接影響的綜合計劃的一部分,對模擬植物和生態系統響應的要求進行了討討,主要的要求是(a)一種模式的復雜程度要與一般的生態知識相適應,主要是CO_2響應函數的處理;(b)建立預報植物、群落和生態系統對CO_2響應的模式;(c)評價由CO_2決定的模式參數的敏感性和不確定性,次要的要求是建立評價模式所需的資料條件的框架。
    12  大氣CO_2濃度與作物干物質含量
    S.B.Idso B.A.Kimball J.R.Mauney 林明智
    1989(4):71-75.
    [摘要](1436) [HTML](0) [PDF 297.94 K](1302)
    摘要:
    在不同CO_2濃度的試驗中測出六種陸生作物和兩種水生作物的鮮重和干重。并從有關文獻中摘錄了其它18種作物的類似數據。一般說來CO_2濃度對作物干物質含量沒有什么影響,只有在有利于葉片中淀粉積累的條件下,才能提高作物干物質含量百分率。
    13  落葉松林氣候環境的季節變化
    松田松二 只木良也 宅見啓 大島康行 馬樹慶
    1989(4):76-83.
    [摘要](1447) [HTML](0) [PDF 504.28 K](1444)
    摘要:
    本文選擇長野縣有代表性的落葉松林為研究對象,觀測其內部小氣候環境的季節變化,以便搞清松林對氣候環境的影響。林內氣候環境的變化與葉子狀態的變化有關。在秋季十月下旬,由于葉色濃綠,林冠上部反射率約為18%;在冬季,由于葉子脫落,在開闊地帶樹冠下入射太陽輻射的最大反射率約為45%。林被覆蓋對林區內的熱量條件影響很大,在盛夏季節,林地表面最高和最低溫度分別比裸地低30℃和3℃左右,這是由于松林植被減小了土壤溫度波動的振幅的緣故。盛夏時節林內空氣溫度可以比裸地低7.5℃,相對地產生了冷的環境。在生葉和落葉過程中植株接收太陽輻射的主要部位位于不同的高度上,這從林內氣溫的垂直分布狀態可以看出來。能量平衡分析認為,松林植被對其環境的主要影響之一是通過潛熱通量來傳輸熱量,即松林改變了鮑文比率,從而向其周圍提供了涼爽清新的空氣。這種熱量交換在裸地上和城市柏油、水泥路面上是幾乎不存在的。
    14  歐洲氣象衛星(METEOSAT)地面系統
    許健民 許熙 邱康睦
    1989(4):84-90.
    [摘要](1835) [HTML](0) [PDF 989.43 K](1391)
    摘要:
    一、歐洲空間局(ESA)簡況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前期,歐洲的空間活動是由歐洲運載發展組織(ELDO)和歐洲空間研究組織(ESLO)分別承擔的,前者負責運載,后者負責星體。由于這兩個組織協調不夠,造成許多失敗。1975年5月決定成立歐空局(ESA)統管歐洲所有的空間活動。歐空局于1980年10月正式成立?,F在
    15  利用天氣雷達資料識別降雨類型
    G.W.Shepherd 孫嵐
    1989(4):91-94.
    [摘要](1287) [HTML](0) [PDF 261.08 K](1284)
    摘要:
    描述了一種利用從天氣雷達獲得的數據識別降水類型(鋒面或對流)的方法。該方法的基礎是采用從時-空相關面獲得的圖形識別資料作為局地降雨類型的指標。討論了此方法實時應用的可能性。
    16  利用萘揮發的低成本風速測量
    P.Y.Bernier 許繼武
    1989(4):95-97.
    [摘要](1534) [HTML](0) [PDF 227.07 K](1361)
    摘要:
    在6個125cm~3的金屬網盒中填入99%的純衛生球,冬季掛在風速表附近8周。每周稱一次盒的重量,以確定萘揮發了多少。每周萘揮發與每周平均風速的最小二乘方線性回歸表明可決系數為0.96。這一結果說明利用萘揮發可以很低成本獲取風廓線的可靠資料。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