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第6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美國第12屆氣候診斷年會
    王紹武
    1988(6):1-6.
    [摘要](1144) [HTML](0) [PDF 526.62 K](1309)
    摘要:
    本文綜合介紹了美國第12屆氣候診斷年會,重點討論了如下問題:1986—87年厄爾尼諾、30—60天低頻振蕩,西非干旱、全球海溫變化、中期數值預報、長期數值預報、氣候資料問題。
    2  對流性風暴及其天氣現象的自動化預報
    R.M.Reap J.P.Charba 夏建國
    1988(6):6-10.
    [摘要](1350) [HTML](0) [PDF 383.59 K](1315)
    摘要:
    一、引言自本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以來,作為日常業務已向國家天氣局(NWS)的天氣預報中心、民航機場和全國各地的多種其它用戶發布雷暴、局地強風暴及由其引起的天氣現象,如龍卷、大冰雹、破壞性強風和暴雨的短期(6—36小時)與甚短期(2—6小時)的客觀預報。種類繁多的預報產品是采用模式輸出統計(MOS)技術與多元篩選回歸方法得到的。
    3  龍卷的形成
    А.И.洛莫夫 馮瑞炤
    1988(6):11-15.
    [摘要](1625) [HTML](0) [PDF 469.79 K](1376)
    摘要:
    利用渦度方程研究了龍卷的形成過程。指出,在某些鋒面積雨云內可以發展強烈的氣旋性和反氣旋性渦旋。這些地區可視為龍卷產生的環境。確立了龍卷形成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以及危險龍卷鋒面的結構特征。根據理論研究的結論,結合使用高空探測資料,提出了危險龍卷形勢預報的一些新建議。
    4  無平均氣流情況下熱帶氣旋運動中β效應的分析研究和數值研究
    Johnny C.L.Chan R.T.Williams 葉麗云
    1988(6):16-22.
    [摘要](1360) [HTML](0) [PDF 450.76 K](1407)
    摘要:
    1.引言地球自轉對熱帶氣旋移動的作用的研究可追溯到羅斯貝(Rossby,1939,1948)的工作。后來,人們在這方面又從事了若干理論研究和數值研究。羅斯貝提出,對稱氣旋渦旋靠極側的科里奧利(以下簡稱科氏)力較大,因而產生一個凈力使得氣旋向極地方向移動。另一方面,Adem和Lezama(1960)、Anthes和Hoke(1975)等提出氣旋東部和西
    5  事件概率的離散似然估計
    劉健文 王炳仁
    1988(6):23-27.
    [摘要](1222) [HTML](0) [PDF 261.85 K](1246)
    摘要:
    一、引言應用統計方法時,我們經常需要從基于一組相同預報因子的大量可能事件中選擇其中之一來作預報。但預報因子中包含的信息量往往有限,難以對之作出精確的描述。對這類問題氣象上認為最合適的處理是給出各種可能事件的概率分布。
    6  風寒指數研究
    J.C.Dixon M.J.Prior 周毅
    1988(6):28-32.
    [摘要](1798) [HTML](0) [PDF 308.10 K](1733)
    摘要:
    本文描述了在伴有低溫的強風風寒效應量化處理上應用最廣泛的計算公式,風寒效應以風寒指數(因子)和風寒相當(視在)溫度表示。本文還就公式的應用和英國London/Heathrow的風寒氣候學進行了討論。
    7  檢測氣候趨勢的采樣理論
    Howard B.Edwards 張勵堅
    1988(6):32-34.
    [摘要](1312) [HTML](0) [PDF 207.45 K](1427)
    摘要:
    1.引言作者在早期發表的論文中 (Edwards,1982)討論了在測定精確的日平均和年平均溫度時需要足夠的采樣率的必要性。該論文指出,采樣率偏小可以引起溫度測量的系統誤差或者說是混淆誤差,同時在資料數目減少情況下求取每一階段的平均數時這種誤差也會出現。最近作者注意到,這種違背氣候
    8  全新世的氣候最適宜期可作為廿一世紀初的全球氣候模式
    И.И.包爾贊科娃 В.А.祖巴科夫 許泊天
    1988(6):35-39.
    [摘要](1664) [HTML](0) [PDF 407.74 K](1597)
    摘要:
    采用放射性碳方法測定年代的各種間接資料(古生物學的、氧同位素的、冰川學的等)研究了最近16000年全球氣候事件,可看出冰后期(全新世)氣候變化的復雜性。極為明顯地劃分出兩個氣候最適宜期:早期北部氣候最適宜期(距今8900—8800年)和晚大西洋氣候最適宜期(距今6200—5500年)。本文給出上述后一個氣候最適宜期(距今6200—5500年)與現代兩個時期之間的夏季氣溫和平均年總降水量差值圖。
    9  地球輻射狀況的變化對地面平均氣溫的影響
    М.Л.Асатуров 章明亮
    1988(6):40-44.
    [摘要](1487) [HTML](0) [PDF 400.65 K](1522)
    摘要:
    本文提出了描述地面平均氣溫對地球輻射狀況變化響應的三參數能量平衡模式。以模式計算和地面氣溫季節變化的比較為基礎,求出模式參數變化的可能范圍,并估計其北半球的最大可能出現值。提供了地面平均氣溫對于數值上和長度上不同的輻射擾動反應的模式計算。指出,所提出的模式可以用來估計向平流層中大量的排放對地面平均氣溫的影響。這些排放物對短波輻射具有特征時間從幾個月到幾年范圍的影響。
    10  論氣候變化和經濟分析
    S.T.Sonka P.J.Lamb 許繼武
    1988(6):45-50.
    [摘要](1376) [HTML](0) [PDF 516.24 K](1423)
    摘要:
    氣候變化及其社會影響是最近十年來人們非常關心的課題。經濟分析非常有助于社會了解這種局面的重要性,而以往分析的作用是有限的。從決策分析角度考慮可以得出,通過評價變化著的(不是變化過的)氣候的影響和社會對變化著的氣候的響應可以獲得更為有益的知識。結合不同集合層次的物質模式和經濟模式分析變化著的氣候可能是有用的。
    11  南極春季臭氧的減少——臭氧洞
    小川利紘 柴崎和夫 米志新
    1988(6):50-56.
    [摘要](1293) [HTML](0) [PDF 561.37 K](1612)
    摘要:
    一、前言人們通過地面陶普生觀測網和人造衛星在世界范圍內連續對臭氧層進行了長期觀測,發現了臭氧層的人為改變這一問題,其變動情況正成為許多研究人員的興趣中心。作為本文的主題——南極春季臭氧減少的現象(所謂的臭氧洞)是在極地這一觀測上易于被人們忽視的地方發現的。極地本來觀測站
    12  平均時間對速度方差的影響
    H.A.Panofsky 陳世范
    1988(6):57-61.
    [摘要](1616) [HTML](0) [PDF 381.27 K](1556)
    摘要:
    根據一些最新的譜模式,提出了垂直速度方差、側向速度方差與平均時間之間的一些關系式。有一些觀測結果與這些模式很相符。通行的標準偏差0.2冪律僅對不穩定狀態下的側向速度有效,特別是對于較短的平均時間。當時間大于5分鐘左右時,除風很小、邊界層較厚外,變化就較緩慢了。在中性或弱穩定情況下,當平均時間從5分鐘變至16分鐘,標準偏差隨之的變化非常緩慢,以至對于實際應用來說,可忽略不計。對于垂直速度脈動來說一般也是如此。
    13  近年來加拿大農業氣象工作的新進展
    毛光伶
    1988(6):62-64.
    [摘要](1227) [HTML](0) [PDF 254.13 K](1416)
    摘要:
    1.機構上的變化為了加強與各省農業天氣服務委員會的聯系,成立了全國農業天氣服務委員會。農民、國家和省政府人員以及農業綜合企業的代表不同程度地參加了各級委員會的工作。全國委員會負責促進天氣信息的運用,以及與各聯邦政府機構的聯系,支持和協調各省委員會的工作。
    14  溫帶濕潤氣候條件下溫室的能量平衡
    H.J.Levit R.Gaspar 王學文
    1988(6):64-70.
    [摘要](1339) [HTML](0) [PDF 492.95 K](1415)
    摘要:
    一個模擬多種不同氣候條件下的溫室微氣候狀況的計算機動態模式業已建立并得到了驗證。該模式是一維的,由四個層次組成,對各層的熱量和質量通量進行了模擬。模式只需要輸入初始邊界條件。葉片的水分擴散由影響氣孔阻力的環境參數來確定。除以往模式中的考慮外,還考慮了作物熱貯量和作物特征的時間演變。分析了模式對各種參數的敏感性。用當地的一個商業溫室獲得觀測實際資料,并將其與模擬值進行對照,兩組資料十分一致。還用這個計算機動態模式計算了用于種植草莓的溫室所需能量的大小。
    15  近幾年雷達氣象學研究和應用進展
    張菊生
    1988(6):70-71.
    [摘要](1400) [HTML](0) [PDF 438.17 K](1397)
    摘要:
    1987年8月,國際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聯盟(IUGG)在溫哥華召開了第19屆大會。在美國提交大會的國家報告中,A.R.Jameson的一篇題為“氣象雷達”的報告,對1983—1986年氣象雷達和雷達氣象學的發展作了廣泛的評述。該報告把近兒年的雷達氣象學研究工作分為三個主要領域:一是利用多普勒測量研究晴空和多云條件下的大氣運動學和動力學;二是包括雨量的定量測量和各種水凝物識別在內的降水測量研究;三是著眼于動力學-運動學來研究降水和大氣熱力結構。這里譯介這篇報告的主要內容,著重介紹上述三個領域里在技術方法方面的發展、新的應用情況以及某些重要的研究結果。
    16  日本新長風丸的自動高空氣象觀測裝置
    祁純陽
    1988(6):75-81.
    [摘要](1270) [HTML](0) [PDF 503.75 K](1509)
    摘要:
    由于天氣東進的原理,東中國海低氣壓的發生作為日本天氣預報的敏感要素而使日本西方海域成為重要的海區。在這一海區,還有冬季的大風、梅雨期九州西部的集中暴雨、秋季臺風等各種惡劣天氣的襲擊。為了獲取這些氣象過程的發生發展狀況,把握、分
    17  美國與歐洲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上用的輻射計
    內山明博 操野年之 張程道
    1988(6):82-85.
    [摘要](1286) [HTML](0) [PDF 289.49 K](1424)
    摘要:
    1.引言自從1960年4月TIROS-1號衛星發射上天,開始裝載光導攝象管攝象機和輻射計進行觀測以來,世界上已經發射了許多氣象衛星。利用氣象衛星觀測也和其他觀測一樣,以獲得高精度的定量分析資料為目的。為此,這些年來對于氣象衛星上裝載的儀器,不僅改進了空間分辨率,采用多通道和高頻
    18  匈牙利的多用途天氣雷達站網
    A.Kapovits 宋兆清
    1988(6):85-88.
    [摘要](1437) [HTML](0) [PDF 288.52 K](1448)
    摘要:
    天氣雷達站網在探測系統中的使用正在不斷提高,它們提供的資料補充了天氣情報。匈牙利最近已經建立了這樣一個站網。該網以蘇聯的MRL-5天氣雷達為基礎,由三個站組成,覆蓋整個科帕森(Carpathian)盆地??紤]氣象學、水文學和航空的需要,已開發了日常觀測的算法。原始資料轉換為大家熟悉的參數后加以手工數字化處理,并以圖的形式用電傳打字機傳輸。用這種方法得到的數據,同其它來源的數據一起用人工或自動的方法進行處理。輸出的數據用于天氣分析、風暴警報、水文和航空安全目的。該系統運行的初步效果已被證實。
    19  風和降雨強度對降雨收集的影響——各國雨量器與標準坑式雨量器的國際對比
    B.Sevruk 鄒耀芳
    1988(6):88-92.
    [摘要](1439) [HTML](0) [PDF 370.85 K](1487)
    摘要:
    1.引言在這份報告中,給出了雨量器國際對比的結果。此項工作的目的在于確定高于地面測量的雨量與在地平面處測量的雨量之差值隨風速和降雨強度變化的函數關系。這方法能夠用來訂正測量的降雨資料。這里只是給出簡短的說明,進一步的詳細敘述可參考Sevruk和Hamon(1984)的論文。
    20  《氣象科技》1988年目錄索引
    1988(6):93-96.
    [摘要](1167) [HTML](0) [PDF 260.25 K](1232)
    摘要:
    一、一般問題(含:氣象學史、國外業務概況、氣象人物)┌──┬──┬─┬─┐│作者│譯者│年│期│└──┴──┴─┴─┘中尺度氣象學研究的歷史和現狀美國中尺度天氣預報的現狀和展望目前和將來用衛星資料作中尺度天氣預報的難 點及可能性國際衛星陸面氣候計劃(ISLSCP)簡介極地氣象科學計劃及將來的任務’一吸引子上天氣和氣候可預報性的估計 林必元Thomas W.SehlatterJames F.W.Purdom江吉喜等杜揚1988198819881一71一66一9 季國良等N A.Stre丈enK laus FraedriCh張永萍王玉清198819881988 6一12 l一636一42二、大氣探測與儀…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