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第4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華中區域暴雨數值預報準業務系統
    胡伯威
    1988(4).
    [摘要](1329) [HTML](0) [PDF 338.26 K](1211)
    摘要:
    一、引言武漢(華中)區域氣象中心在天氣預報業務方面重點承擔暴雨的指導預報。作為區域中心預報業務技術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武漢暴雨研究所從1985年開始,采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五層原始方程細網格降水預報模式。用了三年時間,以華中區域暴
    2  預報“預報技巧”
    Eugenia Kalnay Amnon Dalcher 胡圣昌
    1988(4).
    [摘要](1622) [HTML](0) [PDF 435.69 K](1271)
    摘要:
    我們已經指出,預報數值天氣預報的技巧水平(一個隨時間和地點而變化的量)是可能的。這一點已經達到,即使用由5種不同分析開始的預報集合,以它們的集合元之間的離差(使用平均相關度量)作為預報因子。上述分析是先前研究衛星資料影響時導出的,在北半球,隨著不同的觀測系統而有適度的擾動。如果使用北半球作為驗證區域,技巧水平的預報(效果)相當差。這是由于,這樣大的區域常常既包含預報得好的區域也包括差的,因而難以鑒別其好壞。但是,如果我們使用按區域驗征,則集合預報離差能非常好地預告各個預報的質量。盡管本文所論時間僅涉及一個月,但卻包括了所考慮的四個區域中各區域預報水平有較大差異的個例。該方法能夠在業務上使用更長時間的延遲預報集合進行試驗,以考查它對于不同的區域和天氣狀況的可應用性。
    3  大氣鋒附近的上界線問題
    周景林
    1988(4).
    [摘要](1419) [HTML](0) [PDF 299.25 K](1373)
    摘要:
    利用飛機對蘇聯歐洲地區上空21個暖鋒和21個冷鋒中尺度結構的觀測研究表明,在大氣鋒上部有1~3個上界線。與周圍大氣相比,在這些界線內溫度和風的水平梯度較大,溫度的垂直梯度較小。這些界線在很多方面與高空鋒面相似,特別是界線內所特有的、增強的垂直氣流常常導致形成較厚的云,有時能形成達到地面的降水。本文介紹了上界線區域內,有關氣象場的定量特征資料。討論了這些界線形成的可能機制。
    4  北半球500hPa高度場上生命期長的大尺度擾動的統計特征
    田口彰一 淺井富雄 黃煥
    1988(4).
    [摘要](1248) [HTML](0) [PDF 730.46 K](1381)
    摘要:
    研究了中等時間尺度(10—30天)的擾動,資料是從1969年到1979年,對每日兩次的位勢高度分析其高度振幅大于150米的擾動。并選出高(低)壓系統持續時間長于7天,直徑大于1000公里的共有50個例子作了分析。其中大多數是發生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兩個區域內,并向東、向南和向西移動。它們的三度空間結構表明,從位能向動能轉換的斜壓能在其生存期間起著顯著的作用。
    5  對稱不穩定理論
    劉長海
    1988(4):1-7.
    [摘要](1470) [HTML](0) [PDF 550.54 K](1321)
    摘要:
    本文從四個方面概述了對稱不穩定理論的主要研究成果,其中包括:無粘性干大氣的對稱不穩定問題;粘性大氣的對稱不穩定問題;濕大氣的對稱不穩定問題;非線性對稱不穩定的研究。
    6  低空急流述評
    牟惟豐
    1988(4):7-12.
    [摘要](1383) [HTML](0) [PDF 550.00 K](1422)
    摘要:
    本文對兩類低空急流的特征和差別做了敘述,一類是邊界層內低空急流,另一類是邊界層以上的天氣尺度偏南風低空急流。然后,討論了天氣尺度偏南風低空急流中強烈超地轉風的產生原因。
    7  華東中尺度天氣試驗技術總結
    張丙辰 章震越
    1988(4):13-20.
    [摘要](1380) [HTML](0) [PDF 682.50 K](1453)
    摘要:
    華東中尺度天氣試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氣象局組織和領導的對流性天氣試驗。試驗的目的是期望通過研究,進一步弄清楚試驗區內對流性天氣分布情況以及與對流性天氣有關的天氣系統的結構、性質、發生、發展演變規律,建立預報模式和方法,改善預報能力。
    8  動力長期預報的技巧
    D. A. Mansfield 袁景鳳
    1988(4):44-48.
    [摘要](1174) [HTML](0) [PDF 378.22 K](1261)
    摘要:
    本文用英國氣象局的5層大氣環流模式研究冬季長期預報的技巧。即使用多年平均海表溫度,也發現(平均而言)所預報的大尺度環流的某些特征與實際大氣的演變相比較,在20天左右的時間內仍有小的但比較清楚的相關關系。利用實測的熱帶地區的海表溫度資料則改進了五年中四年的預報。
    9  干旱預測
    Julius S. Oguntoyinbo 劉德才
    1988(4):48-52.
    [摘要](1556) [HTML](0) [PDF 411.47 K](1386)
    摘要:
    干旱預測是個古老的問題,但最近薩赫勒干旱的嚴重性使人們清楚地認識到需要改進預測干旱方法,使之具有一定程度的準確性。根據現有的科學水平,干旱預測即使可能,但仍很困難。在探索適當的技術方面,兩個主要途徑看來是重要的:這些包括遙相關的應用和數值模式的研制。實質上,有時滯的遙相關取決于這樣的假設:在全球范圍內,任一地區誘發的變化,可能在另一地方產生相應的有時滯差的變化。1972~1973年南美洲的西海岸的厄爾尼諾是一個很好的事例。數值模式的研制不僅考慮到氣候因素,而且也考慮到人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大氣環流模式(GCMs)的研制提供一些線索,可能有助于改進干旱預測的技術。
    10  海洋浮游生物、大氣硫、云反射率和氣候
    Robert J. Charlson 誠意
    1988(4):52-60.
    [摘要](1542) [HTML](0) [PDF 820.72 K](1433)
    摘要:
    海洋上云凝結核(CCN)似乎主要來源于二甲基硫醚,這種二甲基硫醚是由海水中的浮游生物海藻產生的,并在大氣中氧化而形成某種硫酸鹽氣溶膠。因為云的反射率(進而地球輻射平衡)對于CCN密度是敏感的,故通過溫度和陽光對浮游生物繁殖量及二甲基硫醚的產生量的作用,生物對氣候的調節是可能的。為了抵消大氣中CO_2倍增引起的增溫,需讓CCN以大約同樣速率倍增。
    11  計算蒸發的空氣動力學方法
    MOHAMED A. EL-SHAHAWI 許繼武
    1988(4):60-64.
    [摘要](2206) [HTML](0) [PDF 307.67 K](1460)
    摘要:
    本文根據非線性地面層模式(Shahawi,1983)建立了一種計算蒸發的空氣動力學方法,能計算陸地和水面蒸發率E。根據導出關系計算出的蒸發量受S的影響,S是一個容易得到的系數,它是風速、大氣穩定度、測量高度、表面粗糙度、大氣壓和空氣密度的綜合體現。導出方程的結果和實測值之間的比較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相當準確和有效。
    12  蘇聯放牧畜牧業農業氣象服務現狀、問題和發展前景
    劉樹澤
    1988(4):64-67.
    [摘要](1466) [HTML](0) [PDF 395.93 K](1316)
    摘要:
    60年代后,蘇聯放牧畜牧業的農業氣象服務和研究工作逐步進入了有計劃的發展階段。在第11個五年(1981—1985年)計劃期間,加強了北方養鹿業地區的農業氣象服務工作,整個畜牧氣象工作有了新進展,進一步完善畜牧業農業氣象服務體系。現就
    13  水田微氣象研究的預測模式的應用
    井上君夫 張慶陽
    1988(4):68-73.
    [摘要](1271) [HTML](0) [PDF 449.80 K](1326)
    摘要:
    1.前言有關耕地微氣象環境的系統模式,例如,Stewart和Lemon(1969)的SPAM,堀江(1981)的MICLAM及井上(1985)的水田微氣象預測模式已用來定量地評價和預報作物-氣象的相互關系。這種系統模式研究的最終目標是預測耕地微氣象環境和物質生產動態。
    14  蘇聯的水文氣象和自然資源衛星及其資料的接收與服務
    亓來福
    1988(4):74-76.
    [摘要](1250) [HTML](0) [PDF 184.28 K](1253)
    摘要:
    蘇聯發射了三類水文氣象和自然資源衛星,即《》(流星-自然)型、《-1500》(宇宙-1500)型和《》(流星-2)與《-3》(流星-3)型衛星。由前兩種衛星上可以獲得自然資源情報,后者則提供水文氣象情報。下面就這些衛星的特性、資料接收與服務做一簡要介紹。
    15  即將商品化的風廓線雷達
    許繼武
    1988(4):77-80.
    [摘要](1248) [HTML](0) [PDF 357.05 K](1194)
    摘要:
    連續觀測地球大氣的三維結構——捕獲那些產生我們日常看到的千千萬萬變化的捉摸不定但卻是重要的細微動力結構,一直是許多大氣科學家的夢想。隨著今年第一批商品化風廓線儀直接用于有關天氣業務和研究,這種夢想正在變成現實。這些系統是無
    16  世界氣象組織國際探空儀對比
    J. Nash F. J. Schmidlin 黃炳勛
    1988(4):81-89.
    [摘要](1413) [HTML](0) [PDF 542.58 K](1473)
    摘要:
    1.引言無線電探空儀正繼續為氣象業務提供基本的高空資料。對資料使用者而言,觀測到的溫度、氣壓及濕度的精度是頭等重要的。業務數值天氣分析預報工作者是最感興趣的用戶。從衛星輻射測量反演大氣溫度廓線也需要參考探空資料。
    17  熱管技術在自動氣象站中的應用
    B. S. Larkin 張菊生
    1988(4):89-91.
    [摘要](1177) [HTML](0) [PDF 219.05 K](1321)
    摘要:
    在加拿大的一些地區,冬季氣溫常降到—40℃以下。這給設在邊遠地區的自動氣象站帶來了兩個問題:一是電子器件在低溫條件下不能精確地工作;二是蓄電池的容量會因此而下降。為提高自動氣象站設備箱的溫度,過去一般采用電加熱、燒礦物燃料供暖
    18  一種用于實驗室的熱線式云含水量儀
    W. D. Keith 宗萬水
    1988(4):92-94.
    [摘要](1493) [HTML](0) [PDF 161.17 K](1325)
    摘要:
    1.概述在雷暴電荷模擬實驗等實驗室研究工作中,了解模擬云的液水含量(LWC)是不可缺少的。人們以往都采用煙熏玻璃片、For mvar印模儀、Knollenberg光學探頭及干濕表法等手段測定云中液體水含量(LWC),但大多存在著成本高、準確度差或計算繁重
    19  中小型圖書情報微機檢索系統的初步試驗
    張敏
    1988(4):95-97.
    [摘要](1200) [HTML](0) [PDF 271.43 K](1311)
    摘要:
    一、引言隨著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的發展,用微型機代替人手人腦,對圖書情報信息進行貯存、檢索和管理,已成為計算機信息管理應用的一個重要方面。用計算機管理圖書情報,可使用高級語言(如BASIC,FORTRAN等),先將圖書情報信息轉化為數據文件,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