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第1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近年來短期與中期天氣預報進展的評述
    廖洞賢 郭肖容
    1987(1):1-10.
    [摘要](1371) [HTML](0) [PDF 924.01 K](1211)
    摘要:
    世界氣象組織大氣科學委員會下屬的中短期天氣預報研究工作組于1985年8月26—30日在貝爾格萊德召開的第二次會議上,對近年來數值天氣預報各主要方面的進展作了全面評述。全文共67條。譯文將其歸納為七個部分,并冠以下列標題:四維同化及觀測系統的試驗;客觀分析與初值化;參數化與地形的表示;側邊界和上邊界條件;套網格模式、有限區模式和中尺度模式;計算方法和分辨率及其它。
    2  熱帶氣旋移動理論
    Greg J.Holland 梁必騏
    1987(1):11-14.
    [摘要](1257) [HTML](0) [PDF 376.96 K](1337)
    摘要:
    本文是關于熱帶氣旋移動理論的一個簡要評論。理論研究表明,精確到一階近似,熱帶氣旋的移動是由平均環境氣流的引導作用和以Rossby波方式西傳作用的線性組合造成的,這種移動是由離氣旋中心大約100—300公里范圍內的相互作用決定的。因此這種運動對氣旋大小和外圍風速強度的變化是很敏感的,而中心強度大小變化的影響是微不足道的。觀測到的向極Rossby偏移可解釋為一種指向極地的次級引導氣流發展的結果,這種氣流是由氣旋環流與地球渦度場的相互作用而造成的。地面摩擦作用也使氣旋運動發生微弱變化,這種影響可能是通過改變基本氣流而起作用的。在氣旋的整體運動上可能迭加有一種附加的氣旋眼的振動型擾動。雖然提出過一些理論,但引起這種振動的機制仍很不清楚,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以弄清基本氣流非對稱性的影響,如垂直的和水平的風切變,以及在環境場變化過程中發生的非線性相互作用的影響(如轉向運動)等問題。
    3  我國數值預報產品地方釋用的發展特點
    王建中
    1987(1):15-19.
    [摘要](1208) [HTML](0) [PDF 437.42 K](1336)
    摘要:
    在介紹我國地方MOS預報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基礎上,論述了我國數值預報產品地方釋用的發展特點。這些特點是,(1)充分利用預報經驗,分類建立預報方程。指出預報經驗的用武之地在于對因子的選擇和預報的處理。(2)走綜合化道路,即方法、資料和結果的綜合。(3)了解模式性能,并進行訂正。根據預報員對模式預報誤差的認識和預報經驗進行主觀或客觀的訂正。(4)注意MOS方法對數值模式更新的適應性。(5)重視因子的選擇,注意非同期因子的利用。(6)各級臺站發揮自己的優勢。最后展望了發展前景。
    4  數值模式分辨率影響預報質量的一些實例
    牟惟豐
    1987(1):20-24.
    [摘要](1180) [HTML](0) [PDF 420.19 K](1485)
    摘要:
    數值模式分辨率對于預報質量有重大影響,這是人們早已關心并已做過許多了解的。但是對于究竟用多大的分辨率最適當以及影響的情形如何并無明確一致的見解。我們在這里將提出一些實例情況,以便通過這些實例情況得到一些概念。 Miyakoda等曾指出,“令人驚訝的是,較高的水平網格分辨率可以改進行星波振幅的預報”,“分辨率至少需加大到N=80(約相
    5  當代氣候變化的趨勢及原因分析
    章基嘉 殷顯曦
    1987(1):25-31.
    [摘要](1859) [HTML](0) [PDF 550.78 K](1616)
    摘要:
    本文回顧了近百年來世界氣候的變化趨勢及近年來世界氣候異常的概況;綜合分析了當代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尤其是CO_2及其他痕量氣體濃度的變化對世界氣候的影響;在綜述國外一些近期研究成果基礎上,對今后幾十年及21世紀世界氣候變化趨勢作了初步估計——地面平均氣溫將可能在不斷波動的過程中趨于變暖。同時,論述了由這種氣候增暖所可能造成的環境后果,并就如何應付這種可能出現的氣候沖擊提出一些初步看法。
    6  歷史氣候資料集的統計分析
    C.D.Mobley R.W.Preisendorfer 誠意
    1987(1):32-44.
    [摘要](1175) [HTML](0) [PDF 1.01 M](1234)
    摘要:
    對時、空取樣不均勻資料集如何確定氣候信號的置信區間問題,可以分四個步驟解決。(1)通過對實測資料集的分析先得出不同時間尺度(日、月、年)的自回歸模式;(2)再用這些模式模擬出人為的,但可靠的資料集,即它把真實資料集的某些統計特性再現出來;(3)并用蒙特卡洛法對模擬資料集進行采樣,確定出不同要素場、地理區域、平均時段的相應置信區間系數;(4)最后用這些置信區間系數把總的平均誤差疊加在由實際資料集推導出的氣候信號上。
    7  南方濤動中的信噪比
    Kevin E.Trenberth 趙漢光
    1987(1):44-50.
    [摘要](1566) [HTML](0) [PDF 483.83 K](1381)
    摘要:
    本文詳細地討論了一種監視南方濤動信號的簡單指標。它是以塔希提(T)和達爾文(D)兩站的海平面氣壓為基礎的一種最佳指標。在某種意義上是把南方濤動的變化合并成一個序列,即[T_n—D_n]。不屬于大尺度南方濤動的、由小尺度擾動和瞬變現象造成的噪音的一種直接度量指數為[T_n+D_n]。推薦并監測這種噪音指標,也是為了確定南方濤動指標的代表性。本文表明,信噪比與塔希提和達爾文的交叉相關有關,而且,應用加權的滑動平均對資料進行低通濾波能提高信噪比。月資料的信噪比為1.44(信噪比定義為標準偏差之比),季資料的信噪比增加到1.97。設計了一種不減少南方濤動中非常重要的頻率方差的11項低通濾波,可使信噪比增加到2.70。還給出了最后得到的時間序列圖。
    8  一個多重決策的動態模式
    A.H.Murphy 鄭耀文
    1987(1):51-59.
    [摘要](1249) [HTML](0) [PDF 600.70 K](1164)
    摘要:
    本文描述了花費-損失比情況下多重決策的一個動態模式。提出了一些涉及天氣預報的最優使用和經濟價值的理論與數值結果。假設決策者要在n段時間不斷選擇行動,使總的預期花費最小。在研究預報價值中,考慮了三類天氣信息:1)氣候信息,2)完全信息,3)不完全預報??紤]到最優策略形式和三類信息總的期望花費之間關系,提出了理論結果。此外,描述了不完全預報質量和價值之間關系。數值結果從含有特殊模式參數值的動態模式導出。這些結果包括理想策略和各種時間范圍、氣候概率及花費-損失比值的完全、不完全預報的經濟價值。不完全預報精確度和價值間的關系也被檢驗了。還簡要討論了動態模式的幾個可能擴展的決策問題。
    9  我國云物理和人工影響天氣研究工作新進展
    游來光
    1987(1):59-64.
    [摘要](1320) [HTML](0) [PDF 499.34 K](1404)
    摘要:
    本文主要根據1980年以后在全國性云物理、人工影響天氣會議上交流的科學研究報告,綜合介紹在云物理儀器裝備、綜合性外場試驗、云與降水的數值模擬、室內實驗、氣溶膠與大氣化學、云中電和輻射特性等云物理研究;以及人工降水、防雹效果檢驗、人工影響天氣技術方法研究等領域所取得的新進展。對其中某些問題做了扼要評述。
    10  使用雙極化雷達探測冰雹
    A.J.Illingworth 忻賢華
    1987(1):65-66.
    [摘要](1250) [HTML](0) [PDF 171.75 K](1451)
    摘要:
    冰雹會給農業和社會財產造成嚴重的危害,因此能有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以探測含冰雹的對流風暴對短期預報說來將是十分有用的。此外它亦有助于研究雹塊生長的機制。迄今為止,使用雷達探測冰雹的可靠性均不高,本文要敘述的是一種新技術得到的結果,此新技術采用雙極化雷達測量反射率
    11  日本北陸地區積雪日數數據的網格化及其在大麥栽培區劃上的應用
    山田一茂 巖切敏 王茂新
    1987(1):67-74.
    [摘要](1282) [HTML](0) [PDF 629.57 K](1542)
    摘要:
    一、引言掌握某地區氣候條件的分布特征及年際間的變化特點,對于編制農業氣候區劃,選擇穩產高產的栽培季節,建立預防氣象災害的對策,以及計算風力等自然能源均具有重要意義。最近人們廣泛采用地形因子分析法來估計氣象要素的地區分布特征。
    12  一個交互式的農業氣象資料數據系統
    張勵堅
    1987(1):74-76.
    [摘要](1170) [HTML](0) [PDF 250.54 K](1113)
    摘要:
    1.引言許多農業生產可以從快速地獲取農業氣象資料中得到好處。然而使用這種資料對時效要求較高,也要求盡快地把環境資料加工成情報。大多數生產決策是各種各樣的干還是不干的判斷,要求生產的管理者在較短的時間里做出決策。做每一種決策時要求把各
    13  綜合傳感器
    J.M.Pike 林泉
    1987(1):77-85.
    [摘要](1278) [HTML](0) [PDF 734.46 K](1307)
    摘要:
    1.引言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已經研制出第二代移動式自動中尺度站網(PAMⅡ),目前正在擴大,擬發展到100個站。每個站測量風矢量、氣溫、濕度、氣壓和降雨。我們支持短期、深入的研究計劃,野外作業政策強調完全禁止作任何野外校準的組件的可
    14  用于研究雪增長過程的垂直風洞
    Tsuneya Takahashi Chikara Inoue Yoshinori Furukawa Tatsuo Endoh Renji Naruse 強巴
    1987(1):85-89.
    [摘要](1220) [HTML](0) [PDF 382.10 K](1243)
    摘要:
    為研究雪增長過程,建造了一個產生過冷云的垂直風洞。風洞高18米,工作溫度可低到-25℃。由超聲噴霧器提供過冷小滴,用壓縮空氣的自動絕熱膨脹來產生冰晶。對系統的運行可事先編好程序。注入下種冰晶后,降雪可持續約20分鐘。在風洞中成功地生長出各種形狀和大小的雪晶,包括直徑2毫米的枝狀雪晶和直徑大于4毫米的雪花。
    15  一種改進的測量冰核的濾膜技術
    Chi-Fan Shih Takeshi Ohtake 劉志剛
    1987(1):89-93.
    [摘要](1228) [HTML](0) [PDF 453.38 K](1283)
    摘要:
    關于冰核濃度的測量,還沒有令人滿意的標準外場方法,盡管濾膜技術是一個有希望的選擇,但這要能消去或能說明隨取樣體積增加冰核濃度下降的趨勢。為此研制和試驗了一種改進的顯現暴露后濾膜的通風(動態)云室系統。對從新的動態云室得出的自然冰核濃度與同時由靜態擴散云室得出的結果進行了比較。采用靜態云室方法,其結果表明存在體積效應,但在新的動態系統的結果中這種效應消失了。為了證實通風氣流效應,對混有氯化鈉或不混有氯化鈉粒子(吸濕材料)的碘化銀和四聚乙醛這兩類不同人造冰核的取樣濾膜進行顯現。不管是否混有吸濕物質,測量的人造冰核濃度具有相同的數量級。自然和人造冰核濃度測量的一致性表明用新的動態云室技術可以消除體積效應。
    16  一種重要的海洋氣象探測手段:HF海岸雷達
    章育仲 張菊生
    1987(1):94-94.
    [摘要](1435) [HTML](0) [PDF 136.68 K](1252)
    摘要:
    自從Crombie(1955)在新西蘭對海面引起的高頻無線電波散射情況進行開創性的觀測研究以后,高頻(HF)雷達作為一種海上氣象和海洋參數的探測設備,現在無論在理論上還是技術上都已被認為是可行的了。近幾年已有一些高頻雷達投入業務使用。Heron(1983)指出,在目前用于海上物理現象研究
    17  蒸發、降水測量裝置
    雪峰
    1987(1):95-96.
    [摘要](1211) [HTML](0) [PDF 154.20 K](1330)
    摘要:
    本文介紹的是美國1983年批準的一項測量蒸發和降水的發明專利。專利號是US 4380248,發明人是匈牙利的Valeria Ambrus等。目前,測定蒸發是采用觀測蒸發皿的水面高度的方法。因無法實現自動測量,故至今仍由觀測員定時觀測。這種方法既不能連續測量蒸發,也不能連續測量降水。此外,還
    18  新書架上
    1987(1):97-97.
    [摘要](1205) [HTML](0) [PDF 108.88 K](1270)
    摘要:
    《RECENT ADVANCES IN PLANETARY METEOROLOGY》(行星氣象學的最新進展) GARRY E. HUNT主編,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出版,1985年,161頁。為紀念已故行星氣象學家,著名的佛羅里達州立大學SEYMOUR HESS教授,國際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協會于1983年8月18日到19日在漢堡召開大會。本書匯編了各小組委員會的重要文章。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