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第4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西藏高原附近寒潮的數值模式研究
    住明正 高良誠
    1986(4).
    [摘要](1191) [HTML](0) [PDF 979.42 K](1326)
    摘要:
    分析了數值預報模式中的西藏高原附近的寒潮。模式很好地模擬了滯留在高原邊緣對流層低層的寒潮。根據不同高度的高原模式預報結果作比較,表明沿高原東緣北風在增強,其結構與沿海開爾文波相似。根據線性理論,估算的寬度和相速比預報結果得出的寬度和相速小1/2或2/3,這說明線性理論的局限性。
    2  新書架上
    1986(4).
    [摘要](1273) [HTML](0) [PDF 84.10 K](1368)
    摘要: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AVIATION WEATHER SYS-TEM》(第二次航空天氣國際會議文集)美國氣象學會出版,1985年,376頁。會議于1985年6月19日到21日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召開。本文集反映了第一次會議(于1981年召開)后四年來航空工作的新進展。其中包括近年新開發的觀測系統,以及在改進航空預報方面的
    3  全世界的生物體資源的評價
    內(山鳥)善兵衛 張慶陽
    1986(4).
    [摘要](1150) [HTML](0) [PDF 344.85 K](1279)
    摘要:
    一、前言無論科學技術怎樣進步,作為生物的人類離開生物體(biomass)資源就不能生存。然而,現在人類的生產活動以全球規模大量開展使地球環境發生變化,到處引起環境破壞和生態系統破壞,這一趨勢可能有增無減。
    4  大氣環流的遙相關問題
    李崇銀
    1986(4):1-8.
    [摘要](1337) [HTML](0) [PDF 616.79 K](1350)
    摘要:
    一、引言地球大氣是一個統一體,某個地方的環流和天氣變化自然會與另外地方的環流及天氣有一定聯系。雖然不同地方的環流和天氣演變如何相聯系及取什么形式一直是人們關
    5  日本氣象衛星中心的新計算機系統及其安裝以后的業務變更
    HIDEYUKI HASEGAWA 許健民
    1986(4):8-14.
    [摘要](1286) [HTML](0) [PDF 584.96 K](1348)
    摘要:
    1.引言日本氣象衛星中心(MSC)目前的計算機系統是1977年4月安裝的。系統建立之初,它無論在主存大小,還是在計算能力方面在日本都是首屈一指的大系統之一。九年來,日本計算機工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到目
    6  大氣運動的尺度和可預報性
    Roland B.Stull 王延祿
    1986(4):14-18.
    [摘要](1355) [HTML](0) [PDF 423.00 K](1455)
    摘要:
    一、前言1984年 Anthes 和 Baumhefner(以下簡稱為 AB)以500百帕高度為實例,用一些曲線表示了天氣尺度大氣現象的可預報性。這些曲線不僅對預報應用和向公眾作解釋是有用的決策工具,而且能激勵我們在研
    7  法國即時預報的統一系統——ARAMIS
    許樹赤
    1986(4):18-20.
    [摘要](1451) [HTML](0) [PDF 242.81 K](1354)
    摘要:
    ARAMIS 計劃是法國氣象局從1982年開始籌備的一項雷達應用計劃。它主要把雷達資料與衛星云圖以及氣象地面站網對氣象參數的觀測數據結合起來使用。要做到這一點,雷達資料將每15分鐘一次被傳輸到巴黎
    8  一種新預報工具:大氣垂直探測-云綜合圖
    W.L.Smith 胡圣昌
    1986(4):21-22.
    [摘要](1645) [HTML](0) [PDF 260.89 K](1315)
    摘要:
    1.引言地球靜止環境衛星(GOES)的 VISSR 大氣垂直探測器(VAS),以7公里的空間分辨率提供水汽和溫度探測資料,由于 VAS 工作在光譜的紅外部分,所以探測資料受云影響,其影響程度與云高和總云量有關。經驗
    9  龍卷的探測、預報、警報和追蹤 1985年8月20日美國氣象學會政策聲明
    殷顯曦
    1986(4):23-24.
    [摘要](1342) [HTML](0) [PDF 176.40 K](1242)
    摘要:
    一、引言對龍卷的預報和監測,是氣象工作者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及時地發布龍卷警報和傳送監測信息,對于保護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生命和財產是很重要的。關于目前這方面的預報和監測能力及其改進的這個簡介,目的在于向公眾提供一般指導。
    10  雷暴的預報
    趙岳仁
    1986(4):25-26.
    [摘要](1381) [HTML](0) [PDF 157.65 K](1383)
    摘要:
    一、山區雷暴的預報研究出了一種外高加索地區雷暴預報的方法。該方法主要考慮了對山區經常起作用的主要因子,即當空氣在山脈迎風坡被迫抬升時,引起空氣狀態和性質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可利用位勢不穩定作為
    11  用氣候模式模擬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趙宗慈
    1986(4):37-44.
    [摘要](1536) [HTML](0) [PDF 640.12 K](1383)
    摘要:
    一、引言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以及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影響問題在近二十年來被許多氣候學家所注意。人類活動對氣候影響中最受注意的是 CO_2增長的效應。許多觀測及分析研究已經證實,大氣中
    12  熱帶森林濫伐對氣候的影響
    A.Henderson-Sellers V.Gornitz 曾曉梅
    1986(4):45-53.
    [摘要](1450) [HTML](0) [PDF 715.25 K](1220)
    摘要:
    一、引言熱帶森林濫伐可以以多種方式影響氣候,其中最顯而易見的是引起地表反射率(常常是指行星反射率)的變化。曾經有人對此作過研究,認為它是引起氣候變化的潛在因子之一(Charney,1975;Charney 等,1979;
    13  大氣過程和天氣對人體的影響
    Л.В.Волникова Н.А.Иванова 吳洪寶
    1986(4):53-57.
    [摘要](1206) [HTML](0) [PDF 450.34 K](1376)
    摘要:
    本文的目的在于簡要地介紹國外有關天氣對人體影響問題的研究狀況,主要是最近10—15年的。環境介質,特別是大氣過程對人類生存和活動的影響問題起源于古代,已有很多世
    14  一張新的氣候反饋圖
    Alan Robock 曾曉梅
    1986(4):58-59.
    [摘要](1456) [HTML](0) [PDF 164.68 K](1441)
    摘要:
    本文給出了一張新的氣候反饋圖。該圖是對 Kellogg 和 Schneider 的氣候反饋圖的改進,其中包括熱慣性、融水及植被反饋,并且更清楚地反映出了外部強迫和熱通量的區別。該圖將有助于理解氣候系統中對地面氣溫有反饋作用的錯綜復雜的相互作用。
    15  人工影響天氣中的云物理學問題
    R.R.Braham 鄭國光
    1986(4):60-63.
    [摘要](1454) [HTML](0) [PDF 363.45 K](1373)
    摘要:
    人工影響天氣技術的核心是云物理學,它涉及到中尺度和邊界層氣象學、天氣預報、大氣擴散和湍流、物理化學、氣溶膠物理學、統計學和觀測儀器等研究。這些學科的進展都會促進人工影響天氣研究的發展,但最重
    16  大氣降水的 pH 值研究
    金沢照子 段英
    1986(4):63-66.
    [摘要](1400) [HTML](0) [PDF 321.01 K](1322)
    摘要:
    1.引言目前,人們很注意研究雨水和融雪的 pH值。這是因為由于工業污染,大氣降水中的酸性物質愈來愈多,致使對自然和人類環境帶來了重大的不利影響。不久前,許多有關酸雨問題方面的研究已由 Bubenick(1984)
    17  環境-作物模式及其在大面積估產方面的應用
    Felix N.Kogan 馬樹慶
    1986(4):66-69.
    [摘要](1452) [HTML](0) [PDF 354.89 K](1219)
    摘要:
    1.前言過去的十多年里,在環境一作物模式的研究方面,不同學科的科學家們均給予了足夠的重視。這種狀況是由世界糧食危機的局面造成的。其觸發條件有兩個:一是由于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長導致人類對糧食需要量的增
    18  根據米赫爾松觀象臺多年觀測資料看活動積溫的多年變化
    Ю.И.Чирков Н.К.Кононва 蔣伯仁
    1986(4):70-72.
    [摘要](1234) [HTML](0) [PDF 249.52 K](1224)
    摘要:
    眾所周知,國際氣候研究計劃中有兩個十分重要的中心課題:——氣候及氣候變遷特征的統計學分析;——就平均氣候而言氣候系統狀態非典型變化的氣候極值分析。
    19  我國糧食產量氣象預報模式研究的進展及分析
    毛光伶 劉樹澤
    1986(4):73-76.
    [摘要](1222) [HTML](0) [PDF 344.85 K](1243)
    摘要:
    我國對糧食產量預報的研究主要始于七十年代中后期,所用方法基本上都屬于統計模式預報的范疇。1982年底,在全國范圍內成立了《糧食產量氣象預測預報研究課題協作組》,這個課題組起到了大會戰的作用,集中
    20  SPOT——一個商業性的遙感系統
    A.Fontanel 葉一舫
    1986(4):77-80.
    [摘要](1405) [HTML](0) [PDF 368.03 K](1298)
    摘要:
    第一顆 SPOT 衛星定于1986年1月11日在法屬圭亞那的 Kourou(庫魯)發射。它標志著為業務服務設計和在商用基礎上運行的新一代陸地遙感衛星的開始。由于它的星載儀器的特殊性能(高分辨率的圖象、增強了的重復觀測能力和立體覆蓋),以及負責用戶
    21  改進型 AES 降水發生傳感器系統
    B.E.Sheppard K.K.Wu 章育仲
    1986(4):86-90.
    [摘要](1322) [HTML](0) [PDF 386.17 K](1345)
    摘要:
    大氣環境局(AES)正在研制一種小型多普勒雷達,用作自動氣象站的降水發生探測器系統(POSS)。我們的目的不僅用它探測降水的發生,而且確定降水類型及降水率。樣機由一部通常警察使用的確定機動車輛速度的商品雷達組成。由于其發射機和接收機
    22  三種商品探空儀的對比研究
    K.H.Annema 章育仲
    1986(4):90-93.
    [摘要](1207) [HTML](0) [PDF 315.46 K](1258)
    摘要:
    為購買自動的無線電探空儀及測風系統,我們對三種商用系統進行了比較。幾年前曾進行過類似比較(測風系統除外),這次對測風、細微結構的分辨力及操作的方便性予以特殊的注意。
    23  光電式降雨強度傳感器
    王錫純
    1986(4):94-96.
    [摘要](1432) [HTML](0) [PDF 311.08 K](1260)
    摘要:
    一、引言目前,氣象臺站和水文站所使用的虹吸式雨量計與翻斗式雨量計存在著分辨率和靈敏度低、響應慢、間斷測量、誤差隨降雨程度不同而變等問題,只能測出平均降雨強度,與自然界瞬時降雨強度變化差別較大。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