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第2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新書架上
    1986(2).
    [摘要](1211) [HTML](0) [PDF 181.80 K](1252)
    摘要:
    《Chemistry of atmospheres An introductionto the Chemistry of the Atmospheres of Earth,theplanets,and their satellites》(大氣化學/地球、行星及其衛星大氣化學引論),Richard P.Wayne 著,CL-ARENDON PRESS OXFORD 出版,1985年,361頁。本書作者是牛津大學的物理化學講師,本書把大氣化學與傳統的自然科學聯系起來。全書分九章:1.化學組成;2.大氣的物理性質;3.大氣光化學
    2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十年(1985—1994)規劃
    劉還珠
    1986(2):1-10.
    [摘要](1609) [HTML](0) [PDF 876.62 K](1444)
    摘要: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的1985—1994十年規劃,原英文稿共58頁,本文摘譯自原文第1、5、6三部分;原文第2—4部分為歷史回顧和期望,這方面本刊以往文章已介紹,故略。
    3  低階的濕大氣環流模式
    E.N.Lorenz 李維亮
    1986(2):11-18.
    [摘要](1223) [HTML](0) [PDF 627.83 K](1344)
    摘要:
    定性分析和數值試驗結合是非線性系統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E.N.Lorenz在這方面做了許多工作,本文是他對前期工作(截止1984年2月)較系統的闡述,其初步結果對我們了解這方面工作的現狀和趨向是有益的。由于原文太長,已刪去2—5節,即公式推導和其簡化的闡述這里就不介紹了。
    4  ECMWF業務預報系統的改進
    王世平
    1986(2):19-20.
    [摘要](1294) [HTML](0) [PDF 147.81 K](1391)
    摘要:
    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第二個業務模式——T63(譜模式)1983年4月21日投入業務使用后,進行了以下改進:1984年12月4日,改進了輻射格式,在解決長波輻射傳輸方面,使用了與過去不同的氣體效應處理方法,其最大好處是緩和了中、高對流層中,云量少的層次所出現的過
    5  對我國梅雨次天氣尺度系統的一些認識
    胡伯威
    1986(2):21-29.
    [摘要](1440) [HTML](0) [PDF 802.73 K](1341)
    摘要:
    為說明本文研究問題的基本觀點,首先簡略討論了梅雨次天氣尺度擾動的一些基本的天氣動力學特點。繼而綜合討論一批梅雨期暴雨個例分析的結果。對于青藏高原東側的西南低渦和夏季江淮切變線發生的機制——特別是高原的動力和熱力影響在其中起著什么樣的作用;暖性低渦東移和切變線向東延伸的機制;江淮切變線維持的機制;低渦轉化為江淮氣旋波的天氣動力過程等問題,提出一些新的探索性的意見。
    6  民主德國各種天氣預報模式效果的比較
    Г-И.杰利錯哥 王京泰
    1986(2):29-32.
    [摘要](1422) [HTML](0) [PDF 305.87 K](1337)
    摘要:
    引論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介紹民主德國氣象服務中在大氣動力學模擬和建立短期天氣預報模式方面的情況。為此,對各種類型的模式進行了比較。必須注意的是,在最近十年中我們的工作與蘇聯有關的水文氣象中心緊密聯系在一起。從七十年代開始,在氣象服務中日常業務的數值天氣預報已經變為現實。除了過濾模式以外,也使用了邊值隨時間變化的原始方程(PE)模式。
    7  與大—暴雨有關的防災氣象情報的若干問題
    張余豐
    1986(2):33-36.
    [摘要](1489) [HTML](0) [PDF 302.13 K](1289)
    摘要:
    大—暴雨是屬于災害性天氣。預報準確,措施可靠就能使人民的生命財產得到保障;預報錯誤,措施落空會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損失,這種例子在我國是很多的。對大一暴雨災害預報的情報工作分兩方面:一是提高預報的準確率,二是加強情報的傳遞和執行。在我國有中央、省、地、縣預報
    8  南方濤動及其與季風雨的關系
    H.N.Bhalme S.K.Jadhav 陳菊英
    1986(2):37-43.
    [摘要](1399) [HTML](0) [PDF 450.94 K](1550)
    摘要:
    引言6—9月的季風雨是關系印度農業經濟重要因素之一。在印度季風期間,印度有很大區域的降雨量超過年降雨量的75%。盡管季風雨有其規律性,但仍然有相當大的年際變動,這種變動常常與干旱和洪澇相聯系。Weare(1979),Khandekar(1979)和Angell(1981)考查了印度季風雨與海表溫度的關系,可以看出東赤道太平洋地區較暖的
    9  當代氣候
    王紹武
    1986(2):44-50.
    [摘要](1378) [HTML](0) [PDF 510.65 K](1404)
    摘要:
    1985年1月8—11日美國氣象學會在洛杉磯召開了第3次氣候變化會議,這次會議的兩個議題之一是當代氣候,明確指1850—2100年間的氣候。關于當代氣候,M.C.MacCracken 做了總結性的報告。他首先指出,如果考慮社會的影響,則所謂正常氣候的時間尺度是變化的,對農業來講可能指最近10年;對水資源
    10  南極大陸的空氣緩沖作用
    宋顯榮
    1986(2):51-53.
    [摘要](1256) [HTML](0) [PDF 280.18 K](1671)
    摘要:
    在現代氣候學中,人們對地球上的氣溫變化趨勢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些專家認為,在人為排放物的影響下,世界上許多地區氣溫在升高,并有繼續升高的趨勢;另一些專家認為,近百年來,地球上的平均氣溫在下降。不管氣溫是上升或下降,均會在巨大的南極冰川狀況上有所反映。南極冰川的體積
    11  應用氣候學的某些問題
    周景林
    1986(2):54-57.
    [摘要](1395) [HTML](0) [PDF 317.00 K](1304)
    摘要:
    氣候學是古老的學科之一,它對人類生產力的發展一直起著促進作用。由于氣候對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影響,產生了應用氣候學。1979年在日內瓦召開了世界氣候會議,對應用氣候學的意義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關于應用氣候的一系列國際會議、討論會、講習班,按需要對應用氣候學做了進一步
    12  氣象觀測塔的幾個技術問題
    李興生
    1986(2):57-61.
    [摘要](1359) [HTML](0) [PDF 455.40 K](1599)
    摘要:
    一、概況用氣象塔或其它現成鐵塔研究低層大氣的特性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觀測工具,它的主要特點是能夠全天候、連續、精度高和上下同時地觀測氣象要素的垂直分布及其隨時間的演變規律。早在本世紀四十年代,英美等國就著手建立專用氣象塔,如英國曾于1943年在卡丁頓(Cardinton)基地建立高122米
    13  英國的雷達氣象
    C.G.Collier 劉志剛
    1986(2):61-66.
    [摘要](1370) [HTML](0) [PDF 532.28 K](1343)
    摘要:
    1.前言雷達技術從大約四十年前開始成為可利用以來,已被廣泛地應用在氣象中。在英國,就象在許多其它國家一樣,有一個目的在于擴大雷達技術應用于研究和預測大氣現象的正在進行的研究和業務計劃。在這篇文章中概括了現行的和過去的工作,并根據現行計劃的擴充,考慮了未來可能的發展。
    14  利用遙感表面溫度計算蒸散量
    J.L.Hatfield 唐德富
    1986(2):66-70.
    [摘要](1369) [HTML](0) [PDF 386.13 K](1225)
    摘要:
    引言遙感提供了計算大面積蒸散量的可能性,目前,利用氣象參數計算蒸散量,這些參數既不說明種有不同作物和裸露土壤表面的空間分布,也不說明各種農田的水分狀況。遙感表面溫度可以是從手持輻射溫度計確定幾平方厘米分辨率的表面溫度到用某些衛星傳感裝置確定幾平方公里分辨率的表面溫
    15  氣象衛星遙感技術為農業生產服務
    H.W.Yates 李麗
    1986(2):71-77.
    [摘要](1319) [HTML](0) [PDF 640.40 K](1375)
    摘要:
    1.前言美國農業部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對世界上的主要農業區主要作物產量進行預報。為此既需要對各種作物的種植面積做出精確的估算,還必須及時了解有關的經濟因素(如機械、肥料、農藥的使用情況,以及是否采用高產良種等)和整個生長期作物的健康狀況與生長活力。利用常規手段進行的氣象觀測
    16  《全國農業氣候資源和農業氣候區劃研究》系列成果綜述
    李世奎
    1986(2):77-81.
    [摘要](1307) [HTML](0) [PDF 465.11 K](1596)
    摘要:
    為了合理開發和利用農業自然資源,因地制宜地規劃和指導農業生產,建設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國家將農業資源調查和農業區劃列為全國科技大會確定的108項重點科研攻關項目的第一項?!度珖r業氣候資源和農業氣候區劃研究》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包含七個子課題(見下面成果的
    17  產量回歸預報中幾個問題的討論
    藍鴻第
    1986(2):81-84.
    [摘要](1301) [HTML](0) [PDF 316.52 K](1244)
    摘要:
    回歸規律是高爾頓在從事遺傳學領域的工作中提出的,在研究工作中他發現:一個人的每一種特性都受男性親屬所支配,盡管存在少數的例外。他將這種現象稱為“普遍的回歸規律”(1889)。其后,卡爾·皮爾遜(1903)測量了1000多個父親和兒子的身高,驗證了這個規律,他發現確實存在回歸或可稱之為反回的規律,這一古典分析被視為回歸分析應用上的最初課題。
    18  從東京都的雨量觀測網看雷達-AMeDAS 雨量合成圖
    祁純陽
    1986(2):84-86.
    [摘要](1554) [HTML](0) [PDF 279.58 K](1382)
    摘要:
    日本氣象廳從1974年開始加強 AMe-DAS 氣象觀測網,逐步設置了總數約1300個雨量計(17公里左右一個站)。通常情況下每一小時通過電話線路自動收集資料,掌握地面降水的狀況。作為全國范圍實用的觀測網,AMeDAS 雨量觀測網在世界上是屬第一的。它大大改善了數十公里乃至數百公里范圍的大雨的監視體制。
    19  硅薄膜氣壓計
    石塚宏 張余豐
    1986(2):87-87.
    [摘要](1327) [HTML](0) [PDF 74.22 K](1361)
    摘要:
    目前,氣壓傳感器的主要類型有利用金屬薄膜偏移的電容型和利用硅薄膜壓電電阻效應的應變計型。本文簡要介紹后者。這種壓力傳感器用在非常廣闊的領域,在氣象方面主要用于測量大氣壓。圖1給出了各種硅薄膜壓力傳感器的基
    20  英國的業務地基遙感測量
    C.G.Collier 孫陽
    1986(2):88-92.
    [摘要](1177) [HTML](0) [PDF 392.79 K](1209)
    摘要:
    一、引言過去十五年間,技術領域(特別是小型、微型計算機,以及元件可靠性方面)的進步,再加上通信系統的發展,促使大氣參數的遙感測量獲得很大發展。遙感技術發展的其他動力來自為取代相對來說比較昂貴的人力資源的經濟上的壓力,以及自動觀測系統對遙感技術的需求。
    21  無線電探空儀的鎢絲溫度感應元件
    T.Shibata 陳世范
    1986(2):93-94.
    [摘要](1360) [HTML](0) [PDF 134.58 K](1330)
    摘要:
    鎢絲作為溫度感應元件,性能十分良好,但加工比較困難。本文介紹一種新設計的鎢絲溫度感應元件及其與熱敏電阻溫度感應元件所作的比較試驗。鎢絲溫度感應元件如圖1所示。用直徑10μm,總長24cm 的鎢絲繞成螺旋狀,螺旋
    22  JMA-21型無線電聲學探測系統
    祁純陽
    1986(2):94-96.
    [摘要](1447) [HTML](0) [PDF 205.28 K](1326)
    摘要:
    近年來大氣污染監測工作的發展,渴望研制一種能測定1000米以下的氣溫、風向、風速等各種氣象要素的遙感儀器。到目前為止,氣溫隨高度的分布的遙感,除無線電聲學探測系統(RASS)外,尚無適當的手段。RASS 是向上空發射聲脈沖,用多普勒雷達追蹤聲波波面移動的裝置。根據聲速在大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