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第5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颶風獵手(上)
    查爾斯·曼
    1984(5).
    [摘要](1322) [HTML](0) [PDF 0.00 Byte](247)
    摘要:
    Dark and deadly,the hurricane roars above the Gulf of Mexico.Flooding coastlines andflattening homes,the storm will unleash more energy each hour than 20 atomic bombs.Yeteven as it rages,the Hurricane Hunters will take it on.Flying their aircraft through the cloudwall and into the eye of the storm,the daredevil team of researchers will take the pulse of thehurricane and determine its likely magnitude,probable course and estimated life-span.It's a risky business,hurricane hopping,but one of critical importance.More than any otherweather disaster——drought,hail or paralyzing blizzard——hurricanes pose an immediate threatto the lives of human beings.Forecasting them is one of the chief aims of a global effort to
    2  美國擬議中的中層大氣計劃研究項目
    王鼎新
    1984(5).
    [摘要](1274) [HTML](0) [PDF 0.00 Byte](250)
    摘要:
    美國國家科學出版社1984年出版了一份“加強美參與中層大氣計劃(MAP)研究工作的建議”。該建議由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NRC)所屬日地研究委員會的中層大氣計劃專家組提出,并得到日地研究委員會的審閱和認可。建議提出需要加強研究的三個方面的項目——最優先項目、優先項目和重要項目如下:最優先項目1.中層大氣的上層:輻射、化學和動力學中層大氣的所有尚未獲得解決的問題中,似乎大多出現在中層大氣的上層而不在任何其它部分。這些問題包括例如反經向溫度梯度和伴隨的隔斷的緯向急流,溫度遞減率的變化,臭氧化學,離子化學,非局地熱力平衡紅外輻射,與熱層低層的相互作用,以及“遲延的”短波加熱現象。這些未解決的問題,
    3  幾十年來大氣環流與大尺度動力學的研究進展及2000年研究展望
    黃榮輝 曾慶存 楊大升
    1984(5):1-7.
    [摘要](1375) [HTML](0) [PDF 644.12 K](1479)
    摘要:
    一、大氣環流與大尺度動力學的研究進展近幾十年來,國際上關于大氣環流與大尺度動力學的研究取得很大進展。一方面由于觀測技術的提高使得全球大氣環流的觀測資料不斷增多,不斷揭示出許多大氣環流規律;另一方面由于數學、物理學,特別是計算機與計算數學的蓬勃發展,使得大氣環流與大尺度動力學從一種簡單、定性論述的學科變成一種比較嚴格的數理學科。大氣環流與大尺度動力學是氣象學上一對孿生兄弟,大氣環流的發展不斷提出動力學問題,而動力學的重大突破加深了人們對大氣環流的認識。大氣環流應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從整體來看全球大氣的運動形態、運動特征及其物理機制;二是它的各個組
    4  中尺度動力學研究展望
    楊大升
    1984(5):8-12.
    [摘要](1249) [HTML](0) [PDF 437.36 K](1312)
    摘要:
    八十年代有兩門學科取得重大發展,一是氣候模擬,一是中尺度氣象學,包括對中尺度系統的研究和中尺度數值預報的開展。中尺度氣象學取得飛躍進展有其經濟發展需要的原因,因為脫離經濟發展需要的學科是沒有生命力的。根據對同步衛星云系發展的分析,強降水中心都和強對流云團結合,因此象暴雨這類災害性天氣過程包含著復雜的中小尺度系統。對這類過程,數值預報的關鍵是預報中尺度系統的活動。理論上的原因則是由于對可預報性的研究,中小尺度系統的預報,要求的時效較短,如幾小時,十幾小時,甚至2小時以內的超短時預報在實際工作中也很需要,經濟效益很高,有的省臺臺長說省局的全年經費是幾百萬元,而一年幾次超短時預
    5  數值天氣預報的現狀和2000年展望
    王世平 廖洞賢 紀立人 史久恩 李澤椿 葛藹芬
    1984(5):12-15.
    [摘要](1559) [HTML](0) [PDF 373.60 K](1312)
    摘要:
    一、我國現有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和解決的途徑1.我國現有水平近年來,我國用五層北半球原始方程差分模式和正壓準地轉模式進行過短期預報和月預報的大量試驗研究。在五層北半球原始方程差分模式中,考慮了地形、輻射、大尺度凝結、地表摩擦和水汽、感熱交換等。它于1981年1月投入業務。其1982年24小時預報檢驗情況如表1所示。從天氣形勢來看西風帶大尺度流型演變預報有參考價值,但系統移速偏慢,在中緯度,48小時預報要慢5個經度。但低緯度預報則一般較差。
    6  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改進預報和服務的長期計劃
    H.L.Schmidt 高良成
    1984(5):15-19.
    [摘要](1403) [HTML](0) [PDF 389.29 K](1212)
    摘要:
    一、前言過去十年中,與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NOAA)天氣報告和預報工作有關的一些領域里取得了重大的技術進步,并且有理由相信,未來幾年這種趨勢將繼續下去。通過使地面自動觀測站網、多普勒雷達和下一代衛星遙感儀器投入業務使用,可以預期天氣觀測進一步改進。先進的數據通訊、數據處理及顯示、分析、預報和信息傳送等系統將使得新的觀測系統更加完善。大容量衛星通訊為預報部門獲得大量的各種觀測數據提供了高效、有力的傳送手段,先進的計算機處理和數據顯示系統將使預報人員能夠:1)獲得各種各樣觀測數據并進行同化處理,以建立一個數據連續
    7  大尺度大氣運動的動力學
    J.R.霍頓 李崇銀
    1984(5):19-24.
    [摘要](1480) [HTML](0) [PDF 695.57 K](1414)
    摘要:
    1.引言動力氣象學是研究同天氣和氣候有關的大氣運動的學科,但動力氣象學家慣于強調天氣尺度和行星尺度的運動。在過去四年中,有關天氣尺度和行星尺度運動的動力學已取得許多令人鼓舞的成果,其中許多與大氣運動短期變化的各種形態有關,而這些短期變化可以由內因引起,也可以由外因造成。若干研究已超越了傳統的擾動處理方法,在那種傳統處理中,擾動被假定為疊加在一種緯向對稱的基本狀態上。目前,關于準靜止緯向非對稱氣流的動力學,以及關于這種氣流對瞬時環流的控制作用的認識,已有了重大的進步。在這篇評述中,將重點介紹研究對流層中天氣
    8  長期天氣過程的分析、研究和數值試驗
    徐群
    1984(5):24-28.
    [摘要](1260) [HTML](0) [PDF 508.81 K](1511)
    摘要:
    (一)長期預報能否取得質的進展,關鍵在于我們能否掌握長期天氣過程形成、演變的規律。目前,我們在寒潮、臺風路徑的短期預報方面已達到基本可信的水平,就是因為已經基本掌握了寒潮、臺風的短期天氣過程。長期天氣過程自然復雜得多,但只要我們始終沉迷于統計技術,而不從基本原理上掌握長期天氣過程演變的來龍去脈,長期預報工作就始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蘇聯莫氏學派從她二十年代建立之時起就重視長期天氣過程的劃分和分析研究,他們在環流分型、劃分自然天氣季節、探索前后各月(季)優勢環流型的繼承規律和韻律關系,可以說這是長期天氣過程
    9  對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5—8月48、72小時500毫巴數值預報性能的檢驗
    任澤君
    1984(5):28-32.
    [摘要](1981) [HTML](0) [PDF 492.59 K](1387)
    摘要:
    本文對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1982年5—8月逐日48與72小時的500毫巴數值預報圖進行了統計檢驗,檢驗范圍為歐亞地區(0°—180°E),實況圖系用中央氣象臺的手工分析圖。除了求出各月平均誤差分布圖和標準差分布圖以外,還著重對各類天氣系統分別進行預報誤差的討論,得出對各類天氣系統的預報能力、預報準確率和預報偏快、偏慢、偏強、偏弱的概率,這有助于預報員了解和使用歐洲中心的數值預報產品。
    10  估計熱帶氣旋強度的一種衛星立體觀測方法
    E.B.Rodgers 周國華
    1984(5):32-41.
    [摘要](1353) [HTML](0) [PDF 795.73 K](1334)
    摘要:
    1.引言在熱帶氣旋強度的監測和預報中,最關鍵的問題是要求在這些風暴經常發生的海區進行觀測。颶風偵察飛機收集到的資料對于測量風暴強度是相當有用的,然而,這些測量并不是總能得到的。在偵察飛機受到限制或缺乏的地區,唯一的實用測量風暴強度的方法是通過衛星觀測。利用衛星資料測量熱帶氣旋的強度有很多方法,但幾乎所有的方法都有自己的弱點。為了在資料空白海區建立一種利用衛星資料測量短時間間隔內氣旋強度的方法,我們需要從靜止衛星探測中導出與風暴強度更直接有關的因子,這些因子使預報員可以監測發展極為迅速的風暴中強度所發生的迅速變化。隨著來自兩個靜止掃描衛星測量云高的立體觀測方法的出現(Minzer 等,1976;Hasler,1981),更直
    11  近十年來氣候模擬和氣候模式研究綜合評述
    K.P.Shine A.Henderson-Sellers 史國寧
    1984(5):41-48.
    [摘要](1348) [HTML](0) [PDF 535.70 K](1372)
    摘要:
    一、前言過去20年中氣候模擬研究有了很大進展。自然和人為兩種原因造成的氣候振動對社會經濟產生的影響已越來越受到關注。由于模式研究工作進展迅速,氣候“預報”任務又十分緊迫,于是近十幾年來各種模式應時而生,紛然雜呈。氣候乃是各種大氣參數的一個綜合。這些參數在不同的時間尺度和空間尺度上變化。氣候模式在時空分辨率和復雜性上是多種多樣的。有些模式較適合于進行某些特殊的試驗,可以產生互不相同的預報。為什么會產生這種差異?要想搞清楚其原因并非易事,特別是對于不太熟悉氣候模擬的研究人員更是如此。因此,本文的重點是評述不同氣候模式的性質,指出不同模式的用途及其對氣候系統中
    12  根據單點測值估計地區氣候特征的統計模式
    Irving I.Gringorten 謝莊 吳寶魯
    1984(5):56-60.
    [摘要](1376) [HTML](0) [PDF 448.64 K](1380)
    摘要:
    1.引言某一給定地區內任一時刻的天氣,如反映在雷達熒光屏上的降雨、衛星云圖上的云等,都造成那個時刻特有的圖形,這圖形與其它任何時刻的圖形都不大可能相同。同樣,從一時刻至另一時刻的變化也是獨一無二的。圖形及其變化都是受該地區的基本氣候特點所制約的。某一地區的這種基本氣候特點必然包括該地區這類事件的概率或統計特性。如果已知事件的概率,比如某一測點24小時降水超過10毫米的概率,則我們必定會問:在周圍地區或周圍某一部分地區每一點均出現同樣情況的概率是多少?這種類型的氣候學問題就是本文的主題。衛星云圖記錄了云量的區域覆蓋,最終將有助于提供我們要探索的云的氣候學特征。雷達提供了
    13  酸沉降和環境問題
    忻賢華
    1984(5):61-65.
    [摘要](1622) [HTML](0) [PDF 490.58 K](1337)
    摘要:
    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們越來越多地意識到了空氣污染對大氣和生態的影響。礦石燃料的燃燒產物,汽車運輸和其它工業生產過程都與能見度的減低,空氣污染跨國界的長距離傳輸及酸雨有聯系。其中許多排放物都呈酸性,并沉降至地球表面。它們對各類建筑結構及敏感的水和陸地生態系統都會產生不利影響。從經濟、環境、文化和美學的觀點看它們造成的破壞和損失是巨大的。在一些重要的環境問題中,如全球大氣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有毒化學物質在環境中的擴散,及氟氯碳對臭氧層的作用等,酸雨或酸沉降已名列首位。1.酸沉降“酸沉降”是指會增加或會潛在地增加環境酸
    14  歐洲西北部光化學氧化劑的形成、輸送和破壞
    R.G.Derwent 李麗
    1984(5):65-68.
    [摘要](1569) [HTML](0) [PDF 305.61 K](1454)
    摘要:
    1.前言許多人對大氣污染物的局地影響已有所了解,比如煙塵會使人類健康和植被受到危害、使得能見度下降等等。自從《凈化空氣法》以及其它法規實施以后,倫敦和其它城市地區受災難性煙霧威脅幾乎成了過去的事情,工業污染也在持續下降。盡管一次性污染方面還有大量的問題有待解決,然而,人們的注意力已開始轉向某些大氣污染物遠距離影響的問題上。人們尤其關心的是那些新的污染物,它們不是直接排入大氣,而是受大氣化學的作用在大氣中生成的。這種新生成的污染物有可能對未曾受其前身物影響的環境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在歐洲的西北部,人們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日光所引起的大氣轉化過程的研究方面,光化學大氣污染就是在這一轉化過程中產生的。英國和荷蘭分
    15  我國干旱農業氣候研究簡述
    鄭劍非 王全錄 范嘉泉
    1984(5):69-75.
    [摘要](1673) [HTML](0) [PDF 576.77 K](1507)
    摘要:
    干旱是影響我國農業生產的一種嚴重自然災害。根據1950—1979年氣象和農情資料分析,建國以來,全國平均每年受旱面積為2.94億畝,占總耕地面積的19.6%,受害成災面積(減產30%以上)達1.01億畝,占總耕地的6.7%。一、干旱類型根據干旱的發生季節,干旱可分為以下幾種主要類型。1.北方春旱;春旱影響北方冬小麥的生育及春播作物的播種,華北春旱尤為突出。北京3—5月春旱發生的頻率為90%左右。河北全省春旱頻率在40%以上。河南省春旱發生頻率自南向北增加,黃河以北春旱發生頻率在30%以上。北京、石家莊、衡水、邯鄲等地到5月下旬春播作物因干旱不能下種的機率為50%左右。黑龍江省春季降水僅占全年的10%,降水變率大,春旱普遍。
    16  確定土壤持水量的計算方法
    В.Ф.Гридасов 溫福光 陳敬
    1984(5):75-76.
    [摘要](4185) [HTML](0) [PDF 175.10 K](4206)
    摘要:
    本文提出一個通過土壤容重和最大吸濕性確定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的計算方法。以生草-灰化土為例證明計算最小持水量的均方差不超過2.5%,而毛管持水量的均方差不超過2.0%。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稱為土壤持水力,而土壤保持的水量稱為土壤持水量。按規定條件把持水量分為吸附性持水量、最大分子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全持水量。本文研究了對鑒定農作物水分保證率和計算排灌量都有重要作用的最小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在地下水位深的情況下(通常大于3米),土壤中保持懸掛狀態的水量稱為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一般指地下水位以上10厘米高度上土壤毛細管中保持的水量。一些文獻對實際中廣泛采用的確定最小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方法做了詳細論述。盡管這些方法也很費力而且帶有許多主
    17  大氣微波輻射計
    張瑞生
    1984(5):77-80.
    [摘要](1680) [HTML](0) [PDF 434.74 K](2898)
    摘要:
    大氣物理方面的理論與實驗均已證實,大氣中存在并且傳播著各種各樣的大氣物理信號。目前研究的大氣物理信號主要是電磁波和重力波。大氣物理信號來源于天體和地-氣系統兩個自然源,以及人類活動時向大氣中發射電波、光波或聲波等人工源。自從三十年代后期出現微波雷達和四十年代中期出現微波輻射計并且發揮效益以來,微波遙感技術及其應用都有了顯著的進展。目前的微波遙感,可分為主動式、被動式和主被動式三種類型。其中,主動式微波遙感是指利用目標與人工發射的微波信號之間的相互作用來進行傳輸與處理目標信息的微波遙感設備,被動式微波遙感是指直接利用目標本身輻射的微波信號來進行探測與處理目標信息的微波遙感設備。而主被動式微波遙感則是在技術
    18  單板機在氣象儀器中的應用
    祁純陽
    1984(5):81-85.
    [摘要](1594) [HTML](0) [PDF 380.26 K](1378)
    摘要:
    氣象儀器的設計,老式的是機械式的,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設計的是電子式的。隨著微處理機技術的發展,今天的儀器設計人員必須拋棄傳統設計中的許多方法,采用新的設計觀點和思路。一些不能勝任設計電子式儀器的人,只要具有基礎軟件知識和一般的無線電知識,也能利用微處理機設計出功能相當的系統來。這一點,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F在,雷達回波的視頻積分、氣象資料的自動填圖、量程的自動選通等都可以通過應用微機加以實現。氣象資料的自動收集、加工、記錄,自動傳輸,自動填圖的工作,是實現氣象裝備自動化的重要方面。誠然,采用專用小型計算機來完成上述任務,在軟件設計上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成本較高,難以大量推廣。近年來,國內外許多人應用單板機
    19  日本研制的絕對輻射表
    張菊生
    1984(5):85-87.
    [摘要](1417) [HTML](0) [PDF 245.39 K](1372)
    摘要:
    一、儀器概述日本氣象研究所研制了一種用來精確測定太陽直接輻射強度的絕對輻射表。此輻射表的總長為28.0cm、橫截面約58.1cm~2。儀器內部結構如圖1所示。觀測限制孔的直徑(a_1)為7.802±0.001mm,空腔孔直徑為5.610±0.001mm??涨豢讖剿闹苎b有一研磨過的環形鏡。鏡面平整度不理想而引起的漫射光,大部分被觀測限制管的光闌和黑壁吸收,一小部分未被吸收的變成雜散光進入空腔引起測量誤差。觀測限制管由一圓筒形銅管構成。銅管厚度約
    20  地面日射量的經驗公式與檢查日射計的簡便方法
    楊寶珠
    1984(5):87-92.
    [摘要](2022) [HTML](0) [PDF 430.28 K](1593)
    摘要:
    1.前言近年來,由于地面熱平衡的能量問題,對正確了解地面日射量的分布和時間變化的要求提高了,并已在包括實驗觀測等許多方面實施日射量的觀測。自設計埃斯屈朗補償日射計(直接日射計)以來,已有90年歷史,其精度為1%。然而,若用作水平面總日射觀測,則不可避免產生5%左右的誤差,有時誤差超過20%。這是1974年和1975年的氣團變性觀測(AMTEX)的情況。從分析研究九州地方常規觀測的日射量資料發現,在日本日射量最多的地方宮崎,晴天中午的水平面總日射量超過大氣頂的值(這些例子將在后面給出)。因此,在當時的熱量收支分析中,還不能完全利用常規觀測資料。今后,將在多方面積累水平面總日射量資料,所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