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第1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新書架上
    1982(1).
    [摘要](1444) [HTML](0) [PDF 68.67 K](1394)
    摘要:
    《全國氣候變化學術討論會文集》中央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院天氣氣候研究所編,1981年科學出版社出版,174頁。本書是1978年8月“全國氣候變化學術討論會”的論文選集,收入論文共十九篇。內容包括:地質時代第四紀我國氣候變遷史;歷史時期,特別是近五百年來我國旱澇和冷暖的演變規律;太陽黑子、行星運動、大氣環流等因子對我國氣候變化的影響;人類
    2  我國氣候變遷和超長期天氣預報的研究
    張先恭
    1982(1):1-8.
    [摘要](1541) [HTML](0) [PDF 609.67 K](1449)
    摘要:
    一、概況六十年代以來,世界和我國許多地區不斷發生大范圍的氣候異常現象,嚴重地影響到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各個方面。周恩來總理于1973年5月14日指示中央氣象局“要好好研究一下氣候變異問題”。同年6月中央氣象局在北京召開“氣候異常座談會”,并建議成立一定的機構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央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所于1973年底成立了氣候變遷研究組。1975年10月在長沙組織了第一次“全國氣候變遷和超長期預報會議”,會后出版了《氣候變遷和超長期預報文集》。1976年11月在西寧召開了“青藏鐵路多年凍土區百年溫度預報討論會”,編制了未來100年我國溫度變化趨勢的預
    3  農業氣象統計方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楊昌業
    1982(1):9-15.
    [摘要](1361) [HTML](0) [PDF 438.06 K](1368)
    摘要:
    《西游記》唐僧取經越荒山,過沙漠,神話中還提到路上遇到妖精鬼怪,迷失方向;如今坐飛機舒適地通過絲綢之路,有大的質變。農業氣象“取經”途中也一樣,過去是巴羅表加算盤、平均數加百分時代,做一個相關計算起碼一天,如今即用小型的計算器,十分鐘即可得出結果。農業氣象“取經”途中,也常被“妖精鬼怪”的數據迷失方向,產生錯覺。瞻望明天,有必要回顧一下昨天。
    4  美國的氣候診斷會議
    王紹武
    1982(1):16-21.
    [摘要](1284) [HTML](0) [PDF 415.94 K](1312)
    摘要:
    自1976年開始,每年秋天在美國商業部及國家海洋大氣局的主持下,召開一次氣候診斷討論會,并及時出版文集。到1980年已是第五次年會了。會議每年輪流在不同地點召開。第三至第五次會議地點分別為:邁阿密大學、威斯康星大學及華盛頓大學。參加會議的主要是美國各大學、研究單位與氣象系統的氣候學家與氣象學家。1980年的會議還有蘇聯、法國、加拿大及澳大利亞的學者與會。從會議的文集來看,氣候診斷會議以總結、回顧過去一年內美國氣候與北半球大氣環流為主。討論的對象主要是時間尺度為幾年的短期氣候振動。同時,對影響氣候的諸多因子,如冰雪、海溫、火山等的情況十
    5  美國七十年代在天氣預報方面的進展及對八十年代的展望
    李毓芳
    1982(1):22-25.
    [摘要](1452) [HTML](0) [PDF 297.85 K](1377)
    摘要:
    美國大氣科學委員會在1977年對美國大氣科學研究初步進行了一次調查。目的是評議大氣科學研究現狀,提出下一個十年的研究任務。在這個基礎上,于1978年6月,由60位科學家以及負責全美政策性問題的有關官員參加,舉行了為期一周的專業會議,對七十年代大氣科學的進展進行了一次評論,并指出今后十年的工作方向。在這個專業會議之后,又召開了許多座談會和工作會議,來檢查現有的研究成果及今后的研究計劃。特別著重在氣候、大氣化學和中尺度強低壓的研究。這些問題是近十年來公眾注意的中心向題。在上述一系列會議的基礎上,由大氣科學委員會負責,寫了一個工作報告。下面是這個報告:《大氣科學方面在八十年代的國家任務》的第二章譯文,有關天氣預報部分。
    6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對全球觀測系統及資料的研究
    周紫東
    1982(1):25-27.
    [摘要](1566) [HTML](0) [PDF 217.27 K](1465)
    摘要:
    一、一般情況在全球大氣研究計劃第一次全球試驗(FGGE)期間全球試驗觀測資料的匯總工作已經結束,這些資料提供了過去從來沒有的、最完全的大氣情況,它給從事旨在改進天氣預報及了解氣候的氣象學家提供了一個不平常的資料庫。全球試驗的主要目的是: (1) 獲得對大氣運動的更好的了解,以便發展更加逼真的數值天氣預報模式; (2) 估計天氣系統可預報性的基本界限; (3) 為制作大氣環流大尺度特點的業務數值預報設計一個最優的綜合的氣象觀測系統;
    7  美國NOAA的產量預報研究
    王馥棠
    1982(1):27-31.
    [摘要](1472) [HTML](0) [PDF 358.98 K](1368)
    摘要:
    七十年代以來,世界糧食危機時起時伏,客觀上提出了在全球范圍內對作物生產進行定量與定時監測的要求。為此,美國三個政府部門:國家航空與宇宙航行局(NASA)、國家海洋大氣局(NOAA)與農業部(USDA)于1974年聯合承擔了研制一種以全球天氣站網和陸地地球觀測衛星上獲取有關作物生產情況的技術方法,開展了相應的協作試驗,并作了大量的準業務應用的努力。這個計劃取名為“大面積作物調查試驗”(Large Area Crop Inventory Experiment),簡稱LACIE計劃。其主要目的在于研制美國所需要的監測全球糧食生產的方法。主要研究內容是:利用陸地地球衛星的觀鍘資料估測作
    8  大氣二氧化碳的監測和研究述評
    忻賢華
    1982(1):32-36.
    [摘要](1422) [HTML](0) [PDF 446.46 K](1408)
    摘要:
    1979年11月1—7日在美國博爾德召開世界氣象組織大氣科學委員會的大氣CO_2工作小組會議,發表了對大氣CO_2一些關鍵方面的研究成果的評述。以下是有關評述的總結。一、碳循環的大氣部分 J.T.彼得森(Peterson)指出最近對碳循環的大氣部分的研究,主要是運用夏威夷莫納洛瓦(Mauna Loa)觀測站從1958年開始的資料。這些記錄是碳循環大氣部分方面最有價值,而且是獨一無二的資料(見圖1)。直至最近,研究人員所使用的其
    9  波譜分析在氣象學中的應用
    黃忠恕
    1982(1):37-41.
    [摘要](1719) [HTML](0) [PDF 430.80 K](1581)
    摘要:
    一、引言自從牛頓(1671)在物理學中引進“波譜”的概念從而產生了對光譜和其他物理振動的模擬分析方法以來,已經有300多年。而對波譜的數值計算分析則是從J·富里哀(Fourier,1807)提出函數展開定理,特別是狄利克雷(Dirichlet,1829)提出展開的充分條件以后才開始的,到現在只不過100多年的歷史。其中絕大部分時間為富里哀級數展開和諧波
    10  阿爾卑斯山試驗
    王素梅
    1982(1):43-45.
    [摘要](1569) [HTML](0) [PDF 212.69 K](1333)
    摘要:
    阿爾卑斯山試驗(ALPEX)是由全球大氣研究計劃的“氣流越山及繞山”子計劃演變來的,它也是全球大氣試驗計劃(GARP)的最后一項大型野外試驗。這項試驗是由國際科學聯盟理事會(ICSU)和世界氣象組織共同發起并領導的,選定了阿爾卑斯山區作為試驗場地。下面就有關試驗的恪方面問題作一介紹。一、理論說明 1.山脈對大氣具有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其直接的影響是使迎風氣流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發生偏轉,即使氣流在不同位置和高度上發生減速和加速;其
    11  防冰型風壓式風向風速計
    渡邊幸男 李敏嫻
    1982(1):45-47.
    [摘要](1536) [HTML](0) [PDF 180.53 K](1431)
    摘要:
    1.前言在寒冷地帶(特別是山岳地帶)使用的風向風速計由于粘附雪以及結冰,結果經常不能觀測,因而曾采用過紅外線照射或在風向風速計內部裝有熱源加熱的方法,作為相應的措施,然而人們指出了這些方法的效果不好,故障又多等缺點。為此人們期望如果能用完全不活動部件的風向風速計的話,既不考慮保溫,故障又少,所以迫切要求研制這一產品。幸而最近由于集成電路制造技術的飛躍發展,半導體感壓元件得到了研制,利用
    12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測量
    G.I.皮爾曼 郝望
    1982(1):47-50.
    [摘要](1592) [HTML](0) [PDF 293.61 K](1357)
    摘要:
    一、引言許多氣體對大氣形成所謂的溫室效應,二氧化碳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其他還有H_2O、CH_4、N_2O、O_2、CO等。CO_2在12—18微米波段吸收很強,攔截了原會直接散失到太空去的地球輻射。這些氣體的溫室效應的總和使地球地面溫度比行星輻射溫度高出大約35°K,這對于生物生存是至關緊要的。四十多年前卡倫德(Callendar)提出,大氣中CO_2濃度在增大,這可能是當時觀測到北半球增溫的原因。普拉斯(Plass)1956年計算得到,如果大氣中CO_2濃度增加一倍,平均地面溫度會增加3.6℃。大氣CO_2的測量五十年代末還不充分,從1957年
    13  用地面激光雷達探測氣象要素的鉛直分布
    A.哈格德 曹學柱
    1982(1):51-53.
    [摘要](1421) [HTML](0) [PDF 276.95 K](1357)
    摘要:
    在對大氣參數進行測量的遙感方法中,使用了聲波或電磁波與大氣中的分子和粒子的相互作用的原理。遙感測量法與常規方法相比有若干優點,特別是在自動操作方面。通過對視野的掃描能夠得到一個大范圍的圖??梢杂筛邥r間分辨率連續獲取真實的垂直廓線,而不用移動感應元件,且幾乎消除了感應元件對大氣的影響。自動無人操作,即低成本的操作補償了投資的不足。在本文中,我們將敘述激光雷達(LIDAD)對于探測大氣的使用。激光雷達是雷達的光學對應物。1960年激光發明以后,激光雷達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光輻射與大氣中的分子和氣溶膠粒子的相互
    14  氣象臺站網的設計
    L.S.剛丁 楊賢為
    1982(1):54-62.
    [摘要](1407) [HTML](0) [PDF 488.07 K](1426)
    摘要:
    本報告的目的旨在探討蘇聯所進行的有關氣象臺站網設計方面的工作,同時還準備介紹與本報告的準備工作有關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是蘇聯地球物理觀象總臺在開展這方面工作時獲得的。 1.臺站網設計的理想方案應當考慮到經濟。如果一特定地區的臺站分布已知,那末根據各種氣象要素場的統計結構特征值,來估計這一地區這些氣象要素場的平均誤差是可能的。這種誤差越大,對氣象狀況認識不夠所造成的損失也越大。很明顯,隨著臺站密度以及維持這些臺站費用的增加,這種誤差將相應地減少。因此,尋求最佳站網密度使損耗最小是可能的。
    15  積雨云的預報
    立平良三 胡圣昌
    1982(1):62-64.
    [摘要](1298) [HTML](0) [PDF 195.11 K](1316)
    摘要:
    不同時效的積雨云預報的方法不同,因此把積雨云的預報按照下列三個方面,分別進行論述是適當的: 1.積雨云實況的掌握, 2.積雨云的短時預報, 3.積雨云的可能性(潛勢)預報。 1.積雨云實況的掌握(位置、強度) 最為實用的掌握積雨云實況的手段是雷達觀測。使用雷達不僅能夠及時地觀測積雨云的位置,
    16  反射率的人為變化和地球上的氣候
    C.沙根 O.B.圖翁 J.B.波拉克 駱繼賓
    1982(1):64-69.
    [摘要](1249) [HTML](0) [PDF 459.78 K](1457)
    摘要:
    人類對地球環境的改變,從地理范圍來說是廣泛的,而且幾乎包括了自然界的各個方面。例如,人們所飲的水、所吃的食物、所呼吸的空氣以及所居住的小環境,從全球范圍來說,都被人類改變了。在過去二十年中,人們對當前人類對環境的影響表示了關切,認為這種影響可能已經大到足以引起氣候變化,而這種變化反過來又會在農業和其它方面產生顯著后果。對當今和未來的氣候有一種廣泛流傳的成見,認為只有現代技術才影響環境,這使多數研究
    17  根據一個新公式計算的全球凈輻射分布
    張景湖
    1982(1):70-75.
    [摘要](1919) [HTML](0) [PDF 418.61 K](1435)
    摘要:
    作為估算凈輻射的一個新公式已從太陽輻射、濕度和氣溫的實測記錄中導出,相信這一公式比以前用云量代替太陽輻射的公式有所改進。其計算值與實測值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97,其估算誤差為2.57卡/厘米~2日。本文討論了這個公式的局限性。例如:反射率標準值的應用,用濕度代替總可降水量以及未考慮二氧化碳的作用等。并把這個公式應用子386個站,制作了四個季仲月和年的凈輻射世界分布圖,其分布形式稍不同于布迪科制作的世界圖。作為凈輻射保留年射入輻射從熱帶的60%減少到高緯度的20%左右。
    18  日本瀨戶內海的海陸風
    安順清
    1982(1):75-77.
    [摘要](1752) [HTML](0) [PDF 241.97 K](1288)
    摘要:
    瀨戶內海位于日本的本州、四國和九州之間,為—東北—西南走向的狹長內海,它是在第三紀末期由于陸地沉降形成的,其深度平均不到200米,海內島嶼星羅棋布,海灣彎曲。每當夏季天氣晴好之時,內海周圍海陸風盛行,白天,清爽的海風緩和了沿岸的悶熱,而晚上海風突然減弱靜穩時,卻使人又一次感到悶熱。在內海沿岸各縣風的預報中,必須考慮到海陸風這種局地現象。另外內海沿岸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日本的重要工業地帶,也是日本最早的國立
    19  介紹一門新學科—人類生物氣象學
    John F.Griffiths
    1982(1):78-86.
    [摘要](1692) [HTML](0) [PDF 333.69 K](1360)
    摘要:
    氣象學既是一門邊緣的科學,也是一門應用的科學,目前它已形成了三十多個分支,人類生物氣象學(Human Biometeorology)就是其中之一。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大氣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每個人的工作、生活與健康。因此研究大氣對人體的影響尤為必要。本文對此從七個方面作了深入的討論。一、直接影響太陽輻射特別是紫外輻射(<0.3微米)能使皮膚變黑、起泡;在紫外線的長期照射下,甚至會引起皮膚癌。此外,強烈的紫外線可引起結膜炎和白
    20  園藝溫室設計用氣象參數確定方法的探討
    王志剛
    1982(1):82-86.
    [摘要](1368) [HTML](0) [PDF 336.55 K](1461)
    摘要:
    七十年代以來,我國廣大北方地區園藝溫室迅速發展。尤其各類塑料薄膜溫室發展最快。但在修建溫室時因對當地的氣候條件考慮不足或結構設計上的缺點或施工中的錯誤,使每年受風災雪害而損失的溫室材料和投資都相當可觀。相反盲目地加大材料的尺寸也常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對于采暖溫室則往往由于把計算加熱負荷用的室內外氣溫參數取值偏大而造成“大馬拉小車”的現象。增加采暖材料、設備和基建投資及經常運行費,浪費了能源?;?/span>
    21  中文氣象科技資料目錄
    1982(1):87-94.
    [摘要](1518) [HTML](0) [PDF 475.45 K](1393)
    摘要:
    說明一、為加強國內氣象科技情報交流,使氣象科技情報工作更好地為氣象科技的現代化服務,現將我所館藏內部交流的中文氣象科技資料、專業會議文獻、氣象刊物論文統一按《中國圖書資料分類法》分類編目,繼續在每期《氣象科技》上報道,供各單位查找使用。二、本目錄著錄格式:每一條左上角為分類號,右上角為流水號,右下角為索取號(非期刊資料才有),中間為資料的名稱、作者、刊印日期、頁數。期刊論文有刊名、期數,會議資料有會議名稱。
    22  學點英語
    1982(1):95-96.
    [摘要](1271) [HTML](0) [PDF 140.71 K](1353)
    摘要:
    Part I. Dialogue Smith: Hello Chang! Lovely day, isn't it? Chang: Yes, it's such a fine day that I thou ght I'd go out for some fresh air, and how are you this morning Mr. Smith? Smith: Very well thank you! I'm glad to tell you that I've been very happy since I came to Beijing for the weather here is very comfortable.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