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第5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意大利6200型蒸發器
    1981(5).
    [摘要](1276) [HTML](0) [PDF 0.00 Byte](278)
    摘要:
    6200型蒸發器包括蒸發盤、觀測水位用的連通管和刻度尺漂浮溫度表等。不銹鋼的蒸發盤安裝在一個穩定的托架上,蒸發面積是1.15m~2。連管與蒸發盤是相通的,二者水位相同。測量水面變化的刻度尺裝在連通管上,其量程是0到100mm。漂浮溫度表測量水
    2  新書架上
    1981(5).
    [摘要](1141) [HTML](0) [PDF 138.21 K](1241)
    摘要:
    《氣候學》羅漢民等編,1980年10月氣象出版社出版,247頁。本書講述了氣候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全書共分九章,從氣候形成的因子(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理條件等)入手,介紹了必要的基本概念和我國氣候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此外,對氣候分類、氣候變遷、氣候調查、氣候資料的統計整編以及應用氣候等
    3  近幾年來我國統計天氣預報的進展
    曹鴻興 史國寧
    1981(5):1-5.
    [摘要](1434) [HTML](0) [PDF 536.22 K](1496)
    摘要:
    一、引言天氣預報的概率統計方法,國外是在五十年代后期,六十年代初期發展成為獨立分支的,在六十年代后期已成為預告氣象要素的重要手段。我國在六十年代逐步發展了這一方法,在七十年代前期達到了一個高潮,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國在統計天氣預報的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進展。本文將主要評述1978年以來我國在統計天氣預報方面的進展。這以前的情況請參閱[1][2][3]。
    4  近年來動力學和統計學天氣預報發展的回顧
    紀乃晉
    1981(5):5-7.
    [摘要](1424) [HTML](0) [PDF 313.55 K](1197)
    摘要:
    自從大氣科學委員會天氣預報研究工作組上次會議(1978年11月27日至12月2日,北京)之后,該會議給大氣科學委員會最后的報告中所列出擬進行的一些工作,已經取得了明顯的進展。資料同化和初值化方面的大量成果支持了模式試驗與發展工作。FGGE提供的觀測資料被證實是高質量的,是試驗新的資料同化方法和預報模式的極好實例,各氣象部門應該在業務中優先考慮使用這些資料。中期預報和甚短期預報都獲得進展,模式模擬工
    5  利用衛星云圖對中蘇邊境日降水量的估算
    W.A.福蘭斯比 譚必福
    1981(5):7-10.
    [摘要](1474) [HTML](0) [PDF 331.34 K](1237)
    摘要:
    引言本文介紹運用衛星云圖資料對中國和蘇聯上空秋末到初春的降水量的估算方法,所用的資料是諾阿-4號衛星的兩種云圖。一種是在上午9時左右(當地時間—下同)和下午8時左右分別拍攝的紅外云圖;另一種是上午9時拍攝的可見光云圖。兩種云圖的分辨率都是2.5公里。做法分三步:(一)在相隔約12個小時拍攝的兩張紅外云圖上劃出降水云區的范圍;(二)運用專門制作
    6  蘇聯的大氣污染自動化監控及儀器裝備簡介
    王素梅
    1981(5):10-12.
    [摘要](1357) [HTML](0) [PDF 236.14 K](1254)
    摘要:
    蘇聯已于1978年建成統一的全國性外圍環境污染監控部門,這個部門的職能之一即監測大氣污染程度以研究污染物的時、空分布,為此必須建立有效的大氣污染監控系統。蘇聯建立大氣污染自動監控系統的設想是:使測量污染成份及氣象參數的過程自動化,能自動傳遞,收集、整理及積累有關大氣污染的情報、并將觀測同所收集到的來自氣體分析儀、自動監督哨、大氣污染
    7  氣體污染物的干沉降
    忻賢華
    1981(5):13-15.
    [摘要](1823) [HTML](0) [PDF 248.02 K](1297)
    摘要:
    1.前言空氣中的污染物在大氣中滯留的時間及其分布的情況,是和它的沉降過程密切相關。通過對雨、雪樣品的分析,對降水中的沉降物已有研究。干沉降是與近地層直接相互轉化而不需降水參與作用的沉降物。沉降在水面或被雨、露水打濕的地面的沉降物也包括在內。干沉降物對作物、植被和建筑材料均可帶來不利的經濟影響,為此,促進了對這方面的研究工作。
    8  人的體溫和環境氣溫
    1981(5):15-15.
    [摘要](3360) [HTML](0) [PDF 92.34 K](1458)
    摘要:
    人的體溫是37℃,人體感到舒適的環境溫度一般為21℃。在濕度較高的環境下,高達38℃的氣溫有人就會虛脫。在干燥通風的環境中只要有水可喝人可以耐受約49℃的高溫。經常在高溫環境中工作的人忍耐力還好,不過也很難忍受52℃以
    9  對氣候起調節和過濾作用的大氣化學過程
    D.H.帕克 陳世范
    1981(5):16-18.
    [摘要](1205) [HTML](0) [PDF 323.73 K](1278)
    摘要:
    一、前言影響地球氣候有五個因子:(1)太陽輻照度的強度和波長特征;(2)地球在空中運行的軌道參數;(3)地球的反射率;(4)海洋的熱存儲(從而控制全球水汽);(5)地球大氣的成份。其中,海洋熱存儲和地球反射率直接與大氣成份有關,因為它決定了給海洋提供熱量的射入和射出輻射平衡。地球反射率主要受云量控制,而云量直接與海洋蒸發有關。陸地反射率與植被以及冰、雪的分布有關,而植被和冰、
    10  森林氣象研究的概況
    崔啟武 朱廷曜 孫紀政
    1981(5):19-21.
    [摘要](1357) [HTML](0) [PDF 335.38 K](1396)
    摘要:
    森林氣象學是應用氣象學的一個分支,它研究森林(包括天然林、人工林)與氣象因子間的相互關系。一、森林氣象研究的概況德國是近代最早對森林氣象進行比較系統研究的國家之一,德國的森林氣象學家認為要了解森林氣候,就必須把注意力集中在森林的活動面——林冠層上,了解在那里發生的氣象過程。1924年德國慕尼黑森林
    11  利用小型計算機系統將網格點資料轉換成氣象圖表
    D.索特曼 L.溫伯爾格 吳賢緯
    1981(5):22-23.
    [摘要](1473) [HTML](0) [PDF 177.37 K](1287)
    摘要:
    1.引言目前,世界天氣監視計劃全球電信系統主干電路及其支線,由于過多地傳遞模擬形式的氣象成品,已經負擔很重了。展望今后,由于采用新觀測技術及用網格點形式交換數值分析和預報的不斷增長,所以數字方式信息量將增加。很明顯,我們在最近將不得不采取措施來減少模擬形式的成品傳輸量。事實證明,目前以圖表形式傳遞的成品可以毫無困難地用網格點
    12  第一次全球大氣試驗資料管理概況
    鄧振飛
    1981(5):24-30.
    [摘要](1276) [HTML](0) [PDF 529.43 K](1477)
    摘要:
    全球大氣研究計劃第一期全球試驗(FGGE)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通過各種努力,獲取一套完整的,供研究用的資料集(Data Set)。 FGGE期間的氣象和海洋資料管理業務十分龐大,它不僅動用了目前的世界天氣監視網系統全球資料加工系統(GDPS),而且為此還特設了許多加工中心。全部資料加工任務要到1982年年底才能最后完成。 FGGE資料加工活動為各國科學家提供了極其豐
    13  日本氣象廳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發展計劃
    殷顯曦
    1981(5):31-32.
    [摘要](1770) [HTML](0) [PDF 190.73 K](1319)
    摘要:
    日本氣象廳目前的數值分析和預報程序的基本結構是自1973年建立起來的。近十年來,所作的分析和預報在天氣預報服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致力于研制更合理的分析方法和更精密的動力模式,在這些模式中改進了數學方案及次網格尺度的物理過程。在客觀分析中,也正在試驗包括氣象衛星資料。根據數值天氣預報和有關技術的發展,1982年后日本氣象廳的數值天氣預報業務將作如下發展:
    14  日本氣象研究所的各種新設備
    楊寶珠
    1981(5):33-38.
    [摘要](1298) [HTML](0) [PDF 489.71 K](1456)
    摘要:
    日本氣象研究所于1979年3月中旬結束了從高園寺舊址遷往筑波學園城的搬遷工作。氣象研究所的主樓建筑總面積為17,225平方米,其它12個館的建筑總面積為4,488平方米。除氣象研究所外,還有高空氣象臺和氣象儀器廠,共占地53公頃。主要工程設施有:氣象研究所主樓,氣象風洞實驗室,觀測場實驗室,輻射能觀測實驗室,地震重力觀測室,低溫
    15  美國博爾德大氣實驗室的觀測儀器
    章育仲
    1981(5):38-39.
    [摘要](1372) [HTML](0) [PDF 209.59 K](1308)
    摘要:
    博爾德大氣實驗室(BAO)是NOAA的波動實驗室及國家大氣研究中心聯合建立、管理的一個新的研究機構,位于博爾德以東20公里。場地設備包括一個300米氣象觀測塔,各種遙感儀器和一個負責收集和處理資料的交互計算功能很強的計算機系統。NOAA在現場安裝的各種直接觀測儀器及遙感儀器,用來為大氣研究及其它大氣感應元件的觀測提供基本數據,
    16  計算垂直速度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吳鳴
    1981(5):40-40.
    [摘要](2148) [HTML](0) [PDF 74.97 K](1397)
    摘要:
    垂直速度,無論對降水,大氣運動過程中能量的轉換和平衡,或能量、水汽、動量的傳遞,都是一個不可缺少的角色,特別對災害性天氣,如暴雨、臺風等,其作用更為明顯。這些,對廣大預報人員來說,是早已熟知的。目前,許多臺站都在進行垂直速度的計算,工作中發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有些牽涉較多,一時還不易解決。但有些還是可以討論的。計算垂直速度有很多方法。一般說來,每個方法
    17  中文氣象期刊題錄索引
    1981(5):41-48.
    [摘要](1311) [HTML](0) [PDF 606.60 K](1482)
    摘要:
    氣象觀測P412強風暴的監測和警報〔譯〕—殷顯曦,《備查資料》,中央氣象局情報所,1980,沁7,27頁 索取號:P4一6一80P412秋冬季節交替時的觀測工作—趙光維;《內蒙古氣象》,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1980,啞5,23一 索取號:尸4一42一80P412。13蒸發及其測量—周景林;《氣象儀器情報網交流資料》,中央氣象局情報所,1980,恤n,19頁 索取號:P4一7一80P412.13我對濕球溶冰的體會—唐代武;《錦州氣象科技》,錦州市氣象局,2980,沁4,17一19 束取號:P4一53一80P412.14地面太陽輻射的分光測定—氣溶膠的削弱作用及其粒徑分布〔譯〕—吳忠祥;《氣象科技報告…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