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第5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二氧化碳與氣候
    1980(5).
    [摘要](1185) [HTML](0) [PDF 0.00 Byte](242)
    摘要:
    澳大利亞氣候研究小組的科學家們證實了美國關于大氣二氧化碳增加引起氣候巨變的預測,他們預言,公元2050年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將增加一倍,這將使環球氣溫上升2—3℃。這項預測,是用安裝在堪培拉的澳大利亞功能最大的計算機進行數值模似試驗的結果。研究主任巴里·亨特說:他的小組設計的數值模式較美國使用的更為真實。并且還得出一個意外結果是海洋,直到200米深,也會增溫2℃左右。由于海水上層每增溫1℃,水位就提高60厘米。這就是說
    2  蘇聯長期天氣預報的物理統計綜合方法
    鄭祖光
    1980(5):1-4.
    [摘要](1421) [HTML](0) [PDF 346.67 K](1234)
    摘要:
    1964年以來,蘇聯地球物理觀象總臺動力氣象室深入研究了長期預報的物理統計方法,并從1970年起作出業務預報。它的工作代表了蘇聯物理統計預報方法的現狀和動向,現綜述如下。一、基本原理和信息來源物理統計方法是統計預報方法的發展。近十幾年尤金等人在統計預報的基礎上致力于加強其物理內容,并引進現代數理統計理論,形成了物理統計綜合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從表征大氣物理現象相互聯系的信息系統中,挑選出符合一定要求的良好的預報關系,對因子和預報量的自然正交分解系數按統計方法建立預報方程并求解,再對預報結果檢驗評定以改進方法。
    3  法國高空氣象資料的使用和自動處理系統(ETADAM)
    1980(5):4-4.
    [摘要](1160) [HTML](0) [PDF 88.04 K](1173)
    摘要:
    此系統主要用于收集、處理由測風雷達和無線電探空儀的接收機所得到的資料以及自動加工無線電探測資料。 ETADBM包括:雷達和無線電探空儀資料的獲取裝置、中心裝置、帶有8單位穿孔機的印刷器(CCITTN°5)、穿孔帶讀書器帶有5單位穿孔機的印刷器(CCITTN°2)。 ETADAM資料使用二十進制(BCD)1,2,4,8碼表示。ETADAM能輸入每秒1個數
    4  護田林帶氣象效應的研究
    劉樹澤 邱杏琳
    1980(5):5-8.
    [摘要](1166) [HTML](0) [PDF 380.65 K](1223)
    摘要:
    森林不僅是國民經濟的寶貴資源,更重要的是,它作為整個陸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物質和能量交換的重要樞紐,對于保持自然生態平衡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是保障人們良好的生存環境和農牧業高產穩產的重要條件。森林在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減少污染、凈化氣空、降低噪音等方面,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植樹造林,發展林業,是一項基本建設,是一個有益當代、造福后代的偉大事業。一般說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森林覆蓋率達到30%以上,而且分布均勻,這個國家或地區的生態環境就比較好,農牧業生產就比較穩定。長期以來,國內國外都很重視森林土壤改良措施。美國政府早在本世紀三十年代初就提出營造大平原防
    5  美國氣象教育調查簡訊
    1980(5):8-8.
    [摘要](1151) [HTML](0) [PDF 94.47 K](1165)
    摘要:
    據美國氣象學會公報1979年第8期報道:該學會曾就美國氣象教育情況向26所大專院校做了調查。結果近10年2715名大專畢業生,其中35%從事氣象工作,37%繼續深造將成為高級氣象技術人材,15%到部隊,13%不能勝任氣象專業,改行搞別的工作。 2715名畢業生中,大約平均1/5的人到政府機關,主要是美國氣象局工作,1/10的人到
    6  印度夏季季風的研究
    史國寧
    1980(5):9-11.
    [摘要](1886) [HTML](0) [PDF 320.59 K](1341)
    摘要:
    隨季節而變化的季風環流是與每年亞洲大陸的加熱和冷卻作用相聯系的,它構成了大氣環流的最重要的大尺度特征。印度季風是指印度洋地區低層大氣的盛行風向一年之內作兩次逆轉變化,這主要是北部的大陸和南部的海洋之間的加熱不同所造成的?!凹撅L”一詞不僅用于印度洋上的盛行風系統,而且還與非洲和南亞的熱帶和赤道地區的天氣現象相聯系。亞洲夏季季風則意味著6—9月期間的降雨。印度夏季季風與亞洲許多國家的國計民生息息相關。以往由于印度洋地區資料缺少,使研究工作受到限制。最近通過“季風試驗”(MONEX)和“全球大氣研究計劃第一次全球試驗”(FGGE),這方面的研究正在取得新的進展。
    7  美國X-3型蒸發器
    1980(5):11-11.
    [摘要](1176) [HTML](0) [PDF 113.89 K](1239)
    摘要:
    蒸發是水文學和氣候學的觀測要素之一。通常用蒸發器測量蒸發。用蒸發器測量蒸發有一個缺點,這就是器的底部和側面傳熱,從而使水體的能量增加或減少。對于湖泊和池塘,這一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但對蒸發器,這一影響卻是很顯著的。為了克服這個缺點,美國設計了X-3型蒸發器。這種蒸發器由玻璃纖維制成,直徑2英
    8  在佩思召開的熱帶低壓的國際會議
    馬鳴宇
    1980(5):12-13.
    [摘要](1149) [HTML](0) [PDF 241.11 K](1078)
    摘要:
    由英國皇家氣象學會澳大利亞分會、美國氣象學會、澳大利亞科學院贊助,1979年11月25—29日在澳大利亞佩思召開了一次熱帶低壓(包括臺風、颶風等)國際會議。會議議程有:社會經濟學的因素、觀測、邊界層和濕對流、模擬、人工影響、業務預報等項目。對會議內容,現簡要介紹如下: 一、觀測在此議程中全面地討論了熱帶低壓的發生、發展、結構、移動等。 W.K.格雷(Gray,美國)認為,通過實際觀測來看,關于過去對熱帶低壓理解的程度和資料處理上,對它發生、發展的理論還不充分,他強調需要改變思路,利用如衛星等新觀測手段的資料和如何充分應用已獲取的資料以及設國際資料庫的必要性等。關于西北太平洋熱帶低壓的發生,陶詩言等著眼于南半球的環流。他們指出:根據1959—1964年的資料分析,在20°S以南,經向環流盛行時,西北太平
    9  日本的農業氣象工作概況
    亓來福 張慶陽
    1980(5):14-15.
    [摘要](1248) [HTML](0) [PDF 194.47 K](1252)
    摘要:
    由于日本的農業生產受各種不利天氣條件如低溫冷害、風害、旱害等的影響較大,因此,對農業氣象工作比較重視。日本的農業氣象工作主要集中在農業部門和有關高等院校,氣象廳負責業務技術管理和農用天氣預報服務工作。一、農業氣象觀測早在1930年,東京中央觀象臺就設立了農業氣象科,1940年把農業氣象科擴大為產業氣象部,1942年成立了農業氣象學會。但是直至1959年以前,沒有設立正規的農業氣象站網。自1959年起,日本氣象廳對農業氣象工作進行了全面的改革。首先把全國劃分為15至16個農業氣候區,然后要求在每一個區內建立1—2個農業氣象試驗站,以形成基本的農業氣象站網。到1970年底,日本有農業氣象觀測站點約700個。按網的布局來看,本州的密度最大,平均每280平方公里一個點,北海道平均每464平方公里一個點。
    10  關于冰雹抑制的一些問題
    楊寶珠 周景林
    1980(5):16-18.
    [摘要](1388) [HTML](0) [PDF 285.37 K](1233)
    摘要:
    人類企圖抑制冰雹活動的歷史是很悠久的。很早人們就采取打炮的辦法來抑制冰雹,打炮防雹的方法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在中歐各國非常盛行,當時也有試驗使用火箭的。那時,歐美氣象部門的負責人曾經開了幾次關于爆炸防雹的國際會議,但沒有多久,這項工作就停頓了下來。1950年以來,由于受人工降水工作的影響,抑制冰雹的研究工作又逐漸多起來,使用的方法與過去沒有多大差別,主要是在云中爆炸TNT炸藥。爆炸防雹方法到1970年已經不用了?,F在主要是用往云中播撒催化劑的方法抑制冰雹。往云里播撒催化劑抑制冰雹是云物理過程的人工變換。成功與否取決于對雹云結構的認識。雹云種類很多,雹云中的風場很復雜,而且風的垂直分量很大。對每種雹云必須掌握好播撒催化劑的時間和部位。因此對雹云進行分類是很必要的。雹云大體上可以分成兩大類:超單體雹云和多單體雹云。
    11  美國常用微處理機產品
    1980(5):18-18.
    [摘要](1182) [HTML](0) [PDF 82.37 K](1171)
    摘要:
    ·…二…字·最高頻率/相位 (MHz)價格型號廠執行指令需時 (拜s) 最短/最長存貯容量(美元)40408080A8085M6800M680918022808086MC6800990028000工NTELINTELINTELMOTOROLAMOTOROLARCAZILOGINTELMOTOROLATEXAS INSTRZILOGPMOSNMOSNMOSNMOSNMOSCMOSNMOSNMOSNMOSNMOSNMOS10.8/21。6 1。5/3。75 0。8/5。2 1/2 .5 2/5 2。5/3 .75 1/5.75 0 .4/37.8 0 .5/? 2/310。75/900 .74/22 .6/25。506。755。5八 8K6理K64K64K641交64K64K IM字節16M字節32K48M字節15。00 9。00 16。00 94。00約200.00 3…
    12  美國科羅拉多東北部隨機防雹試驗的結果——從物理研究角度的總結與討論
    郝望
    1980(5):19-21.
    [摘要](1137) [HTML](0) [PDF 364.81 K](1251)
    摘要:
    本文為美國在科羅拉多東北部的隨機防雹試驗(NHRE,恩勒)的最后一部分結果。一、從隨機防雹試驗(1974—76)本身得出的結論目標區地面降雹量是試驗中所用的主要響應變量,對它的統計研究結果是看不出播撒日與控制日之間有多大的差別,得不出播撒究竟是減少了冰雹或增加了冰雹的結論。利用不同測雹儀器的兩個測雹網來估算冰雹總量,并且分析中應用了各種統計方法,但都檢查不出播撒對防雹的影響。恩勒試驗是在蘇聯聲稱防雹得到巨大成功(受災面積平均減少80%)的推動下進行的,并且是重復蘇聯的播撒方法。試驗結果的統計分析在90%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了防雹效果達60%的假設。也即蘇聯的說法在科羅拉多東北部是不成立的。不過恩勒試驗
    13  美國的聯合多普勒業務計劃
    章育仲
    1980(5):22-23.
    [摘要](1127) [HTML](0) [PDF 191.86 K](1290)
    摘要:
    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的環境研究實驗室和國家天氣局與空軍氣象局、空軍地球物理實驗室以及美國聯邦航空局一道共同進行了一次實驗,以確定國家天氣網使用的新一代雷達的實時多普勒特性及主要技術規格,這項試驗稱為聯合多普勒業務計劃(JDOP)。這個項目也是對近十年來多普勒技術的進展的一個總結。 JDOP試驗中預報員用彩色顯示和黑白圖象顯示識別強風暴,記錄下觀測結果與常規觀測進行比較。研究飛機飛行到俄克拉何馬州中部察看多普勒探測的擾動區域。這個計劃的目的是為了研究出新的雷達系統,用其改進龍卷風、風暴的公眾警報,并為飛行安全提供更可靠的保證。
    14  海上自動氣象站
    張慶陽
    1980(5):23-25.
    [摘要](1350) [HTML](0) [PDF 239.19 K](1204)
    摘要:
    建設海上自動氣象站,首先要建設能夠安裝觀測儀器和動力能源設備的平臺,當然也可以利用用于其他目的的平臺。本文則主要介紹海上自動氣象站專用平臺的形狀、固定的方法、系留技術等。一、海上平臺的形狀和特征目前世界各國已投入實際應用的平臺分類,大致如表1所示。 1.平盤型浮標:由于平盤型浮標有足夠的浮力,無論設在怎樣深度的海上,都可以通過海底的系留索固定。還由于這種浮標平臺載重能力大,長時間不需要進行維護。對于大風(比如平均風速60m/S)和大浪(比如平均浪高15m)為了保證浮標穩定而不翻倒,平臺的直徑必須在10m以上,要利用好的鋼材來制作。
    15  無線電遙測雨量系統
    王義忠
    1980(5):26-27.
    [摘要](1069) [HTML](0) [PDF 153.93 K](1251)
    摘要:
    根據防汛的需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研制了一套無線電遙測雨量系統,并于1978、1979兩年汛期進行了現場考驗,取得初步成效?,F將這套系統介紹如下。無線電遙測雨量系統是由一個“中心站”和幾個“分站”所組成。中心站對各分站——雨量觀測點實施無線電遙控、遙測??刂品绞綖閱柎鹗?即中心站隨時呼叫任一分站,分站應呼后,便自動將一定時段內的降雨積累量編碼發向中心站。中心站通過耳聽手抄譯碼,或通過顯示器將信號直接顯示。中心站如對數據懷疑或收聽不清,還可再次通過遙控核對。如在水庫區域的河川上游建立適當數量的分站,則可以隨時掌握汛期上游雨情,使雨情的測報自動化。
    16  用石英晶體測量大氣溫度的嘗試
    耿寬平
    1980(5):28-29.
    [摘要](1202) [HTML](0) [PDF 161.21 K](1236)
    摘要:
    石英晶體是一種各向異性材料,它能產生壓電效應和電致伸縮,由此可獲得機械振蕩。其固有頻率只和它的幾何形狀有關,和產生振蕩的電路形式及元件無關。這就給我們設計電路和選用元件時帶來了方便。正是因為石英晶體有各向異性的特點,在制作石英晶體時可以選擇不同的晶格面來切取晶片。如果切下的石英片隨溫度變化而幾何形狀基本不變時,則它的固有頻率就隨溫度變化而基本不變。相反,若切下的石英片的幾何形狀隨溫度變化也發生一定規律的變化,則導致晶體的固有頻率也跟隨溫度變化而作一定規律的變化,這時便可用測量頻率的辦法來測量溫度。
    17  植物人工氣候室設計工藝資料
    陳思聰
    1980(5):30-31.
    [摘要](1685) [HTML](0) [PDF 176.32 K](1343)
    摘要:
    (一)定義及國內外簡況植物人工氣候室(下簡稱氣候室)是在人工控制溫度、相對濕度、光照度、光譜、風速、氣壓、氣體濃度等環境條件;研究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各種環境條件作用規律及因果關系的大型設施。 1949年美國巴薩笛納建成世界上第一個人工控制溫、濕、光照的植物研究所。該研究所負責人溫特教授稱之為Phytotron。30年來發展很快,越來越多國家專業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相繼建造了各種類型氣候室、箱:大至幾千平方米,小至1m~2及0.3×0.4m~2;控制環境條件由通用型(溫度、濕度、光照)至專用型(溫、濕、光強、光譜、風速、氣壓、CO_2濃度、土壤溫度等)??刂凭取⒆詣踊潭炔粩嗵岣?。
    18  電腦控制的小型氣象站
    1980(5):31-31.
    [摘要](1187) [HTML](0) [PDF 104.01 K](1229)
    摘要:
    這一裝置是一個用小型計算機控制的小型氣象站,測量的要素有溫度、氣壓、風向、風速。傳感器裝在電視天線上,通過電纜連接到接收機上。接收機裝有小型計算機,對來自傳感器的信息進行處理。根據需要,通過控制旋鈕可以顯示溫度、氣壓、風向、風速、日期和時間。還可以計算風寒指數(Wind chill index)。接收機可以存儲最高氣溫、最低氣溫、最高氣壓、最低氣壓、陣風峰值等,還可計算平均風速、氣壓變量,從而了解
    19  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人工氣候室簡介
    1980(5):32-34.
    [摘要](1437) [HTML](0) [PDF 206.84 K](1192)
    摘要:
    一、概況總投資:196萬元總土建面積(包括輔助用房):3273m~2 氣候室使用面積:360m~2(分兩部分) (1)人工光照部分19間:255m~2 (2)天然光照部分6間:105m~2(即玻璃房) 1963年開始設計至1966年土建施工結束。1971年設備安裝結束,1973年正式投入使用。人工光源采用近似太陽光譜水冷氙燈(6KW)。19間人工光照室共有水冷氙燈64盞。二、氣候室空調系統及主要設備 (a)空氣處理方案:每房間設獨立空氣調節系統: (1)用5℃冷凍水對空氣進行噴淋處理(用于15—50℃房間)。
    20  各國長期天氣預報業務情況調查
    1980(5):34-36.
    [摘要](1222) [HTML](0) [PDF 208.47 K](1106)
    摘要:
    一、沒有長期預報業務,也不打算在近期開展業務的國家: 奧地利—缺乏充分有效的預報技術(現有的預報技術水平達不到)。比利時—缺乏充分有效的預報技術。巴西—長期預報方法在一些氣象局正在使用,而在別的地區,特別是在熱帶其結果可能不適用。古巴—沒有長期預報的機構。丹麥—缺乏充分有效的預報技術。芬蘭—應用現有的方法和手段的預報技術是沒有價值的,盡管它在統計學上是有意義的。不過,預報是需要的,應該在若干時間后開始進行。
    21  發電廠煙流所引起的降雪
    陳世范
    1980(5):37-37.
    [摘要](1067) [HTML](0) [PDF 96.71 K](1141)
    摘要:
    近年來,美國海洋大氣局大氣物理與化學實驗室研究了人為產生的空氣污染物質(特別是燃煤發電廠放出的煙流氣溶膠)所引起的無意識人工影響天氣。曾在一些發電廠的煙流中發現大量的凝結核(CN)和冰核(IN)。這些冰核可改變云的微物理特征,最響下風方降水。瓦耳蒙特(Valmont)發電廠位于博爾德(海拔1.6公里)以東8公里,發電量為320,000千瓦,每日耗煤量約為1700噸。燃燒排放的氣體從三個煙囪(114米、91米和76米)排出之前,先經過污染控制裝置(包括靜電沉淀器和除塵器)。有人對該電廠排出的煙流進行了研究,除測出主要元素成份硅、鋁和鐵外,還測出了其它15種微量元素。在一個無風而
    22  太陽能和風能利用中的氣象問題
    彭治班 唐征
    1980(5):38-39.
    [摘要](1231) [HTML](0) [PDF 157.94 K](1197)
    摘要:
    近幾年英國夏季天氣異常,加上燃料提價,使人們對于家庭利用太陽能的興趣不斷增加。本文介紹使用現成的氣象觀測資料,估計人們從太陽和風中獲得的能量的可能性。在所需的資料中,雖然風速計和日照計的自記記錄要好一些,但同樣需要大量的風速和日照觀測資料。用太陽能發電是可能的,但效率太低,又費錢,同時所需的機械也太復雜。因此,下面將考慮一條用太陽加熱而用風來發電的途徑。電和風能一團質量為m,移速為V的空氣,其動能為1/2mV~2。每秒鐘碰撞到垂直于風、面積為A的風車上的空氣質量為ρAV,其中ρ為空氣密度。因此,每秒鐘碰到面積為A的風車上的空氣的動能為1/2ρAV~3。由于動能隨V~3而變化,因此必須考慮風速的分布,大部分
    23  太陽能利用的氣候效應
    邱杏琳
    1980(5):40-41.
    [摘要](1247) [HTML](0) [PDF 171.59 K](1288)
    摘要:
    太陽能是最基本的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太陽能的廣泛應用,將會從根本上改變人類能源利用的狀況。西德明斯特大學應用氣候學和環境研究中心,為研究太陽能利用的氣候效應,模擬了幾種與地面反射率變化有關的太陽能采集裝置,如光電系統太陽能采集器、太陽塔和太陽場、太陽能衛星站及生物轉換。并對各種采集裝置的效應作了估算和比較。在估算中,假定計算期間的平均反射率為常數,且能量通量僅限于可感的能量形式。地表面接受太陽能后,在轉換過程中的能量通量,宜以自然環境下的變化情況來表示,盡量避免遭受人為因素的影響,也就是說,這個區域應不受實際太陽能采集區和都市區的收集系統的干擾,因為在那些實際太陽能采集區和都市區里采集到的太陽能,有不同程度的傳輸和消耗。為說明不同形式太陽能采集裝置所造成的氣候效應,現將應用不同形式集能裝置的太
    24  關于雷暴持續時間的若干研究結果
    施能
    1980(5):42-42.
    [摘要](1292) [HTML](0) [PDF 91.54 K](1180)
    摘要:
    彼斯科夫和契斯佳科瓦分析了四個航空站,1963—1970年夏季273天的雷暴資料。對其中有近雷暴和遠雷暴的203天分別制作了層結曲線、狀態曲線,統計了各種參數。他們將雷暴持續時間定義為近雷暴或遠雷暴的放電間隔不超過半小時的持續時間,并且取四個航空站的最大持續時間進行分析。得出雷暴持續時間Δt與如下一些因素有關,現摘譯如下: 1.持續時間(Δt)與狀態曲線偏離層結曲線(T′-T)的關系: Δt隨T′-T的增加而增加,起初增加很快,以后(當強的不穩定時)增加減慢。當負偏差時(T′-T4℃,雷暴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