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第2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1978-2000年的太陽活動預報
    徐振韜 趙愛娣 梅產霖
    1979(2).
    [摘要](1536) [HTML](0) [PDF 0.00 Byte](245)
    摘要:
    太陽活動第20周已在1976年6月(1976.5年)結束,相應的極小相對月平滑值(?)_m=12.2。目前太陽活動正處于第21周的上升期。根據Waldmeier方法和公式,來預報本周的峰值、極大月平均值(?)_m,相應的極大時刻()_m。 V=((?)_m-(?)_m)/12(18.4-7.14lg(?)_M) (1)上式V為本活動周上升速率。根據《太陽地球物理數
    2  多普勒雷達用于陸龍卷警報
    1979(2).
    [摘要](1460) [HTML](0) [PDF 0.00 Byte](258)
    摘要:
    美國海洋大氣局的強風暴研究室(NSSL)與國家氣象局和空軍氣象局合作,在俄克拉何馬州的諾曼試用一部強有力的多普勒雷達來監測強雷暴中的陸龍卷。如果試驗肯定它在業務性警戒體系中確實有效,則將由國家氣象局聯合空軍氣象局和聯邦航空局研制業務用的多普勒雷達設備的正式樣機,以便在80年代應用此項技術。試驗從1978年4月起預定進行2年,從試驗的第一個季度來看,可以比地面目測提早20分鐘以上就監測出陸龍卷,還發現有希望監測出伴隨有雷暴暴雨(造成當地
    3  世界氣象組織關于氣象科技人員培訓的要求
    1979(2).
    [摘要](1255) [HTML](0) [PDF 0.00 Byte](249)
    摘要:
    世界氣象組織發表了該組織執委會關于教育和訓練問題的專家小組在1977年修訂的《氣象學和應用水文學人員的培訓教育指南》。在氣象科技人員的培訓、教育方面,按各類技術人員的不同資格和職責,分成Ⅰ、Ⅱ、Ⅲ、Ⅳ四個等級,并分別提出了四種不同等級的氣象科技人員的責任和培養要求、學習年限、需
    4  日、美、蘇數值天氣預報業務水平分析
    殷顯曦
    1979(2).
    [摘要](1400) [HTML](0) [PDF 0.00 Byte](247)
    摘要:
    目前已有近30個國家建立了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由國家氣象中心發布數值指導預報,以提高地方氣象臺的天氣預報水平?,F以日、美、蘇三國為例,對國外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的現狀和前景簡要分析如下。一、業務預報系統根據世界氣象組織關于數值天氣預報的進展報告及近期有關資料,日、美、蘇三國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系統的現狀如表1:
    5  國外臺風路徑預報現況
    殷顯曦
    1979(2).
    [摘要](1419) [HTML](0) [PDF 0.00 Byte](254)
    摘要:
    一、預報方法近年來國外臺風路徑的預報方法不外是經驗方法、相似法,回歸方程法和動力預報法?,F將一些國家現用的客觀方法列于表1 (表1附后)。
    6  氣象資料自動集取系統(AMeDAS)
    有住直介
    1979(2).
    [摘要](1524) [HTML](0) [PDF 0.00 Byte](248)
    摘要:
    一、引言日本氣象廳大約有290個觀測站,其中包括管區氣象臺、地方氣象臺以及天氣站等。此外,還向地方團體、公共機構征集或委托約2200個輔助觀測站。長期以來就愈來愈感到,在這樣一個觀測網內,迅速收集和分發觀測資料,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別是需要加
    7  測量橫向風的光學技術
    1979(2).
    [摘要](1245) [HTML](0) [PDF 0.00 Byte](256)
    摘要:
    一、引言為保障裝甲車輛的火炮直接瞄準射擊,需要水平橫向風的精確資料,其在彈道上的精度要達到±0.5米/秒,最好的辦法是采用遙感技術。未經修正的橫向風可能是較長射程上引起誤差的主要原因。適當地修正橫向風可以改進第一輪射擊的命中能力,將會顯著提高坦克的戰斗效果。
    8  大氣動力學和數值天氣預報中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
    曾慶存
    1979(2):1-2.
    [摘要](1343) [HTML](0) [PDF 120.99 K](1274)
    摘要:
    當今,現代化的技術裝備為大氣科學迅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能否實現大氣科學的大發展,理論研究已經上升到很重要的位置了。就大氣環流、氣候形成、各種時效的天氣預報理論來說,基本上屬于動力學的范疇,近代的研究課題正處在氣象學、流體動力學和數學這三者的匯合點上。因此,必須把這
    9  暴雨中短期預報的觀點和思路
    謝義炳 張鐔 蔣尚城
    1979(2):2-6.
    [摘要](1336) [HTML](0) [PDF 327.66 K](1406)
    摘要:
    暴雨預報在實際上和理論上有其特殊的意義和重要性,它的中期預報也是當前注意的課題。1975-1977年我們組對我國北方盛夏期間的主要暴雨過程,進行了一系列分析工作。1977-1978年的7-8月在中央防汛辦公室進行了暴雨預報實踐,所提出的觀點和方法經受了初步的考驗,給進一步解決暴雨預報問題,啟示了一條可能的有效途徑。
    10  美國大學氣象系的課程設置和研究課題
    1979(2):11-12.
    [摘要](1322) [HTML](0) [PDF 139.58 K](1529)
    摘要:
    美國氣象會每年提出一份關于一些高等院校氣象系課程設置和研究活動的調查報告。1978年發表的題為《大氣和海洋科學方面的課程設置》的調查資料,介紹了對100所學院和綜合性大學的氣象系、大氣科學系或地球物理系1976-1977年情況的調查結果。所調查的100所高等院校,90所在美國,1所在波多黎
    11  美國第一次大氣科學系系主任會議
    1979(2):13-13.
    [摘要](1423) [HTML](0) [PDF 61.43 K](1261)
    摘要:
    由美國氣象學會發起,1977年10月12日至13日,在科羅拉多州博爾得國家大氣研究中心,召開了第一次院校大氣科學系系主任會議,共約50人參加。主要討論了大氣科學專業學生的就業、課程設置、財政和關于建立氣象院校協會等問題。關于課程設置問題,會上集中研究了基礎課和
    12  1979年《世界氣象組織鼓勵青年科學家研究獎》征選
    1979(2):13-13.
    [摘要](1323) [HTML](0) [PDF 61.43 K](1249)
    摘要:
    1979年度的《WMO鼓勵青年科學家研究獎》的征選工作已經開始,授獎名額不超過兩名。授獎條件如下: (1)研究獎規定授予優秀的科學研究論文的作者; (2)研究獎規定授予提名時年齡不超過35歲的有發展前途的青年科學家; (3)每個候選人只須提交一篇論文; (4)凡屬于氣象科技人員,均有應選資格,但WMO執委會的成員最好不提交自己為獲此獎而寫的論文; (5)當同一區域有好幾名被提名者時,則可以均分研究獎。凡由二人合寫的論文,而二人均符合授獎條
    13  美國大學和氣象局在氣象人員教育中的作用
    W. A. Baum Chancellor
    1979(2):14-14.
    [摘要](1376) [HTML](0) [PDF 63.49 K](1246)
    摘要:
    美國的大學,特別是國家海洋大氣局和空軍所屬的大學,歷來都很重視大氣科學的廣泛的基礎課教育。按照慣例,氣象專業教育是在設有不同課程的各大學中進行,然后輔以在職培訓。而美海軍的情況則有些特別,他們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實際上是在海軍內部進行全部的氣象職業教育,這種做法看來是
    14  氣象衛星“雨云-G”進行鋇云試驗
    1979(2):14-14.
    [摘要](1426) [HTML](0) [PDF 63.49 K](1186)
    摘要:
    航宇局宣布:10月28日早晨,雨云-G在阿拉斯加上空用釋放鋇的辦法進行鋇云試驗,在阿拉斯加、蘇聯東部、加拿大西部與美國西北部能夠看到由此產生的發亮的蘭白色云。宇宙局聲稱:鋇是一種無害化學元素,它在宇宙真空情況下會很快消散??茖W家們希望通過觀察它在地球上空的分布情況,追蹤帶電粒子在電離層中和電離層以上的流動情況。衛星放鋇將造成1000公里左右長的四條發光的離子帶,它們約自北緯74°延伸到65°,穿過阿拉斯加東北海岸,一直擴展到中阿拉斯加西南部。為進行觀測,阿拉斯加設有三個攝影站。 (據合眾國際社10月27日電編譯)
    15  美國氣象學會的18種學會獎
    1979(2):15-16.
    [摘要](1278) [HTML](0) [PDF 125.78 K](1322)
    摘要:
    為使讀者了解國外鼓勵氣象科技人員開展科研工作的情形,以及近年來在科研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現將美國氣象學會設獎和近兩年授獎情形做一簡要介紹——編者
    16  美國氣象學會1977,1978年授獎情況
    1979(2):16-17.
    [摘要](1112) [HTML](0) [PDF 237.82 K](1392)
    摘要:
    美國氣象學會設有約20種獎?,F將1977、1978年度的獲獎名單及獲獎原因簡介如下: 1.卡爾-古斯塔夫·羅斯貝研究獎 1977 荒川把對流云、邊界層過程加進大氣預報模式,為數值預報方法的研究做出了貢獻。 1978 詹姆斯·W·迪爾多夫富有創造性地研究對流層結構,發展了數值預報模式和擴散方程。
    17  第一次國際降雹測量專題討論會
    1979(2):17-18.
    [摘要](1188) [HTML](0) [PDF 117.96 K](1234)
    摘要:
    討論會于1977年10月22日-26日在加拿大的阿爾伯塔召開,共有46名(法國5人、意大利1人、瑞士1人、阿根廷1人、美國8人、加拿大30人)科學家參加。會議目的是對各種測雹裝置進行檢定和對比,對地面降雹強度測量的有關問題進行充分討論。參加檢定和對比的測雹儀器有:包有0.2毫米厚鋁板的苯乙烯泡沫測雹板、包有鋁箔的苯乙烯泡沫測雹板、雹塊動量感應儀、包有0.015毫米鋁箔的氨基甲酸酯測雹板以及未加包復的苯乙烯泡沫測雹板。檢定是用一些直
    18  芬蘭的公路自動氣象站
    1979(2):18-18.
    [摘要](1294) [HTML](0) [PDF 62.91 K](1202)
    摘要:
    芬蘭氣象研究所研制了專在公路上進行氣象測報的自動氣象站。這種自動氣象站是一個現場報告系統,安裝在橋梁一類的地方,對能見度、風速、陣風、路滑和洪水等對行車有危險的情況進行觀測、預報或發警報。當能見度低于或等于200米時發出警報。當風速大于或等于15米/秒、陣風大于或等于20米/秒時,
    19  美國的海洋氣象浮標
    1979(2):18-19.
    [摘要](1807) [HTML](0) [PDF 62.91 K](1241)
    摘要:
    美國為了收集海洋和海上的氣象情報,建立了大型海洋氣象浮標網。第一批為六個XERB-1型重100噸、直徑12.19米的塔式浮標。第一個浮標于1970年初安裝于弗吉尼亞州以東125海里的墨西哥灣的深水處。此型浮標能自動觀測風向、風速、降水、太陽輻射、氣壓、氣溫、露點及波浪參數、海水的流速流向、海溫、含鹽度、以及水中聲速。所獲取的資料傳遞給設于邁阿密的海岸警衛站。動力供應為兩個柴油機,每年加油一次。
    20  青藏高原影響研究的新動向與新概念
    高由禧
    1979(2):19-20.
    [摘要](1385) [HTML](0) [PDF 133.62 K](1401)
    摘要:
    近10年來,關于青藏高原對大氣環流、天氣和氣候影響的研究,在數值模擬實驗,模型模擬實驗,數值預報實驗等方面取得進展,并將進行大規模綜合觀測實驗。一、青藏高原對氣候形成影響的數值模擬實驗六十年代以來,不少人開展了大地形對氣候形成
    21  我國寒潮中期預報的新進展
    紀乃晉
    1979(2):21-23.
    [摘要](1419) [HTML](0) [PDF 227.65 K](1328)
    摘要:
    寒潮是我國重要的災害性天氣,尤其是春秋季寒潮及暴風雪對農牧業生產危害極大,氣象服務工作中迫切需要中期寒潮預報。我國廣大氣象專業人員通過自己的天氣預報實踐和科學研究,二十多年來在建立我國中期寒潮預報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早在五十年代初就
    22  氣象衛星在人工影響天氣方面的應用
    盧志強
    1979(2):24-26.
    [摘要](1522) [HTML](0) [PDF 216.85 K](1045)
    摘要:
    一、引言 1966年發射的第一個地球同步衛星,每半小時提供一幅分辨率為4公里(星下點)的可見光圖片,可以監視云的運動及生長,從而推算風,辨認產生短期天氣變化的中尺度擾動。1970年代又發展了諾阿系列和DMSP(國防氣象衛星計劃)系列的極軌衛星,裝置先進的可見光和紅外輻射儀。諾阿的甚高分辨率輻射儀分辨率可達1公里,DMSP的可達0.6公里,這兩
    23  世界氣象組織增水計劃(PEP)的播云劑專家會議紀要
    1979(2):26-28.
    [摘要](1244) [HTML](0) [PDF 207.93 K](1152)
    摘要:
    世界氣象組織增水計劃的播云劑會議于1977年10月10-15日在索非亞舉行。會上對播云劑的有關問題進行了討論。一、成核劑云中過冷水相的冰的生成可以通過同質核化或異質核化來達到。會議從總的方面討論了成核作用,并
    24  美國衛星SMS/GOES系列發射情況一覽表
    1979(2):28-28.
    [摘要](2427) [HTML](0) [PDF 54.65 K](1221)
    摘要:
    1.SMS地球同步氣象衛星,SMS-1、2都是GOES的原型衛星; GOES地球靜止業務環境衛星,音譯“戈斯”。 2.表中所列每顆衛星都裝有下列儀器、設備: 可見光和紅外自旋掃描輻射儀(VISSR)用0.55-0.70微米和10.5-12.6微米兩個通道分別獲取白天可見光云圖和晝夜紅外云圖。資料收集系統(DCS)用來收集和轉發邊遠地區的各種固定平臺和移動平臺所獲取的環境資料。空間環境監測儀(SEM)用來監測太陽活動和地球磁場強度,它包括一臺磁強計,一臺太陽X射線監測器,一臺高能粒子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