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第6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浙江省連作晚稻秋季低溫氣象服務經驗交流會
    1977(6).
    [摘要](1221) [HTML](0) [PDF 0.00 Byte](274)
    摘要:
    在英明領袖華主席抓綱治國的戰略決策指引下,在全國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會議的精神鼓舞下,1977年浙江省連作晚稻秋季低溫氣象服務經驗交流會于5月下旬在寧波市召開。參加會議的有省氣象局、地區(市)氣象臺、縣氣象站和戰斗在生產第一線的氣象哨的代表,浙江省農科院、杭州大學、浙江農大和中央氣象局氣象科技情報研究所也有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認真學習了華主席在全國工業學大慶會議上
    2  1977年6—7月500毫巴環流指數、環流型、環流特征量資料
    1977(6).
    [摘要](1250) [HTML](0) [PDF 0.00 Byte](273)
    摘要:
    ┌─┬───────┬───────┬──────┬──────────────┬─────┐│月│亞歐地區 │亞洲地區 │大西洋—歌 │副熱帶高壓 │東亞槽 ││ │環流指數 │環流指數 │洲環流型日數│ │ ││ ├───┬───┼───┬───┼─┬─┬──┼──┬──┬──┬──┬──┼──┬──┼─────┐│ │lZ │IM │lz │l從 │W │C │E │面積│強度│西伸│脊線│北界│平均│平均│中心位置 ││ │ │ │ │ │ │ │ │指數│指數│脊點│位置│位置│位置│強度├──┬──┤│ │ │ │ │ │…
    3  預報臺風路徑的相似原理
    1977(6):2-5.
    [摘要](1474) [HTML](0) [PDF 299.93 K](1496)
    摘要:
    近年來,國外預報臺(颶)風路徑成績最佳的一個方法,是所謂相似方法。美國邁阿密國家颶風中心稱此方法為HURRAN,關島美國艦隊天氣中心聯合臺風警報中心稱此方法為TYFOON。結合預報實踐經驗,我們對之又作了若干改進,制訂出三個方法:相似方法,相似加權方法和相似加權回歸方法。其中前兩個方法較簡單,在不使用計算機的情況下,由一、兩個人手算一小時左右即可算出預報結果,適合廣大氣象臺站日常使用。
    4  打轉臺風的一些統計特點
    陳景奎
    1977(6):5-6.
    [摘要](1419) [HTML](0) [PDF 174.00 K](1458)
    摘要:
    本文用1949—1976年7—9月份西北太平洋臺風資料(缺1971、1974—1976年打轉低壓資料)對122—145°E間15°N以北范圍內的太平洋上打轉臺風進行了統計(①指其路徑軌跡已呈一圓形,②包括打轉熱帶低壓,但不包括在南海生成東移至本區域打轉的臺風或熱帶低壓,下同)。統計結果表明,打轉臺風路徑雖是臺風路徑的一種特殊現象,但還是有一定規律的?,F分述如下:
    5  近年來關于臺灣省地形對臺風影響的一些研究
    王志烈 董克勤
    1977(6):7-8.
    [摘要](1470) [HTML](0) [PDF 216.81 K](1422)
    摘要:
    我國臺灣省臺灣山脈縱貫南北,海拔高度一般在1,800米左右,有22座3,500米以上的山峰。平均每年有1—2個臺風穿過臺灣山脈進入閩、浙、粵等省。我國氣象工作者歷來很注意臺灣省地形對臺風的影響,近幾年又作了一些新的總結和研究。
    6  用多重套網格法作臺風移動的數值預報
    王長根
    1977(6):9-9.
    [摘要](1329) [HTML](0) [PDF 108.83 K](1314)
    摘要:
    日本氣象廳電子計算中心大河內芳雄在對500毫巴等壓面上臺風移動的正壓預報中試用多重套網格法收到一定成效。在實驗中采用輻散正壓模式,網格間隔和時間步長列在表1中;在極射赤面投影地圖上,北半球四步細網格套用的范圍如圖1所示。時間積分用歐拉向后方案,在四步細網格套用范圍內計算所用
    7  幾種遙感對流層大氣的新技術
    1977(6):9-9.
    [摘要](1213) [HTML](0) [PDF 108.83 K](1421)
    摘要:
    根據聲波或電磁波和大氣相互作用而設計的遠距離測定大氣參數的技術,這是人們監視大氣活動過程的一個重要突破。遙感系統的特點是:測定可在遠距離進行,即無需將儀器放置在要測定的大氣區域內;由單點可取得時空分辨率的一維、二維甚至三維空間分布的大氣參數資料;可減少局地和瞬時擾動的失真影響,遙感測
    8  “寒露風”環流特征的初步分析
    1977(6):10-14.
    [摘要](1252) [HTML](0) [PDF 482.69 K](1546)
    摘要:
    長江中下游是我國主要雙季稻區,全區日平均氣溫穩定≥10℃的日數為210—24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無霜期在225—300天,適宜發展雙季稻。近幾年來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雙季稻種植面積已擴大到一億一千多萬畝,對貫徹執行毛主席“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偉大指示,具有重要意義。華南地區則是我國主要雙季稻和三季稻區,全
    9  《天氣預報經驗選編》
    1977(6):14-14.
    [摘要](1205) [HTML](0) [PDF 108.90 K](1287)
    摘要:
    吉林省氣象局于1976年10月匯集編印了一本《天氣預報經驗選編》,共刊登了78篇天氣分析預報方面的技術材料,全書共約50多萬字。材料的作者有吉林省氣象臺和氣象科學研究所,有省的暴雨會戰小組也有該省的各市、盟、州氣象局和縣、旗氣象站的氣象工作者。這本選編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包括超長期、長期、中期、短期天氣預報經常應用的各種分析、
    10  對農作物增施二氧化碳試驗小結
    1977(6):15-15.
    [摘要](1255) [HTML](0) [PDF 95.32 K](1388)
    摘要:
    一、試驗目的: 尋找農業增產新途徑,為普及大寨縣服務。二、試驗方法和過程: 1.地點:涿縣刁沃公社沿魯大隊農事場。 2.作物和處理:選用一些生育期較短、淀粉含量較高的作物,如夏甘薯和夏玉米。甘薯品種為開花二號和五五三;玉米品種是團結一號。對兩種作物分別劃出試驗小區和對照區,相隔20米以上,面積各為一分。試驗小區用塑料布圈圍,圈圍高度甘薯地為70公分,玉米地為140公分。
    11  靖西縣農業改制的氣候調查分析
    李仕謨
    1977(6):16-16.
    [摘要](1330) [HTML](0) [PDF 104.12 K](1252)
    摘要:
    廣西靖西縣地處桂西山區,大部地區海拔500—1000米。年平均氣溫19.1℃、雨量1566.3毫米、日照1547.7小時。解放前主要種一季中稻,產量低。解放后,經過反復實踐,找出了適合于本縣氣候條件的田玉米加晚稻為主的兩熟制,產量大大提高。
    12  自動氣象填圖機
    1977(6):16-16.
    [摘要](1963) [HTML](0) [PDF 104.12 K](1337)
    摘要:
    浙江大學無線電系、浙江省氣象臺和南京氣象學院等單位共同協作,針對天氣預報填圖工作薄弱環節,研制成功了利用電子計算機接收訊號、運算,包括控制X—Y函數記錄儀及自動填圖儀的整套硬件設備,由南京氣象學院配制了計算機軟件,已列為浙江省1976年第一項科技成果,并于1976年底填出了第一張天氣
    13  旅大地區兩茬生產的農業氣候區劃
    1977(6):17-18.
    [摘要](1217) [HTML](0) [PDF 198.00 K](1416)
    摘要:
    發展兩茬生產,是提高復種指數,增加單位面積產量的有效途徑。兩茬生產的農業氣候區劃就是把各地的氣候和兩茬生產對氣候條件的要求有機結合起來,把我區劃成幾種不同類型的兩茬生產區,為充分利用我區的氣候條件,因地制宜的發展兩茬生產提供依據。
    14  巨鹿縣夏播墨麥及其農業氣象條件
    1977(6):18-18.
    [摘要](1270) [HTML](0) [PDF 158.47 K](1316)
    摘要:
    河北省巨鹿縣氣象站、閻疃氣象哨于1976年用墨西哥小麥“他諾瑞”和“伊尼亞”兩個品種進行夏播試驗,8月1日播種,11月8日成熟,全生育期99天,其間總積溫1830℃,獲得折合畝產397.7斤的好結果。與墨麥原產地比較,在巨鹿縣墨麥生育前期溫度偏高0—6℃,而后期則偏低1—5℃,生育期縮短10天,積
    15  北方四省協作研究低溫冷害的長期預報
    1977(6):18-18.
    [摘要](1251) [HTML](0) [PDF 158.47 K](1354)
    摘要:
    我國北方(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四省是我國糧食的重要產區,而低溫冷害是這個地區農業生產的主要自然災害。建國以來,這個地區出現過八次低溫早霜災害,每次都造成糧食的大幅度減產。英明領袖華主席從第二次全
    16  “75.7”華北氣旋暴雨動力分析會戰
    丁士晟
    1977(6):19-19.
    [摘要](1341) [HTML](0) [PDF 109.30 K](1280)
    摘要:
    根據“三北災害性天氣預報科研協作組”的計劃,吉林、遼寧、黑龍江省氣象局和北京大學、吉林大學等五個單位于1977年5月10日到6月10日在北京進行了“75.7”華北氣旋暴雨動力分析會戰。這次會戰是在“三北災害性天氣預報科研協作組”組織的“75.8”和“58.”兩次暴雨會戰的基礎上進行的。這次會戰次暴雨天氣過程進行了較細致的分析外,主要對幾種計算垂直運動的方法進行了對比分析。用連續性方程、ω方程、絕熱法三個方法計算垂直運動;
    17  黃河中游“五八·七”大暴雨會戰
    1977(6):20-20.
    [摘要](1277) [HTML](0) [PDF 121.48 K](1453)
    摘要:
    在英明領袖華主席抓綱治國戰略決策的指引下,在深入揭批“四人幫”斗爭的高潮中,黃河中游暴雨預報科研協作小組于4月份在鄭州市組織了黃河中游“58.7”大暴雨會戰。參加會戰的有水電部水調所、黃委會、中國科學院大氣所、北京大學、蘭州大學以及陜西、山西、河南、
    18  副高及其與長江下游旱澇關系的長期預報科研協作
    1977(6):20-21.
    [摘要](1082) [HTML](0) [PDF 211.02 K](1227)
    摘要:
    在以華國鋒主席為首的黨中央一舉粉碎“四人幫”反黨集團的偉大勝利的大好形勢鼓舞下,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及1976年全國長期預報經驗交流會議提出的“集中力量、加強協作,猛攻旱澇預報特別是大旱大澇預報”的要求,經過醞釀和準備,浙江省氣象臺、上海中心氣象臺、江蘇省氣象臺、中央氣象局氣象臺、中國科學院地理所、中央氣象局科研所、南
    19  對天氣預報現況的剖析
    C.S.拉梅奇 盧志強
    1977(6):21-24.
    [摘要](1383) [HTML](0) [PDF 424.90 K](1531)
    摘要:
    應用氣象學及其研究長久以來是以下列所建立的信念為前提的,即重要的天氣變化總是有事先出現的為人所熟悉的氣象征兆可循,隨著觀測次數和測站密度的增加以及計算能力的增長,天氣預報的準確率也會得到提高。但近年來觀測、計算能力雖已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天氣預報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改進;與之同時,對于氣壓場的預報,動力學的數值預報方法也不見得比統計方法好。矛盾的關鍵可能歸咎于湍流的問題。過去由于氣象工作者是用簡單的統計形式來表示湍流,以致它的作用弄不清楚。但根據最近流體動力學的研究證實,湍流實際上是強的間歇性發作而且是各向異性,它往往在極短的時間內(占整個時間的5—10%)便能完成大部分大氣的混合和輸送過程,以致無論在動力或統計模式中都無法適當地處理它們。假如這種起決定性作用的又是不可預報的湍流爆發是各種時、空尺度的大氣變化的最重要的因子,而且也有些事實證實是如此,那么,企圖通過使用細致復雜的統計程序來達到提高天氣預報水平的目的就是徒勞的了。如果上述的設想屬實,那么通過參數化方法和使用更詳細的數值模式來改進預報就沒有用,而是應該集中于研究湍流爆發的特征和分布,特別是應設置觀測系統以便能盡早揭發出湍流爆發的各個發展階段,只有這樣,預報才可能得到改進。
    20  國外人工消霧情況
    云軍
    1977(6):25-27.
    [摘要](1607) [HTML](0) [PDF 305.78 K](1443)
    摘要:
    霧對日常生活很有影響,特別是對交通運輸有嚴重的影響,因此在機場或個別場合常需要人工消霧。一、人工消霧的原理消霧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能見度,能見度與霧滴粒子的關系為: 其中V是能見度,N_i和r_i分別是霧滴的濃度和半徑,K_i是霧滴的散射系數,對球形水滴可取為2。
    21  吉林省氣象局參加全省主要科技成果展覽
    1977(6):27-28.
    [摘要](1288) [HTML](0) [PDF 199.88 K](1349)
    摘要:
    吉林省氣象局在省科技局主辦的吉林省科技成果展覽會上展出了有天氣預報、人工控制局部天氣、農業氣象和群眾辦氣象四個部分內容。著重介紹了我省廣大氣象工作人員在毛主席革命路線的指引下,積極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情況。在天氣預報工具的研究方面,提出了用樹木年輪作超長期天氣預報,為我省的
    22  日本氣候學百年發展史
    柳又春
    1977(6):28-30.
    [摘要](1833) [HTML](0) [PDF 319.52 K](1717)
    摘要:
    日本近代氣候學在氣象科學領域內,形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始于上世紀中葉,迄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v觀日本近代氣候學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一、初期階段初期階段指上世紀中葉至本世紀二十年代左右。上世紀中葉(1851年),日本出版了川本幸民的15卷《氣海觀瀾廣義》,書中比較詳細的介紹了大氣圈的
    23  美國氣象衛星將采用新的觀測技術
    1977(6):30-30.
    [摘要](1278) [HTML](0) [PDF 107.31 K](1406)
    摘要:
    美國氣象學會發表政策聲明,在1978—1979年期間,將在氣象衛星上實驗兩種的觀測技術,一是通過無源的微波測量對海平(?)溫度進行測定;二是通過一個有源的微波系統對海洋狀況和海面風進行測定。對其它參數也將進行精確的測定。
    24  1977年長江流域長期水文氣象預報討論會技術內容簡介
    1977(6):32-33.
    [摘要](1232) [HTML](0) [PDF 434.17 K](1353)
    摘要:
    在英明領袖華主席抓綱治國的戰略決策指引下,在全國人民高舉毛主席的偉大旗幟,掀起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的熱潮大干社會主義的大好形勢下,1977年長江流域長期水文氣象預報討論會于3月30日至4月9日在江西九江市召開。這次會議收到預報經驗交流材料近70篇,現將主要內容簡介如下:
    25  長江中游第三次汛期預報1977年協作會議
    1977(6):34-34.
    [摘要](1279) [HTML](0) [PDF 0.00 Byte](266)
    摘要:
    長江中游第三次汛期預報協作會議,于4月12—17日在湖北黃石市召開。代表們以毛主席的哲學思想作指導,分析、研究長江中游地區汛期天氣的各種影響因素,討論了汛期天氣預報,并交流了制作汛期長、中、短期天氣預報的經驗,這次會議交流的技術材料具有以下特點: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