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第4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吉林省第五次暴雨會戰
    1977(4).
    [摘要](1239) [HTML](0) [PDF 112.43 K](1220)
    摘要:
    吉林省第五次暴雨會戰于1月23日至2月9日在伊通縣進行。這次會戰傳達落實了“三北”運城氣象會議精神,分析了三次大暴雨。參加這次會戰的有省氣象局、氣研所、氣象臺,部分地區(盟)臺、縣站,和吉林大學等14個單位共19人。
    2  北京市防雹現場會
    1977(4).
    [摘要](1220) [HTML](0) [PDF 51.44 K](1236)
    摘要:
    1977年4月5-6日北京市在順義縣召開防雹現場會。京郊各縣(區)武裝部、水利局、防雹辦公室、火箭廠、炮彈廠和市氣象科學研究所的代表參加了會議。北京工業學院、七機部五○八所、北京市科技局、南京塑料廠、中央氣象局研究所和情報所的代表應邀參加了會議。會議組織了現場參觀,經驗交流,落實和部署了1977年的防雹工作。
    3  《降水量計算與預報》
    1977(4).
    [摘要](1441) [HTML](0) [PDF 55.46 K](1208)
    摘要:
    華東水利學院1976年8月刻印,吳和賡編寫。講義介紹了鉛直速度場的計算,可降水量的確定、降水量計算和預報,以及其他有關問題的處理。在鉛直速度場的計算中,介紹了用渦度方程和ω方程計算鉛直速度的基本原理及對凝結潛熱、感熱、地形和地面摩
    4  翻斗式遙測雨量計
    1977(4):2-4.
    [摘要](1247) [HTML](0) [PDF 166.64 K](1235)
    摘要:
    測雨翻斗是目前用于有線或無線遙測雨量的主要測量元件。它具有結構簡單、牢固可靠,易于維修和省電等優點,其缺點是精度差。已設計定型的翻斗式遙測雨量計針對這一缺點已作了某些改進。
    5  水導式遙測雨量計
    張尚賢
    1977(4):4-6.
    [摘要](1316) [HTML](0) [PDF 1.15 M](1391)
    摘要:
    1974年我們開始試驗利用雨水具有高阻值導電性能這一特點制成的遙測雨量計,因是利用雨水“導通”線路,故稱為“水導式遙測雨量計”。該樣機制成后,經室內測試性能較好。1975年委托合肥無線電五廠試制,在試制過程中,按照兩個三結合的方針,對該機又作了大量改進。1976年制造出第一批樣機,并在江、浙、贛、粵、湘五省進行了實地考驗,經過二個多月的試用,證實該機具有精度高、誤差小,可測雨量強度大,各種雨量強度下誤差值穩定,臺站使用時不需要調整等主要特點(考驗結果見
    6  電容式遙測雨量計
    1977(4):7-8.
    [摘要](1300) [HTML](0) [PDF 900.41 K](1319)
    摘要:
    我站遵照偉大領袖和導師毛主席關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破除迷信、解放思想?!钡慕虒?從1972年開始研制電容式遙測雨量計,1974年與封開晶體管廠聯合試制。經過幾年的不斷實踐和反復改進,儀器在不斷完善。電容式遙測雨量計(圖1)它具有:反應靈敏,操作方便,特別適應降雨量大的地區?,F將其性能、結構及工作原理簡介如下
    7  對“橫槽型”寒潮的初步調查與探討
    1977(4):8-11.
    [摘要](1444) [HTML](0) [PDF 264.39 K](1200)
    摘要:
    前言早在建國初期,就有不少同志對“橫槽型”寒潮進行過研究,他們的許多研究成果,都是很有參考價值的。但過去氣象刊物發表的一些文章,常常把“橫槽型”寒潮與阻塞形勢的破壞聯系在一起,這一點值得進一步研究。實踐表明,六十年代以來,發生在東亞地區的寒潮,與橫槽相聯系的并不少,但與阻塞形勢破壞相聯系的卻不多。寒潮過程的具體演變特點,與過去發表的文章所敘述的情況也有較大的出入。究竟“橫槽型”寒潮過程有什么特點,如何掌握這類寒潮的預報,這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下面把我們對這個問題的初步調查和探討作一簡要介紹:
    8  甘肅河西農業改制與氣候
    1977(4):11-12.
    [摘要](1189) [HTML](0) [PDF 138.14 K](1256)
    摘要:
    當前,農業耕作制度的改革是我省農業戰線上的一場大革命。特別是河西是我省農業“五·五”計劃建設的重點,耕作制度的改革,直接關系著商品糧基地的建設。農業改制中,怎樣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氣候資源,變一年一熟為一年兩熟或多熟制,發揮出最大的增產效果,使單位面積的農業產量大幅度地增長,這就是農業改制中需要考慮的氣候問題。
    9  小麥夏秋播的氣象問題探討
    1977(4):13-15.
    [摘要](1248) [HTML](0) [PDF 205.70 K](1384)
    摘要:
    小麥夏秋播是我省農業生產中的一個新生事物,是小麥大幅度增產的一項戰略措施。過去,我省旱地小麥栽培都是作為小春作物,選用冬性或半冬性小麥品種,習慣上均在9或10月播種,4、5月收獲。在整個生育期中要遇到三種不利的氣象條件。第一是播種前后,正值干季開始,由于雨水稀少,使麥苗不齊不壯。第二是霜凍害,早播的冬小麥當重霜來臨時,正值拔節孕穗期,易受嚴重凍
    10  QSZ-1型氣象用數字顯示電子石英鐘
    程剛
    1977(4):16-18.
    [摘要](1357) [HTML](0) [PDF 170.11 K](1293)
    摘要: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先進的技術不斷地應用到氣象探測上,它們對時間信號的準確性、同步性和數字化顯示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例如,在飛機云霧物理探測和人工降水試驗中,機載測量云滴譜、含水量、溫、壓、濕、顛簸等諸要素的各道自記儀器希望在標準的時標信號下同步工作和定時采樣。在遙控遙測氣象探測儀器中,要求定時打開設備進行測量和自動地關閉設備。氣象雷達的照相記錄系統中,要求在給定的時間間隔內,對回波信號自動拍照,同時把時間以數字化形式連同回波信號一起拍下。其它,象雷電的定位觀測及閃電頻數記錄、屋內的試驗工作等也對時標信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11  “B型”“701型”測風計算盤在高仰角時的使用
    1977(4):18-19.
    [摘要](1481) [HTML](0) [PDF 108.76 K](1243)
    摘要:
    “B型”(又稱莫氏)和“701型”測風計算盤是計算高空風的兩種常用工具。使用這兩種計算盤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遇到高仰角時點繪很困難,并且影響測風精度,尤其是對風向的影響更為嚴重。目前臺站在使用這兩種計算盤進行測風點繪中遇到高仰角時,一般都采用兩種辦法來處理,第一種辦法是將高度(用“B型”計算盤點繪)或斜距(用“701型”計算盤點繪)換算成水平距離,再用方位角和水平距離改用“A型”計算盤點繪;第二種辦法是不顧誤差大小用估計方法強行在“B型”或“701型”上繼續點繪。前者由于要更換計算盤手續繁多,影響時效,后者則影響測風的精度。根據“B型”、“701型”計算盤的制造原理和使用實踐,我們發現這兩種計算盤不需要在高仰角時改換計算盤,也可以點繪高仰角記錄。
    12  山東省的農村氣象哨
    1977(4):20-20.
    [摘要](1452) [HTML](0) [PDF 83.61 K](1311)
    摘要:
    山東省氣象局于1976年12月間召開了全省首屆氣象哨代表會議,進行了全面總結。山東省氣象哨、組是1958年在黨的三面紅旗光輝照耀下誕生的。十八年來,廣大哨、組如雨后春筍,大批涌現,全省已建哨一千余處,初步建成了由臺、站、哨組成的管天網,在三大革命運動中,特別是在農業學大寨運動和科學種田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得到了各級黨組織的支持和廣大貧下中農的贊揚。革命群眾說:“氣象哨就是好,科學種田離不了?!?/span>
    13  能量分析與暴雨預報
    1977(4):20-20.
    [摘要](1354) [HTML](0) [PDF 83.61 K](1176)
    摘要:
    在1976年湘中地區中小尺度天氣系統分析預報研究協作區年會上,湖南省湘潭地區氣象臺以“利用地面總能量(T_t)小圖作我區暴雨落點預報的初步嘗試”為題目,介紹了他們在過去天氣圖暴雨預報指標模式的基礎上,為了解決暴雨的具體落區,特別是危害大而范圍小的暴雨中心位置的預報所進行的努力。他們從暴雨、冰雹等強烈對流天氣現象和小尺度氣旋性渦旋的形成和發展相聯系及能量場的演變對于強對
    14  貴州省進行火箭防雹人工降水簡況
    1977(4):21-21.
    [摘要](1304) [HTML](0) [PDF 159.46 K](1160)
    摘要:
    貴州全省現已有58個縣、區進行了防雹、人工降雨及防霜試驗,絕大部分縣都開展了農用小火箭的研制,群眾性運動蓬勃發展。1976年11月8-17日在興義縣召開了防雹、人工降雨小火箭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全省8個地、州、市人工影響天氣領導小組的干部或技術人員,42個縣的防雹、降雨指揮部的干部或技術人員,省、市有關單位的代表,以及安徽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福建省氣象局、云南省羅平縣科委、富源縣氣象站等地區的代表共142人。
    15  湖南省安排氣象科研任務
    1977(4):21-21.
    [摘要](1350) [HTML](0) [PDF 159.46 K](1184)
    摘要:
    為了使氣象工作更好地為普及大寨縣服務,為國民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服務,為在本世紀內實現四個
    16  遼寧省評定1976年氣象科技成果
    1977(4):21-21.
    [摘要](1119) [HTML](0) [PDF 159.46 K](1201)
    摘要:
    遼寧省氣象科學研究所根據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要求,已將省內1976年氣象科技主要成果進行評定,內有《遼寧省軍事氣候志》、“地電在天氣預報中的應用”、“用能量天氣圖進行對流性天氣預報”以及“北
    17  1977年5月500毫巴環流指數、環流型、環流特征量資料
    1977(4):22-22.
    [摘要](1112) [HTML](0) [PDF 98.50 K](1200)
    摘要:
    亞歐地區{亞洲地區!大西洛歐洲一孕巡粵竺}纓嬰卜縛里刃旦粵一’‘{’Ml’21’M}.W 1 C IE東亞槽}極平均位置平均強度0。870。630。58┌───┬───┬───┬────┬───┐│一一} │{.,~}│一~‘}│}~,、} │{二_. │├───┼───┼───┼────┼───┤│租 │及 │四,甲│玫 │習〔齊││數 │數 │脊點 │置 │位置 │└───┴───┴───┴────┴───┘…一驀謄箭…強度下日四曰…一… 月一5一22一1977年5月500毫巴環流指數、環流型、環流特征量資料~~…
    18  “大尺度數值預報成果應用于局地天氣預報”學術討論會
    徐一鳴 紀立人 杜行遠
    1977(4):23-26.
    [摘要](1406) [HTML](0) [PDF 263.02 K](1334)
    摘要:
    世界氣象組織于1976年10月11日至15日在波蘭華沙舉行了“大尺度數值預報成果應用于局地天氣預報”學術討論會。參加會議的有33個國家,第三世界除我國外,還有越南、蒙古、古巴、塞內加爾、委內瑞拉、土耳其以及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等。國際民航組織的代表也參加了會議。會議的四十多篇報告,分作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用動力模式作局地天氣預報;第二部分是根據數值預報結果作統計天氣預報;第三部分是人工修改數值預報結果。現依次介紹如下。會議報告的第一部分是有關直接用動力模式作局地天氣預報的一些問題。這些報告涉及的方面比較多,但從中看出數值預報從報大形勢過渡到報具體天氣的二條途徑:
    19  國外谷類作物產量預報方法
    1977(4):27-29.
    [摘要](1305) [HTML](0) [PDF 175.13 K](1393)
    摘要:
    近年來,國外對谷類作物產量預報方法的研究較為重視。本文就美、加、日、西德等國在這方面的研究做一扼要介紹。北美美國和加拿大這兩個國家有不少研究人員作了氣象因子對小麥產量影響的研究工作。 L.M湯普森研究了天氣條件對美國五個州(黑鈣土和栗鈣土)的春小麥產量的影響,繪制出每一州產量的變化曲線圖(1931-1961年),分析了產量因生產技術的改進而增長以及因天氣條件而變化的情況?;貧w分析結果表明,在計算產量時,非線性方程計算的結果準確性高,最后,湯普森提出了春小麥州的平均產量(y)與3月-8月的總降水量(x_1)以及與全州的4、5、6和7月的平均降水和平均氣溫(分別以x_2,x_3,x_4,x_5,x_6,x_7,x_8 x_9表示)相關的二次方程式。
    20  低溫條件與水稻空殼
    內島立郎
    1977(4):29-31.
    [摘要](1337) [HTML](0) [PDF 2.06 M](1336)
    摘要:
    一、前言關于孕穗期的低溫與產生空殼的關系,按佐竹綜合一些研究成果所得的概念是開始影響產生空殼的臨界溫度,耐寒性強的品種為15-17℃,耐寒性弱的品種為17-19℃左右。產生空殼的多少,與低溫的程度和持續時間以及孕穗期前后的生長狀況有關。另外,在夜溫很低但晝溫很高的情況下,空殼的產生也較輕。但從實際推算的各種氣溫條件下的空殼發生情況來看,從上述結果不易歸納出臨界溫度。其理由之一是在實際的試驗田上出現的低溫和持續時間非常不規律,而上述實驗所假定的低溫條件有顯著差異。如果將各種低溫條件能用一個溫度指標表示,那么可以認為實驗結果,能為研究實際實驗田的空殼現象開辟道路。本報告考慮把冷卻量作為溫度指標,對柴田等(1970)實驗數據的擬合結果良好。
    21  亞洲季風降水變率的區域分布和季節變化
    水越允治
    1977(4):32-33.
    [摘要](1867) [HTML](0) [PDF 2.16 M](1415)
    摘要:
    本文討論了亞洲季風降水變率的區域分布及其季節變化。計算了177個站的1931-1960年的年、月降水變率,研究的區域范圍是60-180°E,10-50°N。主要結果如下。 (1) 有些地區的降水變率很大,有些地區則很小。例如,印度次大陸及其附近大部分地區,除6-8月以外,月降水變率超過100%。與上述地區相反赤道地區和東亞的降水相當定常。 (2) 逐月的降水變率分布變化緩慢,無突然的季節變化。 (3) 每月降水變率分布圖呈帶狀分布,能看出最大和最小變率區,繪制最大、最小變率軸線,以顯示出每月軸線的位置。
    22  用環流資料做秋季低溫預報
    1977(4):34-34.
    [摘要](1185) [HTML](0) [PDF 55.46 K](1119)
    摘要:
    我站利用《氣象科技資料》1976年第3期附刊所提供的環流資料,試做秋季低溫預報,初見效果。具體做法是以本站9-10月第一次出現連續兩天日平均氣溫低于20.0℃作為秋季低溫,這種情況出現對后季稻的揚花、授粉有不利影響。我們用500毫巴西太平洋月平均副高面積指數1-5月份之和作橫座標,上一年9月份亞歐平均經向環流指數作縱座標,對秋季低溫出現日期作點聚圖,在圖上畫出等日期線,發現這個圖有很好的規律性(二十二年中僅1966年一年偏差較大)。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