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第8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氣候學方法》
    于系民
    1976(8).
    [摘要](1389) [HTML](0) [PDF 0.00 Byte](251)
    摘要:
    英國伯明翰大學教師E.T.斯特林格(Stringer)所著氣候學教科書中的一部,1972年美國舊金山出版。此書與作者的另一部著作《氣候學基礎》(Foundations of Climatology)有著密切聯系,內容包括三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為基本方法,有天氣觀測、觀測結果的表達,氣候學模型等三章;第二部分為基本方法的一些應用,有輻射氣候學、溫度、云與氣候、目視氣候與光學氣候學四章;第三部分僅一章屬地理氣候學。作為氣象學和自然地理學中間學科的氣候學,已有較長時間的發展歷史。近年來,氣象學各部分內容如天氣動力學、物理氣象學、數值預報等的迅速發展,氣象雷達、衛星等新探測技術的引進,自然地理環境考察以及環境保護學科的形成,為氣候學
    2  堅持開門辦氣象 為普及大寨縣貢獻力量
    1976(8):2-3.
    [摘要](1180) [HTML](0) [PDF 194.96 K](1296)
    摘要:
    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凱歌聲中,在普及大寨縣的偉大運動的熱潮中,我站在黨的領導下,以階級斗爭為綱,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雙腳走出門去辦氣象,已經初嘗甜頭,初見成效。下面是我站開門辦氣象的一些親身休會。
    3  學術交流《近百年氣候變化》
    1976(8):3-3.
    [摘要](1240) [HTML](0) [PDF 102.68 K](1190)
    摘要:
    南京大學地理系編印的《地理科技資料》1975年第2期包浩生總結。文內從海溫、海冰、冰川、雪線與積雪等方面分析近百年氣溫的變化、近百年降水的變化和近百年氣候變化與大氣環流的關系。認為我國氣候從二十世紀初期開始不斷增暖,四十年代前半時期氣溫增高到頂點,最暖五年平均溫度超過氣象記錄年代平均值0.5—1.0℃;隨后氣溫迅速下降,六十年代以后下降速度變緩,1963—65年還出現有短期回升現
    4  套作玉米田間結構小氣候
    1976(8):5-8.
    [摘要](1296) [HTML](0) [PDF 344.72 K](1407)
    摘要:
    近年來,隨著“農業學大寨”群眾運動的蓬勃發展,華北平原地區,耕作制度發生了深刻變化,小麥,玉米間作套種面積迅速擴大。我們在1974、1975兩年中著重研究了在中等肥水條件下,不同田間結構套作玉米的生育特點、產量形成以及與田間小氣候條件的關系。試驗地套作玉米的畦埂,按埂寬分一尺窄埂與2尺寬埂二組,在一尺埂寬類型中又按不同畦寬分2.2尺,3.4尺,4.6尺畦寬三種,埂上套種一行玉米;在2尺埂寬類型中分5.0尺,6.2尺,7.4尺,8.6尺,9.8尺畦寬五種,埂上套種兩行玉米,各種畦寬均按2500株/畝密度套種玉米。1974年試驗地為冬麥套種玉米,1975年為春麥套種玉米。具體試驗小區配置見表1。
    5  “四號病”的流行與氣象條件的初步分析及預報
    畢伯鈞
    1976(8):8-8.
    [摘要](3326) [HTML](0) [PDF 94.91 K](1395)
    摘要:
    “四號病”(一種馬、騾、驢傳染病的代號)是以吸血蚊虻為媒介,由病毒引起的流行性疫病。經檢疫檢出的陽性“四號病”畜,要進行撲殺處理。近幾年來,本溪地區“四號病”流行漸重。為確保國家財產免受損失,及早做好預防,以控制其疫病流行,開展預報工作很重要?!八奶柌 钡陌l生和流行取決于宿主、病源、媒介和氣象條件。下面僅就“四號病”的流行與氣象條件的關系做初步分析及預報。
    6  南海及其附近地區中層氣旋的分析研究
    1976(8):9-14.
    [摘要](1338) [HTML](0) [PDF 556.40 K](1287)
    摘要:
    一、前言中層氣旋是發生在對流層中層的低緯度天氣系統之一。在我國南海及其附近地區,夏半年經常有中層氣旋活動,而且往往帶來大范圍的降水、雷暴等天氣,對華南地區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對中層氣旋的研究,不僅是熱帶天氣系統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而且對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7  華南前汛期低空急流與暴雨過程
    1976(8):15-19.
    [摘要](1265) [HTML](0) [PDF 518.59 K](1384)
    摘要:
    本文重點分析了1974年4—6月的16次低空急流過程和1971—1973年4—6月14次本省重大暴雨過程(全省10站以上同日出現暴雨),并且以850毫巴等壓面西南風為代表,規定由北向南移的低空急流到達長沙以后才進行分析。由南向北移的到達西沙以后才進行分析。
    8  “兩層訂正引導”臺風路徑預報方案初步應用
    董克勤 李曾中 張婉佩 張杰英
    1976(8):19-21.
    [摘要](1397) [HTML](0) [PDF 260.31 K](1555)
    摘要:
    1970—1972年間,我們曾經在500毫巴正壓形勢預報的基礎上用訂正的引導氣流方法進行臺風路徑的業務預報。通過幾年的預報實踐,聯系過去對各等壓面引導氣流分析研究的結果,我們認識到:低層(850毫巴)引導對臺風移動的作用在不少時候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感覺到:目前,預報低緯度地區的流場變化至少不比預報臺風的移動更容易?;谝陨系目紤],我們提出了一個機器定量計算與預報員分析判斷相結合的兩層訂正引導方案。機器定量計算的部分是:根據起始時刻臺風所在地區的大范圍形勢場,在大形勢穩定和地轉關系的假定下,定量計算出單純的500毫巴引導氣流、訂正的500毫巴引導氣流、單純的850毫巴引導氣流和訂
    9  “結”及其在暴雨預報中的應用
    1976(8):22-22.
    [摘要](1110) [HTML](0) [PDF 81.12 K](1268)
    摘要:
    我縣地處長江下游北岸,暴雨是我縣主要災害性天氣之一。1975年6月份的兩次大暴雨給我們的震動很大,也啟發了我們,尤其是23日的大暴雨之前,各種氣象要素反應很劇烈,由此我們想到暴雨之前哪些是規律性的東西呢?我們從1972年到1975年梅雨期
    10  1976年7—11月500毫巴環流指數、環流型、環流特征量資料
    1976(8):22-22.
    [摘要](1137) [HTML](0) [PDF 81.12 K](1331)
    摘要:
    副熱帶高壓界置北位月面積指數強度指數西伸脊點脊線位置}生遭壟~}平均{平均}位置}強度!;日口無無無無無無┌───────┬───────┐│亞歐地區 │亞洲地區 ││環流指數 │環流指數 │├───┬───┼───┬───┼─┬─┬──┐│Iz │I卜, │Iz │IM │W │C │E │├───┼───┼───┼───┼─┼─┼──┤│0。70 │0。46 │侖。64│0。32 │ │14│10 ││0。71 │0。47 │0。84 │0。47 │ │22│ 6 ││1。09 │0。56 │1。09 │0。42 │ │10│16 ││1。33 │0。68 │1。56 │0。51 │ │3 │23 │…
    11  關于高山降水帶的分布
    李江風
    1976(8):23-25.
    [摘要](1731) [HTML](0) [PDF 256.05 K](1690)
    摘要:
    山地降水隨高度的變化,一般都有個最大降水帶。它的位置隨季節變化而作上下的位移。從年平均位置看,就我國西北地區這一最大降水帶,多在中山帶,如天山(表1)、祁連山等地。背風坡不但降水偏少,且四季位移不明顯。
    12  土壤溫濕儀
    1976(8):26-26.
    [摘要](1156) [HTML](0) [PDF 185.95 K](1139)
    摘要:
    江蘇寶應縣城郊公社紅日大隊知識青年科研小組,在黨組織和貧下中農的關懷下,在工人師傅的幫助下,花了兩年左右的時間,試制成功了“土壤溫濕儀”。這種兩用儀器,測溫采用熱敏電阻作感應元件,利用電阻的內阻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相應變化,接入平衡電橋線路,用指示儀表直接反映出被測的土壤溫度。測濕是采用電導法,土壤含水量多少和土壤導電率有一定的比例關系,含量多,導電率高;反之則降低。儀器的主要技術指標:
    13  撞擊發火的新配方
    1976(8):26-26.
    [摘要](1481) [HTML](0) [PDF 185.95 K](1224)
    摘要:
    內蒙古豐鎮縣麻迷圖公社人工降雨防雹彈藥廠,經過反復試驗,找到了撞擊發火的新配方:(1)氯化鉀60%,硫化銻30%,紅磷10%;(2)氯酸鉀62%,松香14%,淀粉14%,紅磷10%。配方(2)中的淀粉必須事先烘炒處理,具體制法均與使用硫化銻配方相同(原來的配方為氯酸鉀60%,硫化銻30%,紅磷10%)。新配方的優點;(1)以煤粉或淀粉代替硫化銻,取材方便,易于推廣;(2)既保持了發火片的撞擊敏感度,又克服了一觸即發的不穩定的缺點,提高了發火片的安全性,利于運輸、存放、作業;(3)降低了產品成本。
    14  銨油發射藥
    1976(8):26-26.
    [摘要](1256) [HTML](0) [PDF 185.95 K](1186)
    摘要:
    1975年7—9月,青海省互助縣防雹工具科研組在縣防雹器材廠的協作下,試制成功了銨油發射藥。經試驗,原裝無硫火藥500克、射擊高度2,300米的“互助三號”火箭,換裝520克銨油發射藥并在結構上稍作改進后,射擊高度平均可達3,100—3,600米(聲光差10秒左右),部分火箭達到了4,000米以上的高度。
    15  豐潤縣科委研制成新型防雹、降雨火箭
    1976(8):27-27.
    [摘要](1153) [HTML](0) [PDF 133.33 K](1523)
    摘要:
    河北豐潤縣火箭廠在縣科委的指導組織下,經過多次反復試驗與改進,在原來的35型和60型的火箭基礎上,最近又試制出45—1型和45—2型防雹、降雨小火箭,經160部隊經緯儀測量,其高度分別可達3,000米和4,000米,高度均比較穩定。該廠的工人、干部和技術人員,在毛主席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光輝詩句鼓舞下,樹雄心,立壯志,定叫火箭上九天。首先他們在總結1975年生產中的經驗教訓,對影響飛行高度的噴火口、蓋藥量、壓力、尾翼寬度作了詳細分析研究,確定方案,
    16  堅持以階級斗爭為綱,開展科技情報工作
    1976(8):27-28.
    [摘要](1174) [HTML](0) [PDF 224.79 K](1327)
    摘要:
    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在深入開展“農業學大寨”運動中,科技情報戰線呈現出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 1976年5月,中國科學院召開了科技情報工作為農業學大寨普及大寨縣服務經驗交流會,現將有關情況作一簡要介紹。
    17  1975年世界重大天氣現象——第一部分
    1976(8):29-31.
    [摘要](2046) [HTML](0) [PDF 302.96 K](1369)
    摘要:
    北半球概況 1975年年初和年底北半球環流的主要特征是冰島低壓比常年強些,大西洋高壓位置比常年更偏北,因此低空強勁的西風帶從北美大陸伸展到亞洲中部,致使美國的大部分、歐洲、中亞和西伯利亞東部1974—1975年的冬季較常年溫暖。這也是初冬至1975年底的天氣特征。春季月份北美大陸為阻塞形勢,造成了美國東部的許多地區和加拿大較常年偏冷。
    18  全蘇冬作物抗寒和越冬問題座談會
    1976(8):31-31.
    [摘要](1251) [HTML](0) [PDF 98.59 K](1271)
    摘要:
    蘇水文氣象總局、農業部,全蘇農業科學院等單位1975年8月召開了這次座談會。會上B.A.莫依謝奇克報告了蘇水文氣象中心所研制的冬作物越冬條件鑒定和長期預報方法。Φ.M.庫別爾曼報告指出,冬季和早春時期造成冬作物缺株和死株的臨界溫度在
    19  學習李萬祥看天經驗座談會
    1976(8):32-33.
    [摘要](1131) [HTML](0) [PDF 265.31 K](1243)
    摘要:
    為了進一步學習和總結老貧農李萬祥同志的看天經驗,黑龍江寶清縣氣象站于1976年5月下旬邀請有關單位舉辦了學習李萬祥看天經驗座談會。李萬祥同志在會上介紹了為革命管天、為農業學大寨作貢獻的經驗;寶清縣氣象站和紅興隆農場管理局二十團氣象站系統地介紹了李萬祥看天預報法的基本思路和學習體會;大家就進一步學習李萬祥看天經驗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20  山西省先進氣象哨經驗交流座談會
    1976(8):33-33.
    [摘要](1215) [HTML](0) [PDF 110.62 K](1283)
    摘要:
    山西省氣象局于1976年5月20—22日在秸山縣召開了全省先進氣象哨經驗交流座談會。會議首先學習了毛主席重要指示,批判了修正主義路線。通過學習、批判、參觀、交流和討論,一致認為,這些先進氣象哨都是以階級斗爭為綱,堅持黨的基本路線,
    21  黑龍江省樹木年輪與氣候分析經驗交流會
    1976(8):34-34.
    [摘要](1215) [HTML](0) [PDF 75.33 K](1271)
    摘要: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指引下,黑龍江省氣象局于6月14日至20日在綏棱縣召開丁“樹木年輪與氣候分析經驗交流會”。會議以階級斗爭為綱,認真學習了毛主席重要指示;討論了開展樹木年輪與氣候分析工作,在該省當前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學習了樹木生理知識和有關年輪分析方法;交流了樹木年輪與氣候分析工作的經驗;并結合實際上山進行了實地采樣分析,并研究了今后工作的措施。
    22  華南前汛期暴雨協作會議
    陳新強
    1976(8):34-34.
    [摘要](1272) [HTML](0) [PDF 75.33 K](1282)
    摘要:
    根據熱帶天氣研究工作會議的精神,1976年7月初由廣東省氣象局抓總,有各協作省(區)氣象局、科研單位、有關專業院校參加,組織華南前汛期暴雨調查小組,分東、西兩路赴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進行暴雨調查,于7月21—25日會合于廣州,召開華南前汛期暴雨協作會議,共7個單位16人參加會議。
    23  吉林省召開氣象預報服務經驗交流會
    1976(8):34-34.
    [摘要](1246) [HTML](0) [PDF 75.33 K](1361)
    摘要:
    吉林省革命委員會農林辦公室根據省委的指示于7月26日至31日在長春市召開了全省氣象預報服務經驗交流會。吉林省各地,縣主管氣象部門的負責人、氣象臺站的代表及富有看天經驗的老農,共180余人參加了會議。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