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第3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500毫巴環流指數、環流型及環流特征量
    1976(3).
    [摘要](1982) [HTML](0) [PDF 0.00 Byte](291)
    摘要:
    1.500毫巴月平均環流指數分亞歐地區(45—65°N、0—150°E)和亞洲地區(45—65°N、60—150°E),其計算公式, 其中φ_1、φ_2表示計算緯向環流指數Iz的緯度范圍,Z_(1i)、Z_(2i)分別是在φ_1、φ_2兩緯圈上第i點的500毫巴高度讀數,L為分別在φ_1、φ_2緯圈上均勻取點進行高度讀數的點數。計算經向環流指數Im時,先將所考慮范圍分成n個小區,在m個緯圈上分別讀取經度間距為Δλ的相鄰兩點間高度差ΔZi,然后進行計算(詳見中央氣象科學研究所《論文匯集》1965年9月)。這里所附的月平均環流指數值是根據上式計算的逐候平均環流指數,
    2  我國1951—1972年強冷空氣活動資料
    1976(3).
    [摘要](1281) [HTML](0) [PDF 0.00 Byte](260)
    摘要:
    為了便于對解放以來影響我國的強冷空氣過程進行分析研究,我們對1951—1972年冬半年影響我國的冷空氣作了普查,并按下述標準選取了84個強冷空氣活動過程,確定了其起止日期,同時對出現的天氣現象進行了簡要的描述。
    3  近二十年北太平洋700毫巴月平均環流型
    章淹 畢慕瑩
    1976(3).
    [摘要](1244) [HTML](0) [PDF 0.00 Byte](246)
    摘要:
    為了進一步探討北太平洋高壓進退活動及我國大部分地區旱澇變化的規律,我們對近廿年(1954—1973年)北太平洋區(15—65°N;30°N以北120°E—120°W,30°N以南100°E一100°W)700毫巴月平均高度的環流形勢進行分析。初步發現:(1)在不同的旱澇年份,北太平洋700毫巴的月平均環流形勢分別具有一定的特點。(2)北太平洋區700毫巴月平均環流分布與演變的一些特征與中國海附近副熱帶高壓(以下簡稱副高)的進退活動以及北太平洋海溫的變化具有較好的相互關系。(3)逐年與逐月之間,北太平洋700毫巴月平
    4  西太平洋副高脊線位置五天滑動平均(緯度°N)資料
    1976(3).
    [摘要](1411) [HTML](0) [PDF 0.00 Byte](261)
    摘要:
    1 9 75年卜日 5。1一5 2一6 3一7 4ees 5一9 6一10 7一11 8一12 9一13 10一14 11一15 12一16 13一17 14一18 15一19 16一20 17一21 18一22 19一23 20一24 21一25 22一26 23一27 24一28 25一29 26一30 27一315。28一6。15。29一6。2 30一6一3 31一6。421。220。620。621一921。918。317。017。818。318。819。319。119。319。318。718。418。417。918。019。220。921。721。76。1一5 2一6 3一7 4一8 5一9 6一10 7一11 8一12 9一13 10一14 11一15 12一16 13一17 14一18 15一19 16一20 17一21 18一22 19一23 20一24 21一25 22一26 23一27 24一2…
    5  國外關于干旱的定義、分類和標準
    齊為農
    1976(3).
    [摘要](1448) [HTML](0) [PDF 0.00 Byte](256)
    摘要:
    基于氣象、水文、土壤水分和作物參數的干旱定義或有關干旱的概念可分為如下幾類:
    6  第六屆國際激光雷達會議
    盧志強
    1976(3).
    [摘要](2751) [HTML](0) [PDF 0.00 Byte](241)
    摘要:
    第六屆國際激光雷達會議于1974年9月8日至6日在日本仙臺舉行。會議涉及的問題有能見度和云底高度的測量;激光雷達光譜學應用拉曼旋轉后向散射譜測量氣溫;用激光觀測大氣消光作用;氣溶膠對光的散射的物理特征;從云、霾反射回來的激光的退極性觀測;行星邊界層和大氣污染問題,用激光雷達監測大氣污染,研究大氣污染的擴散,監測環境污染;平流層氣溶膠的測量;多次散射問題。
    7  戰勝干旱奪豐收——廣西都安縣積極開展自制支農小火箭人工降雨
    1976(3):2-2.
    [摘要](1211) [HTML](0) [PDF 109.18 K](1379)
    摘要:
    我縣地處桂西中部的大石山區,全縣耕地面積有七十多萬畝,分布在兩萬多個(山弄)場里。這里十年就有九年旱,嚴重地影響農業生產。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來,全縣各族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線的指引下,在批林批孔運動的推動下,深入開展“農業學大寨”的群眾運動,廣大貧下中農提高了階級斗爭和路線斗爭覺悟,煥發了極大的社會主義積極性。發揚了“愚公移山,改造中國”的革命精神,戰天斗地,改土造田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改造大自然,不斷改善農業生產的條件,增強了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促進了農業生產不斷向前發展。但干旱仍然是我縣農業生產的主要威脅,小火箭人工降雨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展起來的。
    8  貴州冰雹的氣候分析
    1976(3):3-4.
    [摘要](1355) [HTML](0) [PDF 161.22 K](1417)
    摘要:
    冰雹是貴州省主要天氣災害之一。雹災威脅著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給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造成一定的損失。為貫徹落實毛主席“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戰略方針,在省委直接領導下,在農業學大寨的群眾運動中,我省積極開展了戰天斗地,科學種田和人工防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9  太平洋上又發現一巨大洋流
    1976(3):4-4.
    [摘要](1317) [HTML](0) [PDF 100.27 K](1285)
    摘要:
    國外科學考察最近發現,來源于南極、流入太平洋的冷水,是一股穩定、寬廣的洋流,它是太平洋的巨大洋流之一。南極冷水是一股寬1,200哩的洋流,向北移動的速度很慢,移動范圍是從南極海岸到太平洋中心地區,并在太平洋中心區開始散開。估計這種移動還要持續一千年左右。看來這個較深厚的冷水層,會影響整個水團,因而也會使大氣邊界層受到影響,產生重要的氣象效應。
    10  新編海洋氣候資料
    1976(3):4-4.
    [摘要](1161) [HTML](0) [PDF 100.27 K](1252)
    摘要: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通知,鑒于世界氣象組織第四次大會35號決議,由負責會員編制的《海洋氣候概述》(Marine Climatological Summaries),目前已出版了22卷,并將繼續編印。已出版的年份如下:
    11  防雹禮花炮彈膛炸、瞎火的原因及改進
    1976(3):5-6.
    [摘要](1921) [HTML](0) [PDF 186.38 K](1585)
    摘要:
    我們針對禮花炮彈存在的膛炸、瞎火及返潮問題,改進了禮花炮彈的結構、工藝及材料保管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一、膛炸問題我們發現膛炸問題與很多因素有關:(1)黑火藥有一個很大缺點就是吸濕性強,受潮后即使晾干威力
    12  土炮和自制火箭的一種擦火點燃方法
    1976(3):6-6.
    [摘要](2692) [HTML](0) [PDF 105.24 K](1376)
    摘要:
    在使用土炮、自制火箭進行人工消雹作業時,常常遇到風雨天氣,炮彈和火箭點火困難。為此,我們試驗成功了一種簡便的點火方法。此方法是:在火箭和炮彈的導火索上粘上引火藥。引火藥的配方是皮膠占總重量的10%(先用適量開水化開),然后加上氯酸鉀60%,石英粉20%、硫磺10%,混合而成。導火索一頭有了引火藥物,放炮人員還要隨身帶一塊擦火板(在一塊約2×5公分面積的小
    13  拉火管在防雹作業中的應用
    1976(3):7-7.
    [摘要](2181) [HTML](0) [PDF 79.96 K](1358)
    摘要:
    在發火裝置方面,我們曾先后用過擦火和點火等方法,但是冰雹天氣風雨交加,土炮彈的發射難以得到保證。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將拉火管應用于土炮彈發火。通過試用,效果良好。它的優點是:不怕風雨,操作簡單,使用方便,用導火索控制時間,危險性小,一個人可以控制幾門土炮,節省人力。拉火管的簡單結構(見圖1、2):由一根長60毫米,
    14  大西洋熱帶實驗的一些初步結果
    1976(3):7-7.
    [摘要](1694) [HTML](0) [PDF 79.96 K](1273)
    摘要:
    1974年秋季結束的全球大氣研究計劃大西洋熱帶試驗表明,在赤道附近氣壓場與風場之間基本上沒有明顯的聯系,這里的風是慣性的或是補償的。赤道附近的天氣狀況與近地面風場的輻合率有著密切的關系,輻合率大,則上升氣流增大,云量和雨量也增多。由于赤道附近的大氣中,含有大量的水汽,云量也多,以及熱帶大陸沙漠細小塵埃懸浮在空中,因而大大地減少了太陽熱量的收入。同樣由于這些原因使這里的大氣本身熱輻射很強,進入海洋的總輻射熱能除蒸發及與低層大氣進行熱交換耗掉以外,其余被海
    15  第一次全球大氣研究觀測計劃
    1976(3):7-7.
    [摘要](1273) [HTML](0) [PDF 79.96 K](1214)
    摘要: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研究計劃第一次全球實驗(FGGE)中的大氣觀測和研究工作計劃,將于1978年9月—1979年8月間進行。第一次全球大氣實驗的目的是研究海洋對大氣現象的影響。比如海表水溫距平對大氣環流及涌升流區域海面對天氣型變化的影響。這次實驗將有兩個集中觀測時期,分別是1979年1—2月和5—6月。世界氣象組織擬定1976年2月2—6日在日內瓦召開第一次全球大氣試驗政府間會議。
    16  “AS—81—1”型防雹土炮與炮彈
    1976(3):8-8.
    [摘要](1488) [HTML](0) [PDF 65.22 K](1271)
    摘要:
    我臺和海城縣氣象站,堅持自力更生、土洋結合的方針,因陋就簡,經過多次反復試驗,于1974年試制成功“AS-81-1”型防雹用的土炮和炮彈。這種土炮發射筒制作簡單、操作方便、方向靈活;防雹彈射程約700米、穩定性強,運輸使用安全、材料來源廣?,F將它們的構造及制作簡介如下:
    17  雹云結構探討
    1976(3):9-10.
    [摘要](1212) [HTML](0) [PDF 197.81 K](1358)
    摘要:
    雹云是雷雨云的一個特殊過程。要了解冰雹的生長過程,必須對冰雹云的結構進行探討。本文將對1973—1974年取得的九次雹云的雷達回波照片及觀測數據和九次進入雹云的探空資料以及幾年高空、地面觀測資料,對雹云的宏觀結構、溫度場、電場、含水量的分布和氣流結構、進行分析。
    18  國外“人控”火箭的研制動向
    1976(3):10-14.
    [摘要](1122) [HTML](0) [PDF 441.72 K](1538)
    摘要:
    進一步改善現有人工影響局部天氣用的火箭的飛行性能,特別是提高飛行高度,以滿足防雹或人工降雨作業的要求,這是在當前這類火箭研制工作中受到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根據1973年10月在塔什干召開的人工控制天氣科學國際會議的材料以及其他有關資料來看,關于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國外一些氣象部門近十多年來的主要注意力集中于三個方面:一、降低結構比,使火箭結構更完善;二、采用二級組合方式;三、選用性能較好的合成推進劑。本文概述這三個方面的動向,并側重介紹有關合成推進劑的制取和應用情況。
    19  掌握氣象規律 實行科學種田
    1976(3):15-15.
    [摘要](1139) [HTML](0) [PDF 124.69 K](1205)
    摘要:
    1975年我所早稻生產經歷的“一類禾苗三類谷”的過程,從正反兩方面給我們以深刻的教訓。這說明,在農業上奪取豐產豐收,必須掌握氣象規律實行科學種田。該年早稻生長季節,從播種育秧到抽穗揚花期間,降雨頻繁、陰雨連綿、日照較少。據公社氣象哨記載,三月份陰雨23天,四月份陰雨18天,五月份陰雨29
    20  延安地區農業氣候資源及其利用
    1976(3):16-16.
    [摘要](1338) [HTML](0) [PDF 121.08 K](1281)
    摘要:
    延安地區革委會氣象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延安科技小組所編《延安地區農業氣候資源圖集》已于1973年10月出版。內容包括熱量資源圖組16幅,水份保證圈組12幅,農業氣象災害圖組18幅,農業氣候分區圖1幅,總共47幅?,F將延安地區農業氣候資源及其利用介紹如下。
    21  關于種好三季稻的問題
    1976(3):17-18.
    [摘要](1202) [HTML](0) [PDF 202.91 K](1296)
    摘要:
    在深入開展“農業學大寨”的群眾運動中,在縣委的直接領導下,經過多年、多點的試驗和示范,當前,三季稻這一新耕作制度已在五華全縣推廣。深受貧下中農和社員群眾的歡迎,已經成為增產糧食的一條有效途徑。
    22  用單站風、氣壓變化判別影響系統
    潘忠云
    1976(3):19-20.
    [摘要](1238) [HTML](0) [PDF 139.33 K](1254)
    摘要:
    一個大尺度天氣系統所控制和影響的范圍很大,在其不同的部位,天氣變化也不相同。在單站,觀測到的是天氣系統在這一點上的反映,因此,準確運用單站要素的變化來分析和推斷控制本地的天氣系統的變化是提高單站預報準確率的措施之一。下面僅簡單介紹一下在1973—1975年間利用本站風、氣壓變化判別影響系統交替的幾點經驗。
    23  應用“氣象要素勢”試作高原地面天氣分析
    1976(3):20-25.
    [摘要](1288) [HTML](0) [PDF 417.80 K](1338)
    摘要:
    青藏高原地形復雜,拔海高度差異甚大。因此在高原上分析海平面氣壓場,已無實際意義。所以地面天氣圖的等壓線只分析到青藏高原邊緣為止。由于這個原因,高原內部的天氣分析問題,就成為氣象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目前,高原地面天氣的分析,
    24  單管晶體管自記鐘
    鮑先強
    1976(3):26-26.
    [摘要](1122) [HTML](0) [PDF 70.62 K](1219)
    摘要:
    鐘機是自記儀器拖紙部分的心臟?,F用自記鐘的動力、傳送和擒縱系統全部都是機械結構的,因而它有走時精度差、人工上發條、維修操作不便等缺點。為了改革現有常規氣象儀器并逐步向遙測化自動化方向發展,我們將現用的機械鐘改革為單管晶體管自記鐘?,F簡介如下:
    25  弧光云高測定儀
    1976(3):26-26.
    [摘要](1227) [HTML](0) [PDF 70.62 K](1298)
    摘要:
    上海無線電廿三廠生產一種GGU-1型弧光云高測定儀(已在部分場站使用)。該儀器供測定1,500米(可擴展至2,000米)以下云層的云底高度之用。尤其在機場,可及時提供飛機起飛、降落時的云底高度。該儀器包括光發射機、光接收機、顯示系統和電源箱等部分。其工作原理是:光發射機向云底發射脈沖平行光束,通過云底反射,由光接收機接收其回波,經過光電換轉后,輸入到顯示系統中顯示,觀察其回波出現的位置(代表光由發射到接收所經歷的時間),由讀數系統中直接讀出云高。
    26  青藏高原氣壓低值系統會戰初獲戰果
    1976(3):27-28.
    [摘要](1259) [HTML](0) [PDF 355.86 K](1350)
    摘要:
    青藏高原氣壓低值系統會戰于1975年9月9日至16日在銀川市召開。參加會議的有陜、甘、寧、青四省(區)氣象局,科研協作單位和有關院校,部分臺站代表,同時還邀請了新疆、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和中央氣象局的代表參加。
    27  咸寧地區氣象臺制訂五年天氣預報工作方案
    1976(3):28-29.
    [摘要](1382) [HTML](0) [PDF 238.99 K](1211)
    摘要:
    在全國農業學大寨、普及大寨縣運動蓬勃開展的大好形勢下,咸寧地區氣象臺積極響應“全黨動員,大辦農業,為普及大寨縣而奮斗”的偉大號召,為咸寧地區五年內普及大寨縣作出新貢獻。根據湖北省和咸寧地區預報建設方案的要求,制訂了咸寧地區氣象臺1976—1980年預報工作方案。
    28  75.8河南特大暴雨會戰
    丁士晟
    1976(3):29-29.
    [摘要](1443) [HTML](0) [PDF 116.42 K](1317)
    摘要:
    1975年8月初受7503號臺風影響,河南南部下了罕見的特大暴雨。廣大氣象工作者本著氣象工作是保護人民的,首先是保護勞動人民的精神,積極開展了這次特大暴雨的分析研究工作,為了進一步弄清這次特大暴雨的成因和提高對這類暴雨的預報能力,經“三北”寒潮大風預報科研協作會議商定,在1975年12月19—
    29  故宮檔案中清代部分年份氣象資料的整理
    1976(3):29-29.
    [摘要](1430) [HTML](0) [PDF 116.42 K](1333)
    摘要:
    在有關部門協助下,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氣象臺整理了清代自雍正(1723年)至宣統三年(1911年)共188年的氣象資料。資料包括清代各地,各級官吏上報的逐年、逐月雨量清單和旱、澇、凍、雹等災害情況。這部分資料存檔于故宮,編為農業一雨雪糧價第十八類中。主要包括:宮中朱批奏摺(雨雪糧價);軍機處錄付;內閣戶
    30  我國積極進行情報資料自動檢索系統的研制和建設
    1976(3):29-29.
    [摘要](1221) [HTML](0) [PDF 116.42 K](1105)
    摘要:
    自國家批準進行情報資料自動檢索系統建設后,即成立七四八情報資料檢索工程辦公室負責籌建工作,開始研制漢字信息處理系統。為配合七四八工程通用型情報資料檢索系統(電子計算機自動檢索控制中心)的研究試驗工作作好準備和為建立我國第二種資料書刊檢索方法——主題法,形成全國統一的情報資料檢索體系創造必要的條件,迫切需要編制一部全
    31  蘇聯的防雹炮彈
    1976(3):29-29.
    [摘要](1863) [HTML](0) [PDF 116.42 K](1364)
    摘要:
    目前蘇聯防雹作業中,除了使用火箭外,還應用防雹炮彈“埃布魯斯-2”。60年代到現在,在中亞、北高加索和外高加索等地仍廣為使用。這種炮彈口徑為100毫米,彈頭是鑄鐵的,底部呈半球形。為了保證炮彈發射時的穩定,彈頭下部裝有導環。試劑筒(內裝75克碘化銀或碘化鉛或235克氯化鈉)放在彈頭的中部,筒的周圍是炸藥。彈頭的頂部安有一種DB-32專門定時引信,可使炮彈在飛行途中的預定時間爆炸撒出試劑。在-10℃情況下,每發炮彈能產生10~(13)—10~(15)個活性核。由于采用高能炸藥和薄的鑄
    32  國外航空氣象的發展及其面臨的問題
    劉春達
    1976(3):30-33.
    [摘要](1645) [HTML](0) [PDF 382.01 K](1403)
    摘要:
    (一) 隨著航空事業的發展,人們對于天氣及其對飛行安全的影響也就越加重視起來。特別是經過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末這一航空和航空氣象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之后,在航空事業方面渦輪噴氣發動機的飛機速度已達550浬/時,巡航高度到12公里左右,航程
    33  第三世界一些國家積極開展熱帶氣象學研究
    1976(3):33-33.
    [摘要](1054) [HTML](0) [PDF 102.13 K](1116)
    摘要:
    第三世界不少國家地處熱帶,他們根據各自不同的具體需要,積極開展熱帶氣象學研究。近年來已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巴基斯坦——通過對熱帶輻合帶特征的研究,發現在四、五月間西印度洋赤道的兩邊,各有一個低層
    34  美國進行關于“可能最大降水”的研究
    1976(3):34-34.
    [摘要](1166) [HTML](0) [PDF 96.81 K](1359)
    摘要:
    (一)過去設計洪水中存在的問題美國東部地區的洪水以暴雨為主。實測最大暴雨4個半小時曾達782毫米。24小時983毫米。3天1,148毫米。西部地區以融雪為主。暴雨較小,但往往兩者遭遇,組成量大峰高的洪水。過去對于水庫設計洪水,曾用歷史洪水加成、經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