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第2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浙江暴雨短期預報會戰
    1976(2).
    [摘要](1162) [HTML](0) [PDF 0.00 Byte](248)
    摘要:
    在毛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引下,在農業學大寨運動進一步發展的大好形勢鼓舞下。浙江省氣象局于1975年9月至10月在海寧縣組織6個地區氣象臺和11個縣氣象站對暴雨短期天氣預報方法進行了集中會戰,對產生浙江省汛期暴雨天氣過程的形成原因、天
    2  緊張地動員起來為普及大寨縣做出貢獻——全國氣象部門學大寨經驗交流會在青島召開
    1976(2):2-3.
    [摘要](1260) [HTML](0) [PDF 176.19 K](1272)
    摘要:
    為了傳達貫徹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精神,總結交流氣象部門學大寨的經驗,號召全體氣象工作者緊張地行動起來,為普及大寨縣做出新貢獻,中央氣象局于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至十二月四日,在山東省青島市召開了全國氣象部門學大寨經驗交流會議。參加這次會議的有各省、市、自治區氣象局的負責同志,學大寨先進氣象臺、站、哨的代表,有關科研單位、院校、工廠的代表。國務院有關部門、總參氣象局和有關新聞、電影、出版單位派員出席會議。到會代表共三百四十四人。
    3  爭當普及大寨縣的促進派
    1976(2):3-3.
    [摘要](1219) [HTML](0) [PDF 98.95 K](1375)
    摘要:
    在偉大領袖毛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的指引下,在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精神鼓舞下,北京市氣象臺全體職工意氣風發,斗志昂揚,緊張行動起來,一個普及大寨縣的群眾運動,正在迅速興起。通過學習中央文件和大寨的根本經驗,全臺同志聯系本臺實際,大批修正主義,大批懶漢懦夫世界觀和北京市氣象工作特殊論,提高了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和大講社會主義、大干社會主義的積極性,進一步明確了為農業服務的思想。在北京市普及大寨縣的運動中,千方百計當好各級領導和
    4  全國氣候變遷和超長期預報會小結(摘要)
    1976(2):4-5.
    [摘要](1096) [HTML](0) [PDF 201.47 K](1136)
    摘要:
    全國氣候變遷和超長期預報會(在長沙)于1975年10月22日開始,11月2日結束,共進行了十二天。出席這次會議的有87個單位,共138人,其中基層單位占三分之一以上;提供會議交流的材料共110篇,涉及到氣象、天文、地理、海洋、水文等許多學科,說明這次會議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視和支持。代表們一致反映,通過學習、交流和討論,提高了認識,開闊了眼界,學到了不少東西,對今后進一步開展工作,加強了信心和責任感。
    5  充分利用農業氣候資源 改一年一熟為一年兩熟
    1976(2):6-10.
    [摘要](1121) [HTML](0) [PDF 371.98 K](1260)
    摘要:
    為了研究內蒙古南部地區的農業氣候資源與改制的關系,探討改一年一熟為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的可能性,積累有關改制的農業氣候資料,為改革耕作制度,更加充分地、合理地利用農業氣候資源提供科學依據,我們遵照毛主席“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能從社會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
    6  華北平原氣候與間套復種的關系
    1976(2):10-11.
    [摘要](1293) [HTML](0) [PDF 194.82 K](1262)
    摘要:
    間套復種在華北平原地區的發展,我們從氣候條件方面做了些初步分析。華北平原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帶,大陸性較強,其特點是:1.氣候溫和,冬季不太冷、全年熱量資源較豐富(≥0℃積溫達4200—5200℃)。2.光能資源優越,年輻射總量達130—140大卡/厘米~2,日照時數2300—2700小時,比長江流域(120大卡/厘米~2,1900—2200小時)多。3.作物生長旺季光熱水充足,且配合良好。這些特點為間套復種提供了巨大的增產潛力。耕作制度的改革就是為了有效地利用有利條件及克服旱澇等不利因素,
    7  干熱風對小麥的危害及御防措施
    1976(2):12-16.
    [摘要](1215) [HTML](0) [PDF 374.12 K](1279)
    摘要:
    干熱風(群眾又稱西南風、火風、旱風等)是我區小麥生育后期主要氣象災害之一,發生頻繁,影響范圍廣,對小麥生產危害很大。為堅決落實毛主席“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戰略方針,奪取小麥豐收,我們對小麥干熱風進行了調查和試驗,現綜合如下。
    8  我們是怎樣解決稻麥復種等農業氣象問題的
    1976(2):16-17.
    [摘要](1088) [HTML](0) [PDF 171.15 K](1323)
    摘要:
    一、解決稻麥復種問題我隊是稻作老區,歷來為一年一熟。稻麥復種的主要矛盾:一是熱量不足,稻麥復種生長期長,共需積溫約4600℃,而本地僅能提供約3540℃,尚差1060℃;二是秋季田間過濕,不利于小麥播種和幼苗生長發育。為此我們通過調查研究總結群眾經驗提出如下措施: 在水稻種植管理上,采取寄秧法,就是把育好的稻秧先
    9  揭開“夜雨不收大豆”之謎
    1976(2):17-17.
    [摘要](1272) [HTML](0) [PDF 91.07 K](1314)
    摘要:
    農諺有“夜雨不收大豆”之說,我們于1968年對此諺語進行了研究。重點放在“夜雨”二字上。第一步是觀察大豆的開花時間。我們用了20個晝夜堅持夜間觀測,發現大豆是晚上開花,夜間散粉,所以要在散花期遇到暴雨就不能良好地傳粉,影響結實,造成減產。第二步是分析大豆播種的時間問題。農諺說:“谷雨前后,種瓜點豆”,谷雨前后播種的大豆一般在7月底開花結實,而7月底正是雨水最多的時候,因此開花散粉受到影響,結莢少,產量低。
    10  廣東省氣象臺站對綜合剖面圖的改制和使用的討論
    楊亞正
    1976(2):18-19.
    [摘要](1272) [HTML](0) [PDF 205.66 K](1261)
    摘要:
    1975年5月6日至12日在梅縣召開了廣東省預報服務管理工作會議。在會議期間,大家對剖面圖的改制、使用方面的認識問題和一些技術問題,進行了認真討論,交流了經驗體會。討論意見綜合如下。一、要提高對改制綜合要素時間剖圖面的認識,
    11  進一步提高剖面圖的預報效能
    1976(2):20-22.
    [摘要](1238) [HTML](0) [PDF 242.99 K](1213)
    摘要:
    一、剖面圖的改制對剖面圖的改制,我們力求做到:1、能滿足各季節的不同服務項目和要求,2、能客觀地反映天氣演變規律,便于分析預報,3、使各種要素有機結合,便于綜合分析和建立模式指標。經試驗比較,我們選取了下面幾種基本圖型和輔助圖型
    12  “雪前雷”與安陽地區氣候異常
    楊逢甲 劉同達
    1976(2):22-24.
    [摘要](1378) [HTML](0) [PDF 231.34 K](1262)
    摘要:
    林縣小店公社七泉大隊氣象哨農民氣象員張啟才同志的看天經驗中有一條:“雪前雷雨水偏少”。我們遵照毛主席的教導“真正親知的是天下實踐著的人”,在學習群眾經驗過程中,結合歷史資料,分析了“雪前雷”與氣候異常的關系。
    13  廣西主攻災害性關鍵性天氣的基本經驗
    1976(2):24-25.
    [摘要](1206) [HTML](0) [PDF 192.83 K](1289)
    摘要:
    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廣西壯族自治區各級氣象臺站,牢固樹立以農業為基礎的思想,大搞以天氣預報為中心的業務建設,預報服務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廣西全區的預報業務建設工作,以災害性和農事活動的關鍵性天氣為主攻對象,采取臺站哨組相結合
    14  春季東西向高壓帶形勢下的黃、渤海偏北大風
    1976(2):25-26.
    [摘要](1250) [HTML](0) [PDF 109.01 K](1177)
    摘要:
    沈陽中心氣象臺根據1956—1971年3—5月砣磯島、海洋島、旅大、錦州、復縣等地每日四次觀測記錄普查了在黃、渤海出現強北大風的過程,發現前期地面氣壓場多數為東西向高壓帶,故對這類過程歸納了模式。提出了預報指標并在實際預報工作中加以應用。首先規定了地面東西向高壓帶的條件為:地面上
    15  春季陸上強北風而黃、渤海無強北風的預報
    1976(2):25-26.
    [摘要](1195) [HTML](0) [PDF 209.80 K](1273)
    摘要:
    在實際預報工作中,當看到蒙古或我國內蒙地區處于氣旋冷鋒后并已出現強北大風,冷空氣正在向東南方移動,于是就錯誤地發布黃、渤海上將有強北大風,因而給生產造成損失。對于這種在陸上出現強北大風而海上并不出現的天氣過程,沈陽中心氣象臺王達文進行了初步的總結。
    16  煙臺地區沿海大風統計特點
    1976(2):26-28.
    [摘要](1390) [HTML](0) [PDF 215.18 K](1296)
    摘要:
    大風對煙臺地區漁業、養殖業及海上交通運輸等影響很大,是經常發生的災害性天氣,由于觀測資料缺乏,給預報工作常帶來一定的困難。煙臺地區氣象臺根據渤海海峽中部的砣磯島、半島以南海上的千里巖島和半島東端沿海的成山頭資料,對大風天氣進行初步統計分析以供預報服務的參考。
    17  使用69型回答器的一些經驗
    1976(2):27-28.
    [摘要](1128) [HTML](0) [PDF 113.87 K](1358)
    摘要:
    近幾年,我組在使用GEZ_5—69型升壓回答器中,遇到一些問題,大致有兩種情況:1.施放后4—5分鐘發生訊號突失,造成重放球事故;2.在對流層頂附近(100毫巴左右)發生訊號突失,影響施放高度。我們發現屬第一種情況的,都是1971年以前出廠
    18  《寒潮年鑒》
    1976(2):27-27.
    [摘要](1894) [HTML](0) [PDF 113.35 K](1272)
    摘要:
    自1975年秋中央氣象局召開的西北、華北、東北地區寒潮大風科研協作會后,確定了寒潮年鑒的整編。由各省、市、自治區氣象局參加的寒潮年鑒組,根據開門搞科研、采取會戰、上下結合、共同協作,準備連續整編和出版1950年以來
    19  我國數理統計天氣預報的概況
    李麥村 史久恩
    1976(2):28-29.
    [摘要](1301) [HTML](0) [PDF 166.75 K](1293)
    摘要:
    數理統計天氣預報開展以來進行了廣泛的預報服務工作,在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服務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同時在實踐中推動了統計預報的發展,已取得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結果: 1.鄉元分析目前廣大臺站應用最普遍的是多元分析,各種類型的回歸分析
    20  鹽城地區暴雨分析預報短訓班
    1976(2):29-29.
    [摘要](1092) [HTML](0) [PDF 201.67 K](1267)
    摘要:
    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在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精神的鼓舞下,為了提高災害性天氣預報質量,更好地為普及大寨縣作出貢獻,南京大學氣象系和鹽城地區氣象臺于1975年10月15日至11月6日在鹽城聯合舉辦了“暴雨分析預報短期訓練班”。
    21  雷達個例研究與氣流模式
    1976(2):30-30.
    [摘要](1199) [HTML](0) [PDF 110.25 K](1119)
    摘要:
    本文是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為“阿爾伯塔冰雹研究計劃”提出的報告。作者A.J齊澤姆(Chishalm)。阿爾伯塔計劃開始于1956年,是阿爾伯塔研究委員會、加拿大大氣環境服務局(以前稱加拿大氣象局)和國家研究委員會協作進行的一項研究計劃。麥吉爾大學
    22  在二氧化鈦微粒上鍍碘化銀作為成冰核
    1976(2):30-30.
    [摘要](1231) [HTML](0) [PDF 110.25 K](1156)
    摘要:
    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M.L.科林和羅伊巴納斯發表一篇題為《在二氧化鈦微粒上鍍碘化銀作為成冰核》的文章。文章指出:有可能用一個一般的熱碘化銀發生器產生含有鍍碘化銀的二氧化鈦微粒的煙霧。這種方法是在發生器的供料中加進繪畫中經常使
    23  美國國家科學院對氣候變化的展望
    1976(2):30-30.
    [摘要](1172) [HTML](0) [PDF 110.25 K](1220)
    摘要:
    國外對氣候變化有各種各樣的看法,這是其中之一,僅供參考。美國國家科學院認為,本世紀氣候異常溫暖,北半球的年平均溫度于1940年達到頂峰,此后至今約下降0.5'C,但我們仍處在一個溫暖的“太平盛世時期”。因為冷暖交替的
    24  《臨朐氣候》
    1976(2):31-31.
    [摘要](1451) [HTML](0) [PDF 123.98 K](1275)
    摘要:
    1974年,山東臨朐縣氣象站,在氣候調查的基礎上,利用本站、水文站、氣象哨的氣象資料,結合縣志、古碑等歷史記載,編寫了《臨朐氣候》。概括而全面地反映了當地氣候條件,密切聯系農業生產實際,為農業學大寨作出了新貢獻。現介紹其主要特點如下:
    25  《農業氣象學》
    齊一聞
    1976(2):31-31.
    [摘要](1416) [HTML](0) [PDF 123.98 K](1257)
    摘要:
    美籍農氣學家王仁煜(J.Y.Wang)所著《農業氣象學》第三版于1972年年底出版。該書分基礎研究和方法論、應用兩篇,共12章,每章后附有大量參考文獻。另外列出有關術語的注釋。第一篇分四章。1.農業氣象學的范圍:主要論述農業氣象學的定義、目的和任務;總環境的概念;農
    26  貫徹全國科技情報工作會議精神,為“普及大寨縣”作出新貢獻 中央氣象局召開氣象科技情報工作座談會
    1976(2):32-33.
    [摘要](1231) [HTML](0) [PDF 190.06 K](1548)
    摘要:
    在全國人民認真貫徹落實毛主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國民經濟蓬勃發展,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全黨動員,大辦農業,為普及大寨縣而奮斗的大好形勢下,氣象部門科技情報工作座談會于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六日——十三日在河北省保定市召開。參加會議的有各省(市、區)氣象局主管科技工作的負責同志
    27  用“無定向磁力儀”做降雨預報
    1976(2):33-34.
    [摘要](1258) [HTML](0) [PDF 171.68 K](1197)
    摘要:
    云南省東川市氣象臺從1972年開始,試用“無定向磁力儀”資料,制作降水量≥10.0毫米降水過程的中期預報?!盁o定向磁力儀”為一種自制的感光式自記記錄儀器。整個儀器由光源、感應、記錄三個部分組成。該儀器利用磁針為感應元件,當光源射入感應部分
    28  四聚乙醛試制與實驗經驗交流會
    1976(2):34-34.
    [摘要](1062) [HTML](0) [PDF 82.90 K](1257)
    摘要:
    遵照國務院領導同志“要求解決四聚乙醛人工降雨劑生產問題”的批示精神,中央氣象局于1975年10月6日至10日在保定召開了“四聚乙醛試制與實驗經驗交流會”,到會的有試制與試生產四聚乙醛的化工研究、生產部門和利用四聚乙醛進行人工降水試驗、檢定
    29  “介乙醛”作為冷云催化劑鑒定會
    1976(2):34-34.
    [摘要](1196) [HTML](0) [PDF 82.90 K](1226)
    摘要:
    1975年10月24—30日在陜西省西安市召開了“介乙醛作為冷云催化劑鑒定會”。會議由陜西省科技局主持召開。參加會議的有部分省(市、區)氣象局、有關大專院校和化工科研單位,中央氣象局也派人參加,共76名代表。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