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第8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吉林省的冷害及其分布
    王書裕
    1975(8).
    [摘要](1195) [HTML](0) [PDF 100.20 K](1399)
    摘要:
    吉林省地處北溫帶,目前糧食作物和大豆的種植制度是一年一作。有些年份,由于生長季熱量偏少,或作物的某一發育階段出現一定的較低溫度,引起作物生育延遲以至秋霜到來尚不能完全成熟,或直接危害作物結實器官的形成,致使減產歉收。這種以低溫為主要特征的災害稱為冷害,是對本省糧豆產量影響最大的災害。它的特點是:影響的地域廣,且對全部糧豆作物都有危害,因而對產量的影響也最大。1954、1957、1969、1972年是本省冷害最嚴重的年份,這四年與其前一年相比,全省糧豆總產量平均減產16%,其中減產幅度最大的是水稻和高粱,分別減產39%和19%。不僅如此,冷害
    2  歷史資料與旱澇劃分
    張廷治
    1975(8).
    [摘要](1820) [HTML](0) [PDF 0.00 Byte](301)
    摘要:
    為了分析旱澇的歷史演變規律,做好旱澇趨勢預報,需要將歷史旱澇資料按照統一的客觀標準劃分為等級,整理成旱澇的時間序列資料。所謂客觀標準,就是要以實際旱澇情況作為確定旱澇等級的基本出發點,盡量地減小人為的主觀性,從而提高旱澇分析預報的可靠性?,F根據初步分析談一點個人看法。一、旱澇標準根據旱澇標準的實際調查,確定澇、偏澇、正常、偏旱、旱五個等級的標準原則如下: 1.澇:指范圍較大的區域性的洪澇災害。區域性指主要河流或3縣以上范圍。洪澇即是由于暴雨原因致使河流泛濫,造成較嚴重的水澇災害。
    3  美國“天文—氣象館”中新建的氣象放映設備
    鐘宜
    1975(8).
    [摘要](1145) [HTML](0) [PDF 84.67 K](1290)
    摘要:
    人們在天文館天象廳里經常看到的是夜間天空星體的情況。至于白天天空的情況、云體發展的演變情況和虹、暈、極光等光學現象以及復雜天氣的演變過程等,由于缺少設備,很久以來,天文館天象廳是無法演示的。雖然大氣物理學工作者經多年的研制發明了一種叫做云體發展的活動圖片,但也由于透鏡視野的限制,只能照到天空很小的一部分,并且造成失真現象,而未被采用。直到最近,由于180°“魚眼”透鏡的研制成功,可以對靜止或活動圖片做180°的投影;采用時間重疊照象法能夠以幾分鐘的周期顯示緩慢的云體形成和消散的過程,這樣才有可能在天文館天象廳內演示白天的各種天空景象。新的設備采用一個投影角度為160°的透鏡,如
    4  海洋水溫與臺風的移動和發展
    求實
    1975(8).
    [摘要](1657) [HTML](0) [PDF 116.75 K](1579)
    摘要:
    早在1948年E.帕爾門(Palmen)分析大西洋颶風(為了名詞一致下文統稱臺風)發生條件時指出,臺風只能在海水表面溫度(以SST表示)高于26—27℃的洋面上發展起來。而后,有些工作為了臺風預報,對于海溫這個必要條件,作了進一步研究。這里扼要介紹國外這方面的內容。 E.L.費希爾(Fisher)用每天船舶報告分析SST場,根據一些位于35°N以南的臺風實例,探討它們的移動和發展問題。發現有一種趨勢:臺風常常沿著最暖水區移動,當遇到冷水舌時,往往繞道轉到暖水區。這一結果顯然是在引導氣流微弱條件下得到的。關于臺風的發展,好象用SST綜合圖探討比用每天SST圖為好。綜合圖的應用是假定海洋物理過程是穩定而持久的,這樣可以把一段時期(例如十
    5  渦旋風暴右移特性的一種解釋
    1975(8).
    [摘要](1510) [HTML](0) [PDF 270.01 K](1507)
    摘要:
    用雷達作為工具來觀測強烈對流風暴(雷暴、冰雹、龍卷,跑線等)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手段。把風暴回波的移動與高空風資料相配合,經常可以看到風暴在發展的強盛階段,其移動往往偏于高空風的右側,在初生階段或消散階段,云體的移動常與高空平均風向一致。國內外的許多工作者已注意到這個現象。用雷達觀測對流風暴時,常常發現在風暴的強盛階段,其回波的水平剖面圖象呈現出氣旋狀的渦旋結構。圖1給出1971年8月6日的一幀雷達回波圖片。從這樣一組圖片可以看出,這類風暴的云體質點在水平面上的移動,既呈現出反時針旋轉(氣旋式)的運動,同時又向云體中某中心輻合。按照流體動力學的觀
    6  1974年世界重大天氣
    1975(8).
    [摘要](1642) [HTML](0) [PDF 350.91 K](1324)
    摘要:
    北半球概況北半球全年的地面氣壓分布與1973年有所不同,冰島低壓較為顯著,太平洋區域的海面氣壓比1973年低。中亞地區氣旋活動比1973年更偏北。上半年北大西洋上空強烈的氣旋活動增強了歐洲大部分地區的暖平流。春季,北歐上空的阻塞高壓形成了廣大地區的干、晴天氣。秋季(9—12月)特點為氣壓低于常年而降水量比常年高。冬春季節的大部分日子里,越過東太平洋和北美大陸的緯向偏西氣流比常年強。4月一個弱的阻塞高壓在加拿大南部發展,然后向東北方向移去同北大西洋的阻塞高壓合并持續到6月。7月高空氣流的低槽在北美東部和西部形成,然而一個大的暖
    7  美國對大氣污染研究的現狀
    1975(8).
    [摘要](2605) [HTML](0) [PDF 107.62 K](1543)
    摘要:
    在所謂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兩霸,各壟斷資本集團只顧攫取超額利潤,不顧人民死活,在空中、陸地、水域肆意排放有害物質,嚴重污染本國甚至鄰國的環境。在人民群眾的強烈抗議抵制下,反動當局才迫不得已采取一些措施來控制污染。但由于環境污染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社會制度本身,在于超級大國的侵略擴張,所以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一天,環境污染即為所謂發達國家的不治之癥。七十年代以前,美國還沒有專門的環境保護機構。自1970年12月起,才在政府內設立了一個獨立的行政機構——環境保護局(EPA)來協調和改進政府機構的工作,以消除或控制污染;它也協調
    8  蘇聯中央高聳水文氣象觀象臺
    1975(8).
    [摘要](1134) [HTML](0) [PDF 0.00 Byte](279)
    摘要:
    蘇聯近年設立了一個新機構——中央“高聳”水文氣象觀象臺(ЦВГМО)。它既是一個地方水文氣象業務單位,又是一個全國性的科研指導中心。觀象臺本部有280名工作人員,另有260名編制的一個站網。一、基本任務 1.負責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的水文氣象和農業氣象、中尺度和小尺度氣候、污染狀況和外圍環境自凈能力等項研究工作,并負責上述地區的水文氣象服務工作。中小尺度氣候研究方面,特別注意對城市居民、城市經濟、城市建筑等有關方面的氣候問題以及一系列迫切需要解決的城市氣候學等問題的研究;對于外圍環境方面,主要著重于大氣污染具體地方條件的研究。
    9  世界氣象組織第七次大會
    1975(8).
    [摘要](1183) [HTML](0) [PDF 113.98 K](1352)
    摘要:
    世界氣象組織于1975年4月28日至5月23日在日內瓦召開了第七次大會。與會代表團有130個國家和地區的會員,5個觀察員以及26個國際組織的觀察員等共近500人。我國派遣了以中央氣象局負責人鄒競蒙同志為團長、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它國際組織常設代表處副代表易素之同志為副團長的代表團共17人出席了會議。在國內廣泛深入開展學習毛主席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重要指示大好形勢下,在國際事務中堅決執行了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線,我國國際地位空前提高。印度支那的形勢也隨著金邊、西貢的解放而空前大好。由于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戰斗,第七次大會通過了接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越
    10  世界氣象組織農業氣象委員會第六次會議
    1975(8).
    [摘要](1189) [HTML](0) [PDF 126.65 K](1339)
    摘要:
    農業氣象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于1974年10月14—25日在華盛頓美國農業部舉行。參加會議的代表共85名,代表著48個國家和8個國際組織。當時正在華盛頓的世界氣象組織主席 M.F.塔哈(Taha)和秘書長D.A.戴維斯(Davies)出席了會議。會議期間,第三世界國家的代表對蘇美兩霸開展了針鋒相對的斗爭,迫使會議把發展中國家的糧食生產問題、環境問題和特殊需要問題列為主要問題。特別強調急需為發展中國家擴大氣象學在糧食生產中的應用提供援助。會議一開始,美國代表就制造所謂“日益增長的糧食危機”的輿論,大談“需要先進的科學和技
    11  蒸發儀器的比較試驗
    張緯敏
    1975(8).
    [摘要](1275) [HTML](0) [PDF 182.45 K](1350)
    摘要:
    我國水文部門對不同類型蒸發器和安置方法,做了很多試驗工作。現將其主要結果和國外有關對比試驗結果分述如下。從這些結果中可以看出:E601型蒸發器是目前幾種蒸發器中較理想的一種。一、蒸發器的幾何尺度一般而言,蒸發量E隨著器口直徑d的增加而減少。隨著水深(一般指器深)H的增加而增大。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重慶試驗站,根據16個四種不同面積和不同深度蒸發器的實驗資料,證明以上的關系是正確的。
    12  C-H-N發煙劑防御霜凍的應用試驗
    1975(8).
    [摘要](1336) [HTML](0) [PDF 97.84 K](1317)
    摘要:
    慶陽地區地處隴東黃土高原,霜凍對農業生產威脅很大。我站根據省、地領導部門的指示,在總結群眾熏煙防霜經驗的基礎上開展了化學煙霧防霜凍的試驗工作。通過兩年的試驗,初步研制成C—H—N發煙劑,已在全區30多個公社推廣使用,取得一定成效,受到廣大貧下中農的歡迎。一、C—H—N的制作方法根據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原料,分三個類型。 1.C—H—N——1型:原料為硝銨、鋸末、渣油,采用紙筒包裝,外加防潮措施。優點是發煙效率高,可長期存放,便于運輸和使用。但硝銨用量較大,價格稍高。
    13  燒磷造霧防霜試驗
    1975(8).
    [摘要](1202) [HTML](0) [PDF 123.33 K](1296)
    摘要:
    霜凍是我縣小春作物的主要自然災害。開展燒磷造霧試驗,預防嚴重霜凍是奪取小春作物糧食增產的重要措施。我縣于1974年1—3月先后進行了四次人工燒磷造霧防霜的試驗。通過試驗,初步掌握了燒磷造霧的方法和氣象條件,取得了一定成效,為今后進一步開展此項工作打下了基礎,現將試驗情況介紹如下。一、組織機構在縣委的統一領導下,由縣農辦、科辦、農技站和氣象站組成防霜試驗領導小組,公社、大隊除領導同志外,還有農科站、技術員抓;生產隊建立科技組和以民兵為骨干的防霜戰斗隊,做到統一思想、統一指揮、統一行動。
    14  E601型蒸發器
    張緯敏
    1975(8).
    [摘要](1981) [HTML](0) [PDF 137.62 K](1427)
    摘要:
    蒸發是水分循環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蒸發資料對于農田水利建設、鹽業生產尤其是對水庫的設計與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解放后,我國氣象臺站一直采用20厘米口徑蒸發器(簡稱小型蒸發器)的記錄,作為蒸發的正式資料。小型蒸發器的蒸發量折算到大水面蒸發具有一定參考價值,同時觀測使用也較方便。但是小型蒸發器由于水的容量少且暴露在地面以上,故記錄的代表性和穩定性都較差。例如小型蒸發器的月蒸發總量有時要比大水面蒸發量偏大一倍以上。據了解世界上除少數國家(如新加坡等)采用20厘
    15  高空氣象測溫儀
    1975(8).
    [摘要](1212) [HTML](0) [PDF 55.48 K](1183)
    摘要:
    在毛主席“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針的指引下,在批林批孔運動的推動下,為了滿足人工影響局部天氣工作的需要,改進飛機觀測儀器的狀況,黑龍江省氣象科學研究所與黑龍江省電子技術研究所研制成功一種“高空測溫儀”。高空測溫儀采用熱敏電阻作溫度感應元件,在空中每三秒鐘自動測量并自動打印記錄一次。它的測量范圍為-50℃— 40℃;測量精度在-20°— 20℃時絕對誤差為±0.1℃,其余為±0.5℃;可在地面至六千公尺高空使用,連續工作時間不小于4小時。使用飛機27V電源,本機備有12V蓄電池。
    16  利用井水中氡含量預報降水
    1975(8).
    [摘要](1304) [HTML](0) [PDF 43.14 K](1342)
    摘要:
    河北省南和縣氣象站發現井水中的氡值變化與氣溫和降水有一定關系。氡是一種放射性元素,無色無嗅,遇冷易液化,井水中的氧含量與地應力關系很大,是反映地下活動較為敏感的一種氣體??h氣象站根據地震站每天10點觀測到井水中的含氡量,著手
    17  日本地震的氣象效應
    1975(8).
    [摘要](1237) [HTML](0) [PDF 0.00 Byte](287)
    摘要:
    1975年2月8日1時41分左右日本關東地方的千葉縣附近發生了中等強度地震,東京觀測到的震度為4級(大致相當于我國規定烈度的5—6度)。震前氣溫較常年高5.2℃。這一天東京
    18  學術交流
    1975(8).
    [摘要](1094) [HTML](0) [PDF 195.06 K](1286)
    摘要:
    (刊擇7506)《新疆的水旱問題及其與降水量的關系——兼論新疆的降水對農業的意義》本文為《新疆水旱問題及其長期預報的研究》第一篇。文內統計分析了新疆的水旱對農、林、牧業生產實際影響的后果。概述了水、旱年度北疆降水量分配特征,同時討論了新疆自然降水對糧食作物、農業灌溉的意義。得出了與傳統看法不同的觀點: ①新疆農業的豐歉,與降水量的多少有密切關系,并非僅取決于氣溫的變化。新疆同樣存在有旱災及洪水為害的問題。②新疆的旱災尤以春旱最為突出。在北疆和天
    19  業務技術會議
    1975(8).
    [摘要](1077) [HTML](0) [PDF 219.91 K](1300)
    摘要:
    云南省氣象儀器工作座談會在學習毛主席關于理論問題重要指示的高潮中,為加強氣象儀器的維修工作,進一步提高氣象業務質量,使氣象工作更好地為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服務,云南省氣象局于1975年4月25日至5月24日在昭通召開了部分地、州、市氣象臺、站氣象儀器工作座談會。會議首先學習毛主席關于理論問題的重要指示,批判林彪的修正主義路線和孔孟之道,批判資產階級法權思想和資本主義傾向。堅持政治統帥業務,提倡為革命學習技術,努力提高業務質量,使氣象儀器工作更好地為“兩個服務”貢獻自己的力量。會上交流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來氣象儀器
    20  國內動態
    1975(8).
    [摘要](1167) [HTML](0) [PDF 146.84 K](1275)
    摘要:
    錦州地區組織春、夏降水預報會戰遼寧省錦州市氣象臺于1975年春季3—4月間組織錦州地區各縣氣象站重點解決春、夏降水的短期預報基本工具的第一次會戰。各站發揮互助協作精神,每站參加一人,希望達到全區各站將有比較一致的預報工具。他們認為短期天氣預報是服務工作中影響較大,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生產與生活的重要一環;特別是短期災害性天氣,常給農業生產帶來很大威脅。為盡快地扭轉單站短期天氣預報服務的被動局面,提高短期降水(特別是大雨、暴雨)預報的準確率,計劃在一、兩年時間內采用會戰形式,進行單站短期天氣預報方法、工具的探討,爭取達到具有“四個基本”(基本圖表、基本資料、基本方法、基本檔案)與“四個結合”(單站資料與天氣形
    21  南方暴雨、冰雹預報經驗交流會技術小結
    1975(8):2-3.
    [摘要](1106) [HTML](0) [PDF 181.07 K](1352)
    摘要:
    這次會議是在全國人民認真學習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熱潮中召開的。這是建國以來,專門交流暴雨、冰雹預報經驗的一次會議。會議交流了暴雨、冰雹預報服務的經驗。這次會議共收到116篇技術材料,其中約有一半來自基層氣象臺站。這些材料充分顯示了我國廣大氣象人員通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運動的鍛煉,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敢于攀登科學技術高峰,在暴雨和冰雹的預報、科研、服務等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成績。通過會議交流經驗,更加增強了我們為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做好氣象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22  東北地區氣象預報經驗交流會技術小結
    1975(8):7-7.
    [摘要](1296) [HTML](0) [PDF 194.03 K](1370)
    摘要:
    這次東北地區氣象預報經驗交流會是近幾年來東北地區氣象部門一次大型的氣象預報技術經驗交流會。會議一共收到東北地區地方和部隊氣象系統技術材料84篇,大會交流了29篇。到會代表一致認為這些經驗題材廣泛,涉及東北地區旱澇、暴雨、大風雪、大風、冰雹、霜凍等各個方面,突出了“三性”天氣,針對性強,內容豐富、方法多樣。有開展預報服務的經驗,有歷史氣候演變和天氣氣候環流特征的分析,有農業氣象條件的分析和預報,有地震和氣象關系的探討,有天氣分析和數理統計以及兩者相結合的預報方法,也有圖、資、群相結合的綜合預報方法。在省一級氣象臺開展數值預報業務方面,黑龍江省氣
    23  1975年長江流域長期水文氣象預報討論會技術小結
    1975(8):8-11.
    [摘要](1149) [HTML](0) [PDF 421.15 K](1299)
    摘要:
    1975年長江流域長期水文氣象預報討論會于4月17日至26日在武漢召開,會議收到長期水文氣象預報方法、技術經驗和科研成果等交流材料共59篇,內容豐富,范圍廣闊,反映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運動以來,我國長期水文氣象預報工作進展迅速,學術水平也有提高。通過大會介紹、討論,開闊了思路,交流了經驗,對今后長期水文氣象預報科學技術的發展將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F將會上交流討論的主要技術內容綜述如下: 一、數理統計預報方法的應用較為廣泛并有改進,更多地注意尋找有物理意義的因子 1.近年來長期預報中的數理統計方法在廣大水文氣象臺站已廣泛使用。此次會議收到的這方面材料基
    24  低空急流與暴雨
    朱乾根
    1975(8):12-18.
    [摘要](1538) [HTML](0) [PDF 451.38 K](1749)
    摘要:
    低空急流與暴雨密切相關,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對于提高暴雨預報的準確率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國廣大臺站工作人員在實踐中早就注意到,當850毫巴或700毫巴的上游地區偏南風增強時,本地降水將會增大的現象,并以此找到了許多預報降水量的指標。不少單位對這個問題都曾進行過探討。但由于資料的限制,對低空急流的事實及分析還存在一些分歧。為了共同討論,現將對幾個問題的認識,簡述于下。一、低空急流的尺度和結構與暴雨有關的低空急流往往存在于西太平洋高壓的西、北側的西南氣流中,其高度大約在800毫巴到600毫巴之間(高原地區可達500毫巴以上)。急流的左側經常有切變線和低渦活動,伴有大片的降水帶(在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