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第5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畢節縣33型防雹火箭
    1975(5).
    [摘要](1182) [HTML](0) [PDF 0.00 Byte](277)
    摘要:
    33型防雹火箭是畢節縣化工廠在25型火箭基礎上研制成功的,制作方法與25型火箭大體相同。但效能比25型火箭大,一般高度可達1600—1800公尺,空中爆炸的沖擊波和震擊波比25型火箭大得多。33型火箭的結構如下:全箭由箭頭、箭身、尾翼三個部分組成,全長
    2  單站預報數理統計機論證會議
    1975(5).
    [摘要](1100) [HTML](0) [PDF 0.00 Byte](282)
    摘要:
    單站預報數理統計機論證會,于1975年2月19—25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局及南寧電視機廠主持下,在南寧市召開。與會代表們一致認為有關研制單位在毛主席革命路線的指引下,貫徹“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堅持實行領導干部、技術人員、工人和
    3  科技系統增加放映科教電影
    1975(5).
    [摘要](1150) [HTML](0) [PDF 143.68 K](1167)
    摘要:
    今年2月文化部、中國科學院發了一件“關于科教電影在科技系統增辟發行渠道”的通知。為了進一步滿足工、農、兵需要,為了配合技術革新,決定在科技系統增辟發行渠道,以便更密切地配合生產建設和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任務,適時、對口、對路地組織放映,使科教影片更好地發揮作用。國務院各部、委和各省、市、自治區科技部門以及氣象系統可針對本部門、本地區的需要,向中國電
    4  全國科學技術情報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1975(5).
    [摘要](1597) [HTML](0) [PDF 54.95 K](1353)
    摘要:
    在全國人民認真學習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熱潮中,在國內外一派大好形勢下,經國務院批準,全國科技情報工作會議于1975年5月3日—15日由中國科學院主持在北京召開。出席會議的,有各省、市、自治區和國務院有關部委科技局和科技情報機構的負責同志,部分基層單位的工人、貧下中農代表,國防系統有關單位以及有關新聞單位、高等學校的代表等共286人。中央氣象局氣象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負責人陳仲甫等也參加了這次會議。
    5  一種激光氣象雷達的設計
    宋顯榮
    1975(5).
    [摘要](1142) [HTML](0) [PDF 54.95 K](1276)
    摘要:
    美國設計了一種新的激光雷達,它可以在遠距離測定降水的存在和強度、低層云的厚度與高度、霧的分布界限與密度以及能見度。它的主要元件有輻射器、測光視準系統、反射散射的接收器、輸出信號的放大變換器和架設標定儀器用的設備。處在同步工作的輻射器是一種和光束并聯連接的砷化鎵半導體萊塞。萊塞的電磁脈沖波長大約0.9微米,萊塞輻射的最大峰值功率為250瓦,單一脈沖的持續時間為80毫微秒,脈沖頻率可以維持在幾千周
    6  儒法斗爭對我國氣象科學發展的影響——兼談當前氣象哨的發展
    1975(5):2-3.
    [摘要](1229) [HTML](0) [PDF 213.21 K](1263)
    摘要:
    恩格斯說:“科學的發生發展一開始就是由生產決定的?!蔽覈鞘澜缟献畲蟮霓r作物起源中心,農業氣象科學也發生、發展得最早。遠在兩千年以前,我國就已經形成了反映季節和農事活動關系的二十四節氣與七十二候。此后在群眾的生產與生活實踐中,又形成了反映冷空氣活動規律的四十六個“農暴日”,積累了豐富的測天經驗,仍為我們今天所采用,在農業生產中起著重要作用。歷史雄辯地證明:勞動人民創造氣象科學并推動氣象科學的前進。
    7  WLB-1型晶體管雷暴探測儀
    1975(5):3-3.
    [摘要](1189) [HTML](0) [PDF 110.84 K](1264)
    摘要:
    為了進一步做好氣象工作為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服務,探測雷暴及其伴隨的冰雹、暴雨、大風等災害性天氣的變化,確保農業豐收,安徽省氣象局在有關單位、院校及工廠的協作下,試制出兩臺 WLB-1型晶體管雷暴探測儀(見圖)。
    8  冰雹長、中、短期預報方法
    1975(5):4-5.
    [摘要](1183) [HTML](0) [PDF 136.72 K](1385)
    摘要:
    冰雹是我縣主要自然災害之一,對農業生產危害極大。群眾說:“六、七、八月的雷沒空回”、“麥黃龍口奪食”、“麥黃米黃繡女下炕”。這說明夏季冰雹比較集中,危害也大。因此,群眾對雹災很重視。解放后,在黨的領導下,防雹抗災工作取得了顯著
    9  1974年盛夏降水趨勢長期預報的分析與總結
    周鳴盛
    1975(5):6-9.
    [摘要](1314) [HTML](0) [PDF 274.70 K](1271)
    摘要:
    文內以1974年盛夏(7—8月)季節開原站降水趨勢長期預報為例子,試圖對長期預報的基本思路和預報依據的客觀處理作一些探討。所用資料以開原單站為主。一、長期氣候變化的背景分析了解長期氣候變化的特點,對于作好年、季、月等長期趨勢預報的重要意義,已越來越被預報實踐所證實。所以,了解氣候變化的背景,是作好長期預報的一個重要前提。從開原站1925—1973年7—8月的降水量的4年滑動平均(見圖1),便可清楚地看出降水量的氣候變動。1925—1947年為少雨期;1948—1967年為多雨期;1968年以后又轉入少雨期。各時段降水量的平均
    10  用正交多項式試作汛雨量預報
    宛公展
    1975(5):9-12.
    [摘要](1281) [HTML](0) [PDF 184.14 K](1288)
    摘要:
    引言天津市汛雨量(6—9月降水總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80%。因此,汛雨量時間序列的演變,可以反映年際間旱澇的趨勢。一般地講,歷史時期的旱澇趨勢是有一些規律可循的,即某一歷史時段氣候可能偏旱些,另一時段或正常、或偏澇。這樣,我們可以將汛雨量看成時間的函數,建立它們之間的回歸方程,并在此基礎上對未來的趨勢進行估計。本文使用天津市靜??h1959—1973年的降水量資料,用正交多項式的方法建立經驗回歸方程,并對1974
    11  中國南海加強、減弱的1970年10月臺風及其與海洋的相互作用
    C.S.拉梅奇(Ramage) 陳聯壽
    1975(5):13-16.
    [摘要](1445) [HTML](0) [PDF 331.62 K](1268)
    摘要:
    1970年10月,中國南海出現了三個臺風(圖1)。本文分析了該月大量的高空探測、衛星云圖、飛機探測以及200個以上的海洋探空資料。對每個臺風強度變化的原因作了討論。1.臺風的加強、移動和減弱圖1給出了這三個臺風的路徑和強度,臺風艾里絲(Iris)是在中國南海發展的,而臺風喬
    12  衛星云圖在中尺度對流性天氣預報中的應用
    1975(5):17-20.
    [摘要](1267) [HTML](0) [PDF 328.26 K](1487)
    摘要:
    衛星云圖在中尺度雷暴預報中有三種用途。第一,從衛星云圖可以定出在哪些地區午后會出現由加熱作用所造成的雷暴,并定出在移動著的颮線上在何處可能會繼續有雷暴活動。第二,從衛星云圖可以定出雷暴高壓的位置,并追蹤雷暴高壓外邊界
    13  云霧物理學的進展及其應用
    金范
    1975(5):20-25.
    [摘要](1422) [HTML](0) [PDF 474.13 K](1396)
    摘要:
    1973年美國氣象學會組織了60多名氣象學家對云霧物理學的進展、成就與展望,以及當前最主要的關鍵性的科學問題進行了評論,現將其主要內容介紹如下。一、云霧物理學發展的進程1.科學見解方面20世紀30年代,德國首先用飛機研究云和降水的形成,并對下面的假說提出有力的證據。這個假說認為,在過冷云中通過蒸餾作用,水汽從許多小水滴轉到冰質點上,從而形成降水。依此假說,1946年用干冰進行了第一次播云實驗。
    14  天氣與三化螟
    陳恩旺
    1975(5):26-26.
    [摘要](1318) [HTML](0) [PDF 91.31 K](1422)
    摘要:
    當前,在奪取糧食作物高產穩產的生產斗爭中,防治水稻三化螟的危害是個值得重視的問題。三化螟的發生、發展和防治與氣象條件關系十分密切。一、三化螟的生活史與節氣三化螟在我區一年發生五代,每代有卵、幼蟲、蛹、蛾四種形態。危害水稻的是幼蟲期。上一年的三
    15  錦州地區油菜引種與氣象條件
    1975(5):27-28.
    [摘要](1152) [HTML](0) [PDF 175.22 K](1285)
    摘要:
    在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指引下,錦州地區廣大貧下中農和革命干部,在批林批孔運動中,不斷提高路線覺悟,認真貫徹執行黨的“以糧為綱,全面發展”的方針,在優先發展糧食生產的同時,積極引種青海省門源縣小黑油菜,獲得大幅度增產。據初步調查,1974年有78個單位,試種面積合計為1123.3畝,平均單產為154.2斤。其中有0.4畝產量最高,折合單產304斤,有6畝和12.3
    16  FJ-50型人工降雨、防雹火箭
    1975(5):29-29.
    [摘要](1198) [HTML](0) [PDF 91.39 K](1289)
    摘要:
    遵照省革命委員會關于“搞人工降雨試驗要土洋結合’便于推廣使用”的指示,我們在省科委和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進行了火箭的研究試制。在批林整風和批林批孔運動的推動下,經過反復試驗、改進,終于試制成功了一種適合人工降雨、防雹用的火箭—“PJ-50”型。目前已定型小批生產試用的有三個型號:“FJ-50-3”型,垂直發射高度達到1800—
    17  北京塑料防雹火箭
    1975(5):30-31.
    [摘要](1212) [HTML](0) [PDF 175.41 K](1392)
    摘要:
    北京試制的塑料防雹火箭是在蘭州制造的防雹火箭的基礎上,加以改進而成的。在北京市平谷縣防雹點,經過三年的試驗表明,該火箭具有制造簡單,使用安全,性能良好,效果明顯的特點,很受群眾歡迎。在開展群眾性的防雹工作中,是一種比較好的防雹工具。
    18  會議簡訊
    1975(5):31-31.
    [摘要](1203) [HTML](0) [PDF 92.34 K](1406)
    摘要:
    江蘇沿江、蘇南地區春播天氣預報服務討論會江蘇沿江、蘇南地區春播預報服務討論會于1975年1月21—24日在南通市召開。會議由南京氣象臺主持。會議討論了今年春播期間3—5月天氣、氣候特征,交流了如何進一步做好春播預報服務的經驗。
    19  石油助長劑對冬小麥干熱風的預防效應
    1975(5):32-32.
    [摘要](1366) [HTML](0) [PDF 101.35 K](1340)
    摘要:
    干熱風(有些地區也叫做“干旱風”、“熱風”、“火風”等)是發生在我國華北、西北等廣大麥作地區的主要氣象災害之一。我區從1950—1972年的23年中,有7年發生了嚴重的干熱風危害,使小麥減產20%以上。因此,如何防御干熱風的危害,就成為我區小麥生產中的重大課題?!叭嗣?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蔽覅^廣大貧下中農、革命干部和革命知識分子,在三
    20  山區、沿海風壓和高聳構筑物風振專題協調會
    朱瑞兆
    1975(5):33-33.
    [摘要](1335) [HTML](0) [PDF 143.68 K](1344)
    摘要:
    為了適應當前山區、沿海和近海的建設和開發,以及高聳構筑物迅速發展的需要,在國家建委領導下,由建研院主持于1975年2月20—28日在北京召開了“山區、沿海風壓和高聳構筑物風振專題協調會”。參加會議的共有12個省、市、自治區氣象局及中央氣象局科研所與南京大學等4個院校有關單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