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第4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黃海、渤海氣象聯防會議技術小結
    1975(4):2-4.
    [摘要](1237) [HTML](0) [PDF 461.65 K](1339)
    摘要:
    黃、渤海三省一市(遼寧、河北、山東、天津)1974年第七屆氣象聯防會議是批林批孔運動在全國各條戰線更加普及、深入、持久開展,國內外一片大好形勢下召開的。尤其是國民經濟一個新的躍進即將來臨的時候,對氣象工作如何更好地貫徹“兩個服務”的方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氣象工作應當適應國民經濟的躍進形勢,以黨的基本路線為綱,攻克難關,提高服務質量。這次會議共收到書面交流材料29篇,其中有19篇在大會作了發言。技術內容涉及到三個方面,大風、
    2  分類天氣預報的訓練迭代法
    陳國范 曹鴻興
    1975(4):4-8.
    [摘要](1588) [HTML](0) [PDF 307.25 K](1357)
    摘要:
    60年代以來,人工智能這門學科有了迅速的發展,其目的就是模擬人腦的智能。作為人工智能的分支之一,就是研究人的學習行為,本文試圖從學習原理來處理分類預報問題。一、方法原理由預報因子x_i(i=1,2,……m)組成的因子向量為x,由此對應的權重W_i組成權重向量w,我們將線
    3  一次罕見的侵襲云南的強寒潮
    沈如桂
    1975(4):9-10.
    [摘要](1583) [HTML](0) [PDF 188.24 K](1283)
    摘要:
    (一)我國云南省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的大涼山、東部的烏蒙山海拔均在2500米以上,構成了阻擋北方冷空氣南下的天然屏障。一般不太深厚的冷空氣,甚至是影響我國大部地區的強寒潮,冷空氣在南下時也常在山前受阻而趨于靜止;著名的昆明靜止鋒即為這種屏障作用的反映。云南南部與緬甸、老撾交界的德宏州、西雙版納州等地海拔僅500—600米。冬半年,當印緬低槽建立期間,槽前的干暖熱浪向北涌入云南境內,使這里的冬季天氣晴朗、日照充足。據統計,整個冬季云南平均每月晴天多達20天以上,而毗鄰
    4  “一張甚高分辨率衛星云圖”的說明
    1975(4):10-11.
    [摘要](1489) [HTML](0) [PDF 154.49 K](1290)
    摘要:
    這是我國自制的“甚高分辨率云圖接收機”所收到的一張云圖,時間是1974年8月15日08時37分。雖然經過翻拍制版印刷在一定程度上損傷了原圖的清晰度,但在接收范圍內的地形及上空的主要天氣系統仍能看得很清楚,說明這套設備具有良好的性能。圖的右下方,我國的臺灣省和東南沿海是副高控制下的晴空區。渤海上空是由1974年12號臺風演變成的溫帶氣旋,中
    5  極渦活動對華中持續低溫的影響
    牟惟豐 陳佑淑 儀清菊
    1975(4):11-14.
    [摘要](1233) [HTML](0) [PDF 350.86 K](1336)
    摘要:
    一次冷空氣過程大多三、五天后就回暖,但也有不少情況低溫持續十幾天甚至幾十天。例如1954年11月底到1955年1月中,曾出現兩次強的持續低溫,許多地方打破了歷史上同時期極端最低氣溫的記錄,除長江干流外,這一帶大部江河封凍;1957年1月底到2月14日的一次,影響湖南等省越冬作物返青生長;1969年1月底到2月底曾連續出現兩次強持續低溫,黃河下游出現歷史上罕見的兩次封凍和渤海幾十年罕見的封凍現象等。
    6  華南地區降水與地震關系的初步分析
    1975(4):14-15.
    [摘要](1356) [HTML](0) [PDF 177.98 K](1200)
    摘要:
    華南地區(包括廣東、廣西全部,湖南、江西、福建各一部,約相當東南沿海地震帶)屬于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區,年雨量多在1500—2000毫米,是全國雨量較多的區域,降水季節變化明顯,年際變化較大,常出現旱澇。華南地區的干濕氣候有明顯的周期性振動,而本區的地震也有盛衰接替
    7  陜西初夏區域性冰雹預報
    1975(4):16-18.
    [摘要](1363) [HTML](0) [PDF 195.84 K](1403)
    摘要:
    冰雹是我省主要災害之一。每年5、6月份八百里秦川正是一派豐收景象,一場冰雹就可以造成一些地方嚴重減產,甚至顆粒無收。1969年5月23日冰雹從宜君、銅川、富平直打到蘭田,途經二百余里,受害地區糧食減產兩億斤左右。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前,由于劉少奇爬行主義錯誤路線的影響,
    8  衛星云圖在局地強雷暴天氣預報中的應用
    1975(4):19-22.
    [摘要](1490) [HTML](0) [PDF 318.70 K](1328)
    摘要:
    1.前言局地強雷暴天氣(尤其是龍卷風)的出現要有一定的氣象條件。將衛星云圖資料和常規資料配合應用,能更好地分析出局地強雷暴出現的條件。從衛星云圖可以直觀地看出局地強雷暴生成的動力學條件和引起局地強雷暴生成的一些天氣圖尺度或中尺度系統。極地軌道衛星的可見光、紅外云圖和地球靜止衛星云圖可提供以下一些有關局地強雷暴生成的資料:
    9  從自動圖片傳遞(APT)到高分辨圖片傳遞(HRPT)
    亦橋
    1975(4):23-25.
    [摘要](1378) [HTML](0) [PDF 246.61 K](1245)
    摘要:
    本文扼要介紹ITOS/NOAA衛星系列探測儀器的變動,并概述我國甚高分辨衛星云圖接收設備的研制概況。
    10  國內科技簡訊
    丁士晟
    1975(4):25-25.
    [摘要](1255) [HTML](0) [PDF 93.14 K](1291)
    摘要:
    昌都氣象站探空氣球施放高度創新記錄西藏自治區昌都氣象站探空組在批林批孔運動中,堅決貫徹抓革命、促生產的偉大戰略方針,認真落實“兩個服務”,努力為革命提高探空氣球施放高度。于1974年中探空月平均施放高度曾達到31,198米,創造了建站以來的最高記錄。
    11  單站天氣預報方法交流
    1975(4):26-27.
    [摘要](1207) [HTML](0) [PDF 186.48 K](1335)
    摘要:
    安徽省氣象局對縣站天氣預報工作的暫行規定一、天氣預報是氣象工作進行服務的主要手段。氣象人員要認真學習馬列和毛主席著作,學會用毛主席哲學思想指導工作,堅持用政治統帥業務。全面落實氣象工作“既為國防建設服務,同時又要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方針。在為經濟建設服務中,要把為農業服務放在首位,當好各級黨委“抓革命,
    12  廣東省各地區大打天氣預報改革之仗
    1975(4):28-28.
    [摘要](1230) [HTML](0) [PDF 105.62 K](1276)
    摘要:
    廣東省預報改革經驗交流會后,各地區迅速傳達貫徹會議精神,1月20日前已傳達到縣站,并訂出1975年工作計劃和大搞預報改革的行動方案。在四屆人大召開的喜訊鼓舞下,不少臺站積極行動,把大搞預報改革看作是氣象業務技術的“農田基本建設”,已經取得初步成果。
    13  “風暴潮”的研究
    1975(4):28-28.
    [摘要](1397) [HTML](0) [PDF 105.62 K](1122)
    摘要:
    風暴潮是指由于大風和伴隨大風擾動的大氣壓力劇變而導致海面異常顯著的升降現象,也有稱之為“氣象海嘯”或“風暴海嘯”。風暴潮的周期約為10~3—10~5秒,或者1—10~2小時,介于地震海嘯和低頻天文潮之間。我國風暴潮的高度一般為1米,最大的有數米。我國大陸位于太平洋西岸,臺風季最長,侵襲
    14  同位素在氣候變遷研究中的應用
    張丕遠
    1975(4):29-30.
    [摘要](1255) [HTML](0) [PDF 179.08 K](1329)
    摘要:
    同位素是指原子序數相同,但原子量不同的某一元素的各種形態。人們廣泛地利用同位素的種種特性作為探測手段。在氣候變遷的研究工作上也可以使用其中一些方法。如果我們取一杯水放在那里蒸發,就會發現氧的三種同位素(O~(16)、O~(17)和O~(18))蒸發的快慢不一
    15  關于太陽黑子和黑子相對數
    張先恭
    1975(4):30-32.
    [摘要](1966) [HTML](0) [PDF 246.93 K](1384)
    摘要:
    太陽黑子相對數是表征太陽活動的一種常用的指標。黑子的盛衰基本上代表了整個日面輻射能量的變化。雖然黑子相對數只給出了黑子形成活動的一般特征,但基本上表征了太陽活動的強弱。它除了能表示太陽紫外輻射外,而且在黑子活動極大值附近年份還能夠反映太陽的微粒輻射部份。特別是完整可靠的黑子記錄可追溯到1749年,這就為開展日地關系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條件。
    16  東非氣象部的業務服務
    侯宏森
    1975(4):32-32.
    [摘要](1263) [HTML](0) [PDF 82.34 K](1424)
    摘要:
    東非氣象部的主要工作是致力于滿足農業與運輸的需要。目前肯尼亞、烏干達和坦桑尼亞的經濟發展,主要是依靠農業。從這一地區的現實情況來看,降水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比較大。因此,早在十多年以前,東非氣象部就已在解決降水與農業生產,特
    17  氣候變動的圖解
    1975(4):33-33.
    [摘要](1194) [HTML](0) [PDF 58.82 K](1283)
    摘要:
    世界氣象組織《公報》1974年7月號刊登了一篇署名J.庫茨巴赫(Kutzbach)的文章,題為《氣候變動——監測與模擬》。文中指出為了進一步了解氣候和氣候變動,應該增加有關過去氣候的知識和提高監
    18  對《若干統計預報方法效果比較及(0,1)資料的綜合問題》一文的討論
    1975(4):34-34.
    [摘要](1130) [HTML](0) [PDF 107.14 K](1261)
    摘要:
    本刊1974年第6期上刊登了南京氣象學院施能關于《若干統計預報方法效果比較及(0,1)資料的綜合問題》一文后,先后收到一些臺站及有關單位同志的反映,對該文提出了某些不同的看法與討論意見。遵照毛主席“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為了活躍學術討論的氣氛,通過不同意見的爭論,達到我們對統計天氣預報認識的共同提高,現將有關來信、來稿摘要匯綜如下,以供探討參考。
    19  美國國家氣象中心數值指導的應用
    閻石城 李會中
    1975(4):35-37.
    [摘要](1208) [HTML](0) [PDF 247.74 K](1390)
    摘要:
    一、概述數值天氣預報在美國國家氣象中心應用于日常業務預報,是從1958年開始的。1972年該中心的預報工作中曾對14年來的應用情況做過總結,并提出一種人—機結合的業務預報方法,認為計算機算出的數值預報結果,經過預報值班人工修改以后,可以顯著提高預報準確率。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