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第7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觀測和應用樹電預報天氣
    1974(7).
    [摘要](1117) [HTML](0) [PDF 98.54 K](1251)
    摘要:
    〔編者說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來,廣大氣象臺、站工作同志,在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指引下,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兩個服務",以毛主席的光輝哲學思想為武器,在三大革命運動中,逐步認識和摸索天氣變化的規律,不斷地探討天氣預報的新依據,應用地電、水電與樹電的變化征兆預報天氣就是其中的一些試探指標。
    2  《動力氣象學引論》
    1974(7).
    [摘要](1509) [HTML](0) [PDF 86.27 K](1482)
    摘要:
    本書(An Introduction to Dynamic Meteofology)為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 J.R.霍爾頓(Holton)編著,1972年在紐約出版。全書共分12章,從緒論(包括大氣熱力學的必要知識)到環流與渦度及行星邊界層的前6章中,主要內容是通過介紹理想的大氣環流闡述了對了解大氣運動最有關系的流體動力學的基礎知識。后5章中為中緯度天氣尺度運動分析、數值天氣預報,大氣振蕩的線性擾動理論及巾緯度天氣系統的起源和運動。內容重點強調準地轉理論的重要作用。最后第12章為熱帶運動系統,扼要地概括了國外熱帶動力學的現狀。本書雖名“引論”,但敘述尚較細致,且重點側重于物理意義和概念的討論,而不過多地涉及數學公式的推導,同時對大氣結構觀測做了一些介紹。在內容安排上是將普通氣象學和動力氣象學的知識結合處理的,適當地避免了重復。但此書也存在一些問題與缺點,例如有關熱力學等方面的討論,顯得薄弱與不夠。據聞國內有關單位已有譯稿。
    3  批判蘇修社會帝國主義 “氣象史”,還是侵略史?——駁蘇修《遠東氣象發展史》的反動謬論
    1974(7):3-6.
    [摘要](1641) [HTML](0) [PDF 338.21 K](1475)
    摘要:
    蘇修叛徒集團上臺后,為了加緊推行社會帝國主義的對內對外政策,瘋狂反華反共反革命,發表、出版了大量篡改、偽造中國歷史的文章和專著。《遠東氣象發展史》(以下簡稱《氣象史》,作者莫謝尼欽柯,由蘇水文氣象出版社1970年3月出版)以寫“氣象史”為幌子,而在中蘇邊界問題上,肆無忌憚地歪曲、篡改歷史,為老沙皇侵略中國翻案,為新沙皇繼承老沙皇的侵略擴張政策編造歷史根據。毛主席教導我們:“我們看事情必須要看它的實質,而把它的現象只看作入門的向導,一進了門就要抓住它的實質,這才是可靠的科學的分析方法?!弊裾彰飨倪@一教導讓我們對《氣象史》作一簡要剖析,看看里面究竟是些什么貨色。
    4  全國臺風聯防、科研協作會議技術小結
    1974(7):7-12.
    [摘要](1126) [HTML](0) [PDF 637.98 K](1371)
    摘要:
    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運動,廣大氣象工作者的階級斗爭、路線斗爭和繼續革命的覺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毛主席“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戰略方針的指引下,為了做好“兩個服務”,在各級黨委的領導下,一個群眾性的臺風科研和技術改革運動正在沿海各省市自治區開展起來。大專院校的師生,專業研究單位的同志們和氣象人員,實行教育、生產、科研三結合,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在臺風的科研協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在技術改革上取得不少可喜的成績。這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偉大成果,是對林賊否定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和對孔老二“上智下愚”反動思想的有力批判。
    5  我國的大范圍冰雹及其預報
    1974(7):13-23.
    [摘要](1487) [HTML](0) [PDF 350.24 K](1389)
    摘要:
    冰雹是我國災害性天氣之一,它出現范圍雖較小、時間短,但來勢猛,強度大,有時常伴隨著狂風暴雨,給農業、畜牧業、交通、電訊以及勞動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我們收集了1956—1973年的影響我國的冰雹資料,以每日出現10個站以上的區域性降雹為一次降雹過程,共劃分了99次降雹過程。但是,由于冰雹天氣具有如下特點:①產生冰雹的天氣系統尺度小(往往只有幾公里的范圍),②生命史短,局地性強,再加上冰雹生成及其活動的物理機制還不十分清楚,且與雷陣雨不易區分,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較差。因此關于冰雹預報至今還存在很多問題。我們這一工作的目的,是從中央氣象臺工作角度出發,利用天氣圖,從較大范圍的天氣形勢入手,結合單站的穩定度、濕度、垂直運動等條件,找出大范圍冰雹預報的指標。下面分四部分敘述:
    6  國外冰雹云的研究與人工防雹工作
    1974(7):17-23.
    [摘要](1502) [HTML](0) [PDF 471.29 K](1612)
    摘要:
    冰雹對農作物和其它方面的損害給國民經濟帶來的嚴重影響,一直為世界上不少有雹災的國家所重視?,F就國外開展這方面的工作做概要介紹。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防雹工作曾在一些國家開展,但著重于作業方面,而缺乏對作業對象的研究,因而作業盲目性較大,作業效果不顯著,防雹工作難以深入發展。而這些卻引起氣象工作者對冰雹基本研究的重視。50年代末期以來,法國、意大利、加拿大、美國、蘇聯等國對冰雹和冰雹云進行了一系列的基本觀測研究,揭示了一些基本現象,認識了一些規律,推動了防雹工作的開展。近年來,正利用飛機、雷達、多普勒雷達、探空、各種電子儀
    7  甘肅省的冰雹研究和防雹試驗
    1974(7):24-25.
    [摘要](1292) [HTML](0) [PDF 159.50 K](1376)
    摘要:
    在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指引下,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運動,近年來甘肅省冰雹的研究和群眾性的人工防雹工作有了新的進展。冰雹是甘肅省的主要災害性天氣之一。特別是近年來冰雹出現的時間早,范圍廣、強度大,常常給農牧業及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嚴重損失。為了落實毛主席“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戰略方針,各地群眾以戰天斗地的英雄氣概與冰雹災害展開了斗爭,使冰雹災害造成的損失逐年減少。如岷縣八郎公社原是特重雹區,當地群眾流傳說:“霜災有,病害少,早不住,澇不了,恨死的大敵是冰雹”。在1949年—1964年的
    8  閃電觀測在人工防雹中的應用
    云軍
    1974(7):26-30.
    [摘要](1334) [HTML](0) [PDF 316.07 K](1446)
    摘要:
    預先識別雷雨云和冰雹云對人工防雹工作具有重要意義,采用科學而簡易的方法達到這一日的,是防雹地區廣大群眾的需要。采用閃電觀測方法去分辨上述兩種強對流風暴可能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本文將簡要介紹我們在這方面的一些初步研究結果,供在防雹工作中有關人員參閱。我國不少雹區群眾根據長期實踐經驗指出:冰雹云中雷聲比較沉悶而連續不斷,常稱為“拉磨雷”或“悶雷”;而雷雨云則相反,通常響亮而短促,稱為“炸雷”。一些臺站和單位也利用收音機中雷電干擾聲來幫助判別雹云。在此基礎上,我國蘭州高原大氣物理研究所、中
    9  日本近年來關于梅雨結構和機制的研究
    楊義碧
    1974(7):31-35.
    [摘要](1310) [HTML](0) [PDF 393.34 K](1477)
    摘要:
    近年來,氣象工作中根據較密集的氣象探測網以及雷達、飛機和衛星探測資料,對產生暴雨的天氣系統的微細結構和物理機制作了不少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了一些有參考意義的結果。日本氣象廳自1968年以來,在梅雨時期進行了大暴雨研究計劃的試驗。松本誠一等人對這些試驗資料的分析和研究特別是有關梅雨鋒系暴雨的結構和機制發表了一些論述。梅雨鋒的溫度場結構不如極鋒那樣明顯,它沒有顯著的水平溫度梯度較大的特點,但在暴雨中心上空
    10  “冷尾流”與臺風預報
    求實
    1974(7):36-39.
    [摘要](1626) [HTML](0) [PDF 253.16 K](1471)
    摘要:
    臺風過后的洋面上有一低溫區尾隨其后,這就是所謂的“冷尾流”。E.L.費希爾(Fisher)在討論海面溫度同臺風路徑的關系時指出臺風后部有一冷水區,對于隨后而來的臺風有影響,或使其減弱,或阻礙其前進而“被迫”轉向。以后引起人們的注意。這是個對臺風預報和海洋預報有關的問題。
    11  南方臺風與唐山暴雨
    1974(7):40-41.
    [摘要](1315) [HTML](0) [PDF 157.59 K](1417)
    摘要:
    文內利用南方臺風的中心位置和我國西北地區低壓槽的特征作為預報唐山地區7—8月暴雨天氣過程的指標。通過1970—1973年四年的預報檢驗,效果顯著。
    12  琉球地區熱帶低壓發生發展和基本路徑預報初步探討
    1974(7):42-44.
    [摘要](1327) [HTML](0) [PDF 266.58 K](1332)
    摘要:
    琉球地區是西太平洋臺風發生發展最北最西的一個集中區。在盛夏季節,常有熱帶低壓迅速發展成臺風,影響我省。過去我們對這一類近海地區新生熱帶天氣系統注意不夠,為了做好這一類臺風預報服務工作,提高預報時效,我們普查了1960年到1972年間7至9月份在琉球地區的熱帶低壓。琉球地區的范圍,我們定為122—130°E 和20—30°N 之間的海域(見圖1)。選用在這個地區產生的或從外地移入的熱帶低壓(包括外地的臺風已減弱為熱帶低壓而移入的)第一個時次的地面天氣圖和相對應的500毫巴等壓面圖,從500毫巴環流形勢的基本特點,對熱帶低壓的發生發展,基本路徑以及影響程度等方面,進行了初步分析。歸納了幾條預報判據:
    13  臺風路徑的單站預報
    1974(7):45-57.
    [摘要](1312) [HTML](0) [PDF 398.76 K](1334)
    摘要:
    一、臺風路徑的劃分(一)思路:我們按臺風本身的移動規律和臺風影響的具體情況來劃定起報區并進行分類處理,以便把無影響或影響很小的臺風剔除掉。臺風本身有那些移動規律呢?在空間上,浙閩登陸北上的臺風,其路徑分為兩束,在太湖西側約一個經度的范圍內,有一個明顯的空檔;海上北上的臺風也分成兩束,30°N 上、125—127°E 間也有一個空檔。在時間上,不同路徑的臺風也各有自己的盛行期。近海臺風,凡北上者都在7月中旬到8月下旬的高溫季節,凡轉向者都在6月下半月。
    14  樂清單站臺風預報方法
    1974(7):50-53.
    [摘要](1493) [HTML](0) [PDF 235.80 K](1411)
    摘要:
    一、思路在毛主席關于“任何運動形式,其內部都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教導的啟發下,分析了臺風影響前在單站要素變化上的反映區別于一般天氣系統的特殊反映即“臺風訊號”。這種“訊號”表現為臺風影響前3—6天溫度、氣壓同是正距平3天以上或濕度“低于”溫度,前者稱之為“PT 訊號”,后者稱之為“低 e 訊號”。但是,這兩種“訊號”仍只是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為了過濾空報并大致區分臺風影響程度,我們根據群眾經驗對訊號點前10天的氣象要素進行了統計計算,分析相關因子,建立了多因子回歸方程。
    15  朝鮮的農業氣象預報服務——朝鮮氣象考察團團長趙成秀同志1974年6月21日在中央氣象局氣象臺的經驗介紹摘錄
    1974(7):54-55.
    [摘要](1312) [HTML](0) [PDF 143.11 K](1501)
    摘要: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農業氣象情報與預報服務工作,由中央氣象水文預報所的農業氣象預報研究室負責,該室每季、每月、每旬以書面形式向有關單位發送農業氣象情報和農業氣象預報。目前所做的農業氣象預報有:春季融土期的土壤溫度、土壤濕度和水田的水溫等預報;夏季主要是東海岸的冷害預報(主要指白天的低溫對農作物的影響);秋季蔬菜的生育期間的氣象條件鑒定及其預報;冬季大、小麥的凍害預報。
    16  田間小氣候的調節
    1974(7):56-57.
    [摘要](1285) [HTML](0) [PDF 203.47 K](1447)
    摘要:
    上海市馬橋公社俞塘大隊,通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批林整風,進行黨的基本路線教育,在“農業學大寨”的群眾運動中大搞科學種田,使糧食產量從1965年的畝產971斤提高到1973年的2393斤,連續五年畝產超過雙千斤。他們的基本經驗有三條:1.學習黨的基本路線,狠抓階級斗爭,堅持社會主義方向;2.學習大寨精神,批判懦夫懶漢思想,堅持大干快上;3.學習唯物論,批判“天命論”,堅持科學種田抗災奪豐收。下面僅介紹他們在科學種田方面是如何調節田
    17  應用地電預報天氣
    1974(7):58-58.
    [摘要](1141) [HTML](0) [PDF 98.54 K](1308)
    摘要:
    〔編者說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來,廣大氣象臺、站工作同志,在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指引下,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兩個服務”,以毛主席的光輝哲學思想為武器,在三大革命運動中,逐步認識和摸索天氣變化的規律,不斷地探討天氣預報的新依據,應用地電、水電與樹電的變化征兆預報天氣就是其中的一些試探指標。
    18  技術革新
    1974(7):59-59.
    [摘要](1258) [HTML](0) [PDF 67.73 K](1326)
    摘要:
    自“地電”觀測被一些臺站用來試作天氣預報的一種參考依據后,河南省內黃縣中召人民公社西街大隊氣象哨在批林批孔運動中,狠批了林彪、孔老二“上智下愚”、“天才論”的反動謬論,在大隊黨支部的領導和縣氣象站的指導下,初步試制成一臺“地電計”,已開始正式記錄,進行地電天氣預報試驗?!暗仉娪嫛笔抢谩皾穸扔嫛备闹频?。將濕度
    19  有限區域數值預報協作碰頭會
    1974(7):60-60.
    [摘要](1164) [HTML](0) [PDF 86.27 K](1197)
    摘要:
    在批林批孔運動的推動下,在“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故備”的大好形勢鼓舞下,有限區域數值預報協作單位第二次碰頭會,于6月20日一26日在哈爾濱市召開。參加會議的有黑龍江省氣象局、大慶油田氣象臺、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湖南省氣象局、湖南省科學技術局計算所、吉林省氣象局、吉林大學、杭州大學、蘭州大學、湖南師范學院及中央氣象局科學
    20  中短期災害性天氣統計預報專題討論會
    1974(7):60-60.
    [摘要](1315) [HTML](0) [PDF 86.27 K](1312)
    摘要:
    在批林批孔運動深入發展的大好形勢下,為了認真貫徹黨中央1974年第21號文件的精神,促進天氣統計預報的進一步開展,經數值天氣預報氣象統計預報各協作單位協商,“中短期災害性及重要天氣統計預報”專題討論會已于1974年9月20—28日在安徽省黃山召開。參加這項專題協作的單位共16個,吉林、河北、甘肅、天津、山東、湖北、湖南、山西、浙江、安徽等省、市氣象局,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及杭州大學等有關院校;并邀請了上海、江蘇、江西三省、市氣象局和南京氣象學院等有關院校參加;中央氣象局所屬各有關業務、研究等單位也有人員參加。到會人員共55人。會議由安徽省氣象局革委會主任彭世權同志主持。這次討論會共收到專題報告25篇,會上報告了20篇。這些材料反映了自1973年全國數值天氣預報會議以來,參加這項專題協作的單位都按計劃開展了工作,并取得了不少成績和結果。
    21  瑞典的氣象中心
    潮涌
    1974(7):61-61.
    [摘要](1557) [HTML](0) [PDF 79.19 K](1542)
    摘要:
    瑞典水文氣象局(SMHI)內分三個處:水文處(包括海洋)、天氣處(包括通訊、預報、民航氣象)及氣候處(包括儀器)。全國共有天氣發報臺站170個,雨量、溫度站700個,高空站6個。瑞典政府1970年提出國家機關分散各地,不都集中在首都。水文氣象局也要從首都遷出,將在1975年遷往諾徹平(Norrk(?)ping)的 K(?)lltrop 鎮。瑞典國家的氣象中心,原來每天氣象報收報量很大,電碼達4百萬字,發報更在7—8百萬字,負擔很重。因此1970年決定改用自動收報裝置“Atesto”,1973年啟用,它是租用
    22  我國氣象發展史資料題要
    1974(7):62-63.
    [摘要](1464) [HTML](0) [PDF 122.52 K](1381)
    摘要:
    。︽騾堆然硯︾沖穴灘典徽占︾二柳能徐 。處姐((玻碟幸期舊芍側︾ .淞吠巨娜您闖.娜瞬神驪任︽毓余目·理以︾叫︽斌袱·平擔︾率 一創咧,襪跪娜拐鎮公補落堿獷價戲蜻娜理長密心代稱積認卜澳端嘟安鴿彭液曲密得側盛劃禪臨中撼雙始以沛策姐卜翠髯長以省留睦;戶.卡以哪劫書軟于辦價g葵姐鉀華友禪飯窿g琳筆叔叫聞西嘆琴密以孚策橄柳裂搽坦鉀外絲叭任帝價長姆粗補落嫌丫噢側叱代稱椒擔縣蓄如擬側氛︵川︶ 。州理妞翔區堿獷喃裸神鍛卜︵州理g堿留策姐彭N。工神零卜任幸怖裂毓沖哎)︽杯如︾扭峻側最健隴愧g萊描族遨叫獄軟訓稼聯閱西卜任︽令叫·…
    23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科學情報系統”指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1974(7):64-65.
    [摘要](1580) [HTML](0) [PDF 121.46 K](1300)
    摘要:
    “世界科學情報系統”(World Science Information System,外文縮寫為 Unisist)是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的一個所屬機構,1972年這個組織的第17屆大會批準建立的,1973年11月5—9日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了世界科技情報系統指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我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與上??萍记閳笏捎写韰⒓?第二次會議將于1975年5月仍在巴黎召開。世界科學情報系統的組織,目的在于協調現有國際間科技情報組織工作發展需要的合作趨勢,預期達到各國在自愿的基礎上建立一個靈活而又松散的世界科技情報合作網。國際間由于發展工業,科技情報是四大資源之一,既要爭奪科技情報,又要相互利用;同時由于科學技術發展,學科交叉,非專業范圍內所能完全解決問題;又因大型綜合設計(原子能、宇宙航行及海洋研究等)的出現、電子計算機的發展,以
    24  我國科學技術情報工作長遠規劃座談會
    1974(7):64-65.
    [摘要](1381) [HTML](0) [PDF 121.46 K](1395)
    摘要:
    當前,全國批林批孔運動正在深入、普及、持久地開展,科技戰線和各條戰線一樣,形勢一片大好,科技情報事業也正在蓬勃發展,取得了新的成績,創造和積累了不少經驗。為了使我國科學技術更有計劃地發展,根據中央指示精神和國家計委的具體部署,正在組織編制全國科技發展長遠規劃??萍记閳蠊ぷ魇强萍脊ぷ鞯闹匾M成部份,也需相應組織編制長遠發展規劃。中國科學院全國科技情報長遠規劃領導小組已在九月份分批、分片召開各省、市、自治區及各部門情報工作規劃座談會,具體工作由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負責組織進行。國家機關各部、委的座談會已于9月9日在北京召開,由中國科學院四
    25  “四聚乙醛”的試驗
    1974(7):65-65.
    [摘要](1508) [HTML](0) [PDF 49.13 K](1409)
    摘要:
    近年來,對人工降雨中云內撒播的引晶成核劑——“四聚乙醛(CH_3CHO)_4”的引用試驗,得到了各有關單位的注意。福建省氣象局和南京大學氣象系對四聚乙醛的汽化擴散與撒播方法進行了試驗研究。四聚乙醛是由西安化工研究所合成的。施用方式借發射小火箭爆炸撒布。小火箭內裝有 TNT 炸藥,目前進行了兩種地面爆炸實驗:一是把四聚乙醛集中在炸藥的中間;一是把四聚乙醛和炸藥均勻混合。爆炸后在顯微鏡下作了對比觀察,已有下述初步結果: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