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第5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山東省地方性氣候調查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1974(5).
    [摘要](1214) [HTML](0) [PDF 62.42 K](1287)
    摘要:
    山東省廣大氣象人員,在各級黨委的領導下,經過半年的努力,已于1972年年底初步完成了本省氣候調查任務。通過調查,廣泛收集了歷史資料;初步摸清各地區的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等地理特征及其對氣候的影響;初步掌握了各種災害性天氣的分布規律;提高了對災害性天氣發生、發展的認識。這次調查,為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充分利用氣候資源提供了依據;為準確及時地作好天氣預報提供了氣候指標;為改造自然、進行科學研究提
    2  臺風聯防和科研協作會議
    1974(5).
    [摘要](1266) [HTML](0) [PDF 141.60 K](1245)
    摘要:
    中央氣象局于5月8日至21日在福建省廈門市召開了“全國臺風氣象服務聯防和科研協作會議”。出席會議的有來自沿海和部分內陸的14個省、市、自治區氣象部門以及部隊、院校、科研單位和有關業務部門的160多名代表。這次會議是歷次臺風會議規模最大的。會議是在全國批林批孔運動深入發展、國內外一派大好形勢下召開的。會上代表們與貧下中農(漁)一起狠批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復禮”妄圖復辟資本主義的反革命罪行;聯系
    3  內蒙古自治區氣候普查工作座談會
    1974(5).
    [摘要](1100) [HTML](0) [PDF 141.60 K](1276)
    摘要:
    內蒙全區氣候普查工作座談會于5月16日至18日在包頭市召開。參加會議的有各盟、市氣象局、臺的領導和氣候工作人員,及中央氣象局的代表共44名。會議遵照毛主席“路線是個綱,綱舉目張”的教導,深入學習了中共中央有關批林批孔的文件,聯系自治區氣候工作的實際,批判了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復禮”妄圖復辟資本主義的罪行。
    4  遼寧省預報工作會議
    1974(5).
    [摘要](1215) [HTML](0) [PDF 141.60 K](1361)
    摘要:
    遼寧省預報工作會議于5月24日—31日在旅大市召開。參加會議的有市、區氣象臺(局)領導、臺和部分站的技術干部、氣象哨員和老農顧問,會議還邀請了黑龍江、吉林省氣象局,海、空軍部隊和民航氣象臺的代表共106人。中央氣象局也派人參加了會議。會上,全體同志認真學習了毛主席和黨中央有關批林批孔的重要指示和文件,開展了革命大批判。省局領導在大會上首先發言,狠批了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復禮”的反動綱領,聯系氣象戰線兩條路線斗爭實際,揭批了遼寧省氣象系統修正主義路線的回潮。
    5  國際會議
    1974(5).
    [摘要](1323) [HTML](0) [PDF 73.64 K](1351)
    摘要:
    世界氣象組織基本系統委員會(協調世界天氣監視網的觀測與通訊方面問題)第六次會議已于1974年3月18日—4月5日在南斯拉夫的貝爾格萊德舉行。我曾派出五人代表團參加。除舉行4次全體會議外,會議分成 A、B 兩個委員會同時進行。
    6  國外新書刊
    1974(5).
    [摘要](1212) [HTML](0) [PDF 73.64 K](1369)
    摘要:
    美國氣象學會于1974年3月編印了美國《天氣分析與預報第五次會議》(FIFTH CON-FERENCE ON WEATHER FORECASTING AND ANALYSIS)文集的預印本,內容共11部分:1.未來的天氣系統,2.天氣預報的公式化、表達方式、傳送和使用,3.衛星氣象學和接收裝置,4.降水和云,5.中尺度預報和分析,6.天氣尺度預報和分析,7.大氣污染和城市影響,8.天氣學資料的應用與缺陷,9.云幕和能見度,10.邊界層現象,11.對流活動。
    7  外事往來
    1974(5).
    [摘要](1255) [HTML](0) [PDF 93.80 K](1271)
    摘要:
    應中央氣象局邀請,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戴維斯于3月29日至4月6日對我國進行了友好訪問。3月30日晚,中央氣象局負責人饒興同志宴請了戴維斯。3月30日、4月1日和4月5日我方與戴進行了三次非正式會談。參加會談的有:中央氣象局負責人張乃召、鄒競蒙同志,外交部國際司葉成壩和外經部楊
    8  有關氣候變遷問題的一些看法
    高由禧
    1974(5):3-4.
    [摘要](1462) [HTML](0) [PDF 273.77 K](1329)
    摘要:
    氣候肯定是有變異的。但這種變異是否有直進的變遷趨勢(變好還是變壞)?還只是在繞著平均狀態作上下的振動?說法不一,爭論紛紛,沒有定論,究其原因,問題在于:第一,對氣候變遷的時問尺度沒有一致的概念。地質時代的時間尺度有:元生代、古生代等等,“代”是以億年為單位的。每一代里又分許多以千萬年為單位的“紀”,每一個紀里如第四紀(百萬年為單位),又分以十萬年為單位的群智、民德、武木等冰期。冰期又可分為
    9  國外氣候變遷研究的近況
    龔高法 張福春
    1974(5):5-9.
    [摘要](1332) [HTML](0) [PDF 472.54 K](1470)
    摘要:
    本文扼要介紹國外對歷史時期以來氣候變化研究的重要成果。
    10  長江中下游梅雨季節雨量的氣候振動與大氣環流的關系
    斯公望 周慶華 姚隸榮
    1974(5):10-15.
    [摘要](1400) [HTML](0) [PDF 453.36 K](1305)
    摘要:
    一、引言氣候的變化對于國民經濟有很大的影響,它直接影響到工農業生產。有關生產部門反映,60年代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量減少,使農業和水電等生產受到一些影響。列寧說:“我們不知道氣象中的自然界的必然性,所以就不可避免地成為氣候的奴隸?!绷袑幱终f:“一經我們認識了這種不依賴于我們的意志和我們的意識而起著作用的(馬克思把這點重述了千百次)規律,我們就成為自然界的主人。”(《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為此,我們根據生產部門提出的要求,對60年代長江中下游降水量減少進行了研究,發現60年代主要是梅雨季節雨量減少,因而著重對梅雨季節雨量的氣候振動及其原因進行了研究。
    11  1972年9月19日上海地區雷雨個例分析
    戴鎮南
    1974(5):16-23.
    [摘要](1442) [HTML](0) [PDF 692.71 K](1338)
    摘要:
    一、降水量分布1972年9月19日下午,上海地區發生了一次局部性雷陣雨,并伴有冰雹。從過程降水量分布圖上看(圖1),雷雨的局部性很顯著。其特點如下:1.雷雨主要出現在從市區到南郊各縣。雷雨的分布呈若干條西北到東南走向的雨量帶。詳見圖1中雨量帶Ⅱ、Ⅲ、Ⅳ、Ⅴ,其中以雨量帶Ⅲ為最強,雨量帶Ⅳ、Ⅴ因記錄較少,僅對照雷暴活動和雷達回波加以推知。
    12  鄂霍次克海高壓的生成機制
    大川隆 卞以哲
    1974(5):24-31.
    [摘要](1507) [HTML](0) [PDF 700.29 K](1612)
    摘要:
    初夏的鄂霍次克海高壓和日本的梅雨現象有密切的關系。作者(1968)曾對梅雨期鄂霍次克海高壓的生成機制和它的模式作過解釋,認為:“在6月份,由于冷水區中心位于白令海到千島以東海面,以及阿拉斯加、東西伯利亞兩塊大陸的關系,使得在白令海有一個靜止的低壓槽,在東西伯利亞有一個高壓脊形成,高空脊、槽問的輻合區重疊在低層冷空氣柱之上,于是在地面上形成了鄂霍次克海高壓”。但是,根據后來的研究又發現,對于梅雨期鄂霍克次海高壓的發生和發展來說,梅雨鋒面南側的低壓向白
    13  有關“氣候”的幾個詞意
    龔高法 張福春
    1974(5):31-31.
    [摘要](1448) [HTML](0) [PDF 71.93 K](1329)
    摘要:
    1.氣候變化(Climatic change)指所有氣候變化的綜合用語。2.氣候趨勢(Climatic trend)表示在有記錄時期中,具有平滑而單調地上升或下降特點的氣候變化,其中不僅指隨時間的線性變化,而且也包括兩端以一個極大和一個極小值為兩端的氣候變化。3.氣候變動(Climatic fluctuation)指除了氣候趨勢或氣候不連續外的所有規則或不規則的氣候變化,它是表示由任何形式的系統變化所組成的氣候不穩定性。但規定在記錄開始和終止之間至少有兩個極大和一個極小或兩個極小和一個極大。
    14  人工降雨試驗的效果分析
    1974(5):32-36.
    [摘要](1222) [HTML](0) [PDF 310.78 K](1355)
    摘要:
    藁城縣在1972年、1973年5月、7月和8月份,配合抗旱,利用碘化銀炮彈對于積雨云、雨層云、高層云和層積云進行了14次人工降雨試驗。通過對降雨試驗資料的分析和統計檢驗表明:碘化銀炮彈不僅對積雨云有明顯增雨效果,對降雨性層狀冷云效果也是明顯的,對于層積云的催化,地面未收到增雨效果。
    15  湖南省黔陽地區熱量條件與早稻種植季節
    1974(5):37-38.
    [摘要](1349) [HTML](0) [PDF 160.33 K](1362)
    摘要:
    水稻是一種喜溫喜濕的作物。今從黔陽地區熱量條件與早稻生育的關系,探討早稻的種植季節。一、早稻生育期的一般氣候特點黔陽地區,春季從三月開始,月平均氣溫即達10℃以上。日平均氣溫3月21日到25日穩定通過10℃,4月21日到25日穩定高于15℃,霜期2月中下旬結束,雨季開始于4
    16  壓、濕曲線“交角”降水模式的預報應用
    1974(5):39-40.
    [摘要](1244) [HTML](0) [PDF 134.75 K](1677)
    摘要:
    在14時壓、溫、濕曲線圖上,氣壓曲線下降、絕對濕度曲線上升形成的“交角”是一種較好的降水預報指標,對做好24小時降水預報有一定參考價值。根據這一情況,我們遵照毛主席“成為我們認識事物的基礎的東西,則是必須注意它的特殊點,就是說,注意它和其他運動形式的質的區別。只有注意了這一點,才有可能區別事物”的教導,在總結前段預報改革成果的基礎上,把1965—
    17  又一種“光電自動遙測日照計”
    顧建康
    1974(5):41-41.
    [摘要](1500) [HTML](0) [PDF 69.83 K](1343)
    摘要:
    四川省萬縣地區氣象局最近試制成功一部“光電自動遙測日照計”。這是繼湖南東安氣象站等地制成的“光電日照計”后又一種較為新型的日照遙測儀器。經試驗結果表明:這種光電自動遙測日照計具有感應靈敏、精確度高、運轉準確可靠,記錄跡線清晰等特點。
    18  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制訂了1974年科研計劃
    1974(5):43-43.
    [摘要](1270) [HTML](0) [PDF 62.42 K](1551)
    摘要:
    內蒙氣象局在總結1973年科研計劃執行情況的基礎上,提出了1974年科研工作安排的意見。1974年提出要特別突出人工降雨、人工防雹的試驗研究工作,重點是飛機人工降雨試驗和以“三七”高炮為骨干、土炮為基礎的人工防雹試驗工作,全力支援抗旱。
    19  日本自動氣象觀測裝置簡介
    1974(5):44-50.
    [摘要](1343) [HTML](0) [PDF 470.15 K](1373)
    摘要:
    一、概述日本橫河電機制造廠研制的自動氣象觀測裝置,是陸用有線遙測自動氣象站,可測量或記錄風速、風向、溫度、濕度(露點)、氣壓、雨量、日射等七個氣象要素。該儀器除感應部分外,大部分采用集成電路,完全晶體管化。除日射外,其余6個要素全部用電子式自動平衡記錄器記錄。其中,風程、降水量和日射還用打印機(附有時鐘)自動打印。
    20  華北區域汛期降水預報會議
    1974(5):51-52.
    [摘要](1279) [HTML](0) [PDF 141.60 K](1320)
    摘要:
    華北區域1974年汛期降水預報會議,于5月5日—14日在河南省鄭州市召開。參加會議的有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內蒙、北京、天津五省(區)、二市氣象局和部分臺站代表,并邀請了陜西、湖北、新疆、安徽四省氣象局,有關院校、科研、部隊等單位及中央氣象局代表共88名。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