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第4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西北四省(區)汛期預報討論會
    1974(4).
    [摘要](1328) [HTML](0) [PDF 150.49 K](1166)
    摘要:
    西北四省(區)1974年汛期預報討論會在批林批孔運動深入發展的大好形勢下,于4月15—20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召開。出席會議的有甘肅、青海、陜西、寧夏四省(區)氣象局和部分臺站的代表,并邀請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氣象局、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上中游水調辦公室、蘭州水文總站、寧夏防汛指揮部,及有關部隊、民航、大學和中央氣象局等
    2  熱帶天氣研究工作年會
    1974(4).
    [摘要](1328) [HTML](0) [PDF 150.49 K](1095)
    摘要:
    在批林批孔運動的推動下,1974年熱帶天氣研究工作年會于4月26日至5月1日在廣西桂林召開。參加會議的有廣東、云南、廣西二省一區氣象局,國家海洋局預報總臺、大氣所、空字623部隊、南大、北大以及中央氣象局等18個單位45名代表。會議上交流了科研成果,討論和調整了今年熱帶天氣研究計劃及協作問題。
    3  國外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概況
    趙君哉 劉國曦
    1974(4):3-8.
    [摘要](1782) [HTML](0) [PDF 547.73 K](1225)
    摘要:
    (一) 從40年代以來,各國對于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的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早期集中研制無人管理的自動觀測站,通過無線或有線通訊傳遞原始觀測資料,用以填補站網的空白。50年代中期,隨著電子工業的發展,出現了各種類型的自動氣象觀測站。這些站按輸出資料的形式來說,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采用調頻制,就是把元件感應的物理量轉換為頻率的變化,去調制載頻輸出。這類站的優點是:幾個氣象要素的測量結果,可以在不同的頻段同時傳送,
    4  氣象雷達發展概況及趨勢
    葛潤生
    1974(4):9-12.
    [摘要](2367) [HTML](0) [PDF 430.24 K](1684)
    摘要:
    二次世界大戰中,雷達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厘米波雷達出現后,發現云和降水對電磁波有強烈的散射作用,妨礙了雷達對飛機的探測,反之也給氣象人員提供了一種新的可采用的探測手段,來探測云、雨、降水的分布和移動。1943年美國空軍就開始使用三公分的軍用機載雷達AN/APQ-13來監視天氣,繼之在1944年建立了第一個氣象雷達站網,同一年開始了使用10公分雷達探測臺風的工作。由于雷達在探測云、降水和災害性天氣中有著顯著的效用,所以在以后的年代中得到迅速的使用和發展。世界各國都普遍地建立了氣象雷達站
    5  世界各國自動氣象站情況分析
    史國寧
    1974(4):12-22.
    [摘要](1355) [HTML](0) [PDF 600.45 K](1367)
    摘要:
    1971年2月27日世界氣象組織儀器和觀測方法委員會自動氣象站工作小組曾向各成員國氣象部門發出一份有關各該國自動氣象站研制情況的諮詢表,后來將各國對此諮詢表所作的答復進行歸納整理,并按照以下幾項將世界各種類型的自動氣象站作了分類,并作了一些基本分折?,F將這份資料譯登如下,以資參考。
    6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氣象局自動遙測氣象站
    施特·克勒姆 李智霞
    1974(4):23-24.
    [摘要](1234) [HTML](0) [PDF 117.16 K](1175)
    摘要:
    自動氣候站(AKS)是由氣象探測設備MME-1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氣象局研制的感應器組成的。它的任務是定時測量氣象要素,通過電傳打字機,以電傳打字電碼的數字形式進行編碼、打印、加工處理,再儲存在打孔紙帶上,供加工使用。為了能利用它所測得的氣象資料,不僅作非實時的加工,而且也作實時的加工。這種自動氣候站還安裝有資料儲存裝置和問答裝置。除了在觀測前10分鐘和觀測后1分鐘以外,其它任何時間均可用固定的電碼,通過交換站向它進行詢問。
    7  上海地區4—7月大—暴雨的統計預報
    1974(4):25-31.
    [摘要](1585) [HTML](0) [PDF 367.93 K](1249)
    摘要:
    一、概述本文對上海地區1964、1966、1968—1972年4—7月(梅雨季結束前)出現的22次大—暴雨(日雨量≥30毫米)過程進行了一些分析研究,并嘗試用逐次回歸統計方法,制作未來5—6天內大—暴雨的預報。毛主席指出:“離開具體的分析,就不能認識任何矛盾的特性?!苯涍^調查,上海地區4—7月出現的大—暴雨過程主要是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游一帶交綏,即冷暖空氣這對矛盾斗爭的結果。在本文中,我們就著重分析冷暖空氣的活動,同時也注意本站要素的變化。通過對大—暴雨與本站要素之間、大—暴雨與天氣系統之間以及反映這些天氣系統的某些特征區(站)的要素變化,尋求其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關系,最后挑選出一些特征區、特征站的
    8  用漢口高空風預報蕪湖地區大暴雨
    1974(4):32-34.
    [摘要](1272) [HTML](0) [PDF 218.50 K](1162)
    摘要:
    梅雨期暴雨是我地區主要的災害性天氣,為了做好暴雨預報,我們普查了15年6—7月份歷史資料,對10個大暴雨(日降水量≥100毫米)過程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漢口700毫巴高空風及700、500毫巴露點變化與我區的大暴雨有較好的關系。通過分析,找出了用漢口高空風預報本地區大暴雨的指標,并以未參加普查的1954年資料進行了驗證,效果較好?,F簡介如下。
    9  大氣的本底污染
    1974(4):34-34.
    [摘要](1321) [HTML](0) [PDF 71.07 K](1307)
    摘要:
    大氣的本底污染,是指遠離城市及工業區而不受局地污染源影響的大氣平均污染狀況。大氣的本底污染可以反映各個區域內,因人類活動的影響而造成的大氣成份的長期變化,也可以反映對氣候變遷有特殊意義的全球大氣成份的長期變化,還可以用以與局地嚴重污染的空氣質量進行比較。
    10  “陽春推垃圾”
    1974(4):35-42.
    [摘要](1349) [HTML](0) [PDF 215.46 K](1237)
    摘要:
    “陽春推垃圾”是閩北、閩西北普遍流傳的一條天氣諺語。以這條諺語為線索,用解放后22年的氣象與水文資料,分析了陽春天氣與雨季閩江最大洪水的關系,效果較好,歷史概括率是100%,預報時效為半年左右,通過檢驗也是可靠的。一、諺語的含意“陽春”是指農歷的十月初一至初十,通稱十月小陽春。“陽春推垃圾”意思是說十月初一至初十的冷暖可能是明春有無洪水的征兆。陽春暖、降水強,能沖走垃圾,這是
    11  棉花高產與氣象條件的關系
    1974(4):37-39.
    [摘要](1361) [HTML](0) [PDF 226.19 K](1265)
    摘要:
    我縣是關中地區主要產棉區之一,每年播種面積都在五萬畝以上。棉花在生長期內,常遭受到旱、澇、風、凍等自然災害的襲擊,直接影響到產量的穩定提高。因此,必須分析研究棉花產量與氣象條件的關系,以尋找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F就我縣1960年以來各年產量與氣象條件的關系作以下分析。一、降水根據歷年資料記載,我縣棉花在整個生長期內需總降水量350—550毫米,降水的適宜與否,對棉花的產量影響很大。
    12  脈沖多普勒雷達
    葛宏云
    1974(4):39-39.
    [摘要](1588) [HTML](0) [PDF 91.63 K](1224)
    摘要:
    多普勒雷達是根據多普勒效應,利用電磁波測定目標物速度的一種工具,早在20多年前已在軍事和航空上得到應用,60年代初期引進氣象部門,并進一步發展成氣象上用的脈沖多普勒雷達,它可以同時得到降水目標物位置和運動的資料,用來探測云雨降水中的氣流結構和滴譜分布等,是云霧物理研究及災害性天氣警戒中一種有用的工具。脈沖多普勒雷達發射相干的脈沖電磁波,遇到目標物返回后,根據返回的時間確定位置,根據頻率漂移的數據得出運動的情況。云雨降水是彌散目標物,對某個距離上返回的信號進
    13  全球大氣污染問題
    H·W·喬奇 黎明
    1974(4):40-42.
    [摘要](1487) [HTML](0) [PDF 262.55 K](1231)
    摘要:
    文內討論了由于人類活動過程引起的平流層和對流層大氣組成成份變化問題,及其對全球氣候可能造成的影響。使空氣污染的氣體不僅在工業地區應該考慮,而且在世界范圍內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這是由于大氣中組成成份的長期變化以及由此而影響氣候變化的結果所引起的。對大氣中的一些重要成份(它們有一部分是人類活動影響而產生的)進行簡單的分
    14  華東區域汛期降水預報會議
    1974(4):44-45.
    [摘要](1261) [HTML](0) [PDF 150.49 K](1150)
    摘要:
    1974年華東區域汛期降水預報會議,于3月25日至4月2日在江西省貴溪縣召開。參加會議的有華東區浙江、江蘇、安徽、福建、江西、上海五省一市氣象局和部分臺站,并邀請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省氣象局和有關院校代表、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新安江水電廠、富春江水電站、柘溪水電站和中央氣象局的代表共102人。
    15  冰雹云警報儀的試制
    1974(4):45-45.
    [摘要](1209) [HTML](0) [PDF 78.31 K](1141)
    摘要:
    陜西咸陽氣象臺遵照偉大領袖毛主席“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導,在蘭州大氣物理所試制的閃電計數器的基礎上,與陜西寶雞秦嶺晶體管廠協作,廣泛吸收群眾經驗,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于1973年5月試制出了“冰雹云警報儀”。
    16  外事往來
    1974(4):46-46.
    [摘要](1161) [HTML](0) [PDF 90.14 K](1194)
    摘要:
    在毛主席革命外交路線取得偉大勝利的大好形勢下,氣象方面的外事活動和學術交流也有了新的發展。現將1973年以來氣象外事往來的情況報道如下: △一九七三年五月,由中央氣象局、中國科學院大氣所、氣象衛星研制單位聯合組成的氣象專家小組,齊生英同志等七人參加了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