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第3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我國氣象衛星云圖的接收和應用概況
    汪文修
    1974(3):3-8.
    [摘要](1835) [HTML](0) [PDF 500.78 K](1533)
    摘要:
    1973年11月12日—19日在武漢召開了“全國氣象衛星接收和分析應用經驗交流會”。本期刊登了“我國氣象衛星云圖的接收和應用概況”一文外,還選登了幾篇交流會上介紹的經驗,供夏季預報時參考?!叭珖鴼庀笮l星云圖會議論文集”將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幷?/span>
    2  紅外云圖應用于夏季暴雨預報
    1974(3):9-13.
    [摘要](1316) [HTML](0) [PDF 444.64 K](1353)
    摘要:
    一、前言近年來國內對于衛星云圖應用于降水預報作了很多工作,但主要限于電視云圖的分析。諾阿2號紅外云圖對1973年的暴雨預報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本文應用紅外云圖對1973年華北的四次大暴雨過程進行分析,這四次過程是1973年7月1—3日,7月13—15日,8月18—20日,8月30—31日。這四次暴雨過程的天氣形勢很相似,過程降水量最大值達到或超過100毫米。通過這四個例子企圖進一步分析暴雨產生的原因以及降水區分布與急流的關系,下面著重以7月13—15日濟南地區大暴雨為例進行討論。
    3  利用衛星云圖作臺風預報的一些經驗
    廉淑芳
    1974(3):14-20.
    [摘要](1742) [HTML](0) [PDF 479.76 K](1451)
    摘要:
    一、前言兩年來,我們在臺風預報中著重使用了衛星云圖,初步積累了一些經驗。本文所介紹的南海臺風和西太平洋臺風預報經驗,是根據衛星云圖資料作出的,它的目的是想直接在衛星云圖上,從云系結構和云系分布的外形特點入手,找出作臺風動向、發生和發展的預報指標。
    4  對華北地區夏季幾種雷暴的分析
    董立清
    1974(3):20-24.
    [摘要](1546) [HTML](0) [PDF 361.55 K](1577)
    摘要:
    雷暴是華北地區夏季重要的天氣現象之一,對飛行安全有很大影響,因此雷暴預報是天氣預報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把衛星云圖應用于雷暴預報方面還剛剛開始,又因為我們收的是極地軌道衛星云圖,兩張云圖之間相隔時間較長,所以單獨用衛星云圖資料來進行生命極短的雷暴預報,目前還有一些困難。本文對雷暴的分析還是采用天氣圖資料和衛星云圖資料相結合的方法。
    5  甘肅省冰雹天氣的衛星云圖分析
    1974(3):25-30.
    [摘要](2226) [HTML](0) [PDF 429.05 K](1399)
    摘要:
    冰雹是我省主要災害性天氣,用天氣圖做冰雹預報困難較多。衛星云圖能反映云的分布,直觀地表示對流發展的程度,為冰雹預報提供了重要的依據。本文根據1973年艾薩-8、諾阿-2衛星云圖資料,分析了甘肅省的冰雹天氣,總結出冰雹天氣的云圖特征,指出兩類冰雹天氣的發展過程,并提出一些預報判據。
    6  氣象衛星的軌道
    1974(3):30-30.
    [摘要](1624) [HTML](0) [PDF 81.93 K](1391)
    摘要:
    氣象衛星主要是根據天氣分析預報的需要而發展的人造衛星,要求它對全球各地的天氣現象(如云、雨等)和氣象要素(如溫度、氣壓、濕度、風等)能夠進行連續觀測,并且有相當的精確度。為了滿足氣象上要求,現在氣象衛星軌道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對傾角而言的準極地軌道,另一類是對衛星運行周期而言的地球同步軌道。
    7  衛星云圖亮度分析
    黨人慶 劉長盛
    1974(3):31-32.
    [摘要](1967) [HTML](0) [PDF 141.18 K](1439)
    摘要:
    文內第一部份提出一個設備,可以分析衛星云圖的亮度。第二部份對紅外和可見光云圖上的亮度與雨區分布的關系作了個例分析。一、亮度分析設備及使用在用掃描輻射儀測量的每張衛星云圖上,包括紅外和可見光照片,都附有由黑色到白色的溫度標尺或亮度標尺,以幫助判斷灰或者白的程度。但是用肉眼判斷時不易一致,各人看的結果也有差別。
    8  對流層遙感技術的現狀
    C·戈登·利特爾 盧志強
    1974(3):33-41.
    [摘要](1259) [HTML](0) [PDF 639.78 K](1309)
    摘要:
    本文試圖概括現在對流層的遙感技術現狀。一、對流層遙感技術的作用環境情報和預報服務的質量,取決于觀測資料,特別是這些資料的時空密度。目前的探空站網加上氣象衛星觀測,主要是適合于占10~3公里的空間、1—2天的天氣尺度。今后急需改進的卻是1—100公里范圍、6小
    9  副熱帶中氣旋的中尺度氣象學的研究
    荒川秀俊 渡邊和夫 土屋清 藤田哲也 馬鳴宇
    1974(3):42-49.
    [摘要](1615) [HTML](0) [PDF 585.23 K](1528)
    摘要:
    副熱帶中氣旋在各種大氣擾動中所占的位置,根據其大小和強弱來看,界于溫帶氣旋和弱的熱帶低壓之間,它發生在海洋上,最大也只有100—200公里,利用現有的觀測網能觀測到的機會極少。因此,幾乎沒有什么線索來研究它的結構和性質。1960年9月1日一個偶然的機會,名瀨站的雷達發現了一個中氣旋,并對它做了很詳細的記錄。這個中氣旋發生在中國東海,向東北方向移動,經過一晝夜,最后在九州中部登陸后消失。這一擾動肯定不是副熱帶中氣旋中最典型的例子,但是通過對這個實例的研究,窺探到了中氣旋的一般結構、性質。中氣旋作為副熱帶的擾動具有螺線狀降雨帶,隨著它進入中緯度,在強烈輻合的東半圓內的雨區發生了為數很多的積雨云,形成了明顯的中高壓。可是,作為擾動的主體的中氣旋和伴隨著而出現的中高壓,它們的大小和強度是屬于同一量級的,它們的特征是后者顯著地改變了前者的結構。再有,因環流較弱,不可能形成對稱的結構,這也是它的一個特征。利用有限的高空觀測點和高山觀測站的觀測資料,按時間序列進行內插,從1公里到14公里每隔1公里做一張等高面天氣圖,共做了14張,從而進行了三維空間的分析。結果表明:流向副熱帶中氣旋的空氣流入量恰好處于積雨云的空氣流入量與正在發展期的臺風空氣流入量之間。
    10  四川區域性冰雹的分析和預報
    1974(3):50-53.
    [摘要](1352) [HTML](0) [PDF 297.56 K](1363)
    摘要:
    一、前言冰雹是危害較大的災害性天氣之一,我省每年春、夏、秋三季都有發生。對國民經濟和軍事活動都有一定影響,尤其是當農業大小春作物成熟的季節,一場冰雹常造成很大損失。
    11  梅雨季節大雨暴雨預報方法
    1974(3):53-54.
    [摘要](1282) [HTML](0) [PDF 154.93 K](1416)
    摘要:
    為了做好氣象工作的“兩個服務”,我們對梅雨季節大、暴雨的預報方法進行改革,尋找預報大雨暴雨的預報指標。在1973年梅雨期(5—6月)中,共出現大、暴雨13次,我們報準了11次?,F將預報方法和指標簡述如下:
    12  罕見的月雨量高峰預報
    1974(3):55-56.
    [摘要](1234) [HTML](0) [PDF 136.06 K](1430)
    摘要:
    我縣歷年7月份雨量多寡分布不均,多至330毫米,少則僅降100毫米。雨量多時,山洪暴發。雨量少時,易發生夏旱,造成糧食歉收。氣象站能否較準確地預報出7月份的降水趨勢,是關系到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農業增產的大問題。也是落實毛主席的“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指示的實際行動。同志們認識到它的重要意義,去年5月即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分析、制作汛期雨量預報的工作,報出了1973年7月份為雨量高峰月的正確預報。
    13  日本試制改良遙控數字氣壓表
    馬鳴宇
    1974(3):57-57.
    [摘要](1275) [HTML](0) [PDF 128.69 K](1378)
    摘要:
    為了實現氣壓觀測簡易化和自動化,日本設計試制了將空盒大部分力用重錘來抵銷,將剩余的力以自動平衡方式的彈簧秤來測定的改良型數字氣壓表。它的精度可達±0.1毫巴。
    14  國外的幾種遙測雨量計
    郭錫欽 張慶陽 張菊生
    1974(3):58-58.
    [摘要](1650) [HTML](0) [PDF 62.41 K](1393)
    摘要:
    美國一氣象研究公司研制的低慣性翻斗裝置,在降水率為每小時3英寸時,精度在上1%以內。雨量計的直徑為8英寸,高度為2英尺。額定值為12伏安的無摩擦的磁性啟動開關(于簧繼電元件),對每翻一斗(0.01英寸雨量)給以一次接觸閉合。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