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實測暴雨資料,運用改進的非地轉濕〖WTHX〗Q〖WT〗矢量對青藏高原東側2005年7月18日至19日的一次連續暴雨天氣進行了診斷分析。分析結果表明:700 hPa 〖WTHX〗Q〖WT〗矢量散度場不僅將暴雨區反映出來了,而且散度輻合中心與降水中心對應。進一步把改進的非地轉濕〖WTHX〗Q〖WT〗矢量分解為平行于等位溫線和垂直于等位溫線兩部分,分析表明:準地轉的大尺度系統與非地轉非絕熱的中小尺度系統在不同高度起著不同程度的作用,二者相疊加,形成暴雨。在第一階段的暴雨中,大尺度的上升運動強迫作用在700 hPa占主要作用,而中小尺度系統在較低層次和中層起主要作用,促使強對流的發展和深對流的形成,對暴雨落區的反映也更準確。在第二階段的暴雨中,垂直上升運動以中尺度非絕熱強迫為主,隨著對流不穩定能量的大量釋放,中小尺度系統作用快速減弱,降水趨于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