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中的生物冰核
DOI:
作者:
作者單位:

作者簡介:

通訊作者:

中圖分類號:

基金項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圖/表
  • |
  • 訪問統計
  • |
  • 參考文獻
  • |
  • 相似文獻
  • |
  • 引證文獻
  • |
  • 資源附件
  • |
  • 文章評論
    摘要:

    眾所周知,雨、雪、冰雹的形成與云中冰相的生成和發展有密切關系,而云中冰相的生成,在溫度不太低時,是與被稱作“冰核”的雜質有關的。幾十年來,氣象學家對大氣中的成冰核進行了許多研究,為核成分和核源問題提供了大量重要的線索。一般認為,冰核的主要來源有:地面土壤微粒,礦物塵埃,工業煙塵,火山爆發的火山灰以及流星塵埃和海洋來源等。這些核源的冰核一般在—10℃以下活化。但溫度高于—5℃的云中有時觀測到也會產生冰晶。在火山較多的太平洋沿岸觀測到的大氣冰核濃度也并非很高。所有這些,說明冰核的來源和性質實際上還不真正清楚。Soulage 在1957年首先發現生物物質可以作為大氣冰核,曾報道過細菌在云室中可以成為冰晶的核心。Vali(1968)發現含有大量有機物質的天然土壤比單純的粘土土壤有更好的成冰活性。Schnell和 Vali(1972,1973)報道了在天然生長的植物的分

    Abstract:

    參考文獻
    相似文獻
    引證文獻
引用本文

陳汝珍.大氣中的生物冰核[J].氣象科技,1984,(4):54~62

復制
分享
文章指標
  • 點擊次數:
  • 下載次數:
  • HTML閱讀次數:
  • 引用次數:
歷史
  • 收稿日期:
  • 定稿日期:
  • 錄用日期:
  • 在線發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您是第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午夜欧美大片免费观看,欧美激情综合五月色丁香,亚洲日本在线视频观看,午夜精品福利在线
>